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3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环境材料的林业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被引量:2
1
作者 韩书广 崔举庆 陈敏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3期245-247,共3页
从林业院校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优势、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就业等方面,阐述了如何优化林业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林业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不同特色人才的... 从林业院校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优势、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就业等方面,阐述了如何优化林业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林业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不同特色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院校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生态环境材料 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社区学院“学习范式”转型的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解修滢 王骥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4,共6页
“学习范式”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中心地位,目的在于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变。在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向“学习范式”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如帕洛玛学院、瓦伦西亚学院、杰克逊学院向“学习... “学习范式”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中心地位,目的在于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变。在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向“学习范式”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如帕洛玛学院、瓦伦西亚学院、杰克逊学院向“学习范式”的转型经验,新建本科院校应在坚持特色发展的办学定位下,积极推进“学习范式”的转型,关注学生学习,强化学生学习参与,重视学生体验,营造自由活跃的学习氛围,同时,重视教师发展,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共同推进学院的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社区学院 学习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果壳/HDP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
作者 聂济世 邓巧云 +3 位作者 关超 陈楚楚 黄慧 李大纲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1-145,共5页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材料,油茶果壳(COS)作为增强材料,通过挤出注塑工艺制备了COS/HDPE复合材料。深入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COS的加入量对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弯曲...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材料,油茶果壳(COS)作为增强材料,通过挤出注塑工艺制备了COS/HDPE复合材料。深入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COS的加入量对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及热稳定性随着COS加入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添加的COS量达到40%时,复合材料具有最大抗弯强度、模量及最佳的热稳定性。同时,热重分析表明,COS的加入能够略微地阻止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热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油茶果壳 力学性能 热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材料摩擦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于波 晏骐 +5 位作者 赵京轲 马晓峰 蔡美荣 段衍筠 伍根生 罗振扬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490,共16页
作为天然可再生高分子材料,木质材料具有环境友好以及加工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在许多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木质材料遇到的摩擦磨损问题制约了其高端应用.近年来,研究人员针对木质材料摩擦学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作为天然可再生高分子材料,木质材料具有环境友好以及加工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在许多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木质材料遇到的摩擦磨损问题制约了其高端应用.近年来,研究人员针对木质材料摩擦学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中介绍了木质材料的物理结构、化学组成和力学特性,分析了基础物理性质及工艺条件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综述了木质材料相关摩擦学性能在木材加工、土木工程、家居行业和复合材料行业等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和先进木质材料在高强度材料、光管理材料、热管理材料和工程结构材料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提出了木质材料摩擦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木质材料摩擦学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材料 工艺性质 摩擦学 磨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能源类课程的教学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德良 贾翀 +4 位作者 王志强 刘翔 邹玲 孙军 潘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4期381-383,共3页
