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工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一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美云 宋顺喜 +4 位作者 聂景怡 谭蕉君 金永灿 平清伟 罗清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7-190,共4页
在轻工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培养“创新能力突出、知识体系广博、工程素养深厚”的一流轻工人才是推动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轻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陕西科技大学联合兄弟院校和行业企业创建了教学联合体,以... 在轻工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培养“创新能力突出、知识体系广博、工程素养深厚”的一流轻工人才是推动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轻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陕西科技大学联合兄弟院校和行业企业创建了教学联合体,以数字化赋能教研形态,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跨越时空”的人才培养新体系,打造了“互补共享”的教研教学新形态,构建了“多维协同”的工程能力培养新机制,形成了一流轻工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轻工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介绍了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教学联合体在轻工一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举措和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化工程 人才培养 教学联合体 跨校联合 校企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种染色法联用的混合浆纸纤维识别方法的研究
2
作者 芮金生 徐如彦 +3 位作者 闫新可 王悦悦 朱成文 任浩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基于Herzberg和Graff“C”两种染色剂的特点和工作原理,探索了不同染色剂质量分数、温度和染色时间对针叶材、阔叶材和麻浆纤维染色结果差异性的影响,通过系统调整染色剂质量分数(100%、92%、90%、80%)、温度(10~50℃)和时间(10~40 s)... 基于Herzberg和Graff“C”两种染色剂的特点和工作原理,探索了不同染色剂质量分数、温度和染色时间对针叶材、阔叶材和麻浆纤维染色结果差异性的影响,通过系统调整染色剂质量分数(100%、92%、90%、80%)、温度(10~50℃)和时间(10~40 s)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高效的鉴别混合浆纤维组成的方法。发现通过调整染色剂质量分数可以逐步实现对麻浆和阔叶材纤维的最为显著的识别效果,针叶材纤维可通过颜色的深浅程度判断其存在与否。当Herzberg染色剂稀释到标准染色剂的90%,染色20 s时可识别混合浆中麻浆纤维;Graff“C”染色剂稀释到标准染色剂的90%,染色30 s时可识别阔叶材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可得:染色剂的质量分数对染色结果影响最大,且相同质量分数下的染色时间和染色温度对染色效果影响不显著。在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下,对5种商品卷烟纸样(S1~S5)进行了鉴定,确认在不同的时间、温度等环境条件下建立的识别方法可以有效分辨纤维种类,且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法联用 混合浆 定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活性炭对气体吸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秀府 吴文娟 金永灿 《中国造纸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以生物质为碳源制备的生物质活性炭(AC)作为一种吸附材料,因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生物质AC的结构特性和吸附机理,介绍并比较了物理活化法和化学活化法制备生物质AC的优缺点,重点综述了生物... 以生物质为碳源制备的生物质活性炭(AC)作为一种吸附材料,因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生物质AC的结构特性和吸附机理,介绍并比较了物理活化法和化学活化法制备生物质AC的优缺点,重点综述了生物质AC在气体吸附领域中CO_(2)捕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去除和H2储存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对生物质AC的气体吸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表面官能团和活化剂种类等因素会影响生物质AC孔隙结构、比表面积及其他表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活性炭 吸附 微孔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植物精油纳米乳液保鲜垫的制备及其在蓝莓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史洁莹 牟燕萍 +5 位作者 陆周欣 陆家欣 王磊 丛凯平 索安迪 李婷婷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54-366,共13页
