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地区健康人群QCT测定腰椎骨密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贾鹏 蒋炳虎 周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68-1670,共3页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健康人群腰椎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规律,确定正常腰椎BMD参考值。方法:应用CT扫描机,采用固体体模QCT法对52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腰椎骨密...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健康人群腰椎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规律,确定正常腰椎BMD参考值。方法:应用CT扫描机,采用固体体模QCT法对52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腰椎骨密度测定,对受检者BMD值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关性进行分析。男女各按10岁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观察各组BMD平均值变化规律。结果:腰椎BMD与年龄(r=-0.531,P〈0.01)、体重(r=-0.098,P〈0.05)、BMI(r=-0.142,P〈0.01)呈负相关;但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年龄是BMD值的影响因素(r=-1.836,P〈0.001),而体重(P〉0.05)和BMI(P〉0.05)不是腰椎BMD的影响因素。男性腰椎BMD峰值出现在21-30岁年龄组,峰值为(186.50±23.96)mg/cm3;女性腰椎BMD峰值出现在〉30~40岁年龄组,峰值为(194.77±31.77)mg/cm3。女性在40岁后腰椎骨质密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在50岁以后,骨密度平均值小于男性。结论:腰椎BMD值与年龄密切相关;女性40岁后(绝经后)骨质流失明显增加,需要监测腰椎骨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同时也需要重视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骨密度 骨质疏松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和北京地区健康人群QCT测量腰椎骨密度丢失率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贾鹏 李娜 +1 位作者 程晓光 周丹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98-1201,共4页
目的:通过定量CT(QCT)对南京和北京地区健康人群腰椎骨密度值(BMD)进行测定,对两地区健康人群腰椎BMD及各年龄段骨丢失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北京积水潭医院QCT测定腰椎骨密度健康检查人员721例,年龄21~79岁(平均46.0±13.0岁);... 目的:通过定量CT(QCT)对南京和北京地区健康人群腰椎骨密度值(BMD)进行测定,对两地区健康人群腰椎BMD及各年龄段骨丢失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北京积水潭医院QCT测定腰椎骨密度健康检查人员721例,年龄21~79岁(平均46.0±13.0岁);南京明基医院QCT测定腰椎骨密度健康检查人员960例,年龄21~80岁(平均47.61±10.18岁)。结果:北京地区腰椎BMD低于南京地区(F=16.845,P<0.01);两地区腰椎骨密度峰值出现在21~40岁年龄组,北京地区和南京地区男、女骨密度峰值分别为(164.21±22.86)mg/cm^3、(171.76±23.15)mg/cm^3和(181.63±21.40)mg/cm^3、(190.57±30.12)mg/cm^3。南京地区女性腰椎骨密度峰值较北京地区高13.8%;南京地区男性腰椎骨密度峰值较北京地区高5.4%。50岁以后,女性腰椎BMD低于男性;60岁以后,女性腰椎BMD累计丢失率>45%,男性腰椎BMD累计丢失率>30%。成人BMD与年龄(r=-0.637,P<0.01)、身高(r=0.056,P<0.05)、体重(r=-0.068,P<0.01)和BMI值(r=-0.088,P<0.01),相关但腰椎BMD与地区、年龄、身高、体重及BMI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地区与年龄是BMD的影响因素(r=0.663,P<0.01)。结论:南京地区QCT测定腰椎BMD高于北京地区。虽然南京地区女性腰椎骨密度达峰时间稍晚,但两地区骨丢失曲线及累计骨丢失率基本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骨密度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支架精确覆盖技术与单一覆膜支架技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昌明 李选 +5 位作者 傅军 吕献军 栾景源 李天润 赵军 董国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对照研究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组合支架精确覆盖技术与单一覆膜支架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2年12月收治30例门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TIPS术。按事先产生的随机分组表将患者分为组合支架组17例和对... 目的对照研究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组合支架精确覆盖技术与单一覆膜支架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2年12月收治30例门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TIPS术。按事先产生的随机分组表将患者分为组合支架组17例和对照组(单一覆膜支架组)13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门静脉分支通畅率、门腔静脉压力梯度(PSG)质量控制、支架通畅率以及肝性脑病发生率和生存率等。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分流后,两组PSG下降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由质量控制图可见组合支架组在PSG调控方面有优越性。术后5d与术后次日相比,组合支架组血氨下降显著(P=0.029),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65)。术后6d组合支架组死亡1例;中位随访时间181d(32~563d)。随访中,两组各死亡3例,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6)。组合支架组2例、对照组1例肝性脑病经药物治疗缓解。两组支架通畅率为100%,再出血率为0%。门静脉分支通畅率组合支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与传统单一覆膜支架技术相比,组合支架技术更有利于实现支架准确定位释放,且在门静脉分支通畅率及PSG控制方面显示出一定优越性;但在分流道通畅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生存率等方面与单-覆膜支架技术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放射学 介入性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与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分布的相关性 被引量:25
