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虫害暴发与森林火灾发生的动态交互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詹庆斌 徐妍 张思玉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2,共5页
森林虫害和森林火灾是最重要的自然干扰因子,且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动态交互影响。文章综述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机制。森林火灾主要通过影响林分结构和年龄、树脂流量和树干熏黑高度,以及昆虫与寄主树木的相互营养关系影响虫害发生... 森林虫害和森林火灾是最重要的自然干扰因子,且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动态交互影响。文章综述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机制。森林火灾主要通过影响林分结构和年龄、树脂流量和树干熏黑高度,以及昆虫与寄主树木的相互营养关系影响虫害发生。虫害则能改变可燃物载量及林分结构进而影响森林火灾发生风险。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森林资源管理以及森林生态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喜高温昆虫 生态系统 森林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丁甲科两种吉丁形态比较及其修订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詹庆斌 刘露希 张思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9-141,176,共4页
本文对我国严重为害松树的迹地吉丁[Melanophila acuminata(DeGeer,1774)]学名进行了订正,准确学名应为松黑木吉丁(Phaenops yin Kubáň&Bíly,2009)。为避免混淆,本文对两个种进行了形态比较描述,提供了形态特征对比照片。
关键词 迹地吉丁 松黑木吉丁 松树 喜高温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技术的杉木林下可燃物热解和燃烧烟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苏文静 张思玉 +1 位作者 陈戈萍 李世友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9-163,共5页
分析杉木林下地表可燃物热解和燃烧烟气成分,对预防森林火灾烟气危害、保障扑火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对杉木林下的草本、针叶、枝条、球果4种可燃物在氮气、空气、氮气和空气混合3种热解模式下进行烟气... 分析杉木林下地表可燃物热解和燃烧烟气成分,对预防森林火灾烟气危害、保障扑火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对杉木林下的草本、针叶、枝条、球果4种可燃物在氮气、空气、氮气和空气混合3种热解模式下进行烟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球果、针叶、枝条的热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草本植物的热解过程分为4个阶段,是否有氧参与对于可燃物的热解具有较大的差异(P<0.05)。从3种模式下的4种样品红外光谱图中可以发现,每种样品在2 250~2 400cm^(-1)处的吸光度最高,草本植物的吸光度高于同种模式下的其他3种样品的吸光度。杉木林下可燃物的烟气成分主要有CO2、CO、CH_3COOH、H_2O、CH_4等烃类、醛类、酮类、醇类小分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可燃物 烟气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毛虫对马尾松林地表死可燃物的影响
4
作者 詹庆斌 张思玉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6-129,共4页
调查马尾松林中虫害发生区与无虫害发生区不同时滞的地表死可燃物,室内测定含水率,研究不同时滞地表死可燃物的可燃物载量。结果表明:松毛虫会造成马尾松林当年枯枝落叶等可燃物载量增加,对1h时滞死可燃物载量影响最大,增加174.7%;对10... 调查马尾松林中虫害发生区与无虫害发生区不同时滞的地表死可燃物,室内测定含水率,研究不同时滞地表死可燃物的可燃物载量。结果表明:松毛虫会造成马尾松林当年枯枝落叶等可燃物载量增加,对1h时滞死可燃物载量影响最大,增加174.7%;对10h时滞可燃物载量影响其次,增加113.5%,与未发生虫害林区相比,可燃物载量差异显著(p<0.05)。经过一定林分恢复期后,可燃物载量趋于平衡,发生过虫害的林区,1h时滞死可燃物载量比未发生林区增加量为41.6%,10h时滞死可燃物载量增加量为16.7%,可燃物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虫害爆发可以通过影响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从而增加森林火灾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松毛虫 森林火灾 可燃物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9种藤本植物活叶片的燃烧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苏文静 张思玉 +2 位作者 何诚 王秋华 李世友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123,共4页
为了比较藤本植物的燃烧性,利用自行设计的燃烧实验装置对昆明地区9种藤本植物的叶片进行了燃烧试验,测定了9种叶片的含水率和2种可燃叶片单位面积质量、燃烧速率和损毁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9种叶片中,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 为了比较藤本植物的燃烧性,利用自行设计的燃烧实验装置对昆明地区9种藤本植物的叶片进行了燃烧试验,测定了9种叶片的含水率和2种可燃叶片单位面积质量、燃烧速率和损毁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9种叶片中,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和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在纯氧环境中能被点燃,属于易燃类藤本植物,且随着含水率增加,燃烧速率和损毁程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叶片单位面积质量越大,其燃烧速率就越低,损毁程度越小;其它7种藤本叶片均不能被点燃,属于难燃类藤本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本植物 燃烧性 燃烧速率 损毁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火烧时间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周涧青 刘晓东 +1 位作者 张思玉 李晨韵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2,共7页
分析不同强度火烧对福建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林火管理和火后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在福建将乐林场选择3块人工杉木林标准样地,每间隔60d实施一次计划烧除,每次燃烧试验共设置10、30min与60min和对照(CK)4个处理,... 分析不同强度火烧对福建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林火管理和火后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在福建将乐林场选择3块人工杉木林标准样地,每间隔60d实施一次计划烧除,每次燃烧试验共设置10、30min与60min和对照(CK)4个处理,试验结束后统一进行土样采集和室内分析。火烧10min和30 min钟后1d杉木林土壤的容重降低,之后逐渐增加;火烧60min的土壤容重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再增大的变化趋势,火烧60d和120d时的土壤容重均低于火烧前。与火烧前相比,火烧10、30min和60min后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先增加后降低,且120d后均降低到火烧前水平以下。火烧10、30min和60min后土壤pH值和碱解氮含量均持续增加。火烧10min和60min后的土壤有机碳呈持续增加趋势;火烧30min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但均高于火烧前水平。火烧10、30min和60min后1d土壤全氮含量均增加,之后开始降低。火烧10min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持续递增;火烧30 min和60min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但火烧后120d仍未恢复到火烧前水平。火烧10min后1d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之后开始下降,120d后下降到火烧前水平以下;火烧30min后60d天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之后逐渐降低,到120d几乎降低到火烧前水平;火烧60min的杉木林土壤速效钾含量持续增加。不超过60min的低强度计划火烧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土壤理化性质 计划火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