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伐恢复对松栎混交林表层土壤酶活性及酶化学计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谭蕊 于水强 +4 位作者 李玉 王祥福 徐新颖 李愿会 王维枫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1210,共10页
【目的】探讨间伐后不同恢复时间下秦岭松栎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该地区抚育间伐措施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为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及合理的生态恢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 【目的】探讨间伐后不同恢复时间下秦岭松栎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该地区抚育间伐措施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为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及合理的生态恢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松栎混交林间伐后不同恢复时间(5、13 a)的表层土壤(0~10 cm)理化性质和胞外酶活性进行测定,并计算各处理样地酶化学计量比和酶矢量,以未间伐为对照。【结果】①间伐后土壤pH提高,恢复13 a时土壤全磷、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土壤有效氮质量分数降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恢复5 a时显著下降(P<0.05),在13 a时逐渐恢复至间伐前水平。②间伐恢复显著降低了β-木糖苷酶、氮获取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提高了β-葡糖苷酶活性;酚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间伐恢复初期(5 a)表现为降低趋势,13 a时恢复到间伐前水平。③间伐恢复13 a时土壤碳获取酶/氮获取酶比值(E_(C/N))、土壤碳获取酶/磷获取酶比值(E_(C/P))和酶矢量长度显著提高(P<0.05),间伐恢复5 a时E_(C/P)和土壤氮获取酶/磷获取酶比值(E_(N/P))显著提高,同时酶矢量角度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随间伐恢复时间延长,土壤养分、有机碳和氧化酶活性呈现逐渐恢复的趋势;pH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及酶矢量变化的关键因子。间伐导致土壤微生物在初期恢复阶段的磷限制有所缓解,后期并未改变受碳、磷共同限制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抚育 土壤胞外酶 酶化学计量 养分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