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包络地形和重力波拖曳对区域气候模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6
- 1
-
-
作者
刘华强
钱永甫
-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灾害与环境变化开放实验室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9-220,共12页
-
基金
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908-02-04-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735170
-
文摘
用NCAR区域气候模式(RegCM2)的数值试验,研究了包络地形和地形重力波拖曳作用对1991年5、6月份中国区域内气候模拟效果的影响。通过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在模式中引入地形重力波拖曳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模式对气候系统和要素的模拟效果,使模拟结果更符合气候实况。包络地形对模拟结果也有一定的改善,但对于细网格的区域气候模式(RCM)来说,其效果不如重力波拖曳明显。不论是地形重力波拖曳还是包络地形,在模式积分的初期,它们的作用并不明显,随着积分时间的增长,它们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增大。
-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拟
包络地形
地形重力波
抑曳作用
RCM
中国
-
Keywords
regional climate simulation
envelope orography
gravity wave drag
-
分类号
P461.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华北夏季旱涝与同期500hPa高度异常
被引量:8
- 2
-
-
作者
谭桂容
孙照渤
-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灾害与环境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
出处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2-537,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 9980 40 90 1 -3 )
-
文摘
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月降水量、50 0 h Pa月平均高度场资料 ,利用相关、合成和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分析了华北夏季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流异常特征 ,得到了 50 0 h Pa高度场与同期降水的主要耦合模态。结果表明 :华北旱涝年 ,北半球环流从高纬到低纬都存在显著的异常 ,其中显著区域有 4个 :北非到西亚的低纬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乌拉尔山东北部及加拿大东部。环流的异常变化与华北夏季降水的异常变化趋势较一致。亚洲地区由高纬到低纬 ,涝年环流异常表现为“+ - +”分布 ;旱年为“- + -”分布。
-
关键词
华北
夏季旱涝
环流异常
时空分布
耦合模态
-
Keywords
North China
summer flood/drought
circulation anomaly
-
分类号
P426.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20世纪70年代前后北太平洋海温场气候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9
- 3
-
-
作者
高庆九
屠其璞
-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灾害与环境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气象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
-
出处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3-251,共9页
-
基金
科技部课题"气候变暖对北方持续性干旱影响的研究"( 97G1)
-
文摘
采用 195 0— 1998年 5 88个月的海表温度 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资料 ,应用 EOF、小波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时空分布特征 ,指出 2 0世纪 70年代中后期北太平洋海温有明显变化 :赤道中东太平洋由冷转暖 ,中高纬西风漂流区由暖转冷 ,且西风漂流区变化更为显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在此前后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1976年前拉尼娜 (1976年后厄尔尼诺 )事件持续时间长 ,强度大 ,事件发展初期厄尔尼诺海区就表现为较强的负 (正 )距平。海温变化存在 2~ 6 a的 ENSO循环周期 ,并迭加着 8~ 9a的年际振荡和 2 2 a左右的年代际尺度的变化。另外 ,还有以1981年前后为转折点的长期变化信号。
-
关键词
自然正交分解
厄尔尼诺
拉尼娜
年代际变化
北太平洋
海温场
-
Keywords
SST of North Pacific
EOF
El Nino
La Nina
interdecadal variation
-
分类号
P73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