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9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月用水量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星 沈紫菡 +2 位作者 许钦 刘睿佳 蔡晶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基于国家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月用水量数据分析,选用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经过遗传算法(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GA-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月用水量模拟。在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过程中,通过多源社会经济数据的整合与分析,采用... 基于国家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月用水量数据分析,选用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经过遗传算法(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GA-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月用水量模拟。在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过程中,通过多源社会经济数据的整合与分析,采用平均影响值算法(MIV)和皮尔逊相关系数联合方法筛选月用水量的关键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在陕西省月用水量预测中均表现出较高的精度,其中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为进一步验证影响因子对模拟结果的影响,采用不同方法筛选影响因子作为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模拟结果表明,MIV和皮尔逊相关系数联合方法提高了影响因子的选取精度,能够有效提升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模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用水量预测 ARIMA模型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模型 因子筛选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窖集水模拟的农村饮水干旱预警评估研究
2
作者 闵星 李伟 黎春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0-133,共4页
为解决山区农村饮水干旱预警问题,针对水窖这一山区农村抗旱中常见的人饮工程,构建分布式新安江产流模型,基于水流路径提出了山区水窖汇流模型,两相结合实现了对山区零散分布水窖供水的干旱预警。以重庆市典型农村乡镇建平乡和骡坪镇为... 为解决山区农村饮水干旱预警问题,针对水窖这一山区农村抗旱中常见的人饮工程,构建分布式新安江产流模型,基于水流路径提出了山区水窖汇流模型,两相结合实现了对山区零散分布水窖供水的干旱预警。以重庆市典型农村乡镇建平乡和骡坪镇为研究区,通过模型计算研究区各水窖的集水过程,结合水窖供用水均衡计算,得到各村社实时缺水量、弃水量、剩余可供水天数等信息。结果表明:从剩余供水天数上看,建平乡各村社差异较大,骡坪镇比较均一,缺水村社水窖剩余可供水天数大多不到100 d,甚至小于10 d;在75%降水频率的干旱年份下,建平乡属于缺水较为严重的乡镇,个别村社甚至全年缺水,骡坪镇缺水时段较短,主要集中在1~4月份。构建的山区水窖汇流模型可较好实现农村饮水干旱预警评估,可为广大山区农村抗旱预警、保障人畜饮水安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窖 集水过程 产汇流模拟 干旱预警 农村饮水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递的时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邹睿 尹义星 +1 位作者 王小军 马燮铫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6,88,共9页
认识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动态传播过程,对制定水文干旱预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文干旱传播的物理过程复杂和时空传播方面的认识不足,采用周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和标准化径流指数,结合游程理论和贝叶斯网络分析干旱... 认识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动态传播过程,对制定水文干旱预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文干旱传播的物理过程复杂和时空传播方面的认识不足,采用周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和标准化径流指数,结合游程理论和贝叶斯网络分析干旱指数的特征和时间变化,探索不同等级干旱事件特征,揭示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的时间规律。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一般在11~15周以内,且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的相关性在夏秋季高于春冬季。(2)气象干旱之后发生水文干旱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某一等级的气象干旱发生条件下,最大可能会紧接着发生与气象干旱同等级的水文干旱事件,其次是轻于该气象干旱一个等级的水文干旱事件。(3)气象干旱发展至越高等级的水文干旱,其时间间隔越长;很难发生轻等级气象干旱演变成严重水文干旱;春冬两季干旱传播时间间隔长于夏秋两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水文干旱 干旱传播 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1-2019年黑龙江省冻融指数和冻土分布时空变化研究
4
