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本、物境与在地:非遗传承与创新设计的驱动主体及协同机制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施爱芹
李妍欣
《民族艺术研究》
2025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设计作为关键的“中介型”力量,其承担着联结非遗与社会机构组织和个体,推进“非遗+”产业融合的“社会设计”与“文化设计”责任。设计通过赋能形成协同共进的组织模式,用发展的、全局的视角对待“非遗+”产业,对非遗传承人培育、文化...
设计作为关键的“中介型”力量,其承担着联结非遗与社会机构组织和个体,推进“非遗+”产业融合的“社会设计”与“文化设计”责任。设计通过赋能形成协同共进的组织模式,用发展的、全局的视角对待“非遗+”产业,对非遗传承人培育、文化产品与服务、文化场域空间等进行系统性建设。通过培养传承人创新性思维与创造的主动性、优化非遗的展陈与推广形式、开发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创产品、设立非遗工坊与文化体验活动等手段,充分激活非遗与地方特色文化融合开发,从而带动地方创业就业与经济发展,并有效促进非遗原生文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
创新设计
驱动主体
协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设计介入乡村手工艺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被引量:
11
2
作者
施爱芹
郜榕
郑林欣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95-102,共8页
设计赋能乡村民间手工艺文创产品开发,是复兴传统乡土文化、振兴乡村文化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通过促进乡村文创产品品类创新、利用手工艺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手工艺与设计师协同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等途径,将乡村的文...
设计赋能乡村民间手工艺文创产品开发,是复兴传统乡土文化、振兴乡村文化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通过促进乡村文创产品品类创新、利用手工艺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手工艺与设计师协同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等途径,将乡村的文化特征、手工艺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融合,促进特色乡村文创品牌构建、形成品牌传播效应,实现传统手工艺现代化转译和设计赋能新消费文化,推动乡村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以设计赋能推动民间手工艺介入乡村文创产品开发有助于建立品类丰富化、品牌特色化、传播链条完整化、消费升级化的乡村旅游文创产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手工艺
乡村文创
品牌传播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遗蜀绣的艺术特性及传承创新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施爱芹
李蒙
《天工》
2021年第11期34-38,共5页
从探索蜀绣的历史渊源出发,论述蜀绣的艺术特性,从蜀绣艺术的题材多样性和技艺独特性入手,论证蜀绣独特的艺术特征。同时从技艺传承、产品创新、品牌发展、传播多元的角度,探讨蜀绣的传承与创新的路径,以期为非遗蜀绣的现代发展提供参...
从探索蜀绣的历史渊源出发,论述蜀绣的艺术特性,从蜀绣艺术的题材多样性和技艺独特性入手,论证蜀绣独特的艺术特征。同时从技艺传承、产品创新、品牌发展、传播多元的角度,探讨蜀绣的传承与创新的路径,以期为非遗蜀绣的现代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蜀绣
艺术特性
现代传承
创新
题材多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物”的“物化”:非遗现代传承与文创发展中的物性转化
4
作者
施爱芹
《天工》
2021年第12期1-1,共1页
“物在流动中传承文化。”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长河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因传承方式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无形文化与有形遗产一再更迭,或遗存或遗失。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
“物在流动中传承文化。”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长河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因传承方式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无形文化与有形遗产一再更迭,或遗存或遗失。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日渐式微,非遗文化现代转型已迫在眉睫。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激活与推动非遗文化现代化发展、锻造时代经典、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走向繁荣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无形文化
传承文化
创造性转化
现代传承
创新性发展
非遗文化
传承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本、物境与在地:非遗传承与创新设计的驱动主体及协同机制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施爱芹
李妍欣
机构
湖南工
业大
学包装
设计
艺术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研究院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2025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一般项目“文旅融合视域下艺术教育赋能湖南乡村振兴研究”(项目批准号:ND2475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设计作为关键的“中介型”力量,其承担着联结非遗与社会机构组织和个体,推进“非遗+”产业融合的“社会设计”与“文化设计”责任。设计通过赋能形成协同共进的组织模式,用发展的、全局的视角对待“非遗+”产业,对非遗传承人培育、文化产品与服务、文化场域空间等进行系统性建设。通过培养传承人创新性思维与创造的主动性、优化非遗的展陈与推广形式、开发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创产品、设立非遗工坊与文化体验活动等手段,充分激活非遗与地方特色文化融合开发,从而带动地方创业就业与经济发展,并有效促进非遗原生文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非遗传承
创新设计
驱动主体
协同机制
Key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novative design
driving body
synergistic mechanism
分类号
J50 [艺术—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设计介入乡村手工艺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被引量:
11
2
作者
施爱芹
郜榕
郑林欣
机构
湖南工
业大
学包装艺术
设计
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研究院
南京
林业大学
艺术
设计
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艺术
设计
与服装学院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95-102,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全效体验式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0BG1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设计赋能乡村民间手工艺文创产品开发,是复兴传统乡土文化、振兴乡村文化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通过促进乡村文创产品品类创新、利用手工艺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手工艺与设计师协同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等途径,将乡村的文化特征、手工艺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融合,促进特色乡村文创品牌构建、形成品牌传播效应,实现传统手工艺现代化转译和设计赋能新消费文化,推动乡村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以设计赋能推动民间手工艺介入乡村文创产品开发有助于建立品类丰富化、品牌特色化、传播链条完整化、消费升级化的乡村旅游文创产品体系。
关键词
民间手工艺
乡村文创
品牌传播
乡村振兴
Keywords
folk handicraft
rural cultural creation
brand communic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分类号
J505 [艺术—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遗蜀绣的艺术特性及传承创新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施爱芹
李蒙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研究院
、艺术
设计
学院
出处
《天工》
2021年第11期34-38,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社会美育需求下非遗手作价值与实践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1YJC76002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从探索蜀绣的历史渊源出发,论述蜀绣的艺术特性,从蜀绣艺术的题材多样性和技艺独特性入手,论证蜀绣独特的艺术特征。同时从技艺传承、产品创新、品牌发展、传播多元的角度,探讨蜀绣的传承与创新的路径,以期为非遗蜀绣的现代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非遗蜀绣
艺术特性
现代传承
创新
题材多样
分类号
J523.6 [艺术—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物”的“物化”:非遗现代传承与文创发展中的物性转化
4
作者
施爱芹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艺术
创意
专业委员会
出处
《天工》
2021年第12期1-1,共1页
文摘
“物在流动中传承文化。”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长河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因传承方式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无形文化与有形遗产一再更迭,或遗存或遗失。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日渐式微,非遗文化现代转型已迫在眉睫。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激活与推动非遗文化现代化发展、锻造时代经典、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走向繁荣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无形文化
传承文化
创造性转化
现代传承
创新性发展
非遗文化
传承方式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本、物境与在地:非遗传承与创新设计的驱动主体及协同机制研究
施爱芹
李妍欣
《民族艺术研究》
202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设计介入乡村手工艺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施爱芹
郜榕
郑林欣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非遗蜀绣的艺术特性及传承创新研究
施爱芹
李蒙
《天工》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非物”的“物化”:非遗现代传承与文创发展中的物性转化
施爱芹
《天工》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