为解决蓝莓采后因病原体感染而导致的腐烂问题,本研究以壳聚糖和牛至精油/百里香精油为原料,采用高速均质法制备纳米乳液,并涂布于无纺布基底制得复合保鲜垫。通过粒径、多分散性指数、包埋率、损失率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纳米... 为解决蓝莓采后因病原体感染而导致的腐烂问题,本研究以壳聚糖和牛至精油/百里香精油为原料,采用高速均质法制备纳米乳液,并涂布于无纺布基底制得复合保鲜垫。通过粒径、多分散性指数、包埋率、损失率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纳米乳液及保鲜垫的结构与性能,结合抗菌活性试验和常温贮藏实验,综合评价保鲜垫对蓝莓采后病原菌灰葡萄孢霉的抑制效果及对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纳米乳液均匀性好、包埋率高,复合保鲜垫表面精油纳米颗粒分布均匀且稳定,符合保鲜材料的要求。抗菌活性试验显示,保鲜垫的抑菌效果与精油浓度呈正相关。在常温贮藏条件下,45μL/L牛至精油浓度的保鲜垫对蓝莓腐烂的抑制效果最佳。贮藏8 d后,对照组蓝莓明显软烂,而CS-OP3(45μL/L OEO)和CS-TP2(85μL/L TEO)处理组蓝莓仍保持良好风味色泽,可溶性固形物损失小于3%,显著降低了失重率和发病指数,并减缓了可滴定酸的下降(P<0.05),将‘灿烂’蓝莓的货架期从4~6 d延长至8 d以上,有效维持了其商品价值。本研究为绿色天然、成本低廉的保鲜材料在果蔬防腐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保鲜垫 牛至精油 百里香精油 壳聚糖 纳米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提取物对冷藏期间小龙虾腥味物质与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章倩 王兴娜 +5 位作者 刘钱媛 孙荣雪 王成 李志强 纪倩倩 江宁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306-317,共12页
本研究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0.05、0.15 g/100 mL和0.25 g/100 mL)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GSE)处理冷藏期间小龙虾虾头和虾尾肉,通过感官腥味评价、电子鼻分析以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味活性值综合评... 本研究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0.05、0.15 g/100 mL和0.25 g/100 mL)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GSE)处理冷藏期间小龙虾虾头和虾尾肉,通过感官腥味评价、电子鼻分析以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味活性值综合评价脱腥效果,通过测定理化指标分析GSE处理对小龙虾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25 g/100 mL GSE脱腥处理并贮藏6 d,虾头、虾尾肉的腥味值和醛类、醇类物质下降最为显著。虾头主要腥味物质是壬醛、1-辛烯-3-醇、(E,E)-2,4-壬二烯醛、(E,E)-2,4-癸二烯醛,而虾尾肉腥味物质主要是壬醛、癸醛、(E,E)-2,4-癸二烯醛。进一步研究表明,0.25 g/100 mL浸泡处理能够显著抑制虾尾肉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总挥发性盐基氮值、菌落总数的增加(P<0.05),并延缓pH值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此外,GSE处理虾尾肉的色泽L~*值略低于CK组,但与CK组相比可以更好地保持虾尾肉硬度、咀嚼性和弹性。因此,GSE在降低虾头、虾尾肉腥味和保持虾尾肉品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研究可为小龙虾产品及其他水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葡萄籽提取物 腥味物质 质构分析 感官评价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测试纸的制备及其老化过程研究
6
作者 陈李栋 龙益宇 +3 位作者 徐婷婷 王淑梅 戴红旗 卞辉洋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105,共8页
本研究以不同年代典型纸质文献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纸质文献的理化性质和制备工艺,抄造可替代纸质文献的脱酸测试纸。研究了加速老化过程对脱酸测试纸紧度、力学性能和纤维素聚合度的影响,评估了脱酸测试纸用于替代不同年度纸质文献的... 本研究以不同年代典型纸质文献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纸质文献的理化性质和制备工艺,抄造可替代纸质文献的脱酸测试纸。研究了加速老化过程对脱酸测试纸紧度、力学性能和纤维素聚合度的影响,评估了脱酸测试纸用于替代不同年度纸质文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以滑石粉(用量10%)为填料,采用松香(用量2%)酸性施胶抄造可得到脱酸测试纸。降解动力学研究发现脱酸测试纸的纤维素聚合度与老化时间具有明显相关性,R^(2)为0.96。此外,多元线性拟合发现脱酸测试纸的力学性能与紧度和纤维素聚合度具有明显相关性,R2达到0.99,且老化后的脱酸测试纸抗张指数和纤维素聚合度与不同年代文献纸性能基本保持一致,表明脱酸测试纸可用于替代不同年代的纸质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文物 脱酸测试纸 老化 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提取文冠果叶皂苷及其对采后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7
作者 李雪 褚鑫雨 +1 位作者 苏二正 王佳宏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5-224,共10页
