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堆石料强度的缩尺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凌华 殷宗泽 +1 位作者 朱俊高 蔡正银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0-544,共5页
在超大型和大型三轴仪上开展了级配缩尺后不同最大粒径堆石料的强度试验,研究了强度的缩尺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大,强度指标c增大、φ变小,非线性强度指标φ0变大、Δφ变大.颗粒破碎是强度随着最大粒径变化的主要原因之... 在超大型和大型三轴仪上开展了级配缩尺后不同最大粒径堆石料的强度试验,研究了强度的缩尺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大,强度指标c增大、φ变小,非线性强度指标φ0变大、Δφ变大.颗粒破碎是强度随着最大粒径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同等应力条件下,颗粒破碎率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当应力较小时,不同最大粒径堆石料的破碎率相近;在大应力条件下颗粒破碎率相差较大.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考虑缩尺效应的强度公式,该公式可外推现场原型尺寸筑坝材料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三轴试验 缩尺效应 强度 颗粒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充填袋筑堤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群峰 何宁 +3 位作者 高长胜 杨守华 王年香 周荣官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91,共7页
为减少港口开发建设中大量使用开山石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探讨直接利用黏粒含量超过现行规范的航道疏浚土充填袋筑堤可行性,通过埋设原观仪器对疏浚土充填袋筑堤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充填泥袋内产生的超静孔压较小,消散速度... 为减少港口开发建设中大量使用开山石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探讨直接利用黏粒含量超过现行规范的航道疏浚土充填袋筑堤可行性,通过埋设原观仪器对疏浚土充填袋筑堤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充填泥袋内产生的超静孔压较小,消散速度快,采用疏浚土作为充灌材料完全满足充填袋筑堤进度要求;充填袋筑堤期间地基的实测最大沉降量为249 mm,水平位移速率始终处于地基稳定控制标准范围内,说明充填袋筑堤过程中地基是安全的;充填袋的主要压缩过程在3~6 d内完成,平均压缩率约为15.7%;分布式光纤实测充填袋袋体受力远小于设计值,未发现由于充填袋自身强度不足造成袋体破坏的情况;地质雷达探测充填袋厚度与现场实测沉降分析结果较吻合,袋体充盈情况良好,相邻两层袋体分界线清晰可见,其测量精度满足工程检测要求,为快速检测充填袋筑堤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试验段建成后,堤身结构稳定可靠,经过两年多的正常运行,堤身完好无损,实践证明利用疏浚土充填袋筑堤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土 充填袋 现场试验 分布式光纤 地质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碎波作用下沙坝附近悬浮泥沙浓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潘昀 程永舟 +1 位作者 李青峰 杨小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71-75,共5页
岸滩中较大部分的侵蚀和淤积都集中发生在波浪破碎带,分析该区域的水动力特性有助于探寻沙坝附近悬浮泥沙变化规律。在波浪水槽中采用中值粒径为0.47 mm的原型沙铺设1∶20坡度的底床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斜坡沙坝附近的悬浮泥... 岸滩中较大部分的侵蚀和淤积都集中发生在波浪破碎带,分析该区域的水动力特性有助于探寻沙坝附近悬浮泥沙变化规律。在波浪水槽中采用中值粒径为0.47 mm的原型沙铺设1∶20坡度的底床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斜坡沙坝附近的悬浮泥沙浓度历时曲线呈倒"V"形分布,先增大再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破碎带沙坝附近的悬浮泥沙浓度受波浪水深影响较大,并不随着波高的增大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较小的沙坝顶悬浮泥沙浓度通常出现在入射波浪能量以及平均水流相对较小的波浪作用下;波浪相对平静期间,波浪流速的紊动强度较小,悬浮泥沙浓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水动力特性 悬浮泥沙浓度 沙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气压降低对挑射流水舌挑距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姜勇志 张陆陈 +1 位作者 骆少泽 吴时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03,145,共4页