针对木材加工行业的转型升级及当前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不断推进,明确能源类课程在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中设置的必要性,探索新形势下能源类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分析能源类课程在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方法,以... 针对木材加工行业的转型升级及当前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不断推进,明确能源类课程在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中设置的必要性,探索新形势下能源类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分析能源类课程在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方法,以期推进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完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科学与工程 能源类课程 教学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两国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比较
6
作者 黄润州 WUQing-lin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73-74,共2页
中美两国都是木材工业大国,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决定了木材工业发展的趋势。比较中美两国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设置、培养层次和影响因素,探讨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及与其相适应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建设 中美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增强农林生物质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筱涵 杨培 周晓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91-301,共11页
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开发是促进生物质资源向高值化、多元化、环境化和功能化利用的重要方式,对此,生物质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是当前生物质复合材料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等离子体改性技术以速度快、能量高、功能强、污染小等... 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开发是促进生物质资源向高值化、多元化、环境化和功能化利用的重要方式,对此,生物质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是当前生物质复合材料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等离子体改性技术以速度快、能量高、功能强、污染小等优势从众多改性方法中脱颖而出,被广泛应用于改善生物质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等离子体技术基于对材料表面的活化作用以及表面刻蚀作用改善生物质材料与其他异质材料的界面相容性,进而提升农林生物质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本文介绍了等离子体改性生物质材料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等离子体技术对生物质材料的改性机理,重点阐述了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在增强木竹/树脂复合材料、木竹/塑料复合材料、木竹/金属复合材料、木竹/增强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等离子体改性农林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农林生物质 表面改性 界面相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塑复合材料性能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权敏 蒋军 +2 位作者 黄润州 徐信武 梅长彤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共8页
竹塑复合材料是将竹纤维和聚合物基体合理复合制备的一种满足功能需求的生物质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竹纤维与聚合物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差,导致其在应用中出现性能缺陷,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善二者之间的界面相容性。本文总... 竹塑复合材料是将竹纤维和聚合物基体合理复合制备的一种满足功能需求的生物质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竹纤维与聚合物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差,导致其在应用中出现性能缺陷,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善二者之间的界面相容性。本文总结了四类可行的改善界面结合的措施以提高复合材料性能,包括竹粉改性处理、聚合物改性处理、中间相桥接和填充引入四方面,并阐述了不同的改性方法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 聚合物 竹塑复合材料 界面相容性 性能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型碳点作为温度传感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郭丁萌 李晓玉 +1 位作者 孙天懿 连海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43-53,共11页
高灵敏度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在活细胞及活体的生物分析、空气动力学研究、光电功能体系研究及食品货物包装涂层的温度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荧光蛋白、有机化合物、碳点、金属纳米颗粒、稀土掺杂纳米颗粒和半导体量子点等已经被应... 高灵敏度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在活细胞及活体的生物分析、空气动力学研究、光电功能体系研究及食品货物包装涂层的温度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荧光蛋白、有机化合物、碳点、金属纳米颗粒、稀土掺杂纳米颗粒和半导体量子点等已经被应用于温度传感器。其中碳点具有水溶性好、光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高、生物毒性小、制备方法简便、原材料来源丰富等优势,能克服传统金属量子点易猝灭、易团聚和对环境有害等缺点,逐渐成为其他温度传感器的替代品。本文梳理了热敏型碳点的制备方法、性能表现和应用领域,综述了其荧光变化规律和温度-荧光的线性关系,并分析总结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学者提供思考和学习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温度传感 荧光性能 杂原子掺杂 热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情预警策略与木质复合材料阻燃防火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明珠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共14页
