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党内政治文化观的逻辑生成、内涵要义与理论品格 被引量:2
1
作者 丁卫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共5页
习近平党内政治文化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文化理论为指导,传承党内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基于党的建设的现实诉求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准备,最终汇聚而成的重要党建思想成果。习近平党内政治文化观阐明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党内政治文化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文化理论为指导,传承党内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基于党的建设的现实诉求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准备,最终汇聚而成的重要党建思想成果。习近平党内政治文化观阐明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独特地位和建设思路,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党内政治文化观坚守人民性的价值立场,突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向度,坚持系统辩证的科学方法,展现出独特的理论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党内政治文化观 逻辑生成 内涵要义 理论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形成理论 被引量:2
2
作者 糜海波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19,共4页
相对于静态的基于经济关系的阶级划分,阶级形成是阶级作为政治主体何以由想象变为现实,从自在状态转变为自为状态的动态过程。基于马克思的阶级形成理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阶级意识、阶级斗争和政治文化看成是阶级形成的三个核心要... 相对于静态的基于经济关系的阶级划分,阶级形成是阶级作为政治主体何以由想象变为现实,从自在状态转变为自为状态的动态过程。基于马克思的阶级形成理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阶级意识、阶级斗争和政治文化看成是阶级形成的三个核心要素,它们构成了阶级实践和阶级行动的重要历史动力。其中阶级意识的本质是对阶级利益的自觉,阶级斗争是维护本阶级利益的联合的群众性运动,政治文化是将其成员凝聚团结在一起的"水泥",并表现为对阶级身份的政治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阶级形成 核心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政党文化党内现实传播力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卫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9Z期31-34,共4页
政党文化传播是政党文化的内在属性与基本特征。新时期中共政党文化党内传播正面临着党员文化选择性的增强、党内不良亚文化产生的传播阻力、政党文化传播手段的单一、党员队伍结构的变化等新的挑战和考验。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政党文化传... 政党文化传播是政党文化的内在属性与基本特征。新时期中共政党文化党内传播正面临着党员文化选择性的增强、党内不良亚文化产生的传播阻力、政党文化传播手段的单一、党员队伍结构的变化等新的挑战和考验。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政党文化传播中的核心作用,创新政党文化内容使其符合新时期党员的需要,重视新媒体技术在政党文化传播中的广泛运用,推动政党文化大众化、通俗化等途径,是提升中共政党文化党内现实传播力的有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党文化 现实传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元培科学教育思想及现实启迪
4
作者 黄长健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第10期63-64,共2页
科学教育思想是蔡元培教育思想重要组成部分。蔡元培认为科学教育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与科学精神的教育,它是国家富强、国民人格健全的根本。为实现科学教育的目的,教育本身也应科学化。蔡元培科学教育思想仍然有强烈的现实... 科学教育思想是蔡元培教育思想重要组成部分。蔡元培认为科学教育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与科学精神的教育,它是国家富强、国民人格健全的根本。为实现科学教育的目的,教育本身也应科学化。蔡元培科学教育思想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科学教育思想 教育科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德评价面临的矛盾、问题与出路 被引量:22
5
作者 糜海波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9-116,共8页
师德评价在实践中存在着虚与实、主观性与客观性、实然与应然、功利与道义的内在矛盾。当前,师德评价伦理目标有所偏差,师德评价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师德评价中教育观念滞后。师德评价应在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及机制等诸多方面有所改... 师德评价在实践中存在着虚与实、主观性与客观性、实然与应然、功利与道义的内在矛盾。当前,师德评价伦理目标有所偏差,师德评价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师德评价中教育观念滞后。师德评价应在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及机制等诸多方面有所改进,以走上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应积极发挥师德评价对教育伦理发展和教育道德进步的推动作用,引领教师的德性状况朝着社会所期待的方向前行。第一,师德评价标准要体现完整性和层次性。既要反映社会普遍的道德要求,又要反映教育自身的特殊道德要求。师德评价标准的层次性,是基于教师德性状况的多样性和不一致性,教育伦理规范的设立应体现价值的等级性。第二,应明晰师德评价的范围和教育行为的道德类型。师德评价中的"师德"是对于特定的教育主体而言的,包含主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两个方面。在教育伦理学的意义上,教育道德行为可分为善的(道德的)、恶的(不道德的)和亦善亦恶(既道德又不道德)三种基本类型。第三,师德评价应将"具体考察"与"总体判断"结合起来。第四,师德评价实践活动应辅之以一定的伦理教化和道德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师德 教育伦理 教师评价 职业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德评价科学路径的应有视域 被引量:9
6
作者 糜海波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103,共5页
现代社会教育道德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师德性状况的时代性特点,对师德评价选择科学的路径提出了新要求:在师德评价的价值取向上,既要致力于实现社会对教育善的价值期待,也要促进个体的道德发展;在师德评价的内容构建上,既要继承优秀师德传... 现代社会教育道德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师德性状况的时代性特点,对师德评价选择科学的路径提出了新要求:在师德评价的价值取向上,既要致力于实现社会对教育善的价值期待,也要促进个体的道德发展;在师德评价的内容构建上,既要继承优秀师德传统,又要弘扬师德的时代精神;在师德评价的标准设定上,既要坚持师德的主导性,又要体现价值目标的层次性;在师德评价的方法运用上,应注意把握全面性和综合性的原则。这将有利于提升师德评价的质量和效益,积极发挥其对师德建设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评价 价值取向 内容构建 标准设定 方法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结构的多重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糜海波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1-146,共6页
