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大学树桩盆景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春萍 郭松 +2 位作者 何志嫚 范泽源 黄楚 《现代园艺》 2017年第5期20-22,共3页
采用实地踏查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大学校园树桩盆景植物进行调查,从植物种类、生活型、观赏特征和来源等方面,探讨树桩盆景植物在校园绿地中的应用特点及改善建议。结果表明:(1)植物种类丰富,共有44科69属95种,其中乔、灌、... 采用实地踏查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大学校园树桩盆景植物进行调查,从植物种类、生活型、观赏特征和来源等方面,探讨树桩盆景植物在校园绿地中的应用特点及改善建议。结果表明:(1)植物种类丰富,共有44科69属95种,其中乔、灌、藤本之比为41︰48︰6;乡土与外来之比为41︰54;常绿与落叶之比为74︰21。(2)在树桩盆景植物观赏类型中,杂木类为主要类型,花木类和叶木类次之,松柏类、果木类和蔓木类最少。(3)树桩盆景富有寓意。最后提出加强植物多样性、制作技艺、养护管理和地方特色等方面建议,以期为桩景植物资源的选择、分析、评价和景观营造及其在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 树桩盆景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NDVI时间序列的森林灾害快速评估方法——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侍昊 王笑 +3 位作者 薛建辉 李杨 徐雁南 吴永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359-3367,共9页
以2005—2008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为主要数据源构建研究区时间序列,结合统计学分析方法设计一套快速有效的森林灾害评估体系,用以探测森林资源损失的空间分布范围与灾害等级,并利用森林资源雪凝灾... 以2005—2008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为主要数据源构建研究区时间序列,结合统计学分析方法设计一套快速有效的森林灾害评估体系,用以探测森林资源损失的空间分布范围与灾害等级,并利用森林资源雪凝灾害损失的实际调查数据对评估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通过计算2005—2007年研究区所有森林像元的平均值R珔2005-2007和平均绝对偏差δall,确定森林灾害阈值DT为0.048;利用该阈值,获取2008年受灾较重的森林空间分布,主要密集分布在贵州省东南部和东北部,包括了黔南自治州、黔东南自治州和铜仁市等地区;受灾森林像元数占总森林像元数的28.6%,高于凝冻灾害森林资源损失实际调查结果(17.7%);在县域尺度上,根据MODIS/NDVI关键期影像获取的森林资源损失区域和灾害等级,确定德江、沿河和都匀等11个重度受灾县(市、区)和湄潭、榕江和桐梓等10个中度受灾县(市、区),与小班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Kappa系数为0.86。方法为大区域尺度的森林灾害快速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灾 MODIS/NDVI 时间序列 灾害阈值 一致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8种常见观赏树木花期可预报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增信 王言鑫 +4 位作者 杨艳蓉 叶镜中 郝雨杉 周洋 姜爱国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2-648,共7页
利用1980—2012年南京市8种常见观赏树木的花期物候资料,系统分析了这些树种的初花、盛花和末花期以及花期等的长期演变规律,结果发现:1)在南京市常见观赏植物花序中,开花较早的有绿萼梅、杏梅等,其次为日本樱花和广玉兰等,而紫薇和喜... 利用1980—2012年南京市8种常见观赏树木的花期物候资料,系统分析了这些树种的初花、盛花和末花期以及花期等的长期演变规律,结果发现:1)在南京市常见观赏植物花序中,开花较早的有绿萼梅、杏梅等,其次为日本樱花和广玉兰等,而紫薇和喜树开花较晚;花期最长的是紫薇,其次为合欢和广玉兰,日本樱花、绯红晚樱花期则较短;2)南京市观赏植物初花、盛花和末花期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积温可能是影响南京市植物花期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并且对春季开花的植物影响要更大一些;3)利用有效积温可以很好地模拟南京地区观赏植物初花、盛花和末花期,以及花期长短等。该研究可有助于系统了解南京地区主要观赏植物花期的演变特征,为开展花期预报提供背景资料,为南京园林绿化树种的选取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植物 花期 统计分析 预报 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园林植物的花期物候调查及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增信 黄钰瀚 +3 位作者 王言鑫 叶镜中 李信莉 姜爱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5-198,203,共5页
为优化南京市园林植物配置以及增强园林开花植物观赏性提供理论依据,对1980-2012年南京市78种常见观赏树种的花期物候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常见观赏植物花期主要集中在3—5月,多数植物开花持续时间在10-20d,因受气候波动等自... 为优化南京市园林植物配置以及增强园林开花植物观赏性提供理论依据,对1980-2012年南京市78种常见观赏树种的花期物候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常见观赏植物花期主要集中在3—5月,多数植物开花持续时间在10-20d,因受气候波动等自然因素影响,每年各种植物花期变动较大。结论:南京市植物资源相对丰富,但冬季开花植物种类较少,部分植物开花持续时间过短,在园林规划中,需考虑植物花期的季节分布以及开花持续时间长短对城市园林景观的影响,优化植物配置,合理有效延长植物观赏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花期 木本植物 园林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植物叶面尘中痕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银龙 王亚超 +1 位作者 庞博 王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101,共5页
为了解城市植物叶面尘中痕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及污染特征,以南京市5个典型区域植物叶面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其中As、Cr、Cu、Pb、Zn、Ti、Mn等痕量元素质量比进行测定,并运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和Hakan... 为了解城市植物叶面尘中痕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及污染特征,以南京市5个典型区域植物叶面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其中As、Cr、Cu、Pb、Zn、Ti、Mn等痕量元素质量比进行测定,并运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和存在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商业区和交通枢纽区各重金属的质量比均较高,尤其是Pb、Cu污染最为严重;工业区Cu、Zn等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城郊结合部重金属污染相对较轻;风景名胜区部分重金属元素质量比高于南京市背景值。地质积累指数表明,南京市典型区域植物叶面尘重金属As、Cr、Cu、Pb、Zn、Ti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Ph、Zn和Ti元素污染最严重,已经达到了偏中度污染水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明,5个区域的植物叶面尘中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均属于中等风险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叶面尘 痕量元素 生态风险评价 地质积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速公路生态边坡的建设及生态评价 被引量:23
