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磷活性炭作为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永芳 左宋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1-492,共12页
采用磷酸活化和磷酸改性制备了不同种类的含磷活性炭,采用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氮气吸附等手段分析了活性炭的元素含量、表面化学性质和孔隙结构,采用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分别考察了活性炭在KOH和H_2SO_4电解... 采用磷酸活化和磷酸改性制备了不同种类的含磷活性炭,采用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氮气吸附等手段分析了活性炭的元素含量、表面化学性质和孔隙结构,采用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分别考察了活性炭在KOH和H_2SO_4电解质溶液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自由截距多元线性回归拟合统计分析研究了活性炭电极比电容量的影响因素,应用三电极体系分析了磷元素对活性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掺杂的磷引入了赝电容,提高了活性炭电极的比电容量,磷元素含量为5.88%(w)的活性炭的比电容量在0.1 A·g^(-1)下达到185 F·g^(-1)。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活性炭的中孔有利于电解质离子向微孔内的扩散。在6 mol·L^(-1)KOH电解质溶液中,孔径在1.10-1.61 nm、2.12-2.43nm及3.94-4.37 nm范围内是电解质离子在活性炭孔隙内部形成双电层的主要场所;在1 mol·L^(-1)H_2SO_4电解质溶液中,孔径在0.67-0.72 nm范围内有利于双电层电容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含磷基团 孔隙结构 赝电容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电解质种类对活性炭电极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秋红 申保收 +1 位作者 左宋林 卫歆雨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4-693,共10页
本文将经水蒸气二次活化的椰壳活性炭(W-AC)作为电极材料,选择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M]BF4)作为电解质,结果表明W-AC电极的比电容量远高于未活化的椰壳活性炭(R-AC).使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种... 本文将经水蒸气二次活化的椰壳活性炭(W-AC)作为电极材料,选择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M]BF4)作为电解质,结果表明W-AC电极的比电容量远高于未活化的椰壳活性炭(R-AC).使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离子液体电解质对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不同阴阳离子组成的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直接影响着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由EMIM+和BMIM+阳离子与BF4-、TFSI-阴离子构成的离子液体电解质较适用于W-AC电极.其中,在[EMIM]BF4电解质中,单片电极的比电容量可高达153 F·g^(-1);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电解质中电位窗可达3.5 V,能量密度高达57Wh·kg^(-1).本研究对于构筑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离子液体的选择提供参考,以期满足不同应用领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壳活性炭 超级电容器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固化无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9
3
作者 黄海洲 房成 林中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28-1433,共6页
以丙烯酸异辛酯(2-EH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四氢化糠基丙烯酸酯(THFA)为主要单体,以丙烯酸(AA)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为功能性单体,以4-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ABP)为光引发剂,以十二烷基硫醇(NDM)为链转移剂,通... 以丙烯酸异辛酯(2-EH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四氢化糠基丙烯酸酯(THFA)为主要单体,以丙烯酸(AA)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为功能性单体,以4-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ABP)为光引发剂,以十二烷基硫醇(NDM)为链转移剂,通过本体聚合法制备了UV固化无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PSA)。分别探讨了两种功能单体AA和DMAA用量,光引发剂ABP和链转移剂NDM用量对PS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MAA和AA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10%和2%时,PSA的120℃熔融黏度适中且粘接性能较优;光引发剂ABP用于PSA体系,且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2%时,光固化效果最佳;当NDM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5%时,PSA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溶剂型 UV固化 压敏胶 功能单体 可聚合型光引发剂 链转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化聚丁二烯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宗雅君 房成 林中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5-480,共6页