作者 宋成杰 周彦章 +1 位作者 戴长雷 涂维铭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200,共9页
黑龙江省是我国高纬度多年冻土的主要分布区,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多年冻土退化严重,引起的水文、生态和环境等问题成为相关科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基于黑龙江省34个气象站1971-2019a的气温和地表温度数据,采用冻融指数和地面冻结数模型,... 黑龙江省是我国高纬度多年冻土的主要分布区,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多年冻土退化严重,引起的水文、生态和环境等问题成为相关科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基于黑龙江省34个气象站1971-2019a的气温和地表温度数据,采用冻融指数和地面冻结数模型,结合趋势拟合和局部薄盘光滑样条函数插值法等,研究了黑龙江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地表温度和冻融指数的时空变化,冻土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多年平均气温和地表温度变化范围分别为-8.64~5.60℃和-6.52~7.58℃,空间分布上随纬度和海拔呈带状分布,年平均气温和地表温度年际升温速率趋于一致,分别为0.34和0.33℃/10 a。从1971-2019年,大气冻结指数和地面冻结指数分别以-5.07和-5.04℃·d/a的速度下降,大气融化指数和地面融化指数分别以7.63和11.89℃·d/a的速度上升。大气/地面冻融指数的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出纬向趋势,但是在北部山区海拔的影响大于纬度。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大、小兴安岭,零星分布在中部山区,1970-2010s多年冻土的南界向北移动约2°左右,多年冻土的总面积从1970s的11.1万km^(2)缩减为2010s的6.53万km^(2),冻土分布与气温、地表温度和气温冻结指数的相关性最大,其空间分布与纬度和海拔有较强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对分析黑龙江省以及整个东北地区高纬度多年冻土退化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冻土区自然冷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工程建设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冻融指数 多年冻土 时空分布 冻土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质达标与河流连通性的生态流量研究
5
作者 李新宇 刘佩玺 +3 位作者 李建军 刁艳芳 苏瑞 郭诗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43,共5页
河流水质污染及气候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断流均会严重影响河流生态健康和沿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以山东省泗河干流泗水大闸至书院水文站和书院水文站至龙湾店闸两个河段为例,以COD、BOD、NH_(3)-N、TP值为状态变量,基于MIKE21... 河流水质污染及气候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断流均会严重影响河流生态健康和沿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以山东省泗河干流泗水大闸至书院水文站和书院水文站至龙湾店闸两个河段为例,以COD、BOD、NH_(3)-N、TP值为状态变量,基于MIKE21构建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区分水文季节并分别制定可涵盖75%(情景1)、50%(情景2)水质条件的模拟方案,通过模拟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水质效应并考虑河流连通性水量需求确定生态流量,同时分析了书院水文站生态流量保证率。结果表明,泗水大闸情景1在10月~翌年6月生态流量为0.8 m^(3)/s,7~9月为1 m^(3)/s,情景2各月生态流量均为0.8 m^(3)/s;书院水文站情景1在10月~翌年6月生态流量为2 m^(3)/s,7~9月为7 m^(3)/s,情景2两个时期生态流量则分别为0.8、4 m^(3)/s;泗河流域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显著,应重点关注4、5月份的生态流量需求,且制定的生态流量有利于满足泗河干流不同河段、不同水文季节兼顾水质达标与河流连通性的生态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泗河 水质 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 生态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北黄土区小叶杨林分密度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范明远 张杰铭 +6 位作者 孙立博 李治学 闫冰 余锦亚南 宁晓梅 崔悦 常晓敏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195,共9页
[目的]探究林分密度对小叶杨纯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MF)的影响,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选取晋西北黄土区5种不同密度(375、600、825、1050和1350株·hm^(−2))的小叶杨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叶... [目的]探究林分密度对小叶杨纯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MF)的影响,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选取晋西北黄土区5种不同密度(375、600、825、1050和1350株·hm^(−2))的小叶杨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叶杨林不同密度下生长情况、单一生态功能及EMF的差异。