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硫化铅/凹凸棒石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文卓 许定佳 +1 位作者 张松 王骏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25,共5页
利用磷酸改性凹凸棒石吸附溶液中的铅离子,再与硫化钠反应后制得硫化铅/IN凸棒石复合材料。试验显示:60mg/L的含铅离子溶液中制备的硫化铅/凹凸棒石复合材料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30min.温度提高约6℃,其光热转换能力强于体相PbS;... 利用磷酸改性凹凸棒石吸附溶液中的铅离子,再与硫化钠反应后制得硫化铅/IN凸棒石复合材料。试验显示:60mg/L的含铅离子溶液中制备的硫化铅/凹凸棒石复合材料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30min.温度提高约6℃,其光热转换能力强于体相PbS;对波长300~2500nm的太阳光有比体相PbS更高的吸收率;复合材料中的PbS比体相PbS的电子跃迁能带更宽;材料密度远低于体相PbS,可以在同等厚度下覆盖更大的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硫化铅 铅离子清除 太阳能光热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状氧化锌纳米晶的制备及其电化学传感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贾向东 陆峰 +1 位作者 刘燕 朱俊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0-1154,共5页
本文以丙三醇为反应溶剂,在氢氧化钾体系中制备了两种花状氧化锌纳米晶,讨论了不同实验条件对氧化锌纳米晶形成影响,通过改变氢氧化钾浓度、反应温度和体系中水含量等条件来调节材料形貌,探讨了花状氧化锌纳米晶可能的形成过程。用X射... 本文以丙三醇为反应溶剂,在氢氧化钾体系中制备了两种花状氧化锌纳米晶,讨论了不同实验条件对氧化锌纳米晶形成影响,通过改变氢氧化钾浓度、反应温度和体系中水含量等条件来调节材料形貌,探讨了花状氧化锌纳米晶可能的形成过程。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谱等分析技术对制备的氧化锌纳米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花状纳米晶均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进一步地,将血红蛋白与花状氧化锌纳米晶混合修饰到电极上构建了新型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实现血红蛋白的直接电子传递,对过氧化氢具有良好的响应,在1×10^-6-1.2×10^-4 mol.L^-1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状氧化锌 纳米材料 直接电化学 生物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苝染料敏化Pt/TiO_2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福生 吉仁 +1 位作者 吴敏 孙岳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99-1904,共6页
用敏化剂N,N′-二(4-吡啶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DPPBI)敏化Pt/TiO2,得到光催化剂DPPBI/Pt/TiO2,用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产物进行... 用敏化剂N,N′-二(4-吡啶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DPPBI)敏化Pt/TiO2,得到光催化剂DPPBI/Pt/TiO2,用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DPPBI/Pt/TiO2中的TiO2为锐钛矿型,Pt高度分散于TiO2表面,DPPBI被吸附在Pt/TiO2表面.用DPPBI/Pt/TiO2进行可见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剂的组成为0.1%DPPBI/0.4%Pt/TiO2,催化剂用量为0.8g·L-1,反应液为250mL,KI的浓度为0.2mol·L-1,300W氙灯冷光源可见光照射8h时,产氢速率为6.69μmol·h-1·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 光催化剂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光热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福生 王晟 +1 位作者 吴敏 孙岳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9-1053,共5页
用3,4,9,10-苝四羧酸二酐(PTCDA)、喹啉、无水醋酸锌和4-氨基吡啶(AP)合成了N,N'-二(4-吡啶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DPPBI),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H NMR和^13C NMR)、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进... 用3,4,9,10-苝四羧酸二酐(PTCDA)、喹啉、无水醋酸锌和4-氨基吡啶(AP)合成了N,N'-二(4-吡啶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DPPBI),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H NMR和^13C NMR)、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进行了结构表征.用热重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5%的热失重温度为480℃左右,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能.用分子荧光光度计对产物进行了荧光光谱分析,在丙酮中的最大荧光发射强度位于524.5nm.以产物(DPPBI)为敏化剂敏化TiO2制备了DPPBI/TiO2粉末,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DPPBI/TiO2进行了光吸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PPBI/TiO2在400-640nm范围内有一较强吸收带,光谱响应范围拓宽到了可见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 合成 表征 热重分析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的阴离子比率荧光分子探针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阁 邵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1-736,共6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4-甲基-1-羟基二苯甲酮对硝基苯腙的比色和比率荧光阴离子受体1。此类受体以羟基和腙单元为识别位点,以硝基苯基为信号报告基团。向受体1的DMSO溶液中加入AcO-、H2PO4-、F-后,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紫红色,而加入所研究...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4-甲基-1-羟基二苯甲酮对硝基苯腙的比色和比率荧光阴离子受体1。此类受体以羟基和腙单元为识别位点,以硝基苯基为信号报告基团。向受体1的DMSO溶液中加入AcO-、H2PO4-、F-后,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紫红色,而加入所研究的其它阴离子则无变化,从而实现对AcO-、H2PO4-、F-这三种离子的裸眼识别。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考察了其与AcO-,H2PO4-,F-,Cl-,Br-,I-等阴离子的识别作用。1H NMR滴定为受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氢键作用本质提供了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传感器 分子内电荷转移 比率 荧光 比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