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4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涌金莲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
1
作者 唐靓 乔思薇 +5 位作者 张国栋 徐曙 冯博雅 刘群 李剑 陈雨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0,共3页
从地涌金莲〔Musella lasiocarpa(Fr.)C.Y.Wu ex H.W.Li〕根乙醇提取物中鉴定到12个化合物,即2-甲氧基-9-(3′,4′-二羟基苯基)-1 H-非那烯-1-酮(1)、2-甲氧基-9-(4′-羟基苯基)-1 H-非那烯-1-酮(2)、2-羟基-9-(4′-羟基苯基)-1 H-非那... 从地涌金莲〔Musella lasiocarpa(Fr.)C.Y.Wu ex H.W.Li〕根乙醇提取物中鉴定到12个化合物,即2-甲氧基-9-(3′,4′-二羟基苯基)-1 H-非那烯-1-酮(1)、2-甲氧基-9-(4′-羟基苯基)-1 H-非那烯-1-酮(2)、2-羟基-9-(4′-羟基苯基)-1 H-非那烯-1-酮(3)、2-羟基-9-苯基-1 H-非那烯-1-酮(4)、2-羟基-4-(4′-甲氧基苯基)-1 H-非那烯-1-酮(5)、2-甲氧基-9-苯基-1 H-非那烯-1-酮(6)、2-甲氧基-4-(4′-羟基苯基)-1 H-非那烯-1-酮(7)、菜油甾醇(8)、2-羟基-4-(3′,4′-二羟基苯基)-1 H-非那烯-1-酮(9)、2-羟基-4-(4′-羟基苯基)-1 H-非那烯-1-酮(10)、3,3′-bis-hydroxyanigorufone(11)和β-谷甾醇(12)。化合物7、8、10和11为首次从该属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涌金莲 乙醇提取物 苯基非那烯酮类 甾醇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有机硅环氧树脂的非均相催化合成及性能
2
作者 陈慕华 孙晨晖 +4 位作者 嵇震 陈鹏 谈继淮 王芳 朱新宝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8-683,696,共7页
以丁香酚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经醚化反应合成了丁香酚环氧树脂(EER)。以FeCl_(3)·6H_(2)O、对苯二甲酸(H_(2)BDC)和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PA)等为原料,通过载体修饰-浸渍法制备的Pt/TPA-MIL-88为催化剂,EER和七甲基三硅... 以丁香酚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经醚化反应合成了丁香酚环氧树脂(EER)。以FeCl_(3)·6H_(2)O、对苯二甲酸(H_(2)BDC)和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PA)等为原料,通过载体修饰-浸渍法制备的Pt/TPA-MIL-88为催化剂,EER和七甲基三硅氧烷经非均相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丁香酚有机硅环氧树脂(ES-EP)。ES-EP与E-51环氧树脂混合后经固化反应制备了ES-EP/E-51固化物。采用FTIR、^(1)HNMR、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SEM、TGA、DSC、动态机械分析仪对ES-EP/E-51固化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考察了m(ES-EP)∶m(E-51环氧树脂)(两者质量之和为10 g)对制备的ES-EP/E-51固化物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ES-EP)∶m(E-51环氧树脂)=10∶100时,制备的10%ES-EP/E-51固化物交联密度为2.79×10^(3) mol/m^(3),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3.38、122.79 MPa和16.33 kJ/m^(2);ES-EP/E-51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m(ES-EP)∶m(E-51环氧树脂)的增加而升高,并保持了良好的耐热性能。ES-EP中含有刚性的苯环结构和高稳定性Si—O—Si链段赋予ES-EP/E-51固化物较高的交联密度、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催化 丁香酚 有机硅环氧树脂 力学性能 热性能 原位增韧 建筑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共聚增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3
作者 陈慕华 嵇震 +5 位作者 周林晔 黄凯健 王芳 张洪林 葛文越 朱新宝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6,共8页
分别以纤维素(H)、半纤维素(B)和木质素(L)为原料,采用接枝醚化、烯丙基氯双键改性、自由基聚合路线成功制备3种生物质共聚增强型聚羧酸减水剂(TXPCEs)。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TXPCEs分子结构,采用净浆流动度和混... 分别以纤维素(H)、半纤维素(B)和木质素(L)为原料,采用接枝醚化、烯丙基氯双键改性、自由基聚合路线成功制备3种生物质共聚增强型聚羧酸减水剂(TXPCEs)。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TXPCEs分子结构,采用净浆流动度和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评估其减水性能及力学性能,同时进行了动态光散射测试(DLS)、Zeta电位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探讨了不同共聚增强型减水剂对水泥净浆及混凝土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少量改性生物基聚醚的共聚即可显著提升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性能,在甲基烯丁基聚氧乙烯醚(TPEG)共聚体系中,3种样品的减水性能由高到低依次为纤维素共聚样品(THPCEs)>木质素共聚样品(TLPCEs)>半纤维素共聚样品(TBPCEs),当折固掺量为0.12%时,相比对照样聚羧酸减水剂(TPCEs)的减水率(34.5%),THPCEs减水率提升到44.1%,升幅超过25%。