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智协同创造力视域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生成机制与培养路径
1
作者 吕萍 张济洲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90,共9页
人工智能广泛嵌入知识生产与认知结构,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大学生创造力的生成以心理意向为驱动,并伴随新知识的审美体验,还需接受社会规范的检视。人工智能的创造力既受制于算法本身的局限,又具备超越人类的变异空间。... 人工智能广泛嵌入知识生产与认知结构,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大学生创造力的生成以心理意向为驱动,并伴随新知识的审美体验,还需接受社会规范的检视。人工智能的创造力既受制于算法本身的局限,又具备超越人类的变异空间。构建“心理—工具—社会”人智协同创造力生成机制模型,强调在心理层面的认知互补、技术层面的功能增强与社会层面的规范共融中实现人智深度耦合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融合生成。由此启发教育实践,高校应以心智训练构建创新思维基底,以心理—社会互动激活能力生成,并以具身认知深化人智协同实践,推动大学生在复杂智能环境中形成具有判断力、适应力与创造力的复合型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智协同 创造力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