以马来酸酐化聚丁二烯(MLPB)作为交联改性助剂,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MLPB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PSA)。研究了聚合体系的反应机理、不同用量的MLPB对乳胶膜耐水性能、热稳定性能和粘接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 以马来酸酐化聚丁二烯(MLPB)作为交联改性助剂,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MLPB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PSA)。研究了聚合体系的反应机理、不同用量的MLPB对乳胶膜耐水性能、热稳定性能和粘接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MLPB质量分数为5%时,乳胶膜的粘接性能和耐水性能最佳,此时吸水率为2.86%;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丙烯酸酯乳液在改性过程当中发生了共聚交联反应;接触角测量仪(CA)显示,当MLPB的质量分数为5%时,乳胶膜的水接触角达到最大值,为108°;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结果论证,改性后聚合物体系相容性好,且乳胶膜的Tg随着MLPB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升高;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MLPB改性后的乳胶膜具备较高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化聚丁二烯 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 粘接性能 耐水性 热稳定性 粘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可聚合乳化剂在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宗雅君 房成 林中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08-1314,共7页
配合使用环保型可聚合阴/非离子乳化剂烯丙氧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LR-10)和烯丙氧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LG-20)作为乳化剂,通过种子预乳化半连续聚合工艺制备了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PSA)。探讨了乳化剂的配比、用量及种类对丙烯酸酯... 配合使用环保型可聚合阴/非离子乳化剂烯丙氧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LR-10)和烯丙氧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LG-20)作为乳化剂,通过种子预乳化半连续聚合工艺制备了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PSA)。探讨了乳化剂的配比、用量及种类对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LR-10)∶m(LG-20)=3∶1且复合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3%时(以混合单体总质量计),所制备的乳液综合性能最佳,此时,乳胶膜的稳定性、耐水性和粘接性最优,其吸水率为2.78%;GPC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复合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压敏胶溶胶部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指数逐渐减小;FTIR结果表明,可聚合乳化剂参与了乳液聚合反应;与传统乳化剂体系相比,通过环保可聚合乳化剂LR-10/LG-20所制备的乳胶膜粘接性能最佳,其持粘力大于7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可聚合乳化剂 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 稳定性 耐水性 粘接性能 粘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酸催化下玉米芯在近临界甲醇-环己烷中的液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潘青青 张军 +3 位作者 吴真 李迅 张瑜 王飞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80,共8页
通过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了SO_4^(2-)/TiO_2-ZrO_2固体酸催化剂,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谱(EDX)和氮气吸附-脱附分析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溶剂配比、反应温度、反应停留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玉米芯在近临界甲醇-... 通过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了SO_4^(2-)/TiO_2-ZrO_2固体酸催化剂,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谱(EDX)和氮气吸附-脱附分析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溶剂配比、反应温度、反应停留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玉米芯在近临界甲醇-环己烷中液化转化率的影响,并利用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玉米芯液化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O_4^(2-)成功地负载到TiO_2-ZrO_2上,且SO_4^(2-)/TiO_2-ZrO_2属于介孔材料;玉米芯的最佳催化液化条件为V(甲醇)∶V(环己烷)=2∶1,反应温度250℃,反应停留时间1.5 h,催化剂用量(以玉米芯质量计)4%,玉米芯与溶剂的固液比为1∶15(g∶m L),此条件下液化转化率为76.67%。FT-IR和GC-MS分析表明玉米芯液化产物主要成分为酚类和酯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临界 甲醇-环己烷 玉米芯 催化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菌脂肪酶的表达纯化及酶学性质的表征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迅 仲惠 +3 位作者 王亮亮 邓若冰 高红 王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37-3341,共5页
将来自腾冲菌的脂肪酶(LipA)基因(lipA)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含T7启动子)和pTrc99A (含Trc启动子)中,转入大肠杆菌表达,发现Trc启动子更适合LipA的表达。通过热处理和DEAE-Sepharose阴离子柱纯化过程,重组LipA得到... 将来自腾冲菌的脂肪酶(LipA)基因(lipA)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含T7启动子)和pTrc99A (含Trc启动子)中,转入大肠杆菌表达,发现Trc启动子更适合LipA的表达。通过热处理和DEAE-Sepharose阴离子柱纯化过程,重组LipA得到纯化,比酶活达到1.9U/mg,重组LipA分子量为42kDa。重组LipA在80℃、pH 4.5时酶活最高,经85℃保温2h,酶活保持60%以上;在pH值4.0~6.0之间,LipA具有较好的稳定性;Cu^2+和Zn^2+对酶活力分别有38.9%和69.2%的抑制作用,Mn^2+、Co^2+和Tween-20对该酶有较大的激活作用;以p-nitrophenyl-laurate (p-NP-C12)为底物时,该酶的Km值为1.5mmol/L,kcat为34.5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菌 脂肪酶 酶学性质 对硝基苯十二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异冰片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表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徐 徐晓维 +1 位作者 邢蓥滢 王石发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2-106,共5页
