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化学实验设计初探 被引量:25
1
作者 徐常龙 曹小华 +1 位作者 刘新强 柳闽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7-139,共3页
根据绿色化学实验的特点,论述了绿色化学实验设计的要求、原则、方法和策略,阐明了绿色化学实验设计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绿色化学实验 设计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蒌蒿茎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新 叶文峰 孙凌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80-681,共2页
关键词 蒌蒿 茎叶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水蒸气蒸馏法 提取 草本植物 气相色谱法 气-质联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n-P-ZnCr_2S_4纳米复合化学镀层制备初探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小华 马美华 张长丽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4-26,72,共4页
讨论了D31 0 硅钢片表面纳米复合化学镀层Cu Sn P ZnCr2 S4 的制备条件 ,在所选条件下 ,制得的镀层较Cu Sn P镀层稳定。
关键词 Cu-Sn-P-ZnCr2S4 纳米复合化学镀层 制备 纳米复合化学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kipedia的资源型化学教与学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凯 陈博 陆真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4,共4页
Wikipedia是基于Wiki技术的目前全球最著名的英文网络百科全书,它利用超级链接构建化学信息网络,展现大量的化学知识及与相关情境素材,鲜明体现了Web2.0特征。基于Wikipedia的丰富化学资源,可以应用于新课程教学备课、化学主题科普论文... Wikipedia是基于Wiki技术的目前全球最著名的英文网络百科全书,它利用超级链接构建化学信息网络,展现大量的化学知识及与相关情境素材,鲜明体现了Web2.0特征。基于Wikipedia的丰富化学资源,可以应用于新课程教学备课、化学主题科普论文写作,更可应用于开展多元化的化学教学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KIPEDIA 资源型教学 化学教学 双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硫堇/多壁碳纳米管共修饰沙丁胺醇电化学传感器构建 被引量:7
5
作者 吴芸 陈昌云 +1 位作者 赵波 王正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40-43,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沙丁胺醇在聚硫堇/多壁碳纳米管共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该电化学传感器对沙丁胺醇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响应,不仅峰电流增加,并且沙丁胺醇的氧化峰电位负移15mV。在最佳测量条件下,氧化峰电流与沙丁胺醇浓度在4.2&...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沙丁胺醇在聚硫堇/多壁碳纳米管共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该电化学传感器对沙丁胺醇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响应,不仅峰电流增加,并且沙丁胺醇的氧化峰电位负移15mV。在最佳测量条件下,氧化峰电流与沙丁胺醇浓度在4.2×10-7~8.3×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达2.3×10-7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丁胺醇 硫堇 多壁碳纳米管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Ⅱ)和La(Ⅲ)共掺杂TiO_2纳米晶多孔膜电极光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余淑娴 柳闽生 +2 位作者 余启名 赵新萍 曹小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1,26,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Zn(Ⅱ)、La(Ⅲ)共掺杂TiO2纳米粒子(掺杂0.5%Zn(Ⅱ)及0.5%La(Ⅲ)),并制成了TiO2、掺杂0.5%Zn(Ⅱ)及共掺杂0.5%Zn(Ⅱ)和0.5%La(Ⅲ)的TiO2纳米晶多孔膜电极,对该3种电极进行了电化学及光电化学研究,实验发现,用Zn(Ⅱ...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Zn(Ⅱ)、La(Ⅲ)共掺杂TiO2纳米粒子(掺杂0.5%Zn(Ⅱ)及0.5%La(Ⅲ)),并制成了TiO2、掺杂0.5%Zn(Ⅱ)及共掺杂0.5%Zn(Ⅱ)和0.5%La(Ⅲ)的TiO2纳米晶多孔膜电极,对该3种电极进行了电化学及光电化学研究,实验发现,用Zn(Ⅱ)单独掺杂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的光电流大于未掺杂的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而Zn(Ⅱ)和La(Ⅲ)共掺杂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的光电流又大于Zn(Ⅱ)单独掺杂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对该掺杂电极的光电转换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 Zn(Ⅱ)和La(Ⅲ)共掺杂 TiO2纳米晶多孔膜电极 TIO2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表面纳米复合化学镀层镍-磷-硅酸锌的XPS和AES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小华 马美华 +2 位作者 陈昌云 郑和根 忻新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4,47,共5页