在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结构的认知中,较为典型的见解是具有多元特征的三类西方理论阐释。以剥削为核心的阶级结构分析,在基于生产资料占有的经济剥削之外提出了组织剥削和技术剥削,以及影响阶级构成的"阶级的矛盾地位"... 在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结构的认知中,较为典型的见解是具有多元特征的三类西方理论阐释。以剥削为核心的阶级结构分析,在基于生产资料占有的经济剥削之外提出了组织剥削和技术剥削,以及影响阶级构成的"阶级的矛盾地位"问题。以职业为标准的阶级结构分析,将技术等级关系先于阶级的社会关系,这样所划分出来的不是社会阶级,而是职业阶级或职业阶层。基于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分析,集中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多元范畴的解释上,而忽视了所有制关系和生产关系赋予社会成员一定阶级地位和处境所具有的全部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马克思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 社会和阶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模教育融入“纲要”课教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在华 耿琳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72,共3页
英模教育是开展学习英模、崇尚英模、争当英模,大力弘扬英模精神的一项实践活动,深受国家重视。从思政课程来看,英模教育融入“纲要”课教学既是学生个体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英模教育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更是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效举... 英模教育是开展学习英模、崇尚英模、争当英模,大力弘扬英模精神的一项实践活动,深受国家重视。从思政课程来看,英模教育融入“纲要”课教学既是学生个体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英模教育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更是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效举措。为此,要充分发挥“纲要”课的教学优势,从立足“纲要”课教材,以英模为本;创新英模形象展示方式,加强问题引导;打造精品栏目,创建特色品牌等方面提升英模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英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崇善与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
9
作者 糜海波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就教育善的完全实现而言,教育的道德主体性有两个基本维度:教育系统的道德主体性和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前者旨在从整体意义上实现教育善,后者旨在从个体意义上实现教育善。就后者而言,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作为实现教育善的路径之一,是... 就教育善的完全实现而言,教育的道德主体性有两个基本维度:教育系统的道德主体性和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前者旨在从整体意义上实现教育善,后者旨在从个体意义上实现教育善。就后者而言,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作为实现教育善的路径之一,是主体遵行规范、进行价值追求的活动。教育伦理建设应将规范性与主体性相统一,从道德主体性上培养教育者的教育德性和教育信念,为实现教育善提供内在保证和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善 教育者 道德主体性 教育德性 教育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多样化环境下师德评价的挑战与应对
10
作者 糜海波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带来的挑战,师德评价必须立足于现实,从全球视野来省思和认识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对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意义,自觉维护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挑战,师德评价必须...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带来的挑战,师德评价必须立足于现实,从全球视野来省思和认识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对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意义,自觉维护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挑战,师德评价必须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教育和引导教师,继承优秀师德传统,弘扬现代教育伦理精神。师德之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师德评价需要用美好的道德理想来引领道德现实,但不能因此就否定教师德性水平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化 师德评价 挑战 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观点及其意义
11
作者 糜海波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14-119,共6页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里,阶级同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其存在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消除阶级同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剥削是同一个过程。阶级本质上是经济范畴,但阶级关系不仅是一种经济关系,还表现为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里,阶级同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其存在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消除阶级同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剥削是同一个过程。阶级本质上是经济范畴,但阶级关系不仅是一种经济关系,还表现为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阶级分析应将客观的经济标准与主观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标准相结合。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理性看待阶级问题以及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动力作用,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现实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唯物史观 阶级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师德评价与师德建设的应有维度 被引量:29
12
作者 糜海波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时代师德发展的基本趋势体现在顺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彰显现代教育伦理精神,向教师专业伦理延伸和拓展。科学有效地实施师德评价,必须全面辩证地把握评价主体、方法与依据这几个关键要素,坚持评价主体的自我与他人相结合、评价... 时代师德发展的基本趋势体现在顺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彰显现代教育伦理精神,向教师专业伦理延伸和拓展。科学有效地实施师德评价,必须全面辩证地把握评价主体、方法与依据这几个关键要素,坚持评价主体的自我与他人相结合、评价依据的动机与效果相结合、评价方法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师德建设的应有举措包括坚持义与利的统一,以正确观念引领师德进步;将评价与教化相结合,形成师德完善的内驱动力;加强规范与制度建设,为师德建设提供外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师德评价 师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