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化微米Fe/Cu降解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川 林琳 +1 位作者 万金忠 薛建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1-187,共7页
利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s fattyacids,PLFAs)法,以杭州某农药厂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污染土壤为例,研究了空白(对照组)、还原铁粉、微米Fe/Cu和微米Fe/Cu+5 mmol·L^(-1)TX-100这4种处理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 利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s fattyacids,PLFAs)法,以杭州某农药厂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污染土壤为例,研究了空白(对照组)、还原铁粉、微米Fe/Cu和微米Fe/Cu+5 mmol·L^(-1)TX-100这4种处理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5 d的研究时间内,微米Fe/Cu+TX-100组细菌生物量显著降低,可能的原因是TX-100具有一定的毒性,破坏了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各组真菌/细菌生物量之比均呈上升趋势,微米Fe/Cu+TX-100组比值最大;表面活性剂TX-100对革兰阴性菌有抑制作用,还原铁粉组革兰阴性菌略有增加,微米Fe/Cu组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显著增加。还原铁粉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比值较小,说明还原铁粉的加入改善了土壤的营养状况,而其他几组营养胁迫较强。还原铁粉和微米Fe/Cu+TX-100这2种修复方式对土壤通气有明显促进作用。各处理组微生物总生物量高于对照组,表明处理过程有助于恢复污染土壤的生态功能。通过对不同处理组PLFAs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微米Fe/Cu与微米Fe/Cu+TX-100处理组后期原生动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土壤 磷脂脂肪酸 表面活性剂 零价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复氯代烃污染的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制备条件优化实验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祥 邓绍坡 +1 位作者 李川 万金忠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26-1632,共7页
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花生壳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材料(nZVI/BC),并采用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和扫描电镜等多种表征方法以获得其结构性质,研究了nZVI/BC材料对3种常见的氯代有机污染物(三氯甲烷、氯苯、三氯乙烯)混合配制的模拟地下水中污... 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花生壳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材料(nZVI/BC),并采用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和扫描电镜等多种表征方法以获得其结构性质,研究了nZVI/BC材料对3种常见的氯代有机污染物(三氯甲烷、氯苯、三氯乙烯)混合配制的模拟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00℃热解的花生壳生物炭(BC)收益率最高,为44.07%,结构上相对而言保存较完整;纳米零价铁(nZVI)在花生壳BC表面负载较均匀,没有出现大的团聚,呈现链状结构。投加量相同时,炭铁质量比为2∶1的复合材料对混合污染物的整体去除效果较好,对三氯甲烷的去除率为66.59%,三氯乙烯为72.40%,氯苯为74.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 氯代污染物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麂岛木麻黄生存群落空间分布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3
3
作者 孔景 季芯悦 +2 位作者 王鹏程 杨国栋 俞元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82-889,共8页
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是南麂岛主要保护树种之一。为论证南麂岛防护林建设规划,了解不同环境因子对木麻黄群落的影响,设置了24个群落样方,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模型(SOM)、多元回归树(MRT)等方法对南麂岛主要防护林树种—... 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是南麂岛主要保护树种之一。为论证南麂岛防护林建设规划,了解不同环境因子对木麻黄群落的影响,设置了24个群落样方,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模型(SOM)、多元回归树(MRT)等方法对南麂岛主要防护林树种——木麻黄的生存群落进行排序和分类。结果表明:(1)基于所选取的24个样方,木麻黄群落可被分为4种群落类型,不同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2)木麻黄生存群落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之间的关系密切,表明木麻黄作为防风林树种,对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改善土壤结构非常重要;(3)SOM和MRT 2种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用于植物物种与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岛 木麻黄 环境因子 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仙居典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样地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水飞 李垚 +4 位作者 葛晓敏 周旭 王乐 陈婷婷 丁晖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09-1116,共8页
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浙江省内少有的一个天然植物"基因库"和"植物博物馆"。2016年,在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 hm2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完成了第1次野外调查,并从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 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浙江省内少有的一个天然植物"基因库"和"植物博物馆"。2016年,在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 hm2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完成了第1次野外调查,并从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分析了其群落特征。结果显示:样地内有维管植物68科126属194种。其中乔木层胸径≥1cm的木本植物36科67属121种;热带性质的科和属分别占总科和属数的66.67%和59.70%,温带性质的科和属分别占33.33%和38.81%。样地内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别有1和2种。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的"近危"以上等级的物种10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1种,中国特有种53种,具有良好的保护和研究价值。稀有种23种,占总树种数的19.01%。重要值最大的为甜槠(Castanopsis eyrei)8.69%,其次为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6.80%和木荷(Schima superba)5.92%。平均胸径为6.95 cm,小径级木较多。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物种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括苍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油茶品种扦插苗对干旱胁迫的生长响应 被引量:19