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改性水性聚氨酯(WPU)复合乳液,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IBOA/WPU质量比及保温时间对单体转化率、胶膜吸水率及拉伸强度的影响,同时采用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较适... 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改性水性聚氨酯(WPU)复合乳液,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IBOA/WPU质量比及保温时间对单体转化率、胶膜吸水率及拉伸强度的影响,同时采用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IBOA与WPU固体组分质量比为1∶3,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为IBOA单体添加量的0.5%,反应温度80℃,保温熟化3 h。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性能与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单体的平均转化率达97.35%,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吸水率达到5.94%,拉伸强度达到27.17 MPa。制备的乳液为核壳结构,乳液稳定性良好;胶膜发生的热降解分别由硬段降解和软段降解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异冰片酯 水性聚氨酯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表面修饰制备几丁质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燕 范一民 余世袁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5-132,共8页
主要介绍了几丁质分子C2和C6位经修饰后在适当的条件下经过机械处理成功转化为纳米晶须/纤维的方法及原理。通过对几丁质晶体表面的修饰使其带上高密度电荷并配合连续的机械作用是几丁质纳米纤维切实有效的制备方法。几丁质C6羟基通过TE... 主要介绍了几丁质分子C2和C6位经修饰后在适当的条件下经过机械处理成功转化为纳米晶须/纤维的方法及原理。通过对几丁质晶体表面的修饰使其带上高密度电荷并配合连续的机械作用是几丁质纳米纤维切实有效的制备方法。几丁质C6羟基通过TEMPO-触媒氧化可选择性转化为羧基,进一步在碱性环境中形成高密度表面负电荷,伴随着机械作用最终能分散成单离的具有一定纳米级尺寸的纤维。根据类似的原理,几丁质在碱作用下发生脱乙酰反应除去C2位的部分乙酰基,暴露出的氨基在酸性溶液中形成正电荷并被进一步分散成纳米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 生物材料 纳米纤维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冰片烯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晓琴 曾韬 +2 位作者 杜莉娟 朱婕 朱翔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4,共4页
冰片烯为原料,m-CPBA作环氧化剂合成了冰片烯的环氧化物,研究表明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CPBA作氧化剂,n(冰片烯)∶n(m-CPBA)为1∶3,在20℃条件下反应时间2.0 h,得无色透明晶体,得率53%,纯度91.03%,m.p.71.2~72.4℃。用1H NMR、13C NM... 冰片烯为原料,m-CPBA作环氧化剂合成了冰片烯的环氧化物,研究表明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CPBA作氧化剂,n(冰片烯)∶n(m-CPBA)为1∶3,在20℃条件下反应时间2.0 h,得无色透明晶体,得率53%,纯度91.03%,m.p.71.2~72.4℃。用1H NMR、13C NMR、FT-IR和GC-MS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冰片烯环氧化反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烯 环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综述(Ⅰ)--磷酸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57
11
作者 左宋林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共9页
磷酸活化法是制备活性炭的常用化学活化方法,其实验室研究与工业化应用已有约30年的历史。作者首次从活化过程中磷酸的作用机理角度对磷酸活化制备活性炭进行系统综述,从化学的观点总结了磷酸的5种作用,即促进或催化含碳原料组分的水解... 磷酸活化法是制备活性炭的常用化学活化方法,其实验室研究与工业化应用已有约30年的历史。作者首次从活化过程中磷酸的作用机理角度对磷酸活化制备活性炭进行系统综述,从化学的观点总结了磷酸的5种作用,即促进或催化含碳原料组分的水解、脱水、芳构化反应,与生物高分子交联和成孔的作用,并提出了磷酸渗透进植物细胞壁结构内部的3个阶段,即快速扩散、水解和再扩散。同时,分析比较了在磷酸活化与氯化锌活化过程中活化剂作用的主要异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磷酸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催化冰片烯与一氧化碳的共聚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晓琴 杜莉娟 曾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0-113,117,共5页