为研究低共熔溶剂(DES)提取文冠果叶皂苷的效果及其抑菌活性,采用了43种DES提取文冠果叶皂苷,选择得率最高的氯化胆碱:乳酸(1:1)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提取物进... 为研究低共熔溶剂(DES)提取文冠果叶皂苷的效果及其抑菌活性,采用了43种DES提取文冠果叶皂苷,选择得率最高的氯化胆碱:乳酸(1:1)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提取物进行成分鉴定;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探究了DES对文冠果叶皂苷的提取机制。此外,考察了文冠果叶皂苷对危害果蔬的6种典型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DES浓度47.00%、液固比42.00 mL/g、提取温度43.00℃的条件下,DES提取文冠果叶皂苷得率达到(10.22±0.28)%,较传统溶剂得率提高了38.8%,是一种应用潜力很大的文冠果叶皂苷提取方法;DES从文冠果叶中提取的皂苷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羟基积雪草酸、皂苷元D、甘草次酸、齐墩果酸、人参皂苷Rg3、山楂酸、柴胡皂苷A和积雪草酸;DES通过溶解细胞壁中的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导致细胞壁破损,因此皂苷类化合物更易溶出;文冠果叶皂苷能有效抑制6种典型果蔬采后病原真菌中的3种—黑曲霉、米根霉和黄曲霉孢子的萌发,其中对米根霉的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78.76±2.56)%,且文冠果叶皂苷通过抑制真菌的抗氧化酶活性而抑制其生长,表明文冠果叶皂苷在果蔬采后保鲜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叶皂苷 低共熔溶剂 采后病原真菌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 -蒎烯选择性氧化制备(+)-2,3-蒎烷二醇
8
作者 秦顾天越 刘炜祺 +3 位作者 杨益琴 徐徐 王忠龙 王石发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44,共6页
对(-)-α-蒎烯的氧化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获得(+)-2,3-蒎烷二醇的高选择性制备方法。考察了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溶剂种类和用量、体系水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α-蒎烯氧化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适... 对(-)-α-蒎烯的氧化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获得(+)-2,3-蒎烷二醇的高选择性制备方法。考察了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溶剂种类和用量、体系水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α-蒎烯氧化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适宜的氧化条件,结果表明:氧化剂用量0.2 mol,溶解高锰酸钾的NaOH水溶液用量与原料α-蒎烯的比例为37∶1(mL∶g),将高锰酸钾溶解在pH值为13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然后缓慢滴入系统。溶剂叔丁醇的用量为料液比1∶16(g∶mL),过氧化物抑制剂乙二醇用量1.44 mol,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 h。在最适条件下,产物(+)-2,3蒎烷二醇的平均选择性为90.1%(n=3)。采用GC-MS和1 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合成了(+)-2,3-蒎烷二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2 3-蒎烷二醇 选择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季铵盐基丙烯酸酯无氟防油剂的合成与防水防油纸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雯璐 景宜 包康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6-1160,共15页
以壳聚糖季铵盐(HACC)为功能单体,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硬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预乳液法,制备了壳聚糖季铵盐基丙烯酸酯无氟防油剂(HACC-A)。将HACC-A与烷基烯酮二聚体(AKD)复配涂布构建了防水防油... 以壳聚糖季铵盐(HACC)为功能单体,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硬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预乳液法,制备了壳聚糖季铵盐基丙烯酸酯无氟防油剂(HACC-A)。将HACC-A与烷基烯酮二聚体(AKD)复配涂布构建了防水防油AKD-HACC-A涂布纸。考察了反应条件对HACC-A粒径分布和贮存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HACC-A涂布量、m(HACC-A)∶m(AKD)对涂布纸的60 s Cobb值、Kit防油等级的影响。采用FTIR、TGA、SEM、ED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纸张性能。