水舌挑距是泄洪消能最基本参数之一,消能形态、冲击区域、冲坑深度、水流衔接均与其密切相关。为研究高海拔地区气压降低对挑射流特性的影响,采用减压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环境气压对水舌挑距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气压与水舌挑距呈良... 水舌挑距是泄洪消能最基本参数之一,消能形态、冲击区域、冲坑深度、水流衔接均与其密切相关。为研究高海拔地区气压降低对挑射流特性的影响,采用减压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环境气压对水舌挑距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气压与水舌挑距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气压越低,因空气阻力越小,水舌挑距越远;气压每下降15kPa,对水舌内缘与外缘的最大影响程度分别为1.67%、1.48%;低气压环境下水舌空中扩散与掺气减弱,水舌厚度变薄,水流呈集中趋势。基于气压与空气阻力影响系数关系,修正规范水舌挑距计算公式,为高海拔地区挑射流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气压 水舌挑距 减压模型试验 空气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ILC含不同角度内裂纹圆盘断裂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海军 张九丹 +4 位作者 任然 汤雷 郁舒阳 钟凌伟 张珂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36-1644,共9页
巴西圆盘试验是力学领域的一个经典试验,含裂纹的圆盘试验多集中于二维或表面裂纹,但含内裂纹的Ⅰ-Ⅱ-Ⅲ型断裂研究一直较为落后.基于3D-ILC技术,在对巴西圆盘试样表面无任何影响的情况下,凭空生成任意参数的内裂纹,开展含不同角度内裂... 巴西圆盘试验是力学领域的一个经典试验,含裂纹的圆盘试验多集中于二维或表面裂纹,但含内裂纹的Ⅰ-Ⅱ-Ⅲ型断裂研究一直较为落后.基于3D-ILC技术,在对巴西圆盘试样表面无任何影响的情况下,凭空生成任意参数的内裂纹,开展含不同角度内裂纹的及完整巴西圆盘试样试验,对裂纹扩展过程、应力双折射规律、裂纹起裂及破坏荷载进行分析,并与已有文献进行对比,开展三维内裂纹Ⅰ-Ⅱ-Ⅲ型断裂数值模拟,分析KⅠ,KⅡ,KⅢ分布规律及实现裂纹扩展全过程模拟,规律与试验相符.结果 表明:①3D-ILC在断裂力学试验中的优势得到证明,为断裂力学中的内裂纹及Ⅰ-Ⅱ-Ⅲ型断裂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②与完整试样匀称连续的应力云纹分布相比,含内裂纹试样应力云纹集中于内裂纹尖端,呈花瓣状,色差对比显著.③30°内裂纹被括弧状破坏面切断;60°内裂纹上下尖端出现Ⅰ-Ⅱ型翼裂纹扩展,侧面出现Ⅲ型裂纹叠加;90°内裂纹试样,沿内裂纹面扩展破坏,为纯Ⅰ型破坏.④与完整试样破坏荷载相比,含30°,60°,90°内裂纹试样破坏荷载分别下降10.7%,60.6%,89.2%;30°,60°,90°内裂纹起裂与破坏荷载比分别为100%,11.7%,15.6%.⑤数值模拟与物理试验特征一致.结论 与成果对断裂力学领域的三维内裂纹、Ⅰ-Ⅱ-Ⅲ型断裂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试验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ILC 断裂力学 巴西圆盘 脆性固体 三维内裂纹 应力双折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ILC含水平内裂纹脆性固体三点弯断裂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海军 乐成军 +3 位作者 汤雷 赵初 李汉章 戚海棠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73-2784,共12页
断裂力学是固体力学的重要分支,三点弯试验是力学领域的一个经典试验,含裂纹的三点弯研究多集中于穿透或表面裂纹,含纯封闭内裂纹的三点弯断裂研究较少。基于3D-ILC技术,在对试样表面无任何影响的情况下,生成任意参数的纯封闭内裂纹,开... 断裂力学是固体力学的重要分支,三点弯试验是力学领域的一个经典试验,含裂纹的三点弯研究多集中于穿透或表面裂纹,含纯封闭内裂纹的三点弯断裂研究较少。基于3D-ILC技术,在对试样表面无任何影响的情况下,生成任意参数的纯封闭内裂纹,开展含不同深度共勉内裂纹试样及完整试样三点弯断裂试验,分析应力双折射规律、破坏荷载、断口特征、断口特征区尺寸及破坏形态。通过对含不同深度内裂纹的试样进行数值模拟,得到裂纹尖端KⅠ、KⅡ、KⅢ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内裂纹改变了完整试样的应力双折射规律,云纹在裂纹上端呈半圆状,色差对比显著。(2)内裂纹的存在显著降低了试样三点弯破坏荷载,含深度10、20、30 mm单内裂纹试样及含深度20 mm双、三内裂纹试样与完整试样破坏荷载相比,下降百分比分别为11.8%、19.5%、78.4%、30.9%、35.5%。(3)内裂纹深度10、20mm试样与完整试样破坏形态均为动态裂纹分叉破坏,呈现出镜面雾化羽毛平纹特征;含深度30mm单内裂纹试样发生Ⅰ-Ⅱ-Ⅲ型复合扩展,断口为光滑的翼状扩展。(4)得到了破坏断口特征区尺寸与内裂纹深度关系的拟合公式。(5)KⅠ、KⅡ、KⅢ与内裂纹深度成反比关系;裂纹越远离试样中心,KⅠ越小,KⅡ、KⅢ越大;左右侧裂纹对中间裂纹的K值不影响。该研究表明3D-ILC可做为研究断裂力学中的内裂纹及复合裂纹问题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岩石材料 3D-ILC 内置裂纹 岩石断裂 应力场可视化 断裂路径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GIS进行水下抛石区辅助设计算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崔信民 张子龙 +1 位作者 臧英平 李大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0-61,共2页