6
作者 郝岩松 王国兵 万福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257-262,共6页
由于在保护边坡的稳定性和恢复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高速公路生态边坡的建设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生态边坡的研究和实践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对生态学理论的贯彻与应用。首先对生态边坡进行了科学的定义,... 由于在保护边坡的稳定性和恢复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高速公路生态边坡的建设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生态边坡的研究和实践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对生态学理论的贯彻与应用。首先对生态边坡进行了科学的定义,然后对生态边坡的功能及我国现行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作了较完整的介绍,并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提出了科学的植物配置技术,最后给出了评价生态边坡建设成效的一些建议,以期能为我国高速公路生态边坡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与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边坡 生态防护 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主要森林群落枯落物量及其持水特性 被引量:7
7
作者 吴永波 郝奇林 +1 位作者 薛建辉 刘兴良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3期67-72,共6页
在四川卧龙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通过野外收集与室内浸泡法,研究岷江冷杉林、川滇高山栎林及灌竹林3种典型亚高山森林群落类型的枯落物量及其持水特性的动态变化,目的在于为岷江地区天然林保护与林分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在四川卧龙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通过野外收集与室内浸泡法,研究岷江冷杉林、川滇高山栎林及灌竹林3种典型亚高山森林群落类型的枯落物量及其持水特性的动态变化,目的在于为岷江地区天然林保护与林分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一年中,3种森林群落类型枯落物蓄积量在不同生长时期差异明显,变化范围为10.00-25.20t/hm^2,在生长初期(5月份)和生长盛期(7月份),其顺序为岷江冷杉林〉川滇高山栎林〉灌竹林,在生长末期(9月份),其顺序为川滇高山栎林〉岷江冷杉林〉灌竹林。2)3种森林群落类型不同时期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均表现出分解层〉半分解层〉未分解层;3种森林群落类型枯落物最大饱和持水能力均较强,表现为岷江冷杉林〉川滇高山栎林〉灌竹林。3)3种森林群落类型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之间分别呈对数和幂函数关系,浸水前期的枯落物吸水速度变化最快,在0-5min达最大值,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24h后吸水基本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蓄积量 枯落物持水能力 枯落物吸水速率 亚高山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3种亚高山森林土壤蓄水和渗透能力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姚健 薛建辉 +1 位作者 王丁 吴尧 《林业科技开发》 2009年第6期44-47,共4页
分析比较了岷江上游川滇高山栎林、岷江冷杉林和灌竹林3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水文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地在土壤容重、持水能力和渗透性方面都存在差异.不同林地的最大持水力受土壤的厚度、总孔隙度大小的影响,最大持水力范围变化在445... 分析比较了岷江上游川滇高山栎林、岷江冷杉林和灌竹林3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水文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地在土壤容重、持水能力和渗透性方面都存在差异.不同林地的最大持水力受土壤的厚度、总孔隙度大小的影响,最大持水力范围变化在445.50~657.30mm之间,穗渗速率在10.97~13.79mm/min之间:整个土壤剖面的容重平均值排列为:高山栎林(1.10g/cm^3)〉岷江冷杉林(1.03g/cm^3)〉灌竹林(0.71g/cm^3).土壤总孔隙度的平均值从大到小排序为:灌竹林(65.73%)〉岷江冷杉林(60.44%)〉高山栎林(51.76%)。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高山栎林土壤的涵养水源功能最强,研究结果以期为岷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森林土壤 涵养水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生态学在河岸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丁九敏 刘玉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13837-13838,13844,共3页
