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时代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主要矛盾及解决路径
1
作者 季凯 张志华 蒋丽婷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46,共9页
数智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人民幸福、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高质量充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样态、过程和目标,不同问题情境中的差异化特征共同构成了其内涵:政策变迁视野下表现为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的民生福祉增进,社会变迁视野... 数智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人民幸福、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高质量充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样态、过程和目标,不同问题情境中的差异化特征共同构成了其内涵:政策变迁视野下表现为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的民生福祉增进,社会变迁视野下表现为从“生存工具”到“发展载体”的质变,价值变迁视野下表现为追求人的自我实现。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改变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变迁逻辑,呈现出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错配”矛盾,知识生产逻辑与人才培养逻辑的“错位”矛盾,就业价值取向与新型劳动形态的“错觉”矛盾,归根结底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必须要以供需适配的关键要素为抓手,通过构建学科专业优化的数字适配机制,重构超学科逻辑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新型劳动形态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高校毕业生 高质量充分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数字融入”:现状分析、归因推论与纾解之策——基于2021年CGSS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嘉宝 张志华 仲露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2,共9页
数字化时代与老龄化时代并行,老年群体处于数字弱势地位,老年人“数字融入”研究势在必行。将老年人“数字融入”核心因变量分解为三个子因变量:数字使用意愿的浅层融入、数字使用能力的中层融入与数字使用认可的深层融入。基于2021年... 数字化时代与老龄化时代并行,老年群体处于数字弱势地位,老年人“数字融入”研究势在必行。将老年人“数字融入”核心因变量分解为三个子因变量:数字使用意愿的浅层融入、数字使用能力的中层融入与数字使用认可的深层融入。基于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三个维度分别量化分析不同特征的老年人“数字融入”现状。以归因理论为理论基础,针对老年人“数字融入”存在自我认同困境及社会支持不足这两大现实原因,提出通过“数字培训+朋辈效应”促进老年人自我认同感提升,借助“数字反哺+政策效应”建设老年人友好型数字社会的纾解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数字融入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三十年来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历程、问题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2期9-11,37,共4页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工作经验体系到学科理论体系再到学科理论与教育实务相结合以及更加关注解决教育实务问题的发展历程。这期间,教育管理学在学科的基本范畴体系、学科知识来源以及学科研究范式...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工作经验体系到学科理论体系再到学科理论与教育实务相结合以及更加关注解决教育实务问题的发展历程。这期间,教育管理学在学科的基本范畴体系、学科知识来源以及学科研究范式等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凸显出鲜明的学科发展趋势,同时,也在学科独立性、学科制度结构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管理学 历程 问题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框架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26
4
作者 季凯 张志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9-46,共8页
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方法透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进路,形成以高等教育内涵与形态变革为核心的“双环”逻辑框架,二者围绕高等教育目标、课程、教学、评价和治理等领域,通过多重要素... 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方法透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进路,形成以高等教育内涵与形态变革为核心的“双环”逻辑框架,二者围绕高等教育目标、课程、教学、评价和治理等领域,通过多重要素互动的形式趋于匹配,实现人机融合的应然状态。其中,政府、社会、高校和个体等多元主体需求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导向,数字技术赋能、数据驱动等技术要素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技术安全问题、伦理问题等风险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限度。需要针对逻辑框架中各要素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特色鲜明的理论研究体系、多跨协同的组织管理体系、系统推进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此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数字化 数字技术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