水下抛石是防汛抢险和治理江河崩岸的一种有效措施,已有的设计方法比较复杂,效率也不高,不能满足大规模的设计要求。按照水下抛石区设计原理,结合实际设计要求,在分析以往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提出了参数法、画图法、单元图形... 水下抛石是防汛抢险和治理江河崩岸的一种有效措施,已有的设计方法比较复杂,效率也不高,不能满足大规模的设计要求。按照水下抛石区设计原理,结合实际设计要求,在分析以往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提出了参数法、画图法、单元图形法等新的设计方法和工程量计算方法。新的抛区设计方法通过在南京长江二期整治工程中的使用,表明该方法具有使用方便、灵活、快捷、图纸和数据同时产生、自动化程度高、能提高设计精度和效率等特点。为水下抛石区设计自动化,设计成果管理计算机化打下了基础,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岸工程 抛石工程 设计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 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性土及粘性土渗透破坏试验与渗透变形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运化 杨超 +3 位作者 段祥宝 谢罗峰 远艳鑫 王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4-107,共4页
针对堤坝土体渗透变形出现后内在隐患会加速渗透破坏发展问题,根据土的渗透稳定理论,对砂砾石、砂性土和粘性土等堤坝填筑材料的渗透破坏发展过程做了物理模型试验,并论证了整个过程不同性质土体处于各个阶段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渗透破... 针对堤坝土体渗透变形出现后内在隐患会加速渗透破坏发展问题,根据土的渗透稳定理论,对砂砾石、砂性土和粘性土等堤坝填筑材料的渗透破坏发展过程做了物理模型试验,并论证了整个过程不同性质土体处于各个阶段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渗透破坏是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先出现局部变形,随着水头增加,局部变形区域逐渐扩大,引起了整体变形,接着变形区连通上下游,当水头继续增大时土体破坏失稳;渗透破坏锋面附近往往出现坡降集中现象,为渗透破坏的继续发展提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坝土体 渗透破坏过程 沿程坡降 沿程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基封堵材料早期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范成文 白银 李平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35,共6页
为了开发适用于有压作用下混凝土结构渗漏缺陷快速封堵的材料,采用可再分散乳胶粉(VAE)改性快硬硫铝酸盐水泥(R·SAC)。使用流变仪测试R·SAC黏度时变规律,揭示其流变学性能;通过抗折抗压试验以及“8”字模粘结试验测试R·... 为了开发适用于有压作用下混凝土结构渗漏缺陷快速封堵的材料,采用可再分散乳胶粉(VAE)改性快硬硫铝酸盐水泥(R·SAC)。使用流变仪测试R·SAC黏度时变规律,揭示其流变学性能;通过抗折抗压试验以及“8”字模粘结试验测试R·SAC的力学性能,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分析,从而得到R·SAC基封堵材料较为完整的早期性能。结果表明:R·SAC初始黏度维持时间约为40 min,随后黏度呈“指数型”急剧增长;加入VAE后R·SAC的初始黏度增加、突变点提前且突变后黏度增长速率显著加快,提高了封堵材料抵抗渗漏水压的能力,掺量在4%时此现象最为明显;掺量为3%~4%时可将R·SAC的早期抗折强度提高15%~21%,抗压强度则随掺量提高而降低,折压比上升表明改性R·SAC柔韧性提高;1 d粘结强度在VAE掺量为4%时达到最大值,粘结强度较对照组提高121%;SEM分析表明改性R·SAC内部颗粒之间形成了致密的搭接结构,封堵渗漏缺陷的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渗漏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可再分散乳胶粉 早期性能 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ILC球体45°三维双内裂纹复合断裂研究
10
作者 张珂 王海军 +4 位作者 任然 汤雷 郁舒阳 刘鑫娜 顾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731-4739,共9页