[结果](1)当小叶杨林密度为375株·hm^(−2)时,树高、胸径最大(10.80±2.01 m、23.43±2.29 cm);密度为1350株·hm^(−2)时,树高、胸径最小(9.89±3.49 m、16.13±5.66 cm);1050株·hm^(−2)密度下小叶杨的胸径生长和树高增长较其他林分密度相对稳定。水源涵养和防风固沙随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碳储量和生物多样性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1050株·hm^(−2)密度下4种生态功能较为均衡。(2)在375株·hm^(−2)、600株·hm^(−2)、825株·hm^(−2)密度下生物多样性对EMF贡献度最高,在1050株·hm^(−2)、1350株·hm^(−2)密度下防风固沙对EMF贡献度最高。1050株·hm^(−2)密度下的EMF指数最高。(3)EMF与胸径、树高、郁闭度、密度呈正相关,其中林分密度是EMF最重要的解释因子。[结论]小叶杨林密度维持在1050株·hm^(−2)时,有利于晋西北黄土区小叶杨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功能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 小叶杨 不同密度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风险分析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45
7
作者 李爱花 刘恒 +2 位作者 耿雷华 钟华平 姜蓓蕾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3-459,共7页
将水利工程风险分析分为单一和综合两种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了风险分析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各种分析方法,并就各种方法在研究应用中的适用条件、相关关系和优缺点进行评述。指出单一风险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以数理统计方法为主,分... 将水利工程风险分析分为单一和综合两种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了风险分析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各种分析方法,并就各种方法在研究应用中的适用条件、相关关系和优缺点进行评述。指出单一风险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以数理统计方法为主,分析水利工程的随机不确定性。综合风险能够考虑水利工程的随机、模糊和灰色等不确定性,但存在着相关性、一致性、行为因素影响分析等技术难点。给出了正确选择评价方法、结合失事后果进行分析等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分析 水利工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利益共享的跨境流域水资源多目标分配研究——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艳丽 赵志轩 +6 位作者 孙周亮 王国庆 金君良 王高旭 鲍振鑫 刘翠善 贺瑞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7-393,共7页
以水利益共享代替分水的理念有利于充分发挥水资源效益和减少区域矛盾冲突,但由于缺乏具体可实施的分配模式一直停留在设想阶段。基于水利益共享理念,建立跨境流域水资源多目标分配指标体系,并结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境水资源利用现状... 以水利益共享代替分水的理念有利于充分发挥水资源效益和减少区域矛盾冲突,但由于缺乏具体可实施的分配模式一直停留在设想阶段。基于水利益共享理念,建立跨境流域水资源多目标分配指标体系,并结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境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需求,提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境水资源多目标分配模型。为基于水利益共享的跨境水资源多目标分配提供了具有充分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和分配模型,有助于推进跨境流域水利益共享的实施,实现区域双边或多边在水资源利用上的共赢和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流域 水利益共享 指标体系 多目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变化对流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评估及不确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艳丽 张建云 +4 位作者 王国庆 金君良 鲍振鑫 刘翠善 胡庆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10,共9页
综述了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要素影响的研究方法,提出当前研究中应将流域水文过程变化的环境因素来源分为气候自然变异、人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并给出了方法体系;基于环境变化下流域水文过程的复杂不确定性,详细剖析... 综述了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要素影响的研究方法,提出当前研究中应将流域水文过程变化的环境因素来源分为气候自然变异、人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并给出了方法体系;基于环境变化下流域水文过程的复杂不确定性,详细剖析了环境变化下流域水文过程的不确定性来源,总结了常用的不确定性评估方法,并介绍了针对定性不确定性(奈特不确定性)评估的信息差距理论。指出为提高减缓和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未来应加强以气候自然变异、人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三源分解的环境变化影响研究;不确定性分析应成为环境模拟的固有组成部分,在影响评价中应注重不确定性的评估,并应加强不确定性信息在流域管理决策中的应用研究以及流域风险管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水文水资源 不确定性 分源 信息差距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区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彬权 牛小茹 +2 位作者 梁忠民 赵卫民 张红月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9,共5页
