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灰色模型和BP神经网络的交通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菲华 周梓渝 宋洁 《工程与建设》 2021年第3期429-432,共4页
在分析公路交通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灰色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以湖北省为例,以各影响因素为输入层,将交通需求量作为输出层,构建BP神经网络交通量预测模型,在对模型有效性进行检验后,得到未来年湖北省公路交通量预测值。
关键词 交通量预测 灰色模型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剂与水泥稳定工业副产石膏路用性能试验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媛 练海洋 +3 位作者 朱祥勇 王军 裴建松 郑炳锋 《上海公路》 2024年第2期172-181,I0015,共11页
针对工业副产石膏用于路面底基层的力学性能分析,通过6%水泥与0.3 L/m^(3)固化组合稳定工业副产石膏,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及单轴压缩弹性模量的力学性能评价,并与常规底基层类型12%灰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工业副产石膏用于路面底基层的力学性能分析,通过6%水泥与0.3 L/m^(3)固化组合稳定工业副产石膏,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及单轴压缩弹性模量的力学性能评价,并与常规底基层类型12%灰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养生时间的增加,12%灰土和水泥与固化剂稳定工业副产石膏的抗压强度随着养生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增长速率先快后慢,7 d内强度增长速度最快,不浸水的条件下,两种材料均达到了28 d强度的75%左右,表明两种材料的强度形成主要在前期;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两种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逐渐减小,浸水48 h条件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损失率大,水泥与固化剂稳定工业副产石膏的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受浸水的影响小于12%灰土,其水稳定性更好。12%灰土和水泥与固化剂稳定工业副产石膏的抗压回弹模量分别为391 MPa和1207 MPa,弹性模量分别378 MPa和2247 MPa。水泥与固化剂稳定工业副产石膏的模量优于12%灰土,主要是由于固化剂与水泥的加入,增加了颗粒之间的黏结力,赋予了石膏较强的抵抗竖向变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性能 工业副产石膏 路面底基层 无侧限抗压强度 劈裂强度 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与固化剂稳定工业副产石膏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菲华 裴建松 +4 位作者 郑炳锋 黄兰可 周媛 朱祥勇 王军 《现代交通技术》 2024年第5期20-24,30,共6页
为研究工业副产石膏用于路面基层或底基层的可行性,通过固化剂、水泥、石灰与工业副产石膏单掺或组合的形式设计配合比。固化剂、水泥、石灰的掺量各选取4个水平,采用正交表进行配合比设计,共计16组。通过击实试验确定各组的最佳含水率... 为研究工业副产石膏用于路面基层或底基层的可行性,通过固化剂、水泥、石灰与工业副产石膏单掺或组合的形式设计配合比。固化剂、水泥、石灰的掺量各选取4个水平,采用正交表进行配合比设计,共计16组。通过击实试验确定各组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通过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最适宜的掺量,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各因素水平对工业副产石膏材料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掺量范围内,各因素对材料强度的影响大小为固化剂>水泥>石灰,根据公路基层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推荐水泥掺量6%,固化剂掺量0.3 L/m^(3)。基于固化剂与水泥固化技术,提出工业副产石膏应用于路面基层或底基层的方案,为工业副产石膏用于公路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工业副产石膏 路面底基层 无侧限抗压强度 方差分析 极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工图审查制度运行绩效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曹旭峰 敬瑞龙 +1 位作者 付光辉 姜红艳 《工程管理学报》 2022年第2期120-124,共5页
识别施工图审查制度运行绩效关键影响因素,是提升制度运行绩效、避免盲目制度改革而产生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风险的重要基础工作。以江苏模式施工图审查制度为研究对象,聚焦地区实践,通过文献分析与访谈,归纳识别出18个制度运行绩效影响因... 识别施工图审查制度运行绩效关键影响因素,是提升制度运行绩效、避免盲目制度改革而产生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风险的重要基础工作。以江苏模式施工图审查制度为研究对象,聚焦地区实践,通过文献分析与访谈,归纳识别出18个制度运行绩效影响因子,基于376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5个关键影响因素,在对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后给出绩效提升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监管问责、制度活力、服务创新、机构能力、边界范围等因素对制度运行绩效有显著影响,是制度改革与运行绩效提升过程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图审查 制度运行绩效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