以α-蒎烯为原料合成冰片烯,以冰片烯作为聚合单体在氯化钯催化下与CO进行共聚反应。考察了氯化钯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Pd2+)/n(冰片烯)为0.01,CO压力2.5 MPa,搅拌速度120 r/min,反应温度6... 以α-蒎烯为原料合成冰片烯,以冰片烯作为聚合单体在氯化钯催化下与CO进行共聚反应。考察了氯化钯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Pd2+)/n(冰片烯)为0.01,CO压力2.5 MPa,搅拌速度120 r/min,反应温度60℃条件下反应2 h,冰片烯/CO共聚产物得率最高为22.03%,催化活性为4.4×102g PK/(mol.Pd.h);采用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元素分析(EA)等方法对冰片烯/CO聚合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冰片烯/CO共聚物为严格线性交替共聚物,-Mw=1.5×103g/mol,-Mn=1.1×103g/mol,D=-Mw/M-n=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烯 一氧化碳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枫香树脂/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及其压敏胶的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邢珍珍 陈朱辉 +1 位作者 岳贤田 曾韬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4-99,共6页
以混合丙烯酸酯为共聚单体,枫香树脂为增粘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枫香树脂-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枫香树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凝胶率、玻璃... 以混合丙烯酸酯为共聚单体,枫香树脂为增粘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枫香树脂-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枫香树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凝胶率、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稳定性以及压敏胶(PSA)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枫香树脂一定的质量分数范围内,随着枫香树脂用量的增加,分子量、凝胶率、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随之增加。枫香树脂的适宜用量为质量分数10.0%,此时压敏胶的初粘力为16#,180°剥离强度为10.12 N·25 m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香树脂 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压敏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槲皮素生成异鼠李素的重组菌构建及其转化条件优化
14
作者 裴建军 董萍 +4 位作者 徐菲 赵东霞 赵林果 丁岗 萧伟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7,共8页
异鼠李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银杏、沙棘、旱柳和枸杞等植物中,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植物来源的O-甲基化酶能对槲皮素羟基进行甲基化,因而构建重组菌高效表达O-甲基化酶可应用于催化槲皮素生成异鼠李素。笔者对大豆来源的O-甲... 异鼠李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银杏、沙棘、旱柳和枸杞等植物中,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植物来源的O-甲基化酶能对槲皮素羟基进行甲基化,因而构建重组菌高效表达O-甲基化酶可应用于催化槲皮素生成异鼠李素。笔者对大豆来源的O-甲基化酶SOMT-9编码基因进行了密码子优化,其密码子适应指数(CAI)从优化前的0.59,提高为0.87。将优化后的基因SysOMT-9插入表达载体pGEX-2T,构建获得重组质粒pGEX-SysOMT。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通过改变诱导温度及诱导剂浓度,实现了SOMT-9可溶性表达。在此基础上对其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佳转化条件为:起始菌量OD600为10,转化温度为30℃,诱导剂IPTG用量为0.01mmol/L,助溶剂DMSO质量分数为1%,1%甘油,40μmol/L的S-腺苷基甲硫氨酸和1mmol/L槲皮素。在此条件下,重组菌在12h内,可将127mg/L的槲皮素,转化生成133mg/L异鼠李素,摩尔转化率为42%,是优化前的7.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异鼠李素 O-甲基化酶 重组菌 转化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诱导的自修复铂配合物薄膜的发光变化
15
作者 祁晓炜 刘建 +4 位作者 杨倩莹 张花红 韩立志 张小朋 史载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3-940,共8页
通过接枝含醛基的铂配合物Pt(N^C^N)Cl(N^C^N=1,3-二吡啶基苯)到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骨架上,制备了一种弹性橙红色薄膜(PDMS-PtL1)。PDMS-PtL1薄膜具有很好的拉伸性(高达1500%的应变),并表现出较好的室温自修复性能。此外,PDMSPt L1薄... 通过接枝含醛基的铂配合物Pt(N^C^N)Cl(N^C^N=1,3-二吡啶基苯)到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骨架上,制备了一种弹性橙红色薄膜(PDMS-PtL1)。PDMS-PtL1薄膜具有很好的拉伸性(高达1500%的应变),并表现出较好的室温自修复性能。此外,PDMSPt L1薄膜表现出有趣的拉伸诱导的发光变化,拉伸后可以检测到单分子态铂配合物的~3π-π*发射。该弹性薄膜有效避免了铂配合物发光淬灭的现象,并且实现了外力诱导的发射态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配合物 功能薄膜 拉伸 自修复 发光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荆树原花色素二聚体的分离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蒙 刘功骏 +1 位作者 何凌霄 王飞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0,共6页
以黑荆树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原花色素,并利用溶剂萃取法得到低聚原花色素含量较高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一步通过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和快速蛋白液相色谱(FPLC)分离纯化制备黑荆树原花色素二聚体,并采用HPLC-MS... 以黑荆树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原花色素,并利用溶剂萃取法得到低聚原花色素含量较高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一步通过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和快速蛋白液相色谱(FPLC)分离纯化制备黑荆树原花色素二聚体,并采用HPLC-MS对产物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原花色素的粗提物得率高达50.21%,其中含原花色素为40.75%,乙酸乙酯萃取物经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可得液相纯度约为60%的组分I(得率约为5%);组分I经FPLC分离,水-甲醇为流动相,得到纯度为91.72%的原花色素二聚体(得率约为13%);HPLC-MS分析表明,原花色素二聚体相对分子质量为578,可能是由原花青定的C-4键与原刺槐定的C-8键相连。黑荆树原花色素二聚体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析表明:原花色素二聚体的抗氧化活性总体高于儿茶素以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标样,当二聚体浓度为60μmol/L时对DPPH清除率大于80%,高于EGCG(约为68%)和儿茶素(约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荆树皮 原花色素 制备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液预处理麦秆纤维素酶水解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士明 陆青山 +1 位作者 储秋露 余世袁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76,共8页
