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 被引量:19
1
作者 朱殿珍 初磊 +2 位作者 马帅 王良杰 张金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8-315,共8页
为了开展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管理决策,厘清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是重要的前提。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为对象,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气象数据和DEM数据,分析了2000—2015年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碳储量服务的时空变化... 为了开展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管理决策,厘清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是重要的前提。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为对象,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气象数据和DEM数据,分析了2000—2015年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碳储量服务的时空变化,识别了3种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热点区,并分析了不同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3种生态系统服务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碳储量服务在空间上均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趋势;(2)2000—2015年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服务呈现下降趋势,减少量分别为95.27 mm和1081.38 t/hm 2,碳储量呈现增加趋势,增加量为25.77 g C/m 2;(3)研究区1类和2类热点区面积减少,3类热点区以及非热点区面积增加,林地提供3种服务的能力强于草地;(4)在空间上,2000—2015年这3种生态系统服务两两之间的协同关系在变强,具体表现为相关系数的增加。在时间上,3种生态系统服务两两之间的协同关系在变弱,具体表现为相关系数的减少。研究区3种生态系统服务在时空上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各服务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且随着时空变化协同关系也存在强弱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变化 权衡与协同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退化程度诊断与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守昊 孙蕾 +3 位作者 JAMSHIDI Abdul Hakim 牛勇 刘霞 FAN Zhaofei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共6页
为了对黑土区坡耕地退化程度进行全面、综合、客观的诊断与评价,通过文献计量法和频度分析法对国内外耕地退化评价文献内的高频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适用于东北典型黑土区坡耕地退化程度诊断与评价的指标体系(TIS)。同时以拜泉县... 为了对黑土区坡耕地退化程度进行全面、综合、客观的诊断与评价,通过文献计量法和频度分析法对国内外耕地退化评价文献内的高频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适用于东北典型黑土区坡耕地退化程度诊断与评价的指标体系(TIS)。同时以拜泉县为研究区域,通过聚类分析建立了土壤退化程度诊断与评价最小指标集(MIS)。结果表明:(1)TIS共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侵蚀特征因子4类共11项指标:腐殖质层厚度、黏粒含量、有机质含量、pH值、坡度、垄坡角、沟壑密度、容重、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作物产量,其中前6项指标组成了MIS。(2)研究区未退化土壤占12%,轻度退化土壤占12%,中度及以上退化土壤占76%。坡度可能是影响研究区土壤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坡度与垄坡角之间存在协同关系。此外,施用农药、化肥以及连作导致土壤酸化问题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 垄坡角 沟壑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