对Q235碳钢片和D310硅钢片表面镍 磷 硅酸锌纳米复合化学镀层,用SEM观察外貌;称重法测定厚度;10%NaCl、1%H2S加速腐蚀试验、10%CuSO4溶液点滴试验循环伏安(CV)、抗粘性及抗高温氧化试验等测定其性能。用X 射线光电子谱(XPS)及俄歇电子能... 对Q235碳钢片和D310硅钢片表面镍 磷 硅酸锌纳米复合化学镀层,用SEM观察外貌;称重法测定厚度;10%NaCl、1%H2S加速腐蚀试验、10%CuSO4溶液点滴试验循环伏安(CV)、抗粘性及抗高温氧化试验等测定其性能。用X 射线光电子谱(XPS)及俄歇电子能谱(AES)测定其价态及组成。结果表明其性能优于镍 磷镀层和其它微米复合化学镀层、表面的镀层Q235碳钢片优于D310硅钢片表面的镀层,镀层的原子百分组成为:D235碳钢片:Ni79 00,P10 06,Zn2 01,Si1 88,O5 87,C1 18;D310硅钢片:Ni80 50,P10 67,Zn1 70,Si1 52,O4 83,C0 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化学镀 层镍-磷-硅酸锌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型化学实验论文的命题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凯 周志华 《化学教学》 CAS 2009年第8期91-94,共4页
2008年上海高考第12题取材于笔者在《化学教学》发表的论文“试纸上的微型电解实验”,该题依据实验中的现象,由于采用简单易行的微型化学实验操作,实验真实性得以显现,在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基础上更加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态度。
关键词 微型化学实验 论文 命题 《化学教学》 电解实验 实验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pH试纸上做系列微型化学实验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凯 张丽娜 胡应杰 《化学教学》 CAS 2008年第11期5-6,共2页
设计了在pH试纸上进行的微型电解、实验、纸色谱法、验证溶液酸碱性以及演示水解平衡等实验。
关键词 PH试纸 微型化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酸盐的微型制备与应用——新课程微型化学实验例谈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钧若 陈凯 朱媛 《化学教学》 CAS 2009年第7期17-19,共3页
以微型化学实验呈现高铁酸盐的制备及其用于污水处理,探讨化学新课程需要的微型实验新体系。
关键词 微型化学实验 高铁酸盐 污水处理 技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微技术的微型化学实验——介绍一种新兴化学实验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凯 《化学教学》 CAS 2008年第5期16-18,共3页
通过显微镜、放大镜观察化学实验现象,不仅观察角度与设计思维独到,体现绿色化学观念,更推进了微型化学实验研究的进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实验方法。
关键词 显微镜 微型化学实验 科学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安大略省化学活动性表现评价案例一则 被引量:4
12
作者 龙琪 《化学教学》 CAS 2009年第2期62-64,共3页
以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则化学活动表现性评价为案例,呈现了如何进行活动设计、活动指导、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估、评定、给评语。
关键词 活动表现 教学评价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利沙星与Co(phen)_3^(2+)及DNA间结合作用的电化学和光谱
13
作者 陈昌云 李小华 +2 位作者 单云 夏娟 相秉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8-820,共3页
利用电化学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邻菲咯啉合钴(Co(phen)32+)与普利沙星(PLFX)及DNA间在pH=7.4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中的结合作用。紫外光谱测量结果表明,普利沙星与Co(phen)32+发生了结合作用形成二元络合物,结合常数为2.0... 利用电化学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邻菲咯啉合钴(Co(phen)32+)与普利沙星(PLFX)及DNA间在pH=7.4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中的结合作用。紫外光谱测量结果表明,普利沙星与Co(phen)32+发生了结合作用形成二元络合物,结合常数为2.0×104L/mol。电化学测量表明,在Co(phen)32+-普利沙星络合物中加入DNA后,Co(phen)32+-普利沙星络合物的峰电流下降,峰电位差增大了17 mV,式电位负移了3.5 mV,推断络合物与DNA作用方式主要为静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利沙星 Co(phen)3^2+ CT-DNA 结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衍生物自组装膜制备及其覆盖度的电化学测定
14
作者 徐常龙 曹小华 +2 位作者 陶春元 柳闽生 张爱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85-1090,共6页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研究了MBDA/Au,MBTA/Au,TBDA/Au,TBTA/Au修饰电极以及MBDA与DT混合自组装/Au、TBTA与DT混合自组装/Au修饰电极的覆盖度。结果表明这些自组装膜在金电极表面的覆盖度均比较高,达到99%以上;对同一类修饰...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研究了MBDA/Au,MBTA/Au,TBDA/Au,TBTA/Au修饰电极以及MBDA与DT混合自组装/Au、TBTA与DT混合自组装/Au修饰电极的覆盖度。结果表明这些自组装膜在金电极表面的覆盖度均比较高,达到99%以上;对同一类修饰电极,混合自组装膜的覆盖度高于单组分自组装膜的覆盖度,混合自组装体系的覆盖度随着DT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同类物质,长链化合物在金表面的覆盖度大于短链化合物,含二硫键的化合物与金电极的键合能力比含一个巯基的化合物键合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膜 生物素衍生物 循环伏安法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法制备氯氧化锑Sb_4O_5 Cl_2
15
作者 郑波 马美华 顾建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6-228,共3页
以金属锑为阳极,钛、不锈钢等导电材料为阴极,HCl溶液或含NaCl的HCl溶液为电解液,在单室电解槽中采用电化学牺牲阳极法溶解金属锑.制备了粒径为10 nm的超细金属锑.该金属锑与盐酸溶液反应生成了氯化锑溶液,再经水解得到了氯氧化锑Sb_4... 以金属锑为阳极,钛、不锈钢等导电材料为阴极,HCl溶液或含NaCl的HCl溶液为电解液,在单室电解槽中采用电化学牺牲阳极法溶解金属锑.制备了粒径为10 nm的超细金属锑.该金属锑与盐酸溶液反应生成了氯化锑溶液,再经水解得到了氯氧化锑Sb_4O_5Cl_2。产品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氧化锑 Sb4O5Cl2 电化学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一则化学习题引发的探究活动