纤维素亲水分子结构的适量引入可以使减水剂在保持较好吸附性能的同时表现出良好的缓释作用;3种TXPCEs样品的净浆流动度和经时变化流动度均优于TPCEs,在低折固掺量下优势更明显,且THPCEs的流动度最高。其中,TBPCEs表现出更优的力学性能,28 d时混凝土抗压强度由对照样的41.5 MPa提高至46.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聚醚 双键改性 聚羧酸减水剂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茅星雨 张小海 房成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共6页
现有丙烯酸酯乳液主要源自石油基原料,而基于国家“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的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获得快速发展。文中主要阐述了纤维素、木质素、植物油、松香以及其他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总结了生... 现有丙烯酸酯乳液主要源自石油基原料,而基于国家“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的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获得快速发展。文中主要阐述了纤维素、木质素、植物油、松香以及其他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总结了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在涂料、胶黏剂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展示了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在提升产品环保性、降低碳足迹方面的显著优势,指出了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原料成本高、生产技术不成熟以及产物性能差等。最后,展望了高生物基含量、高性能和多功能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产品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 丙烯酸酯乳液 涂料 胶黏剂 可再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基生物质炭改性半导体及其光催化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方碧瑶 邱健豪 +1 位作者 李伊馨 姚建峰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7-970,共14页
因木质纤维素基生物质炭具有表面官能团丰富、结构易于调控及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其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及电化学等领域。其中,在光催化材料的构筑中,生物质炭能够改善半导体吸光差、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低、活性位点较少、比表面积... 因木质纤维素基生物质炭具有表面官能团丰富、结构易于调控及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其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及电化学等领域。其中,在光催化材料的构筑中,生物质炭能够改善半导体吸光差、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低、活性位点较少、比表面积较小等问题,进而优化其光催化性能。本文重点讨论了纤维素和木质素基生物质炭用于不同半导体(TiO_(2)、g-C_(3)N_(4)及ZnO等)的改性,改性方式包括复合改性和掺杂改性,复合改性又分为碳点复合和以炭为载体两种形式。同时,详细介绍了改性后的催化剂在各种光催化应用[光催化有机污染物降解、Cr(Ⅵ)还原、产氢及产H_(2)O_(2)等]中的性能表现。最后,从催化材料设计和光催化应用角度分别讨论了木质纤维素基生物质炭改性半导体用于光催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另外,还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本文能够为生物质衍生炭的应用及光催化材料的设计提供较为深入的见解和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木质素 生物质炭 半导体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松香主要化学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段文贵 陈小鹏 +2 位作者 王琳琳 邓双 安鑫南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改进的DEAE Sephadex离子交换色谱从自制氢化松香中分离出主要化学组成———酸性部分 ,然后采用DB 5毛细管柱对其进行GC MS DS分析。共鉴定出 6种二氢枞酸型树脂酸 ,4种二氢海松酸 /异海松酸型树脂酸 ,2种四氢枞酸型树脂酸。其主... 利用改进的DEAE Sephadex离子交换色谱从自制氢化松香中分离出主要化学组成———酸性部分 ,然后采用DB 5毛细管柱对其进行GC MS DS分析。共鉴定出 6种二氢枞酸型树脂酸 ,4种二氢海松酸 /异海松酸型树脂酸 ,2种四氢枞酸型树脂酸。其主要成分为 13 二氢枞酸、8 二氢枞酸、8α ,13β 四氢枞酸 ,13β 7 二氢枞酸及 8(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松香 DEAE-Sephadex 气相色谱-质谱 化学组成 酸性成分 分离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39