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预报是水文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和难题之一,而流域水文模型又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工具和关键所在。在回顾该地区产汇流特性、水文模型发展及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已有水文模型存在的问题和研究不足,指出黄河... 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预报是水文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和难题之一,而流域水文模型又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工具和关键所在。在回顾该地区产汇流特性、水文模型发展及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已有水文模型存在的问题和研究不足,指出黄河中游水文模型研制的难点主要在于降雨输入精度不高以及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强烈干扰。基于目前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应用及水文大数据的兴起,展望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模型研究的可能途径:1开展遥测系统支持下的精细化物理模型研制,包括点到面上的产汇流模式、参数时空尺度等;2从务实角度出发,利用水文大数据挖掘技术开展汛期中大洪水洪峰、洪量的预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型 产汇流 自动测报 水文大数据 水文预报 干旱半干旱地区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水科学研究的启示与讨论 被引量:37
11
作者 左其亭 张保祥 +2 位作者 王宗志 关锋 崔国韬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5期68-73,共6页
在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2011年第一次关注水利改革发展,是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提出了新的水利改革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将指导我国未来10到20年水利改革和发展。这一重要文件或发展纲... 在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2011年第一次关注水利改革发展,是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提出了新的水利改革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将指导我国未来10到20年水利改革和发展。这一重要文件或发展纲要必然会影响水科学研究方向。详细解读了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阐述了该文件提出的背景,并总结出该文件的11个关键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该文件对水科学研究的启示,从中列出水科学发展方向和急需解决的21个关键科学问题,为水科学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水科学研究 水利改革与发展 启示 关键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文序列突变检测方法在漳河观台站径流分析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鲍振鑫 张建云 +4 位作者 王国庆 刘翠善 严小林 刘晶 刘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52,共6页
科学诊断水文序列的突变特性,对于认识水文循环的演变规律,研究环境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漳河观台水文站1951-2015年实测径流序列,利用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有序聚类突变检测法、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基... 科学诊断水文序列的突变特性,对于认识水文循环的演变规律,研究环境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漳河观台水文站1951-2015年实测径流序列,利用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有序聚类突变检测法、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基于水文模拟的突变检测法等多种方法对比分析了其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51年以来,观台水文站实测年径流序列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20世纪50和60年代处于丰水期,从70年代初开始年径流持续下降,80年代以后进入连续枯水期。4种突变检测方法得到观台水文站实测年径流序列的突变点位于1971-1978年。4种方法相比,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检测的突变点反映的是流域降水-径流关系发生明显改变的时刻;有序聚类突变检测方法检测的突变点反映的是径流序列的聚类特征;Mann-Kendall突变检测方法检测的突变点反映的是径流序列的综合突变特征;基于水文模拟的突变检测方法检测的突变点反映的是人类活动对流域降水径流关系干扰的起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点 水文序列 检测方法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植被变化与水文循环响应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7