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5%(以单体总质量计,下同)的OP-10为乳化剂、反应温度70℃、过硫酸铵(APS)用量0.8%(以单体总质量计,下同)、反应时间2 h的最优条件下,制备的HACC-A乳液粒径为200~400 nm,分布较窄,蓝光明显,可长时间(60 d)稳定储存;当HACC用量为5 g、HACC-A涂布量为6 g/m^(2)时,HACC-A涂布后的纸张60 s Cobb值为54 g/m^(2),Kit防油等级为6级,满足食品包装标准;当m(HACC-A)∶m(AKD)=1∶1、涂布量为6 g/m^(2)时,AKD-HACC-A涂布纸60 s Cobb值为30 g/m^(2),Kit防油等级为10级,对常见油脂(常温和105℃的食用油及辣椒油)、有机溶剂(乙醇和丙酮)和碱性溶液(盐酸和NaOH溶液)表现出良好的阻隔性能,防油性能优于聚乙烯淋膜纸,接近含氟防油纸的防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季铵盐 丙烯酸酯聚合物 防水防油剂 无氟 环保 造纸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醇-1-磷酸合酶的重组表达及在多酶级联催化合成肌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梓佳 樊宇成 +2 位作者 张槿博 赵杨 段绪果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0-287,共8页
肌醇作为一种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生长因子,在医药、食品、饲料、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目前肌醇的制备方法包括水解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生物法,尤其是体外多酶催化制备工艺,因其高转化率和环境友好性而备受关注。然而,这一... 肌醇作为一种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生长因子,在医药、食品、饲料、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目前肌醇的制备方法包括水解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生物法,尤其是体外多酶催化制备工艺,因其高转化率和环境友好性而备受关注。然而,这一工艺仍然存在酶制剂用量大和成本高的问题。该课题组前期重组表达了来源于闪烁古生球菌(Archaeoglobus fulgidus)的肌醇-1-磷酸合酶(inositol-1-phosphate synthase,IPS)IPS-Af,但发现其酶活力低,是多酶催化转化过程中酶用量最大的部分。针对上述问题,该文筛选并重组表达了来源于嗜热古菌(Caldivirga maquilingensis)的IPS-Cm和嗜热新芽孢杆菌(Novibacillus thermophilus)的IPS-Nt,对比了不同来源IPS的活力以及在体外多酶级联催化制备肌醇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IPS-Cm和IPS-Nt酶活力均高于IPS-Af,其中IPS-Cm制备肌醇的转化率最高。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优化了加酶量、缓冲液浓度、金属离子、底物浓度、pH值、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转化条件下,肌醇产量可达到42.3 g/L,转化率为84.6%,是优化前的2.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表达 肌醇-1-磷酸合酶 肌醇 多酶级联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羟基自由基氧化对银杏果分离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程巧 葛慧芳 +1 位作者 秦佳伟 王耀松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15-1822,共8页
采用Fenton反应(质量浓度0.016 g/L FeCl_(3)+质量浓度0.018 g/L抗坏血酸+质量浓度0~0.680 g/L H_(2)O_(2))模拟羟基自由基生成体系,对银杏果分离蛋白(GSPI)进行氧化,制备了GSPI溶胶和热诱导凝胶。通过物化分析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采用Fenton反应(质量浓度0.016 g/L FeCl_(3)+质量浓度0.018 g/L抗坏血酸+质量浓度0~0.680 g/L H_(2)O_(2))模拟羟基自由基生成体系,对银杏果分离蛋白(GSPI)进行氧化,制备了GSPI溶胶和热诱导凝胶。通过物化分析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EM、拉曼光谱探究了H_(2)O_(2)质量浓度对GSPI物化特性及其热诱导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羟基自由基存在下,GSPI表面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暴露,巯基氧化形成分子内或分子间二硫键,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的变化会导致GSPI不同程度的展开和交联,适当的氧化能够引起α-螺旋去卷积,β-折叠增加,促进了蛋白质分子交联,形成了纠缠凝胶网络,提高了蛋白凝胶的机械强度、流变学性能。当H_(2)O_(2)质量浓度为0.340 g/L时,GSPI凝胶的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分别达到最大,与未氧化(未加H_(2)O_(2))GSPI凝胶相比,分别增至2.08、2.53和3.01倍。而过度氧化(H_(2)O_(2)质量浓度≥0.680 g/L)虽然会提高GSPI凝胶持水性能,但破坏了蛋白分子中氢键,产生过量的二硫键,阻碍了其他活性基团的相互作用,抑制了凝胶网络的形成,降低了凝胶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果分离蛋白 羟基自由基氧化 凝胶性 硬度 胶黏性 咀嚼性 食品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12a偶联金核球形核酸的磺胺二甲嘧啶电化学检测方法
12
作者 黄悦 王乾 +2 位作者 张岩 祁贤菊 王耀松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2-310,共9页