介绍了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基础理论,系统论述了河岸生态修复的景观生态学功能、景观生态学结构与内涵及河岸生态修复的内容。笔者认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原理提供了一种分析和解决修复问题的思路,有利于河岸生态恢复实现生态、环境、... 介绍了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基础理论,系统论述了河岸生态修复的景观生态学功能、景观生态学结构与内涵及河岸生态修复的内容。笔者认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原理提供了一种分析和解决修复问题的思路,有利于河岸生态恢复实现生态、环境、景观和经济等综合功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 异质性 河岸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臼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荣娟 张金池 《林业科技开发》 2011年第2期70-74,共5页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将为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和生态修复提供决策依据。充分考虑石臼湖湿地的实际情况,从湿地生态特征,功能整合性和社会经济环境等三方面共选取24项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将为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和生态修复提供决策依据。充分考虑石臼湖湿地的实际情况,从湿地生态特征,功能整合性和社会经济环境等三方面共选取24项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石臼湖湿地的生态特征(湿地土壤、植被、水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物质生产与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水调节及水质净化功能等)进行了逐项具体分析与评价;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及对数模型分别对石臼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两种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在评价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石臼湖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湿地恢复的对策及恢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臼湖 湿地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城区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增信 王瑞珺 +3 位作者 叶镜中 王言鑫 姜爱国 郝雨杉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3期169-171,共3页
利用南京市多年花期资料以及1951—2005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对南京城区植物物候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生物物候现象的出现日期,虽然每年随气候条件变化而变化,但在同一气候区内,如果不受局地小气候的影响,其先后顺序每... 利用南京市多年花期资料以及1951—2005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对南京城区植物物候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生物物候现象的出现日期,虽然每年随气候条件变化而变化,但在同一气候区内,如果不受局地小气候的影响,其先后顺序每年保持不变。植物的物候时间对年冬季平均温度的变化响应明显,一定程度上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即随着冬季平均温度的升高,物候时间在逐年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花期 气候变化 响应 江苏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浮-ABR-接触氧化-过滤吸附处理含油污水的工程实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川 张婷婷 +2 位作者 李琪 李昱 李秋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0,44,共3页
采用"气浮-ABR-接触氧化-过滤吸附"工艺处理江苏某一油脂厂的含油废水。运行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后废水COD、BOD、石油类的去除率分别为98%、99%和85%,出水各项指标达到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要... 采用"气浮-ABR-接触氧化-过滤吸附"工艺处理江苏某一油脂厂的含油废水。运行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后废水COD、BOD、石油类的去除率分别为98%、99%和85%,出水各项指标达到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要求,并符合GB/T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的回用水标准,可用于循环冷却塔用水,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废水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 接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A-PCA法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川 顾蓓蕾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9-51,共3页
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HCA,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和主成分分析方法(PCA,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有机结合而成的HCA-PCA法对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河流域的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将区域水环境质量按月份污染轻重进行分类,... 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HCA,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和主成分分析方法(PCA,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有机结合而成的HCA-PCA法对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河流域的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将区域水环境质量按月份污染轻重进行分类,确定了污染较重的月份是4月、6月和10月,再进一步明确该区域污染因子为石油类,并提出相应的水环境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聚类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箱板纸生产废水处理的工程实例
14
作者 李川 刘煜杰 +1 位作者 张辉 罗红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83,共3页