断裂力学是各领域基础科学,材料内裂纹相互作用是断裂力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但目前球体内裂纹相互作用研究成果较少。基于三维激光疲劳内裂纹(3D-ILC)技术,在对球体试样表面无任何损伤的情况下,制作三维平行纯内裂纹,开展45°倾角平... 断裂力学是各领域基础科学,材料内裂纹相互作用是断裂力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但目前球体内裂纹相互作用研究成果较少。基于三维激光疲劳内裂纹(3D-ILC)技术,在对球体试样表面无任何损伤的情况下,制作三维平行纯内裂纹,开展45°倾角平行双内裂纹单轴压缩试验,对双内裂纹的裂纹扩展过程、应力双折射规律、断口特征、破坏形态、相互作用等多方面开展研究,进行含双内裂纹Ⅰ-Ⅱ-Ⅲ型圆球断裂数值模拟,分析KⅠ、KⅡ、KⅢ分布规律,与试验相符。结果表明:(1)球体双内裂纹在单轴压缩下之间发生屏蔽作用,主裂纹面穿过两预制内裂纹;(2)翼型裂纹光滑区呈现Ⅰ-Ⅱ型裂纹断口特征,翼型裂纹侧面撕裂区呈现"矛状"Ⅲ型裂纹特征;(3)基于M积分计算的KⅠ、KⅡ、KⅢ分析与基于断裂特征的Ⅰ、Ⅱ、Ⅲ型裂纹类型分析一致。3D-ILC技术可用于球体内裂纹相互作用断裂试验研究,球体内裂纹试验与理论分析为脆性材料内裂纹扩展及相互作用研究提供试验与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疲劳内裂纹(3D-ILC) 断裂力学 内裂纹扩展 脆性材料 裂纹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ILC脆性材料双共面与障碍内裂纹扩展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海军 顾浩 +3 位作者 任然 汤雷 郁舒阳 戚海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63-273,共11页
内裂纹是岩石等脆性材料的固有属性,裂纹间相互作用对材料断裂破坏特性影响巨大。以往研究多集中于表面裂纹或可简化为二维问题的穿透裂纹,对于三维内裂纹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基于3D-ILC,在不损伤试样表面的前提下生成内裂纹,对含障碍裂... 内裂纹是岩石等脆性材料的固有属性,裂纹间相互作用对材料断裂破坏特性影响巨大。以往研究多集中于表面裂纹或可简化为二维问题的穿透裂纹,对于三维内裂纹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基于3D-ILC,在不损伤试样表面的前提下生成内裂纹,对含障碍裂纹与不含障碍裂纹的试样开展拉伸试验,借助应力双折射效应定性观测应力分布,并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3D-ILC的内裂纹相互作用规律显著,该技术为三维内裂纹相互融合、穿透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手段;②竖直障碍裂纹破坏了双共面裂纹的应力分布,可以减小双共面裂纹靠近障碍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③竖直障碍裂纹对试样的起裂和破坏存在促进作用,使共面裂纹内侧起裂荷载降低10%,外侧起裂荷载降低2.5%,破坏荷载下降26.1%,含障碍裂纹试样的起裂荷载为破坏荷载的33.7%,不含障碍裂纹试样的起裂荷载为破坏荷载的41%;④竖直障碍裂纹不会改变试样的断裂模式,2种试样均呈现纯I型破坏特征,沿双共面裂纹所在的平面形成光滑的断裂面,断口表面存在一圈圈可表征裂纹扩展融合过程的弧纹;⑤竖直障碍裂纹会增强试样断裂时的应力释放,在障碍裂纹周围产生大量残余应力;⑥最大拉应力准则(MTS)可用于含障碍内裂纹扩展数值模拟,裂纹扩展路径以及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分布规律,与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ILC 障碍裂纹 裂纹扩展 裂纹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水位变动联合不同类型降雨下中小型均质土石坝渗流及稳定耦合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苏正洋 张凯 +1 位作者 孟颖 焦洁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0-197,共8页
为认识库水位变动联合不同类型降雨下中小型均质土石坝坝坡的渗流及稳定性规律,给中小型均质土石坝的日常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本文根据非饱和渗流原理,对该类土石坝坝坡在渗流应力耦合状态下遭遇库水位变动和不同类型降雨时的渗流和稳定... 为认识库水位变动联合不同类型降雨下中小型均质土石坝坝坡的渗流及稳定性规律,给中小型均质土石坝的日常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本文根据非饱和渗流原理,对该类土石坝坝坡在渗流应力耦合状态下遭遇库水位变动和不同类型降雨时的渗流和稳定性进行有限元模拟,选取库水位上升、库水位下降和库水位不同变动速率联合不同类型降雨进行耦合分析,结果表明:(1)上游监测点孔压对库水位变化较敏感,对有无降雨及不同降雨类型的变化不敏感,下游监测点对有无降雨较敏感,对库水位、降雨类型的变化敏感度较低;(2)不同类型的降雨对下游坝坡安全系数影响不同,数值模拟的安全系数大小是前锋型>平均型=中锋型>后锋型>无降雨;(3)有无降雨及降雨类型的变化对上游坝坡安全系数的影响较小,库水位的变动对上游坡的影响较大,库水位上升、有无降雨及降雨类型的变化对下游坝坡都有影响,但降雨对下游坡安全系数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库水位变动 降雨类型 渗流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