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雨对亚热带典型人工林细根分解和元素损失动态的影响
1
作者 丁咏 蒋丹丹 +5 位作者 彭翔 李征浩 陈悦 薛仁贵 张金池 刘鑫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0,90,共10页
[目的]探究酸雨对亚热带麻栎和杉木人工林细根分解和元素损失动态的影响,为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单一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方法]以江苏南京铜山林场长势一致的两种不同树种(麻栎和杉木)为对象,每个树种共设置4种处理:S1(pH4.5... [目的]探究酸雨对亚热带麻栎和杉木人工林细根分解和元素损失动态的影响,为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单一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方法]以江苏南京铜山林场长势一致的两种不同树种(麻栎和杉木)为对象,每个树种共设置4种处理:S1(pH4.5)、S2(pH3.5)和S3(pH2.5)和对照CK(pH6.6),比较分析酸雨对两种不同人工林树种细根分解和元素损失动态的影响。[结果](1)酸雨处理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尤其是显著增加了麻栎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差异。(2)酸雨明显降低了细根的分解率,其中,强酸型酸雨(pH2.5)分别显著降低麻栎和杉木人工林分解率15.15%和8.75%,并且,无论是强酸型酸雨还是弱酸型酸雨处理,均对麻栎人工林细根分解的抑制作用强于杉木人工林(p<0.05)。(3)麻栎人工林细根分解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敏感性高于杉木人工林。(4)酸雨对细根质量损失的显著抑制作用仅出现在麻栎人工林中(p<0.05)酸雨明显降低了分解过程中C,N,K,Ca和Mg的损失,而麻栎和杉木人工林中细根的残留量与残留的C和K密切相关。[结论]酸雨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细根的分解产生深远影响,其影响取决于人工林的类型。其中,酸雨对麻栎人工林细根分解的抑制作用强于杉木人工林,麻栎人工林细根分解对土壤微生物的敏感性高于杉木人工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土壤微生物群落 细根分解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江孜沙棘种子表型及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美朵卓嘎 沈思凡 +1 位作者 曹福亮 林玲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47,共8页
本试验以西藏5个不同种源江孜沙棘种子为材料,研究江孜沙棘种子的表型性状以及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其种子萌发特性的差异,并探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江孜沙棘的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为3.89~4.92 mm、2.12~3.27 mm... 本试验以西藏5个不同种源江孜沙棘种子为材料,研究江孜沙棘种子的表型性状以及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其种子萌发特性的差异,并探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江孜沙棘的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为3.89~4.92 mm、2.12~3.27 mm、1.18~1.61 mm;种子千粒重为6.86~13.44 g。5个种源中萨迦县种子长度、宽度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小于10%,属于弱变异。种子在萌发4 d内均达萌发高峰期,萌发进程时间较短,在10 d内均结束萌发。除了工布江达县江孜沙棘发芽率(46.67%)较低外,其余4个种源发芽率均高达8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南木林种子宽度、厚度和千粒重最大,而工布江达县种质的最小。不同种源种子萌发有明显的萌发峰值,属于“爆发型”萌发植物,江孜县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最高。5个种源种子的发芽势与海拔和年日照时数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年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孜沙棘 种源 种子表型 萌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莓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基因RuACO 1a和RuACO 1b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3
作者 李洁 董金彦 +3 位作者 闾连飞 吴文龙 李维林 张春红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6,共13页
基于前期黑莓(Rubus spp.)品种‘Navaho’果实转录组测序结果,通过反转录PCR克隆获得2个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ACO)基因,命名为RuACO 1a和RuACO 1b。结果表明:RuACO 1a和RuACO 1b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分别为939和918 bp,分别含有4... 基于前期黑莓(Rubus spp.)品种‘Navaho’果实转录组测序结果,通过反转录PCR克隆获得2个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ACO)基因,命名为RuACO 1a和RuACO 1b。结果表明:RuACO 1a和RuACO 1b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分别为939和918 bp,分别含有4和3个外显子。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RuACO1a和RuACO1b与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蕨麻〔Argentina anserina(Linn.)Rydb.〕和野草莓(Fragaria vesca Linn.)ACO1蛋白的亲缘关系均较近,且分别属于蔷薇科(Rosaceae)植物中2类ACO1蛋白。RuACO 1a在果实着色后28 d响应乙烯利诱导,其相对表达量急剧升高,而RuACO 1b在果实着色后21 d响应乙烯利诱导,早于RuACO 1a。脱落酸处理后,RuACO 1a和RuACO 1b的相对表达量在果实着色后14和28 d较高。RuACO 1a和RuACO 1b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RuACO 1a在幼果、花蕾和花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RuACO 1b在幼果和幼根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与野生型相比,RuACO 1a和RuACO 1b过量表达转基因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inn.)Heynh.〕植株均表现为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氮含量升高、开花和角果成熟提前、ACO含量升高。综上所述,黑莓RuACO 1a和RuACO 1b基因均促进拟南芥角果提前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莓 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ACO) 果实成熟 乙烯 脱落酸 克隆 功能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