7
作者 段琼芬 刘飞 +4 位作者 罗金岳 马李一 王有琼 张重权 赵虹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6-79,共4页
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辣木籽油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在超临界CO2条件下,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分离温度等因素对出油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最后用GC—MS法测定... 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辣木籽油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在超临界CO2条件下,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分离温度等因素对出油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最后用GC—MS法测定辣木籽油的化学组成。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180mm,萃取压力20MPa,CO2流量20kg/h,萃取温度35℃,分离温度40℃,在此条件下出油率为36.3%,提取率为97%。GC—MS测定结果显示辣木籽油主要由脂肪酸组成。总的质量分数为92%,其中含油酸65.63%;此外还含有1%~3%的饱和烃(1.07%)、醛和醚(1.76%)、酯(2.85%),1.95%的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和岩藻甾醇。揭示了用超临界CO2法萃取辣木籽油是可行的;辣木籽油是一种富含油酸、甾醇等功能性成分的植物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籽油 萃取 超临界CO2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株洲氢化松香主要化学组成的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段文贵 陈小鹏 +3 位作者 王琳琳 邓双 周永红 安鑫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8-81,共4页
利用改进的DEAE Sephadex离子交换色谱从株洲氢化松香中分离出主要化学组成部分 酸性部分 ,然后采用DB 5毛细管柱对酸性部分进行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联用分析。共鉴定出 6种二氢枞酸型树脂酸 ,4种二氢海松酸 /异海松酸型树脂酸 ,4种四... 利用改进的DEAE Sephadex离子交换色谱从株洲氢化松香中分离出主要化学组成部分 酸性部分 ,然后采用DB 5毛细管柱对酸性部分进行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联用分析。共鉴定出 6种二氢枞酸型树脂酸 ,4种二氢海松酸 /异海松酸型树脂酸 ,4种四氢枞酸型树脂酸。其主要成分为 8 二氢枞酸、18 四氢枞酸、13 二氢枞酸、8α ,13β 四氢枞酸、13β 8 二氢枞酸及 8 二氢异海松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氢化松香 DEAE-Sephadex 离子交换色谱 分离 酸性成分 化学组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根干馏油提取杉木精油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程健 曾韬 杨彦春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B10期65-68,共4页
本实验先通过水蒸气蒸馏后减压蒸馏法,从杉木根干馏油中分段提取出杉木精油,并用GC、GC-MS对提取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分离出30个色谱峰,共鉴定出25个化合物。其中,水蒸气蒸馏部分的精油中主要含α-蒎烯11.88%、α-松油醇3.97%、α-... 本实验先通过水蒸气蒸馏后减压蒸馏法,从杉木根干馏油中分段提取出杉木精油,并用GC、GC-MS对提取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分离出30个色谱峰,共鉴定出25个化合物。其中,水蒸气蒸馏部分的精油中主要含α-蒎烯11.88%、α-松油醇3.97%、α-柏木烯35.03%、β-柏木烯8.62%、柏木脑11.76%;减压蒸馏部分的精油中主要含α-柏木烯18.02%、β-柏木烯15.94%、柏木脑52.51%,精油经重结晶提纯得柏木脑,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根 干馏油 β-柏木烯 α-柏木烯 柏木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R法研究我国主要植物胶资源的多糖化学结构 被引量:25
10
作者 蒋建新 朱莉伟 +1 位作者 安鑫南 张卫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1-44,共4页