4
作者 赵一冰 周丹 +5 位作者 贾鹏 霍丽丽 李凯 李庆 程晓光 陈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43-1847,共5页
目的观察健康人群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285名体检者一般资料、血糖、生化指标和超声脂肪肝诊断结果以及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面积值,包括总脂肪(TF)、内脏脂肪(VF)和皮下脂肪(SF),观... 目的观察健康人群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285名体检者一般资料、血糖、生化指标和超声脂肪肝诊断结果以及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面积值,包括总脂肪(TF)、内脏脂肪(VF)和皮下脂肪(SF),观察超声诊断NAFL与CT定量测量值的关系。结果最终诊断NAFL 504例。超声诊断NAFL与非脂肪肝在脐层面和L2/3层面VFA、SFA、TF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脐层面VFA、L2/3层面VFA及SFA越高,NAFL发生风险率越高;女性L2/3层面VFA及SFA越高,NAFL发生风险率越高。超声诊断NAFL与脐层面及L2/3层面脂肪面积均呈较好的正相关,且L2/3层面VFA、SFA及TFA均高于脐层面。结论健康成人中NAFL与腹部脂肪含量相关;VF异常积累易致非肥胖人群罹患NAF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 脂肪组织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道引流管折叠技术在肝移植后胆道非吻合口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昌明 李选 +4 位作者 宋世兵 栾景源 吕献军 赵军 董国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介绍全新设计经皮经肝胆道引流管肝门部胆管折叠技术,以单一入路实现双侧胆道支撑引流;研究该技术在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肝门部非吻合口胆道狭窄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0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10例原位肝移植后非吻合口胆道狭窄患... 目的介绍全新设计经皮经肝胆道引流管肝门部胆管折叠技术,以单一入路实现双侧胆道支撑引流;研究该技术在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肝门部非吻合口胆道狭窄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0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10例原位肝移植后非吻合口胆道狭窄患者。胆道狭窄处予球囊扩张,胆道引流管置入后,在肝门部胆管内折叠成Y形,实现左、右肝管并肝总管三向支撑引流。分析其技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并发症率及复发率等。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10。9例临床症状缓解,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有明显改善。26个月(中位数)的随访中,未见复发。2例有轻微并发症。1例治疗失败,行第2次肝移植后死亡。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引流管肝门部胆管汇合部折叠技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原位肝移植后非吻合口肝门部胆道狭窄治疗中的初步应用结果表明,其技术成功率、疗效、安全性均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胆管狭窄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肠近端巨大粪石性肠穿孔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余含笑 朱雪娥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71-72,共2页
病例男,64岁。2年前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术后恢复较好.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明显纳差乏力.伴有恶心呕吐,外院对症治疗后症状无好转。
关键词 肠穿孔 粪便嵌顿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直肠窝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李 周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病例女,50岁,绝经1年余,既往月经规律,绝经后无阴道出血史,无手术史。体检妇科超声发现宫颈偏右后壁见范围约73 mm×44 mm的液性暗区,形态不规则,壁稍厚,可见分隔,内透声差,内见实性中等回声,CDFI示实性部分可见血流信号(图1)。肿... 病例女,50岁,绝经1年余,既往月经规律,绝经后无阴道出血史,无手术史。体检妇科超声发现宫颈偏右后壁见范围约73 mm×44 mm的液性暗区,形态不规则,壁稍厚,可见分隔,内透声差,内见实性中等回声,CDFI示实性部分可见血流信号(图1)。肿瘤标志物AFP、CA153、CA125、CA199、CEA、SCC未见异常。入院后行盆腔CT平扫+增强,子宫直肠窝内见大小约64 mm×55 mm×42 mm囊实性肿块(图2),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图3~5),液性无强化区CT值37 HU,病灶与直肠右侧壁及子宫分界不清。纤维肠镜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