16
作者 周炳兴 孔玲芸 陈凯 《化学教学》 CAS 2009年第11期36-37,共2页
科学教育中引入习题的初衷是,巩固和加深学生学习的知识,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探究活动 习题 引发 化学 科学教育 知识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化学一起狂欢”——2008年美国国家化学周实验活动简介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娟娟 陈凯 《化学教学》 CAS 2009年第3期59-61,共3页
美国国家化学周是美国一年一度的科技普及活动.美国化学会的这项活动主要目的不只是希望化学周能成为调动美国化学会各地方性组织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机制,希望通过组织地方性的实验活动激励美国化学会会员,更重要的希望借此使公众对化... 美国国家化学周是美国一年一度的科技普及活动.美国化学会的这项活动主要目的不只是希望化学周能成为调动美国化学会各地方性组织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机制,希望通过组织地方性的实验活动激励美国化学会会员,更重要的希望借此使公众对化学的印象有一个积极的转变。每年十月份国家化学周活动都成为各国化学会关注的焦点,而2008年为了庆祝北京奥运.也体现出化学与奥运项目、奥运器材及运动员营养的广泛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化学会 实验活动 简介 狂欢 奥运项目 科技普及 北京奥运 地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B基PBX结合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3
18
作者 黄玉成 胡应杰 +2 位作者 肖继军 殷开梁 肖鹤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5-429,共5页
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计算了四种氟聚合物(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三氟氯乙烯(PCTFE)、氟橡胶(F2311)、氟树脂(F2314))与TATB(1,3,5鄄三氨基鄄2,4,6鄄三硝基苯)晶体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四种氟聚物与TATB的结合能大小排序为PVDF>... 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计算了四种氟聚合物(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三氟氯乙烯(PCTFE)、氟橡胶(F2311)、氟树脂(F2314))与TATB(1,3,5鄄三氨基鄄2,4,6鄄三硝基苯)晶体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四种氟聚物与TATB的结合能大小排序为PVDF>F2311>F2314>PCTFE,各氟聚物在TATB不同晶面上的结合能大小排序为(001)>(010)>(100),结合能主要由分子间氢键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B 高聚物粘结炸药(PBX) 结合能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钨钼杂多酸催化氧化环己醇清洁合成己二酸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曹小华 徐常龙 +2 位作者 赵新萍 柳闽生 严平 《化工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58-1261,共4页
以自制H3PW6Mo6O40·nH2O为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相转移催化剂的情况下,用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醇合成己二酸。探讨了催化剂用量、过氧化氢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即n(环己醇)∶n(磷钼钨杂多酸)∶n(过氧... 以自制H3PW6Mo6O40·nH2O为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相转移催化剂的情况下,用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醇合成己二酸。探讨了催化剂用量、过氧化氢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即n(环己醇)∶n(磷钼钨杂多酸)∶n(过氧化氢)=100∶0.15∶500,在120℃反应8h,己二酸的分离收率达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二酸 环己醇 磷钼钨杂多酸 过氧化氢 清洁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普利沙星与小牛胸腺DNA的结合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昌云 马美华 +2 位作者 周志华 陆康 相秉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91-1894,共4页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普利沙星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理。讨论了不同浓度普利沙星与DNA作用的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磷酸盐效应以及离子强度对两者相互作用的影响,测量了DNA的热变性温度和粘度。从紫外光谱图上看...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普利沙星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理。讨论了不同浓度普利沙星与DNA作用的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磷酸盐效应以及离子强度对两者相互作用的影响,测量了DNA的热变性温度和粘度。从紫外光谱图上看出DNA发生了明显的减色效应,说明普利沙星可能与DNA发生作用。普利沙星的荧光光谱发生了有规律的猝灭,最大发射峰发生红移,猝灭常数为3.1×104L.mol-1,为静态猝灭,表明普利沙星与DNA结合生成了二元复合物。磷酸盐效应表明普利沙星与DNA的磷酸基团不发生静电作用。普利沙星引起了DNA的热变性温度略微升高(≤7℃)和DNA粘度略微下降,表明普利沙星与DNA之间不存在插入作用,只是在DNA的外部发生沟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流体动力学方法 普利沙星 小牛胸腺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