植物种子多糖^1H NMR和^13C NMR分析表明,胡芦巴、皂荚、野皂荚和塔拉多糖与瓜尔多糖化学结构基本相同,同属半乳甘露聚糖,即主链由β-(1→4)-苷键连接的D-吡喃甘露糖组成,D-半乳糖以侧链形式通过α-(1→6)-苷键连接到主链甘露... 植物种子多糖^1H NMR和^13C NMR分析表明,胡芦巴、皂荚、野皂荚和塔拉多糖与瓜尔多糖化学结构基本相同,同属半乳甘露聚糖,即主链由β-(1→4)-苷键连接的D-吡喃甘露糖组成,D-半乳糖以侧链形式通过α-(1→6)-苷键连接到主链甘露糖分子上;不同植物种子多糖,其半乳糖与甘露糖比值不同,其中胡芦巴1:1.2、皂荚1:2.5、野皂荚1:3.2、塔拉1:2.4(瓜尔1:1、6);种子多糖均为中性粘多糖,熔点在263~272℃之间,粘均相对分子质量(Mv)为206000~343900(瓜尔胶Mv为430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芦巴 皂荚 野皂荚 塔拉 种子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活性炭作为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永芳 左宋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1-492,共12页
采用磷酸活化和磷酸改性制备了不同种类的含磷活性炭,采用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氮气吸附等手段分析了活性炭的元素含量、表面化学性质和孔隙结构,采用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分别考察了活性炭在KOH和H_2SO_4电解... 采用磷酸活化和磷酸改性制备了不同种类的含磷活性炭,采用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氮气吸附等手段分析了活性炭的元素含量、表面化学性质和孔隙结构,采用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分别考察了活性炭在KOH和H_2SO_4电解质溶液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自由截距多元线性回归拟合统计分析研究了活性炭电极比电容量的影响因素,应用三电极体系分析了磷元素对活性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掺杂的磷引入了赝电容,提高了活性炭电极的比电容量,磷元素含量为5.88%(w)的活性炭的比电容量在0.1 A·g^(-1)下达到185 F·g^(-1)。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活性炭的中孔有利于电解质离子向微孔内的扩散。在6 mol·L^(-1)KOH电解质溶液中,孔径在1.10-1.61 nm、2.12-2.43nm及3.94-4.37 nm范围内是电解质离子在活性炭孔隙内部形成双电层的主要场所;在1 mol·L^(-1)H_2SO_4电解质溶液中,孔径在0.67-0.72 nm范围内有利于双电层电容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含磷基团 孔隙结构 赝电容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酞酸酯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平 陈文亮 蔡维维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7-450,共4页
利用分级采样器采样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研究了南京市春夏秋冬四季六大功能区 (工业区 ,交通区 ,文化区 ,商业区 ,园林风景区和居民生活区 )大气气溶胶中的酞酸酯 .结果表明 :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检出的酞酸酯有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DMP... 利用分级采样器采样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研究了南京市春夏秋冬四季六大功能区 (工业区 ,交通区 ,文化区 ,商业区 ,园林风景区和居民生活区 )大气气溶胶中的酞酸酯 .结果表明 :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检出的酞酸酯有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DEHP) ,其含量随功能区和季节而变化 ,平均浓度具有工业区 >居民区 >交通区 >商业区 >文化区 >园林风景区和秋、冬季浓度高于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气溶胶 酞酸酯 大气污染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灵香草精油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朱凯 毛连山 朱新宝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81-684,共4页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SFE-CO2),对灵香草(Lysimachia foenum-graecum Hance)进行了萃取,得到灵香草萃取物。探讨了萃取压力、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萃取收率的影响,较佳的工艺为:压力25 MPa、温度40℃、时间4 h。超临界CO2法得到的灵香草...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SFE-CO2),对灵香草(Lysimachia foenum-graecum Hance)进行了萃取,得到灵香草萃取物。探讨了萃取压力、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萃取收率的影响,较佳的工艺为:压力25 MPa、温度40℃、时间4 h。超临界CO2法得到的灵香草萃取物收率为4.5%,高于水蒸气法的收率,且香气纯正。采用GC-MS技术对SFE-CO2法得到的灵香草萃取物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鉴定,共鉴定出37个化学成分,总质量分数为91.91%,其中主要成分为:苯乙酮、(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Z,Z)-9,12-十八碳二烯酸、9-十六碳烯酸、十七酸、十七酸乙酯、(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乙酯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香草 超临界CO2 萃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阿拉伯半乳聚糖的Smith降解过程及其对食品相关免疫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刁心彦 戚慧敏 +4 位作者 唐硕 陈亚楠 赖晨欢 黄曹兴 勇强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7-158,共12页