13
作者 何霄嘉 王国庆 鲍振鑫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变化环境下观测的水文循环要素发生了显著性的趋势性变化,气候、植被与水文循环过程的相互影响及响应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前沿科学问题。系统综述了气候变化与水文循环、植被变化与水文过程,气候驱动下植被变化及其水文响应方面的研... 变化环境下观测的水文循环要素发生了显著性的趋势性变化,气候、植被与水文循环过程的相互影响及响应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前沿科学问题。系统综述了气候变化与水文循环、植被变化与水文过程,气候驱动下植被变化及其水文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气候、植被变化及水文循环响应中亟待加强的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植被变化 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江宁区牛首山河水生态监测与安全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昌硕 盖永伟 吴京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14-20,共7页
针对城市河流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破坏加剧等突出问题,以南京市江宁区牛首山河为例,通过监测水质、浮游植物、底柄动物、重金属等指标的变化情况,选取了11项指标作为水生态安全评估的指标,为了减少主观W素对于指标权重确定的影响,... 针对城市河流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破坏加剧等突出问题,以南京市江宁区牛首山河为例,通过监测水质、浮游植物、底柄动物、重金属等指标的变化情况,选取了11项指标作为水生态安全评估的指标,为了减少主观W素对于指标权重确定的影响,采用基于熵值法-物元可拓评估模型进行牛首山河水生态安全状况评估,结果表明:牛首山河水质状况中等,藻类密度远超标准限值,生物多样性较差,其水生态安全状况综合评估等级在IV^V级之间,与牛首山河实际情况相吻合,研究成果对江宁区河流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生态监测 水生态安全评估 城市河流 牛首山河 南京市江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利枢纽工程混凝土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向前 刘决丁 +2 位作者 葛菲 汤雷 韩浩田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7,共9页
为探讨大坝混凝土的相关力学性能及断裂特性,基于某水利枢纽工程提供的两种不同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含水率的不同分别命名为C_(0.48)和C_(0.43))及现场粗细骨料,开展混凝土梁三点弯曲试验,测定其坍落度、抗压强度、劈裂强度等相关力学性... 为探讨大坝混凝土的相关力学性能及断裂特性,基于某水利枢纽工程提供的两种不同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含水率的不同分别命名为C_(0.48)和C_(0.43))及现场粗细骨料,开展混凝土梁三点弯曲试验,测定其坍落度、抗压强度、劈裂强度等相关力学性能参数,并分析不同配合比对断裂面、起裂荷载与失稳荷载、临界有效裂缝长度及双K断裂韧度等断裂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_(0.48)混凝土的坍落度大于C_(0.43)混凝土的坍落度,C_(0.48)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均小于C_(0.43)混凝土的;C_(0.48)混凝土断裂面的粗骨料较C_(0.43)混凝土断裂面凸出不明显;C_(0.43)混凝土的起裂荷载与失稳荷载、临界有效裂缝长度及断裂韧度均比C_(0.48)混凝土的要大,具有强度高、延性和韧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混凝土 断裂特性 坍落度 力学性能 断裂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资金政策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玲玲 车力 +1 位作者 卢先智 王宗志 《水利经济》 2022年第1期40-46,54,86,87,共10页
水利资金关系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运营,水利资金政策则是实现资金规范高效使用与管理的依据和保障。在梳理1980—2020年国家层面关于水利资金政策的基础上,从政策特征、政策主体、政策工具及政策主题多维度运用政策计量方法... 水利资金关系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运营,水利资金政策则是实现资金规范高效使用与管理的依据和保障。在梳理1980—2020年国家层面关于水利资金政策的基础上,从政策特征、政策主体、政策工具及政策主题多维度运用政策计量方法开展水利资金政策文本分析,探究了我国水利资金政策的全貌及演化规律,找寻新时代水利资金政策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政策出台数量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水利现代化改革持续深化;为保证水利资金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协调顺畅,发文主体以政策网络为主,且逐渐呈现多元化主体共商共治趋势;政策工具以命令控制型为主,相伴导向激励和建议辅助,由单一向组合政策工具转变;政策主题由安全性、保障性的刚性需求转变为整体性、协调性的发展需求。研究结果可为水利资金管理与高效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资金 政策计量 政策工具 政策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河网水动力模型的水系连通性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夏文文 王晨波 +3 位作者 邓宇 陈黎明 刘承磊 汤云高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4,共9页
