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办公室信息工作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S1期197-198,207,共3页
从高校信息工作现状入手,阐述了信息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信息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加强高校信息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管理 办公室 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卓越林业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新洲 薛建辉 勇强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4年第4期92-96,共5页
当前,我国林业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理念不适应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脱轨,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通过协同创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做好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推动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建立协同培养人才新机制,实施... 当前,我国林业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理念不适应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脱轨,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通过协同创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做好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推动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建立协同培养人才新机制,实施国际化协同合作培养等。同时,通过建立面向市场需求的人才反馈机制,完善创新人才的校企协同培养机制,探索多种模式协同培养人才机制,营造协同培养人才的政策保障机制等,有效促进卓越林业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生态文明 人才培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林业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强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9-51,共3页
生态文明是我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提出的发展战略。文章论述了初级形态生态文明的内涵、发展历程以及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笔者从生态文明初级形态的理论出发,提出了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 生态文明是我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提出的发展战略。文章论述了初级形态生态文明的内涵、发展历程以及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笔者从生态文明初级形态的理论出发,提出了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并从高等林业教育要为现代林业建设培养"生态型人才",注重培养农民的生态道德观念,大力研究生态建设制度,积极培育和传播生态文化等方面阐述了高等林业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教育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高校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创新
4
作者 严琪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2-570,共9页
【目的】为加快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农林高校独特方案,为其他高校在此领域提供借鉴和参考,有效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方法】从多链视角(教育链、人才链、学科链和科技链)出发,以中国10所“双一流”农林高校为研究对象,深入研... 【目的】为加快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农林高校独特方案,为其他高校在此领域提供借鉴和参考,有效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方法】从多链视角(教育链、人才链、学科链和科技链)出发,以中国10所“双一流”农林高校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如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结果】当前,高校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正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双碳”人才培养体系相对滞后,“双碳”学科交叉融合不够,以及“双碳”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不足等现实困难。【结论】提出系统部署“多链强校”,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新路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双碳”人才链;推动跨学科合作,建好“双碳”学科链;深化科研改革,锻造“双碳”科技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高校 双碳 多链视角 现实挑战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探讨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强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4-126,共3页
本文探讨了东、西方文化中“天人合一”与“天人二分”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存在的缺陷,论述了生态文化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选择,阐述了高校是培育和传播生态文化的主阵地,从大学教育生态化是大学生态文化教育的重要前提,大学生态... 本文探讨了东、西方文化中“天人合一”与“天人二分”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存在的缺陷,论述了生态文化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选择,阐述了高校是培育和传播生态文化的主阵地,从大学教育生态化是大学生态文化教育的重要前提,大学生态文化教育必须要有一个生态理念指导下的管理模式和生态化的运行机制作保障以及着力建设生态化校园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实施生态文化教育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生态文化教育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关系在高校发展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薛冲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59,共2页
公共关系是高校为树立自己的组织形象,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建立良好的高校内外部关系可以营造一个适宜于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和谐的内外部环境,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关键词 公共关系 高校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道景观视觉空间吸引模式研究——以玄武湖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范榕 李卫正 +1 位作者 王亚炜 王浩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1-236,共6页
城市绿道作为当今人居环境中重要的生态、交通和游憩主体,其承载和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研究针对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温室效应加剧以及特色风貌缺失等问题,从视觉感知入手,基于景观视觉空间吸引机制理论,就南京市玄武湖绿道景观视觉空间... 城市绿道作为当今人居环境中重要的生态、交通和游憩主体,其承载和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研究针对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温室效应加剧以及特色风貌缺失等问题,从视觉感知入手,基于景观视觉空间吸引机制理论,就南京市玄武湖绿道景观视觉空间吸引要素、形态和格局进行深入研究,以具有“显性”“隐性”和“显—隐性”三性的“生境斑块”“自然骨架”和“生态基底”三种景观空间类型为载体,分析玄武湖绿道与要素、形态和格局之间的视觉吸引关系,构建出玄武湖绿道景观视觉空间吸引模式,解决城市绿道景观视觉空间吸引要素、吸引形态和吸引格局不显著等问题,为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城市聚居环境提供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道 景观空间 视觉吸引 玄武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农林教育生态化与“生态型人才”培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强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0-81,共2页
本文从高等农林教育生态化是培养"生态型人才"的重要前提、加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是高等农林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生态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等两个方面,论述了高等农林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生态型人才&q... 本文从高等农林教育生态化是培养"生态型人才"的重要前提、加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是高等农林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生态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等两个方面,论述了高等农林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生态型人才"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教育 新农村建设 生态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会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构建与保障 被引量:18
9
作者 蒋瞻 秦希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8-241,共4页
在财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构建基础上,构建高校财会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以提高人才培养实训环节的教学效果。此平台包括教师平台和学生平台两个子系统,前者具有系统管理、教学管理、实训指导、实训报告管理等功能,后者具有实训基础知识... 在财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构建基础上,构建高校财会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以提高人才培养实训环节的教学效果。此平台包括教师平台和学生平台两个子系统,前者具有系统管理、教学管理、实训指导、实训报告管理等功能,后者具有实训基础知识学习、实训操作平台、实训结果自动反馈等功能。而加强"课程群"建设、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以及引入校企合作模式等是提高虚拟仿真平台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会专业 虚拟仿真 教学平台 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场域构建探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刘中亮 周统建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0-84,共5页
在布尔迪厄“场域”概念基础上演绎而成的生态场域理论,强调多重场域因素多元共存、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将其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话语转换,可以为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场域”提供一个新的思考维度,为破解当前国内创新创业教育中的... 在布尔迪厄“场域”概念基础上演绎而成的生态场域理论,强调多重场域因素多元共存、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将其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话语转换,可以为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场域”提供一个新的思考维度,为破解当前国内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失序问题提供新的应对之策。认真分析当前中国的生态场域,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场域已呈现为要素齐备的网络构型、多元融合发展态势和“三维”延伸拓展等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按照生态场域理论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以生态场域视角搭建开放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运用生态场域思维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场域”,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生态场域 多元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物流配送系统设计 被引量:9
11
作者 蒋瞻 陈书林 贾红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2-154,共3页
为检索与处理物流配送管理中大量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缩短物流时间、降低成本,基于3S技术设计了物流配送系统.首先分析了物流配送系统的3层体系结构,并对系统的功能和数据库进行了设计;根据总费用最小原则设计了配送中心的选择算法,... 为检索与处理物流配送管理中大量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缩短物流时间、降低成本,基于3S技术设计了物流配送系统.首先分析了物流配送系统的3层体系结构,并对系统的功能和数据库进行了设计;根据总费用最小原则设计了配送中心的选择算法,并利用蚁群算法优化了配送路径.在此基础上,运用3S(GIS/GPS/RS)技术开发了物流配送系统,在Web上实现了物流配送系统和3S的有效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配送系统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