本实验以落叶松(Larix spp.)为对象,优化水提工艺(60℃、2 h),并利用XAD-16N树脂进行纯化处理,高效提取高纯度(93.79%)水溶性阿拉伯半乳聚糖(AGR),并解析其结构特性。通过Smith降解法,制得5种降解产物,发现降解时间与产物分子质量呈负... 本实验以落叶松(Larix spp.)为对象,优化水提工艺(60℃、2 h),并利用XAD-16N树脂进行纯化处理,高效提取高纯度(93.79%)水溶性阿拉伯半乳聚糖(AGR),并解析其结构特性。通过Smith降解法,制得5种降解产物,发现降解时间与产物分子质量呈负相关。体外免疫活性评估显示,特定降解产物(DAG1-10,阿拉伯糖、半乳糖质量比1∶11.15)能显著促进巨噬细胞分泌免疫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从而证实了其作为食品免疫增强剂的潜在价值。本研究为落叶松多糖在食品科学领域的高值化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阿拉伯半乳聚糖 Smith降解 免疫活性 高值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木浆细小纤维表面化学特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丽莎 戴红旗 +2 位作者 王燕 周如金 王莺莺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4-47,共4页
以漂白KP桉木浆中的原生细小纤维(P200)和长纤维(R30)打浆剥落的细小纤维碎片(P′200)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在物理形态与表面化学性能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细小纤维中戊聚糖含量P200为26.16%,P′200为20.06%;羧基含量P200为6.... 以漂白KP桉木浆中的原生细小纤维(P200)和长纤维(R30)打浆剥落的细小纤维碎片(P′200)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在物理形态与表面化学性能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细小纤维中戊聚糖含量P200为26.16%,P′200为20.06%;羧基含量P200为6.386 mmol/100 g绝干浆,P′200为5.484 mmol/100 g绝干浆;灰分含量P200是P′200的3.6倍;比表面积P200为14.36 m2/g绝干浆,P′200为91.66 m2/g绝干浆。细小纤维比原浆有更大的保水值,且细小纤维的保水值随着系统pH值的升高而增大;P2′00比P200吸附有更多的水和更高的阳离子需求量。纸浆系统电导率的升高对P200的保水值基本上没有影响,对原浆和P′200的水化程度有一定的压缩作用,且都呈缓慢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细小纤维 纤维碎片 表面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小纤维表面化学特性研究(Ⅱ)——浆料系统电导率对细小纤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丽莎 戴红旗 +3 位作者 王淑梅 叶春洪 龚木荣 马金霞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8-42,共5页
对漂白桉木KP浆的细小纤维及长纤维打浆后产生的细小纤维在电导率作用下的电荷需求量、叩解度和保水值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随着电导率升高,P200(原生细小纤维)与P2′00(打浆产生的细小纤维)的阳离子需求量及阴离子需求量都在... 对漂白桉木KP浆的细小纤维及长纤维打浆后产生的细小纤维在电导率作用下的电荷需求量、叩解度和保水值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随着电导率升高,P200(原生细小纤维)与P2′00(打浆产生的细小纤维)的阳离子需求量及阴离子需求量都在增大,电导率为0.3s/m时分别达到最大值0.0135和0.151meq/g。P200和P′200的初始叩解度分别为51.5和64.5°SR,初始保水值分别为318.7%和452.3%。随着纸料电导率的升高,P200的叩解度有明显下降趋势,而P′200基本不变;P200的保水值在轻微上升,而P′200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电导率接近0s/m时P200的阴离子和阳离子需求量的胶体滴定比率(CTR)值高出P2′00的一倍,但在电导率达到0.3s/m以后,两者的CTR值基本接近。在一定的电导率影响下,P200的初始保水值高于其对照值,P′200的初始保水值低于其对照值,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P200和P′200的保水值都呈增大趋势,电导率对P200的保水值影响较小,而对水化程度大的P2′00水膜层压缩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白桉木浆 细小纤维 电导率 表面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草碱法化学机械浆纤维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葛培锦 赵建 +2 位作者 陈嘉川 曲音波 尤纪雪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1-34,共4页