木质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交通等领域,其防火安全广受关注。本文从木质复合材料燃烧特征出发,综述了近10年来木质复合材料的两种防火策略,即火情预警(主动预警)和阻燃处理(被动防御)。木质复合材料本身不具有“智能”特... 木质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交通等领域,其防火安全广受关注。本文从木质复合材料燃烧特征出发,综述了近10年来木质复合材料的两种防火策略,即火情预警(主动预警)和阻燃处理(被动防御)。木质复合材料本身不具有“智能”特性,其火情预警功能是通过在其表面引入对温度产生响应的功能材料,如热致响应半导体材料、热致变色材料、形状记忆材料等,并将温度信号转化为可接收的信号(电信号、颜色、形变等)传递给外界,实现对火灾的及时预警。而木质复合材料阻燃处理的关键在于限制燃烧过程中固相内部以及气固相之间的热传导和物质传递。此外,进一步概述了金属系(镁/铝氧化物、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硼系、磷氮系、生物基阻燃体系等在胶合板、刨花板和纤维板中阻燃抑烟性能的研究进展,阐明了阻燃体系的构筑机制及协同阻燃机理,并且讨论了其对胶黏剂固化过程和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指出采用早期预警、中后期阻燃的方式,可显著提升木质复合材料的阻燃防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复合材料 阻燃 火情预警 抑烟 防火安全 智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果壳制备生物质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聂济世 邓巧云 +3 位作者 黄慧 陈楚楚 王海莹 李大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7-291,共5页
通过高效提取、处理及使用天然生物质材料制备复合材料,是目前材料研发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油茶果壳是油茶果的附属产物,每年会随着油茶果的收获有着大量的产出,其具有作为生物质复合材料原料的潜在价值。对油茶果壳材料进行了介绍... 通过高效提取、处理及使用天然生物质材料制备复合材料,是目前材料研发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油茶果壳是油茶果的附属产物,每年会随着油茶果的收获有着大量的产出,其具有作为生物质复合材料原料的潜在价值。对油茶果壳材料进行了介绍,详细阐述了油茶果壳提取纤维素、直接制备木塑复合材料、制备生物质碳复合材料的相关研究及应用现状,以期为丰富油茶果壳材料高值化利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 生物质复合材料 木塑复合材料 生物质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掺杂聚苯胺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12
作者 王艳婷 李鹏辉 +1 位作者 方曼钰 吴文娟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共7页
本研究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植酸为掺杂酸,与木质素磺酸盐进行化学聚合,通过原位化学氧化法合成了电子传导能力良好和电容性能优异的木质素磺酸盐/聚苯胺(LS/PANI)电极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 本研究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植酸为掺杂酸,与木质素磺酸盐进行化学聚合,通过原位化学氧化法合成了电子传导能力良好和电容性能优异的木质素磺酸盐/聚苯胺(LS/PANI)电极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对LS/PANI电极材料进行分析表征;运用循环伏安、充放电、电化学阻抗等测试LS/PANI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S/PANI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容性能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在充放电0.5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以达到509.3 F/g,在充放电电流密度为10 A/g时,循环5 000次后仍能保留63.23%的电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电极材料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金属配合物光热材料及其光热治疗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文静 王小青 刘志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56-2372,共17页
无机金属配合物的光热材料由于其结构易修饰、性质可调控以及具有高光热转化效率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势备受关注,近年来在光热诊疗剂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综述以配合物的不同有机配体如卟啉、酞菁、多酚、双(二硫烯)以及氮... 无机金属配合物的光热材料由于其结构易修饰、性质可调控以及具有高光热转化效率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势备受关注,近年来在光热诊疗剂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综述以配合物的不同有机配体如卟啉、酞菁、多酚、双(二硫烯)以及氮杂吡咯烷等进行分类,并探讨了其与不同中心金属离子配位后在光热效应及治疗等方面上的效果。基于此,我们综述了近10年研究人员在无机金属配合物光热材料开发及其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无机金属配合物光热材料未来可能发展方向,以期进一步促进光热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金属配合物 光热材料 配体 光热转化效率 肿瘤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素微纳米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4
作者 孙胜杰 马洁茹 +4 位作者 李航 马明杰 顾欣亮 徐朝阳 陈楚楚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共7页