以浙江某大型造纸企业废水工程为例,探讨了初次混凝沉淀—厌氧水解/好氧氧化—二次沉淀—二次混凝沉淀—砂滤工艺在高浓度箱板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初次混凝沉淀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厌氧水解池可以很好地承受高有机负... 以浙江某大型造纸企业废水工程为例,探讨了初次混凝沉淀—厌氧水解/好氧氧化—二次沉淀—二次混凝沉淀—砂滤工艺在高浓度箱板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初次混凝沉淀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厌氧水解池可以很好地承受高有机负荷,并能够提高废水的BOD/COD,厌氧水解/好氧氧化阶段对COD去除率>90%;二次混凝沉淀进一步降低了废水的COD;最终的砂滤池保障出水水质稳定。该工艺可以有效地去除箱板纸生产废水中的COD和SS,平均COD去除率为98%,SS去除率为99%,出水各项指标达到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1)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板纸生产废水 混凝沉淀 厌氧水解 好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DGGE应用于土壤生态学研究的流程及优化
15
作者 许文欢 阮宏华 《江苏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46-49,53,共5页
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在生态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能反映微生物多样性的技术有很多,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是其中的一种。此技术有其独到特色,广泛... 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在生态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能反映微生物多样性的技术有很多,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是其中的一种。此技术有其独到特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目前关于该技术的应用已有许多报道,然而缺少对该技术应用于土壤生态学研究详细操作流程的归纳和总结。操作过程中有许多技术性问题,包括如何提取和纯化土壤DNA、PCR反应条件设置、DGGE电泳条件设置以及图谱数据分析等。该文简要归纳了PCR-DGGE技术应用于土壤生态学研究的流程以及如何优化关键性步骤,并提出了有待优化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DGGE 土壤微生物 生态学 流程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栎林与火炬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异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被引量:36
16
作者 王国兵 唐燕飞 +5 位作者 阮宏华 施政 何容 王莹 蔺菲 苏广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66-975,共10页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逐渐明显,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异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LI-6400-09土壤碳通量观测仪,在江苏省南京林业大学下蜀实验基地,采用随机...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逐渐明显,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异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LI-6400-09土壤碳通量观测仪,在江苏省南京林业大学下蜀实验基地,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方法,连续两年测定了北亚热带次生栎林和火炬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两种林分内土壤呼吸速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表现为:在最冷的1月份,土壤呼吸速率最低,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土壤呼吸速率也逐渐上升,在7、8月份达到最大值,随后又逐渐下降;(2)次生栎林月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在0.271~3.22μmolCO.2m-.2s-1之间,年变异幅度为11.88;火炬松人工林月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在0.336~3.06μmolCO2.m-.2s-1,年变异幅度为9.11;(3)次生栎林土壤呼吸的Q10值在2.19至2.27之间,火炬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Q10值在2.02至2.15之间,次生栎林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大于火炬松人工林;(4)土壤呼吸速率与不同深度层次土壤温度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而与土壤含水率、凋落物输入量之间相关不显著。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江淮流域北亚热带典型森林植被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为进一步揭示该区域森林土壤碳循环特点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季节变异 次生栎林 火炬松人工林 温度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植被带土壤微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60
17
作者 何容 汪家社 +5 位作者 施政 方燕鸿 徐自坤 权伟 张增信 阮宏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138-5144,共7页
土壤微生物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以武夷山常绿阔叶林(EBF)、针叶林(CF)、亚高山矮林(DF)和高山草甸(AM)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土壤微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 土壤微生物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以武夷山常绿阔叶林(EBF)、针叶林(CF)、亚高山矮林(DF)和高山草甸(AM)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土壤微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0~10cm土壤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增大,AM的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为4.07g·kg-1,分别为DF、CF和EBF的2.06、3.21倍和3.91倍;AM的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显著大于DF、CF和AM(p<0.01),DF的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显著大于EBF、CF(p<0.05),EBF和CF的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10~25cm土壤层的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与上层基本一致;在0~10cm土壤层,不同海拔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分别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硫含量以及土壤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10~25cm土壤层,不同海拔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分别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武夷山亚热带森林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硫和土壤湿度可能是调控土壤微生物量沿海拔梯度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 武夷山 海拔梯度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农业面源污染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8
