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泥砂浆固化土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范晓秋 洪宝宁 +1 位作者 胡昕 蒋敏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5-610,共6页
为了解水泥砂浆固化土的掺砂量与强度之间的关系,找出具有工程应用前景的配比,在不同掺砂量不同龄期条件下对水泥砂浆固化土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水泥砂浆固化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分析了掺砂量和龄期对水泥砂浆固化土的强度... 为了解水泥砂浆固化土的掺砂量与强度之间的关系,找出具有工程应用前景的配比,在不同掺砂量不同龄期条件下对水泥砂浆固化土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水泥砂浆固化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分析了掺砂量和龄期对水泥砂浆固化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泥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砂,可有效提高水泥土强度;一定水泥掺入比下,存在一个最佳掺砂量,使水泥砂浆固化土强度(qu)最高,变形系数(E50)最大;水泥砂浆固化土与水泥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均有明显的峰值,应力应变关系属加工软化型,其残余强度随着掺砂量的增加而增加;采用水泥砂浆搅拌桩加固软弱地基时,即使采用较高的掺砂量和置换率,加固体本身重量增加有限,下卧层附加应力增加也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水泥砂浆固化土 强度变形特性 掺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道的布置
2
作者 王亚平 《水库渔业》 1984年第1期41-46,共6页
鱼道是水利枢纽中的一种过鱼设施。在我国,开展鱼道研究和建设的历史还较短。过去兴建的某些鱼道,由于种种原因,缺乏充分的论证,故存在着“该不该建”的必要性问题和“该不该这样建”的合理性问题。
关键词 鱼道 过鱼设施 分型 布置原则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港航道治理实例 被引量:2
3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75年第1期43-86,共44页
前言世界上不少重要城市位于入海河口,这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系于河口港航道的兴废。自19世纪中叶法国塞纳河口第一个开始整治以后,引起各国的重视,过了若干年各国河口港相继都进行治理。由于当时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 前言世界上不少重要城市位于入海河口,这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系于河口港航道的兴废。自19世纪中叶法国塞纳河口第一个开始整治以后,引起各国的重视,过了若干年各国河口港相继都进行治理。由于当时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和整治工程实际经验的缺乏,又鉴于法国塞纳河口整治以后,引起上下河段的严重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门沙 强潮河口 默塞 浅滩 沙洲 河床地形 导堤工程 潮高差 潮差 泥沙颗粒 水文要素 水深 水位 潮位 河海港 河口港 航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突堤后的波浪绕射
4
作者 余广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75年第1期1-22,共22页
本文从规则波实验资料出发,考虑到波浪绕射时所应满足的一些边界条件与连续条件,求得计算半无限单突堤后规则波绕射系数的实验公式。根据波谱理论,主要考虑到不规则波的方向谱,导出不规则波在单突堤后的绕射系数的解析计算公式,并与原... 本文从规则波实验资料出发,考虑到波浪绕射时所应满足的一些边界条件与连续条件,求得计算半无限单突堤后规则波绕射系数的实验公式。根据波谱理论,主要考虑到不规则波的方向谱,导出不规则波在单突堤后的绕射系数的解析计算公式,并与原体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比较。初步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导出的不规则波绕射系数计算公式,其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情况良好,可供防浪掩护工程设计时参考应用。在给出计算公式的同时,又将公式制成图表,以便在方案比较阶段,用插比法快速检读绕射系数的近似值,图与表可以等价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波 绕射系数 波谱理论 实测资料 随机波 波浪 突堤 港口外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座标网格绘制河床变形图和河道冲淤量的计算
5
作者 邓焕初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75年第1期106-110,共5页
河道演变是由于水流输沙不平衡或受到人工建筑物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描述河床的冲淤变化时,通常采用;1)根据两期实测地形水深图绘制河床变形平面图,2)绘制河道横断面图的方法来实现。应该指出,前者将因河道纵、横向的河床底坡变化不一... 河道演变是由于水流输沙不平衡或受到人工建筑物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描述河床的冲淤变化时,通常采用;1)根据两期实测地形水深图绘制河床变形平面图,2)绘制河道横断面图的方法来实现。应该指出,前者将因河道纵、横向的河床底坡变化不一,使结果有可能造成错觉,这时必须用河道横断面图(横断面面积的冲淤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变形 河段 强度分布 累积曲线 河道演变 累积频率曲线 河道横断面 河床高程 座标 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及海岸水文全潮分析与计算
6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75年第1期23-42,共20页
本文提出河口及海岸水文全潮新的计算方法:将测点沿某一轴线上的涨潮输沙量与落潮输沙量的差值(即全潮剩余输沙量)分解为剩余潮量输沙量及不平衡沙量输沙量两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垂线及断面全潮剩余输沙量新的计算方法(逐点全潮法)。... 本文提出河口及海岸水文全潮新的计算方法:将测点沿某一轴线上的涨潮输沙量与落潮输沙量的差值(即全潮剩余输沙量)分解为剩余潮量输沙量及不平衡沙量输沙量两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垂线及断面全潮剩余输沙量新的计算方法(逐点全潮法)。并用某河口和某港口资料与常规水文全潮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就全潮剩余输沙量分解的概念阐述海岸及河口输沙现象及原因。本文系参与"海港水文规范"编写工作的工作总结之一,其基本概念曾应用于该规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量 测点 计算方法 点(数学) 垂线分布 输沙量 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