用纸浆纤维筛分仪、FQA-纤维特性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预处理条件的麦草碱法化学机械浆的纤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草碱法化学机械浆含有较多的P102/R203和P203组分,是其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原因,而木聚糖酶预处理可以进... 用纸浆纤维筛分仪、FQA-纤维特性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预处理条件的麦草碱法化学机械浆的纤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草碱法化学机械浆含有较多的P102/R203和P203组分,是其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原因,而木聚糖酶预处理可以进一步增加这部分纤维的含量,更有利于纤维的解离和提高纤维的柔软度,改善纸浆的物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草 化学机械浆 筛分 纤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蓼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张国英 曾韬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1-24,共4页
采用聚酰胺柱层析的方法,从江西宁都辣蓼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金丝桃苷、芦丁、斛皮素、异鼠李素、山萘酚,其中异鼠李素为首次从辣蓼中分离得到。采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辣蓼叶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联用方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 采用聚酰胺柱层析的方法,从江西宁都辣蓼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金丝桃苷、芦丁、斛皮素、异鼠李素、山萘酚,其中异鼠李素为首次从辣蓼中分离得到。采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辣蓼叶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联用方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鉴定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蓼 黄酮类化合物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竹叶多糖的化学特征及其含量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冯宇超 王成章 +2 位作者 陈文英 叶建中 周昊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85,共5页
通过对17个品种竹叶多糖酸水解、衍生化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其单糖的物化特征;以硫酸-蒽酮法,研究不同品种竹叶多糖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竹叶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其中木糖占43.9%~65.5%,阿拉伯糖占... 通过对17个品种竹叶多糖酸水解、衍生化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其单糖的物化特征;以硫酸-蒽酮法,研究不同品种竹叶多糖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竹叶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其中木糖占43.9%~65.5%,阿拉伯糖占11.7%~19.6%,葡萄糖占7.2%~20.8%,半乳糖占7.7%~14.1%;不同单糖间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品种竹叶含5.0%~6.9%未知单糖。不同品种竹叶多糖质量分数在1.9%~5.7%之间,其中鹅毛竹含糖量最高(5.7%),长叶苦竹含糖量最低(1.9%)。本研究从17个品种竹叶中筛选出多糖含量在4%以上的有鹅毛竹、矮箬竹、巴山木竹下部、铺地竹、毛竹、百夹竹、唐竹和金丝慈竹下部,淡竹来源广泛,可成为提取竹叶多糖的最佳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 多糖 单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皇竹草的生物特性与化学组成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辉 黄德裕 李忠正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共4页
首次从制浆造纸角度对皇竹草(Ponnisetumhydridum,英文名HybridGiantNapier)生物学特性、纤维形态及其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其主要化学组分为:灰分3.77%,克拉森木素20.82%,综纤维素78.15%和戊聚糖19.50%。其纤维形态特征为:纤维长度1260... 首次从制浆造纸角度对皇竹草(Ponnisetumhydridum,英文名HybridGiantNapier)生物学特性、纤维形态及其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其主要化学组分为:灰分3.77%,克拉森木素20.82%,综纤维素78.15%和戊聚糖19.50%。其纤维形态特征为:纤维长度1260μm,长宽比113;表皮区、中间区和内圈区的壁腔比分别为0.36、0.27和0.25。研究结果表明,皇竹草是一种较具潜力、可利用的良好造纸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竹草 生物特性 化学组成 造纸原料 纤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