作者 褚军 薛建辉 +1 位作者 金梅娟 吴永波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9-415,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生物炭削减农田氮、磷养分流失的研究进展,从生物炭的作用机制和对土壤环境效应的影响2个方面出发,重点阐述了生物炭对土壤中氮、磷养分的吸附与转化,生物炭的作物效应以及生物炭对土壤淋溶过程的影响。生物炭不...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生物炭削减农田氮、磷养分流失的研究进展,从生物炭的作用机制和对土壤环境效应的影响2个方面出发,重点阐述了生物炭对土壤中氮、磷养分的吸附与转化,生物炭的作物效应以及生物炭对土壤淋溶过程的影响。生物炭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氮、磷养分的有效性,促进作物的吸收和生长,而且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可以吸附土壤中未被作物利用的水分和养分,延缓养分释放,减弱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能力,最终实现减少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的目的。最后,着眼于当前相关研究的薄弱之处对今后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展望,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氮流失 磷流失 吸附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流分析的淮河流域汛期旱涝急转研究 被引量:39
19
作者 张水锋 张金池 +3 位作者 闵俊杰 张增信 庄家尧 林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9-686,共8页
本文基于淮河流域吴家渡水文监测站1950-2007年月径流量资料,通过定义长、短周期径流旱涝急转指数,分析了淮河流域汛期径流旱涝急转现象(分旱转涝和涝转旱两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长周期径流旱涝急转在1986年以前发生次数较多,而1986... 本文基于淮河流域吴家渡水文监测站1950-2007年月径流量资料,通过定义长、短周期径流旱涝急转指数,分析了淮河流域汛期径流旱涝急转现象(分旱转涝和涝转旱两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长周期径流旱涝急转在1986年以前发生次数较多,而1986年以后发生次数相对较少;2)各相邻月间的短周期旱涝急转的年际振荡以6-7月最多,且其长期变化规律与长周期旱涝急转年际振荡变化相似;3)长、短周期旱涝急转频次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但全旱和全涝频次则有增加的趋势;4)2000s汛期长周期旱转涝、短周期6-7月旱转涝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分析认为这种旱涝急转变化是导致淮河流域汛期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旱涝急转 淮河流域 汛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条件下6种喀斯特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叶片水势及吸水潜能变化 被引量:62
20
作者 王丁 姚健 +1 位作者 杨雪 薛建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16-2226,共11页
水势是反映植物水分亏缺或水分状况的一个直接指标,可用来确定植物受干旱胁迫的程度和抗旱能力高低。研究了6种喀斯特造林树种苗木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水势及其吸水潜能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6种树种不同生长时期,... 水势是反映植物水分亏缺或水分状况的一个直接指标,可用来确定植物受干旱胁迫的程度和抗旱能力高低。研究了6种喀斯特造林树种苗木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水势及其吸水潜能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6种树种不同生长时期,其叶片水势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且不同干旱胁迫强度之间差异显著(P<0.002)。在干旱胁迫下,所有树种叶片水势均以生长旺期的下降幅度最大,生长末期次之,生长初期最小。在生长旺期,6个树种叶片水势最低值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21MPa、2.14 MPa、3.57 MPa、2.89MPa、4.02MPa和3.07MPa。(2)侧柏苗木在生长初期轻度干旱条件下,其叶片水势胁迫指数只有0.150;在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其胁迫指数增加到0.559;在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达0.716,叶片水势下降超过70%。香樟苗木在生长初期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其叶片水势胁迫指数就已达0.603,叶片水势下降超过了60%;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其水势胁迫指数相差不大。其它树种苗木的胁迫指数亦有与侧柏或香樟相似的变化趋势。(3)6个树种苗木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平均叶片水势与土壤水势差值大小排序为,生长初期:刺槐(1.261MPa)>香樟(0.850 MPa)>滇柏(0.846 MPa)>侧柏(0.568 MPa)>构树(0.524 MPa)>杜英(0.219 MPa);生长旺期:香樟(2.994 MPa)>刺槐(2.68 MPa)>侧柏(2.028 MPa)>滇柏(2.008 MPa)>杜英(1.824 MPa)>构树(1.543 MPa);生长末期:刺槐(0.692 MPa)>构树(0.687 MPa)>滇柏(0.653MPa)>侧柏(0.354 MPa)>香樟(0.338 MPa)>杜英(0.262 MPa)。(4)干旱胁迫复水24h后,不同生长阶段苗木叶片水势恢复指数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叶片水势恢复度按生长时期排序为:生长末期>生长旺期>生长初期。(5)利用隶属函数累加法将6个树种苗木的吸水潜能大小可排序为:侧柏>滇柏>刺槐>香樟>构树>杜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苗木 生长阶段 叶片水势 吸水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