平原河网地区地势平坦流速较缓,水体抗污染能力弱,改善水系连通性对水环境质量提升至关重要。以水系连通性较差的盛泽镇跃进联圩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引调水试验,构建圩区河网水动力模型,探索圩区水利工作调度运行规则、河网水系连通方... 平原河网地区地势平坦流速较缓,水体抗污染能力弱,改善水系连通性对水环境质量提升至关重要。以水系连通性较差的盛泽镇跃进联圩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引调水试验,构建圩区河网水动力模型,探索圩区水利工作调度运行规则、河网水系连通方法以及相应的水环境变化规律。研究以水龄作为水系连通性的一种时间尺度参量,建立了跃进联圩水动力-水质-水龄的河网水环境模型,模拟了5种引调水方案下,圩内水系连通性及水质改善情况,并构建了压力、状态与响应的引调水连通效果评估体系,实现了对水系连通性变化与水环境改善水平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水体交换时长来看,研究区域主要河道水体交换时间在5天以内,水体连通性越好的河道,水龄越短;从水质指标变化来看,调水实验中圩内的水环境氨氮变化最为明显,对引调水响应度高,模拟结果显示水龄与氨氮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水体连通性越好,水龄越短,有利于氨氮的削减;从引调水方案来看,单一调度方式对圩内水系连通性改善能力有限,特别是在河网内水体流动性弱的区域,同时使得圩区内水体流动性差异增大,更容易造成河网内水系连通性以及水质的空间分布差异,形成局部的滞水区或死水区。因此,采用多源引水与多区域排水相配合的调度方式,可以加强水系连通性,改善水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水系连通 水龄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际粮食贸易隐含污染与环境比较优势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玲玲 高帆帆 王宗志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协调粮食生产、贸易与面源污染的矛盾,实现绿色农业发展、区域间利益共赢,在测算省际粮食贸易量的基础上,运用灰水足迹方法计算各省隐含氮污染和污染强度,构建了粮食贸易隐含氮污染网络,解析了省际粮食生产隐含氮污染的环境比较优势... 为协调粮食生产、贸易与面源污染的矛盾,实现绿色农业发展、区域间利益共赢,在测算省际粮食贸易量的基础上,运用灰水足迹方法计算各省隐含氮污染和污染强度,构建了粮食贸易隐含氮污染网络,解析了省际粮食生产隐含氮污染的环境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粮食贸易网络格局由“条块式”转向“团块式”,贸易集中化趋势明显;省际粮食贸易隐含污染和污染强度呈下降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加剧了环境不公平;环境比较优势网络表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分布,环境比较优势最小的地区集中在华北地区,最大为黑龙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粮食贸易 隐含氮污染 多区域投入产出表 灰水足迹 环境比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LSTM-Attention的月生活需水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星 沈紫菡 +1 位作者 许钦 蔡晶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需水预测是进行水资源配置的重要部分,对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陕西省为研究区,结合大数据分析法,提出一种基于CNN-LSTM-Attention的月生活需水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 需水预测是进行水资源配置的重要部分,对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陕西省为研究区,结合大数据分析法,提出一种基于CNN-LSTM-Attention的月生活需水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提取数据动态变化特征,然后利用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学习训练,最后使用注意力(attention)机制分配LSTM隐含层不同权重,预测月生活需水量并对比实际数据.结果表明,CNN-LSTM-Attention模型的相对平均误差值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2.54%、0.95,满足预测精度需求,相比于LSTM模型预测精度更高.进一步证明了模型预测的合理性,可为陕西省水资源规划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尺度 需水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因子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坡表层关键带结构与水文连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0
作者 刘金涛 韩小乐 +2 位作者 刘建立 梁忠民 贺瑞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山丘区是洪水的"策源地",山丘区坡地、沟谷及间歇性河道为洪水的形成提供了通道,同时也是水文连通时空变化最为强烈的地带。然而,对流域表层关键带结构特征及其水文连通机制等的认识尚存不足,限制了产汇流理论及模型方法的发... 山丘区是洪水的"策源地",山丘区坡地、沟谷及间歇性河道为洪水的形成提供了通道,同时也是水文连通时空变化最为强烈的地带。然而,对流域表层关键带结构特征及其水文连通机制等的认识尚存不足,限制了产汇流理论及模型方法的发展和应用。通过对比国内外山坡水文实验,发现山坡物理结构连通性控制并深刻影响着水流的连通过程,现有水文连通实验侧重孔隙等微观尺度的规律研究,与水文模型理论存在尺度上的巨大偏差。为此,提出水文连通性应侧重揭示水流在山坡地表、地下的宏观表象通道及分布特征,探索径流连通的动力学机制,即山坡水文连通性研究重在剖析其结构特征的水文累积效应,应保持关键带结构特征合理概化与产汇流理论适度复杂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关键带结构 山坡沟谷 间歇性河道 水文连通性 产汇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