以自制的甲壳素粉(PCH)与甲壳素微纳米纤维(MCH)为增强相,与聚乳酸(PLA)共混挤出,分别制备了PCH/PLA与MCH/PLA复合材料,研究了PCH与MCH对PLA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和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PCH,MCH与PLA间界面结合更紧密,当MCH质量... 以自制的甲壳素粉(PCH)与甲壳素微纳米纤维(MCH)为增强相,与聚乳酸(PLA)共混挤出,分别制备了PCH/PLA与MCH/PLA复合材料,研究了PCH与MCH对PLA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和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PCH,MCH与PLA间界面结合更紧密,当MCH质量分数为10%时,所得MCH/PLA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9.25 MPa和1657.3 MPa,较纯PLA分别提升了68.5%和34.6%,其-30℃储能模量达4406 MPa,较纯PLA提高16.3%。PCH质量分数为5%时,PCH/PLA的拉伸强度最大,为20.27 MPa,较PLA提升了16.8%,而-30℃储能模量低于纯PLA。PCH与MCH均能降低PLA的线膨胀系数和水接触角,提升吸水率。当MCH质量分数为10%时,MCH/PLA复合材料的线膨胀系数较纯PLA降低了35.8%,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上述结果表明,MCH质量分数为10%的MCH/PLA复合材料有望替代石油基塑料应用于可降解包装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 甲壳素微纳米纤维 聚乳酸 力学性能 尺寸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改性花生壳液化树脂发泡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15
作者 张彰 林捷 +2 位作者 孙丰文 张茜 董云丹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0,共7页
对花生壳液化树脂(PLR)进行聚乙二醇(PEG-400)改性制备PEG-400/PLR树脂,进一步发泡制备PEG-400/PLF泡沫,以改善花生壳液化树脂泡沫(PLF)泡沫的脆性和机械性能;通过旋转流变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对改性产物进行了... 对花生壳液化树脂(PLR)进行聚乙二醇(PEG-400)改性制备PEG-400/PLR树脂,进一步发泡制备PEG-400/PLF泡沫,以改善花生壳液化树脂泡沫(PLF)泡沫的脆性和机械性能;通过旋转流变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对改性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并考察了聚乙二醇添加量(0、2%、4%和6%)对泡沫材料压缩强度、粉化率、冲击韧性、表观密度、隔声性能和残炭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乙二醇的加入不仅可以降低树脂的黏度,有利于发泡过程中的搅拌操作,还可以提高树脂的柔韧性,有助于减少泡沫掉渣、发脆等不良情况的发生;聚乙二醇结构中的羟基与树脂中的羟基发生了部分反应,成功在树脂的分子结构上引入了柔性长链,从而起到了增韧的效果;聚乙二醇改性后泡沫的孔径有所增大且分布更加均匀,泡沫的泡孔类型由改性前绝大多数的闭孔结构转变成部分开孔结构。当PEG-400添加量为4%时,制备的4%PEG-400/PLF泡沫的综合性能最佳,相比未改性PLF泡沫,4%PEG-400/PLF的粉化率降低了61.0%,冲击韧性提高了32.6%,表观密度提高了8.4%,压缩强度提高了11.4%,隔声性能提高了8.6%,残炭率保持在55%以上,表现出优异的耐热性和防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壳液化树脂 聚乙二醇 发泡材料 改性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秸秆基地膜增韧改性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恩惠 陈玲 +3 位作者 范肖东 彭鵾 GUEGUIM KANA E B 翟胜丞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1,共9页
以秸秆纤维为原料,经氯化胆碱/尿素-微生物联合预处理之后,依次通过填充不同添加量的杨木纤维、调控湿强剂组合种类以及利用自主研发的纳米木质素聚合物作表面涂层,制备改性秸秆纤维基地膜(MSFM),分析改性处理对可降解秸秆纤维基地膜力... 以秸秆纤维为原料,经氯化胆碱/尿素-微生物联合预处理之后,依次通过填充不同添加量的杨木纤维、调控湿强剂组合种类以及利用自主研发的纳米木质素聚合物作表面涂层,制备改性秸秆纤维基地膜(MSFM),分析改性处理对可降解秸秆纤维基地膜力学性能、韧性、疏水性、降解性及水稻生长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杨木纤维的填充可有效降低细小秸秆纤维流失率;优选杨木纤维与秸秆纤维质量比为4∶6,湿强剂硫酸铝(AS)添加量1.5%、阳离子分散松香胶(CDR)1.5%,纳米木质素聚合物表层涂布量2~2.5 g/m^(2)时,获得的改性秸秆纤维基地膜(MSFM)抗张指数为30.33 N·m/g、湿抗张指数9.23 N·m/g、撕裂指数5.16 mN·m^(2)/g、耐破指数2.36 kPa·m^(2)/g,应变由0.48%提高到1.13%,增幅达135.42%,且表现出优异的疏水性和湿稳定性。地膜降解试验结果表明:第9周时MSFM失重率达62%,同时盆栽试验期杂草抑制率达81.20%,且具有良好的土壤保温及水稻促生作用。生物可降解秸秆纤维地膜能够从源头减少污染物和化石资源投入,在农田土壤覆盖应用领域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纤维 可降解地膜 增韧改性 力学性能 杂草防控 增温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在人造板无损检测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邹红艳 洪问轩 +4 位作者 赵茂程 王军 王正 齐亮 谢为俊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0,共8页
当前,无损检测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造板检测的主要手段,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凭借着较高检测准确性和高效性成为人造板无损检测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使用方法之一,无损检测技术通过非破坏性方式,能有效检测人造板物理力学性能、表面以及内部... 当前,无损检测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造板检测的主要手段,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凭借着较高检测准确性和高效性成为人造板无损检测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使用方法之一,无损检测技术通过非破坏性方式,能有效检测人造板物理力学性能、表面以及内部缺陷,为人造板质量与安全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不同检测原理(脉冲反射法、脉冲透射法、衍射时差法、共振法)、不同探头数量(单个探头、双探头、多个探头)、不同波形(Lamb法、横波法、纵波法、表面波法)以及不同耦合方式(直接接触法、液浸法、电磁耦合法、干耦合法、空气耦合法)对超声波检测方法进行概括分类。从物理力学性能检测与缺陷检测深入分析了国内外超声波在人造板无损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究影响超声波检测效果的原因和不同人造板在检测方法、内容上的差异。提出今后应着重关注4个方面研究重点:非接触式技术推动检测智能化与自动化;深度学习算法提升力学性能评估效率;高分辨率成像实现缺陷可视化;化学材料引入对性能检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人造板 无损检测 物理力学性能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试木材剪切模量的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兰昕苑 王正 +3 位作者 邹红艳 齐亮 王军 陈清平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3,共8页