5
作者 何小三 徐林初 +3 位作者 熊璐瑶 王玉娟 郭捷 俞元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9-989,共11页
【目的】不同油茶品种的抗旱性可能不同,对干旱胁迫的生长响应也会有所差异。通过研究不同油茶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长响应,为抗旱机制等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测定了4个油茶品种(赣190、无12、无2、兴46)的生长指... 【目的】不同油茶品种的抗旱性可能不同,对干旱胁迫的生长响应也会有所差异。通过研究不同油茶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长响应,为抗旱机制等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测定了4个油茶品种(赣190、无12、无2、兴46)的生长指标,对比研究了不同油茶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特性。【结果】干旱胁迫下,4个油茶品种的株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及干物质积累量均明显降低,除轻度干旱胁迫下兴46株高生长量、干物质积累量及无12地径生长量均较正常供水有所增加。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4个油茶品种的总根长、根系干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及高径比均呈减小趋势,而侧根数、根冠比及枯叶数均呈增加趋势。重度干旱胁迫下,4个油茶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降低,无12和无2的总根长也显著降低,而无12侧根数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赣190和无12的干物质积累量、赣190和无2的株高生长量、无12和无2的高径比均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中度、重度干旱胁迫对不同油茶品种的株高、地径及生物量等均有显著负面影响,轻度干旱胁迫反而会促进某些油茶品种的生长,不同油茶品种各生长指标对土壤水分的响应不甚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干旱胁迫 生长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甜槠的种群动态与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小东 丁晖 +1 位作者 吴俊 方炎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10-2119,共10页
该研究以黄山森林植物多样性监测的3个大样地(钓桥庵、云谷寺、望瀑楼)内的优势种——甜槠(Castanopsiseyrei)种群为对象,分别从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种群增长模型、生存分析和点格局分析等方面对甜槠种群的数量动态与空间... 该研究以黄山森林植物多样性监测的3个大样地(钓桥庵、云谷寺、望瀑楼)内的优势种——甜槠(Castanopsiseyrei)种群为对象,分别从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种群增长模型、生存分析和点格局分析等方面对甜槠种群的数量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3个样地的甜槠均呈现种群幼苗众多,幼树储备丰富,且各样地个体数均随着龄级的增加逐渐减少,说明研究区甜槠种群均处于增长阶段,更新能力强,属于稳定型种群。(2)钓桥庵和望瀑楼样地的甜槠种群存活曲线均趋近于DeeveyⅡ型,两样地内甜槠各龄级均具有相近的死亡率,出现的3个死亡高峰分别在幼年期、近成熟前期和老龄期。(3)云谷寺样地的甜槠种群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Ⅲ型,其前期死亡率较高,中期和后期死亡率比较低而且稳定。(4)黄山森林植物中甜槠种群在小尺度呈显著的聚集性,随着尺度的增加则表现为随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槠 种群动态 点格局 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木荷混交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孙沉沉 王自强 +2 位作者 潘畅 宋雅琦 俞元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7-525,共9页
【目的】研究杉木木荷混交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以23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杉木纯林和木荷纯林3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土层(表层:0~20 cm、下层:20~50 cm)土壤pH、土壤养分(... 【目的】研究杉木木荷混交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以23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杉木纯林和木荷纯林3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土层(表层:0~20 cm、下层:20~50 cm)土壤pH、土壤养分(有机碳、全氮、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土壤酶活性(蛋白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1)3种林分类型土壤养分因子和酶活性含量基本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0~20 cm土层,混交林的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杉木纯林(P<0.05),分别比纯林提高66.67%、44.32%和8.25%;混交林土壤中脲酶活性较杉木纯林显著提高1.99%。(2)20~50 cm土层,混交林的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杉木纯林,比纯林提高64.86%;混交林土壤脲酶活性相比杉木纯林显著提高18.58%(P<0.05),蛋白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了50%、14.42%和4.92%。(3)相关分析显示,土壤蛋白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有效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整体来看,杉木木荷混交林不仅能显著提高表层土壤养分还能显著提升下层土壤全氮的含量,说明杉木木荷混交林营林模式是缓解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衰退的有效措施,且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关系密切,在提升土壤肥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加深了对杉阔混交林造林缓解土壤退化机理的认识,为杉阔混交林营造和杉木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木荷 混交林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