磺胺二甲嘧啶在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中被广泛用于预防或治疗细菌性疾病。然而,不合理用药会导致其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量超标,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开展磺胺二甲嘧啶的快速、高灵敏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 磺胺二甲嘧啶在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中被广泛用于预防或治疗细菌性疾病。然而,不合理用药会导致其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量超标,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开展磺胺二甲嘧啶的快速、高灵敏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基于CRISPR/Cas12a偶联金核球形核酸构建了一种新型磺胺二甲嘧啶电化学检测方法,以实现对磺胺二甲嘧啶的快速、高灵敏和高特异性检测。以目标物磺胺二甲嘧啶的适体序列为CRISPR/Cas12a的激活链,磺胺二甲嘧啶与其适体序列的特异性结合会抑制CRISPR/Cas12a的反式切割活性,从而使得预修饰于金电极表面的底物探针得以保留,进而引入金核球形核酸以触发杂交链式反应,最终产生显著的电化学信号放大。为了获得最佳检测性能,对靶标磺胺二甲嘧啶与适体的孵育时间、CRISPR/Cas12a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发夹探针的浓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分别为30 min、120 nmol/L、30 min、1µmol/L、100 min。所构建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对磺胺二甲嘧啶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06~600 ng/mL,检测限低至6 pg/mL,同时对目标抗生素与其他干扰抗生素表现出较好的区分能力。此外,本方法成功应用于对实际食品样本中磺胺二甲嘧啶的检测,测得回收率在98.07%~106.90%之间,展现出潜在的食品安全检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12a 金纳米颗粒 球形核酸 磺胺二甲嘧啶 电化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果分离蛋白-普鲁兰多糖共聚物的凝胶质构可调控特性
13
作者 秦佳伟 程巧 王耀松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8-387,共10页
首先将配制的银杏果分离蛋白(GSPI)与普鲁兰多糖(PULL)混合溶液经冻干处理,然后采用干热法(干热温度70℃,相对湿度63%)经共聚反应制备了GSPI-PULL共聚物。基于GSPI-PULL共聚物的物化性质、其凝胶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的表征和测试,在保持G... 首先将配制的银杏果分离蛋白(GSPI)与普鲁兰多糖(PULL)混合溶液经冻干处理,然后采用干热法(干热温度70℃,相对湿度63%)经共聚反应制备了GSPI-PULL共聚物。基于GSPI-PULL共聚物的物化性质、其凝胶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的表征和测试,在保持GSPI质量浓度为120 g/L的条件下,考察了PULL质量浓度(0、25、50和100 g/L)和反应时间(0、1、4、7 d)对GSPI-PULL共聚物热诱导胶体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PULL与GSPI发生共聚反应生成不同PULL接枝度的GSPI-PULL共聚物,其接枝度依赖于PULL质量浓度和反应时间;延长干态加热时间促使GSPI结构展开并形成二硫键,表现为疏水性提高、溶解性下降;亲水性基团降低了GSPI-PULL的疏水性,提高了其溶解性。加热时间和多糖质量浓度均能显著弱化GSPI的凝胶性且有叠加作用,致使GSPI凝胶质地从“站立性固态”转变为“半固态/溶胶态”,实现了蛋白热诱导凝胶质地的可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果分离蛋白 普鲁兰多糖 共聚反应 凝胶 食品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DS联用的苹果可溶性固形物近红外模型传递方法
14
作者 成晔 黄浩冉 +1 位作者 汪莹 熊智新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40,共7页
为了实现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SSC)近红外分析模型的传递,以2台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测得的89个苹果样品的SSC及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经异常样本剔除和预处理后的校正集建立主机的SSC偏最小二乘回归近红... 为了实现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SSC)近红外分析模型的传递,以2台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测得的89个苹果样品的SSC及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经异常样本剔除和预处理后的校正集建立主机的SSC偏最小二乘回归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然后采用直接标准化(direct standardization,DS)与分段直接标准化(piecewise direct standardization,PDS)联用的DS-PDS方法实现模型与从机共享。结果表明:与传统的DS和PDS方法相比,所建立的模型经过DS-PDS算法传递后,不仅明显提升了对从机样本的预测效果,并且还减弱了PDS算法模型传递光谱中出现的奇异锐锋(artifacts)现象。经传递后模型的验证集标准偏差与预测标准偏差比值从模型传递前的1.5853上升到3.2645,预测标准偏差则从1.0932降低至0.5309。因此采用DS-PDS算法能充分发挥DS与PDS算法各自的优点,较好地实现了2台便携式光谱仪间的模型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模型传递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直接标准化-分段直接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Cl_(3)/ZnCl_(2)水体系溶解交联纤维素制备高湿稳定性膜的研究