为提高动态测试木材主向剪切模量的精度和适用性,提出了一种动态测试木材主向面上2个相互垂直方向剪切模量的方法,即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首先根据能量原理和回归分析得到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测试木材主向剪切模量的推算公式及其相应的(... 为提高动态测试木材主向剪切模量的精度和适用性,提出了一种动态测试木材主向面上2个相互垂直方向剪切模量的方法,即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首先根据能量原理和回归分析得到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测试木材主向剪切模量的推算公式及其相应的(弦向面LT向、径向面LR向和横切向面RT向)悬臂方板振型系数公式;然后得到弦向面TL向悬臂方板的振型系数公式,以此测试木材弦向面TL向的剪切模量;最后对6个树种、3个木材主向和宽厚比6~30的悬臂方板进行木材主向剪切模量仿真计算。从仿真结果分析了利用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测试木材主向剪切模量的有效性;同时,宽厚比为15的悬臂方板用于测试木材主向剪切模量具有足够精度。通过应用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测试了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Kuzen]弦向面LT向(试件长和宽分别沿木材L向和T向)和TL向(试件长和宽分别沿木材的T向和L向)的剪切模量以及杨木LVL板材的纵向和横向剪切模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宽厚比约为15和10的悬臂方板,落叶松LT向与TL向的剪切模量测试值之比分别为1.09和1.16;而LVL纵向与横向剪切模量测试值之比分别为1.01和1.14。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测试落叶松LT向剪切模量的有效性得到了非对称四点弯曲梁法(静态)和自由板扭转振型法、自由方板扭转模态法(动态)的试验验证。因此,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成功地表明木材主向面上相互垂直方向的剪切模量在数值上存在差异,其差异大小与悬臂方板的宽厚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悬臂 方板 剪切模量 动态测试 扭转振动法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磷酸铵改善稻秸-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能 被引量:11
19
作者 潘明珠 梅长彤 +1 位作者 李国臣 杜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28-333,共6页
为了实现稻秸的资源化利用,以稻秸为增强相、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为基体相、聚磷酸铵(ammonium polyphosphate,APP)为阻燃剂制备了稻秸-HDPE复合材料,并利用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和力学性能测试仪... 为了实现稻秸的资源化利用,以稻秸为增强相、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为基体相、聚磷酸铵(ammonium polyphosphate,APP)为阻燃剂制备了稻秸-HDPE复合材料,并利用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和力学性能测试仪,探讨APP的添加量(0、8%、10%、12%)对复合材料热性能、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1)热分析结果表明:当增强相的质量分数为30%,HDPE 的质量分数为70%时,以稻秸为增加相的复合材料初始分解温度和热解峰温低于以木材为增加相的复合材料,但残余率较高。当在稻秸-HDPE复合材料中添加10%~12%APP时,会促使稻秸-HDPE复合材料提前发生热降解,使得初始分解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8~9℃,并且 APP 的加入提高了稻秸-HDPE 复合材料的热解峰温和残余率。2)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当增强相的质量分数为30%,HDPE的质量分数为70%时,稻秸-HDPE复合材料的阻燃性高于木材-HDPE复合材料。当在稻秸-HDPE复合材料中添加APP时,稻秸-HDPE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进一步提高。当APP添加量为12%时,稻秸-HDPE复合材料的平均热释放速率、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达到133 kW/m2、357 kW/m2和105 MJ/m2,比未添加APP时分别降低了20.4%、20.7%和11.0%,氧指数达到23%,比未添加APP时增加了12.7%。3)力学性能表明,当增强相的质量分数为30%,HDPE的质量分数为70%时,稻秸-HDPE复合材料的韧性高于木材-HDPE复合材料,APP的加入使得稻秸-HDPE复合材料的韧性得到提高,而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几乎没有影响。研究结果为以稻秸为增强相制备阻燃型木塑复合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高密度聚乙烯 韧性 稻秸 聚磷酸铵 阻燃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刀具车削木质复合材料的切削性能 被引量:11
20
作者 朱兆龙 郭晓磊 +4 位作者 赵飞 邱学海 郑琳 曹平祥 朱南峰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4,共6页
采用Ti C增韧氧化铝陶瓷木工刀具分别对纤维板和胶合板进行端面车削,利用Kistler测力仪测量其动态切削力,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刀具前后刀面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和磨损机理分析,以揭示陶瓷木工刀具的切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Ti C增韧氧化铝陶瓷木工刀具分别对纤维板和胶合板进行端面车削,利用Kistler测力仪测量其动态切削力,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刀具前后刀面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和磨损机理分析,以揭示陶瓷木工刀具的切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陶瓷木工刀具端面车削木质复合材料时,平行进给方向的切削分力FY和垂直进给方向的切削分力FZ随着主轴转速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进给量的增大而增加;车削胶合板产生的切削合力FR高于车削纤维板产生的切削合力FR;在相同切削条件下,陶瓷刀具车削胶合板产生的磨损明显比车削纤维板产生的磨损严重;陶瓷刀片的主要磨损形式是崩刃和后刀面磨损,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和粘结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刀具 纤维板 胶合板 切削力 刀具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