研究了绿液预处理对麦秆酶水解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绿液预处理条件下麦秆的浆得率、成分组成与纤维素酶解率,结果表明,预处理条件越剧烈,原料损失越大,而木质素脱除率越高,且在相同酶水解条件下,纤维素酶解率却越高,其中适宜的条件是预... 研究了绿液预处理对麦秆酶水解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绿液预处理条件下麦秆的浆得率、成分组成与纤维素酶解率,结果表明,预处理条件越剧烈,原料损失越大,而木质素脱除率越高,且在相同酶水解条件下,纤维素酶解率却越高,其中适宜的条件是预处理温度150℃,总碱量8%(Na2O计,对绝干原料)和硫化度40%,浆得率62.0%,葡聚糖、木聚糖和木质素质量分数50.0%、18.9%和16.2%,葡萄糖和木糖得率分别为74.2%和73.5%。考察了质量浓度和酶用量对绿液预处理麦秆酶水解的影响,优化了商品纤维素酶酶系结构和Tween-80的添加量,表明绿液预处理麦秆纤维素酶水解的适宜条件为质量浓度100 g/L,纤维素酶用量15 FPU/g(以纤维素计,下同),β-葡萄糖苷酶9 IU/g,木聚糖酶30 IU/g,Tween-800.05 g/g。在以上条件下,酶水解72 h,葡萄糖得率和木糖得率分别达到了82.5%和77.8%,是优化前的2.6和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秆 纤维素酶水解 绿液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黑荆树皮原花色素工艺优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田田 王飞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62,共7页
研究黑荆树皮原花色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因素进一步优化,利用Design Expert 8.0.4软件建立二次多项数学模型,获得黑荆树皮原花色素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分别为: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 研究黑荆树皮原花色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因素进一步优化,利用Design Expert 8.0.4软件建立二次多项数学模型,获得黑荆树皮原花色素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分别为: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3.45 min,超声波频率67 kHz,液料比11.04∶1(mL∶g),在此条件下,原花色素得率可达21.58%。与预测值21.68%相差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荆树树皮 原花色素 超声波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枫香树脂浅色化工艺试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维茜 宋晓 +3 位作者 曾韬 邢珍珍 顾晨海 卞越海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5-107,共3页
应用水蒸气蒸馏工艺,通过添加抗氧化剂,研究制备浅色化枫香树脂的方法.试验表明:对枫香脂的前处理可有效的提高枫香树脂的颜色等级,同时添加抗氧化剂也可有效防止枫香树脂在蒸馏过程中的颜色加深.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枫脂精油做溶解油,... 应用水蒸气蒸馏工艺,通过添加抗氧化剂,研究制备浅色化枫香树脂的方法.试验表明:对枫香脂的前处理可有效的提高枫香树脂的颜色等级,同时添加抗氧化剂也可有效防止枫香树脂在蒸馏过程中的颜色加深.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枫脂精油做溶解油,溶解油加入量与枫脂质量比为2∶1,蒸馏水洗4次,单次洗涤水的用量与枫脂质量比为4∶1,常压水蒸气蒸馏温度为130~140℃,蒸馏时间为30 min,减压蒸馏时间为10 min,所得枫香树脂的颜色等级由简单直接蒸馏的12(加纳级)上升为6(加纳级),软化点为131℃,酸值为53 mg/g,皂化值为104 mg KO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香脂 水蒸气蒸馏 浅色化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香基功能性单体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莉晶 曹晓琴 徐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001-4006,共6页
松香是我国重要的林业生物质资源,主要成分为松香树脂酸。由于松香分子结构中含有双键和羧基,可经多种反应途径合成功能性单体制备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在涂料、胶黏剂、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由于松香价格低廉、力学性能与热性能优越,同时... 松香是我国重要的林业生物质资源,主要成分为松香树脂酸。由于松香分子结构中含有双键和羧基,可经多种反应途径合成功能性单体制备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在涂料、胶黏剂、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由于松香价格低廉、力学性能与热性能优越,同时具有环境友好、可再生等优点,在高分子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论文分别对丙烯酸酯类、乙烯基酯类及烯丙基类的改性松香功能性单体的合成进行了综述,重点论述了在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有机硅树脂和不饱和聚酯等领域的应用。针对松香基功能性单体的深度研究,探讨了一系列由松香基衍生物参与的新型材料的应用,为新型表面活性剂、交联剂、形状记忆类材料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最后,论文对未来松香基高分子材料合成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香 功能性单体 合成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