15
作者 吴彬 李彬 +3 位作者 梁婷婷 李贤春 李鑫 王志国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7-66,共10页
本研究以AlCl_(3)/ZnCl_(2)/H_(2)O为溶剂,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BDDE)为交联剂,漂白桉木溶解浆为纤维素原料,室温下溶解交联制备了纤维素膜。当纤维素含量为1.5%,BDDE添加量为1.0%时,制备得到透明的纤维素膜(在可见光波范围,透光率可... 本研究以AlCl_(3)/ZnCl_(2)/H_(2)O为溶剂,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BDDE)为交联剂,漂白桉木溶解浆为纤维素原料,室温下溶解交联制备了纤维素膜。当纤维素含量为1.5%,BDDE添加量为1.0%时,制备得到透明的纤维素膜(在可见光波范围,透光率可达90%),其应力应变分别能达到141.0 MPa和19.7%。即使在水中浸泡24 h后,其湿应力应变也能达到34.7 MPa和67.3%;在水中浸泡7天后仍能保持形状稳定,且润胀率仅为94%,并且该薄膜制成的简易容器能盛装水、牛奶和酱油等液体并保持24 h;同时其还表现出较低的水蒸气透过率(615.0 g/(m^(2)·d))和氧气透过滤率(4.15×10^(−3)cm^(3)/(m^(2)·d·Pa))。该透明膜具有高湿稳定性且湿强度优异,且在包装与食品保鲜领域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膜 溶解交联 湿稳定性 食品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纳米晶基一维SERS探针的制备及其细胞成像性能
16
作者 邓稳 翟珊珊 +4 位作者 刘星月 李思婕 徐朝阳 张磊 吴伟兵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领域,构筑具有高灵敏度、水中分散稳定性高和生物相容性的SERS探针,是实现高质量细胞生物成像的基础。以磺酸基纤维素纳米晶(CNC⁃SO_(3)H)为多功能载体,连续通过NaIO_(4)氧化和席夫碱...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领域,构筑具有高灵敏度、水中分散稳定性高和生物相容性的SERS探针,是实现高质量细胞生物成像的基础。以磺酸基纤维素纳米晶(CNC⁃SO_(3)H)为多功能载体,连续通过NaIO_(4)氧化和席夫碱反应在CNC⁃SO_(3)H的C2/C3羟基活性位点选择性引入聚乙二醇(PEG)和巯基基团,通过Au⁃S键自组装负载金纳米颗粒(AuNPs)构建一维“热点”结构,成功制备了纤维素纳米晶(CNC)基一维SERS探针并用于细胞SERS成像。通过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共聚焦拉曼显微镜等对探针的结构、形貌以及检测性能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CNC表面PEG长链的存在,CNC⁃PEG⁃SH@AuNPs在200 mmol/L的NaCl溶液中能表现出优异的分散稳定性。以4⁃巯基苯甲酸(4⁃MBA)作为拉曼信号分子,探针在10^(-6)mol/L浓度下依然能显示信号分子特征峰的拉曼信号,并且在0.1 mol/L磷酸缓冲盐溶液(PBS)中随时间变化的SERS信号表现出良好的灵敏度和重复性。将合成的SERS探针用于海拉(HeLa)细胞中,其细胞活力可维持在80%以上,并成功实现1075和1580 cm^(-1)双通道细胞SERS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晶 金纳米颗粒 聚乙二醇 SERS探针 HeLa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空气处理的草莓果实采后挥发性成分稳定化规律动态分析
17
作者 刘兵 张婷婷 +6 位作者 马飞洋 张祎佳 王田田 田辰 周丹丹 丁超 刘强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6-216,共11页
本实验以新鲜的‘红颜’草莓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贮藏过程中草莓果实生理品质、游离态与结合态挥发性成分变化及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探究基于热空气处理的草莓果实采后挥发性成分稳定化机制。... 本实验以新鲜的‘红颜’草莓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贮藏过程中草莓果实生理品质、游离态与结合态挥发性成分变化及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探究基于热空气处理的草莓果实采后挥发性成分稳定化机制。结果显示,45℃热空气处理4.5 h为最佳处理条件,与对照组相比,在贮藏中后期(4~7 d)该条件处理后草莓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更高,并且整个贮藏期间硬度保持较好,贮藏7 d时果实硬度较未处理组提升95.3%,在贮藏后期腐烂指数最高为85.1%,贮藏前中期(0~5 d)腐烂指数的上升速率更为缓慢,第5天腐烂指数相对于对照组降低了32.5%。贮藏期间内,共检出41种游离态挥发性物质和13种结合态挥发性物质;此外,经热空气处理后,以酯类为代表的草莓香气组分含量更加稳定,而与腐败性气味相关的醇类物质含量显著下降。结合LOX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分析表明,贮藏0 d热空气处理组的LOX和醇酰基转移酶(alcohol acyltransferase,AAT)活性分别提升48.12%和104.71%,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活性降低10.25%。热空气处理通过适度提升草莓果实贮藏期内LOX、AAT活性,显著促进了挥发性醇、醛、酯类物质的生成,赋予草莓更浓郁的果香,同时延迟了游离态香气的过早释放,并通过抑制与调控贮藏前期果实中β-葡萄糖苷酶、ADH的活性,延缓了贮藏期间关键香气成分的释放,使风味更加平衡,延长了果实香气的持久性,保持了贮藏期间挥发性组分的含量稳定,从而显著提升了贮藏期间草莓果实的挥发性成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空气 草莓果实 贮藏品质 挥发性成分 脂氧合酶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国家和地区传统发酵食品及其发酵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8
作者 刘飞翔 董其惠 +3 位作者 吴蓉 邱益彬 黄燕燕 苏二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38-350,共13页
自古以来,传统发酵食品就是人们日常饮食的一部分,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食品微生物是传统发酵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酵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起决定性的作用。阐明发酵食品中发酵微生物的组成、类群、演替规律、作用机理和功能,可为现代... 自古以来,传统发酵食品就是人们日常饮食的一部分,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食品微生物是传统发酵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酵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起决定性的作用。阐明发酵食品中发酵微生物的组成、类群、演替规律、作用机理和功能,可为现代工业化生产品质高、稳定性强的发酵食品提供理论参考。为此,本文综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发酵食品的种类、发酵微生物的类群、监管制度、作用机理及其相互作用类型与发酵剂开发的关系,并概述了现代宏组学技术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食品 食品微生物 作用机理 相互作用 发酵剂 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氨基酸改造食品蛋白质功能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天怡 张唯唯 +2 位作者 何振东 唐长波 王耀松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4-305,共12页
有机小分子物质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及组氨酸在食品蛋白质功能性改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文介绍了碱性氨基酸的结构和基本物化性质以及食品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在食品体系中的功能性,着重分析了碱性氨基酸对不同食品体系中的... 有机小分子物质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及组氨酸在食品蛋白质功能性改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文介绍了碱性氨基酸的结构和基本物化性质以及食品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在食品体系中的功能性,着重分析了碱性氨基酸对不同食品体系中的蛋白质结构修饰和功能性(水化性、乳化性和凝胶性)及食品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阐述其中的改造机制。此外,还指出了碱性氨基酸对植物源性蛋白改造方面以及对大宗代表性食品蛋白的其他功能性改造方面缺少研究等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氨基酸 食品蛋白质 结构与功能 食品体系 稳定性 改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背景多元化的轻工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琪 时留新 +1 位作者 张琪 韩雪莹 《数字印刷》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19,共6页
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加,我国研究生生源背景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轻工类专业考生中,内部生源交叉现象愈发突出,各学科原有研究生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多样化生源的人才培养需求。本研究分析传统培养模式在复杂生源背景下的困境,提出挖掘学科... 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加,我国研究生生源背景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轻工类专业考生中,内部生源交叉现象愈发突出,各学科原有研究生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多样化生源的人才培养需求。本研究分析传统培养模式在复杂生源背景下的困境,提出挖掘学科内涵、融合各专业特色的新培养思维,并在如何设置课程与研究方向、建设跨专业导师团队、建立新型评估考核制度,完善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适应当前生源背景的轻工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想,为跨专业研究生优质培养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专业研究生 轻工类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