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沪宁高速铁路对南京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岳军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2-47,共6页
交通作为旅游活动发生空间位移的重要媒介,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随着高速铁路的出现,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沪宁高速铁路为例,分析其开通后对南京旅游吸引力的影响,以及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 交通作为旅游活动发生空间位移的重要媒介,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随着高速铁路的出现,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沪宁高速铁路为例,分析其开通后对南京旅游吸引力的影响,以及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实现沿线城市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大特色专项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建立一体化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打造南京高速铁路旅游品牌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南京旅游业更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宁高速铁路 旅游业 影响 对策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旅游碳排放影响因素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宋立 顾至欣 郭剑英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37,188,共7页
以旅游碳排放为研究对象,以南京为起点,通过设计四种不同的旅游线路,重点分析交通方式、住宿形式、旅游活动内容等不同旅游环节对碳排放的影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近郊游相比,省际游交通碳排放最高可达近郊游的18.9倍和73.5倍。... 以旅游碳排放为研究对象,以南京为起点,通过设计四种不同的旅游线路,重点分析交通方式、住宿形式、旅游活动内容等不同旅游环节对碳排放的影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近郊游相比,省际游交通碳排放最高可达近郊游的18.9倍和73.5倍。在同样选择快捷酒店的情况下,省际游住宿碳排放量是近郊游的8.9倍和13.3倍。随着旅游距离的增加,交通方式碳排放占比逐渐增大。近郊游交通方式碳排放占比为25.4%,而省际游三亚交通碳排放占比高达53.4%,超过了旅游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占比。1次近郊游产生的碳排放所需要的碳汇森林面积约168.8 m2,而省际游青岛和海南三亚所产生的碳排放需要的碳汇森林面积高达1423.77 m2和2948.74 m2,省际游所需碳汇森林面积是近郊游的8.43倍和17.47倍。研究结论对旅游政策的制定、节假日规划以及旅游线路规划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碳排放 “双碳”目标 影响因素 变化规律 能量消耗 单位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存琛 陆明华 何智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0期286-286,290,共2页
从乡村旅游景观的概念出发,结合国内外乡村旅游景观研究,系统分析了南京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的乡村旅游景观建设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京未来乡村旅游景观发展的新策略,以期为乡村景观可持续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旅游景观 发展现状 优化策略 江苏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品创新视角的旅游扶贫规划探析——以南京浦口区盘城休闲农业规划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陆明华 纪文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1期231-232,238,共3页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旅游扶贫要求出发,聚焦休闲农业旅游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以南京浦口区盘城街道为例,重点探究了旅游产品体系创新在推动旅游规划、支撑扶贫工程中的作用,分析了农业旅游产品设计路径,以期为乡村精准扶贫提供...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旅游扶贫要求出发,聚焦休闲农业旅游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以南京浦口区盘城街道为例,重点探究了旅游产品体系创新在推动旅游规划、支撑扶贫工程中的作用,分析了农业旅游产品设计路径,以期为乡村精准扶贫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旅游规划 产品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土景观的休闲农业旅游规划研究——以南京溧水区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陆明华 方法林 丁洁 《现代园艺》 2014年第5期62-64,共3页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及周边乡村工业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地域乡土文化的破坏及缺失,造成各地农业旅游严重的同质化。本文以南京溧水区休闲农业旅游规划为例,探讨了在休闲农业旅游规划中如何将规划地的自然肌...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及周边乡村工业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地域乡土文化的破坏及缺失,造成各地农业旅游严重的同质化。本文以南京溧水区休闲农业旅游规划为例,探讨了在休闲农业旅游规划中如何将规划地的自然肌理、风物要素等融入当代旅游活动之中,打造富有特色、品牌鲜明的旅游活动及产品,为今后类似的休闲农业旅游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景观 休闲农业规划 旅游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南京乡村旅游景观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陆明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1期266-267,共2页
从新常态背景下的乡村旅游景观的特点出发,以南京乡村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目前南京乡村旅游景观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新常态视角下的南京乡村旅游景观发展路径,以期为乡村景观后期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新常态 乡村旅游景观 问题 发展路径 江苏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休闲农业旅游规划研究--以南京市涧东村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陆明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5期318-320,共3页
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对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南京市涧东村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对村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做出了合理规划。
关键词 休闲农业 旅游规划 SWOT分析 江苏南京 涧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南京村落旅游景观综合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陆明华 《绿色科技》 2018年第9期239-241,共3页
指出了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已经进入了"科学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新常态发展阶段。以南京代表性乡村旅游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系统化的评价因子及模型,梳理了村落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宜于南京... 指出了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已经进入了"科学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新常态发展阶段。以南京代表性乡村旅游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系统化的评价因子及模型,梳理了村落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宜于南京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同类型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南京村落旅游 综合评价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旅游视阙下的旅游廊道绿化景观提升策略——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陆明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8期169-170,172,共3页
本文从全域旅游下的交通廊道景观建设要求出发,通过调研南京江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主要旅游廊道景观绿化现状,系统分析目前在绿化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旅游廊道绿化提升策略,以期为类似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旅游廊道 景观绿化 优化策略 江苏南京 江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主要景区生态旅游设施调查分析
10
作者 陆明华 《南方农业》 2015年第33期140-141,143,共3页
以南京市玄武湖公园、古林公园等7个园区为调查对象,选取交通、水域驳岸和植被景观3个体现旅游生态设施质量的要素,对其建设状况、设计规划、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以期为今后类似区域景区优化提升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园林设计 旅游设施 江苏省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注记法的休闲街区夜间旅游活动研究 被引量:50
11
作者 顾至欣 陆明华 张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6-91,共6页
引入行为注记法对南京门东箍桶巷示范片区夜间旅游活动进行调研。通过分析旅游者行为与季节、节假日、夜晚时间点和休闲街区空间布局的相关性来研究夜游活动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人们习惯于在节假日、夏季夜晚出游,其中女性和中年旅游... 引入行为注记法对南京门东箍桶巷示范片区夜间旅游活动进行调研。通过分析旅游者行为与季节、节假日、夜晚时间点和休闲街区空间布局的相关性来研究夜游活动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人们习惯于在节假日、夏季夜晚出游,其中女性和中年旅游者比例最高,活动方式以动态活动为主,在19:30和20:30达到出游高峰;休闲街区人群密度与静态活动分布具有一致性,有多样吸引物的复合空间吸引力较大,女性对滨水空间、观影空间和手工艺展示区情有独钟,青少年偏爱滨水空间,而老年旅游者多集聚在亭廊空间中,中年人是户外咖啡座的主要使用人群。掌握不同旅游人群需求、拓展夜游时间广度、复合利用街区空间是休闲街区夜游开发应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注记法 夜间旅游 休闲街区 门东箍桶巷示范片区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旅游外文文献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12
作者 方叶林 黄震方 +1 位作者 涂玮 吴丽敏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38,共7页
黑色旅游是对传统旅游的否定与突破,是后现代主义在旅游学科内的"一个暗示".在对黑色旅游外文文献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得出目前西方黑色旅游的研究现状:(1)到与死亡及灾难有关的景点旅游不一定是黑色旅游,需要从旅游动机及体验... 黑色旅游是对传统旅游的否定与突破,是后现代主义在旅游学科内的"一个暗示".在对黑色旅游外文文献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得出目前西方黑色旅游的研究现状:(1)到与死亡及灾难有关的景点旅游不一定是黑色旅游,需要从旅游动机及体验的角度来定义黑色旅游;(2)黑色旅游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界定不清;(3)供给角度的描述性研究多于需求角度的描述性研究;(4)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5)以西方为中心的研究视角多于世界其他地方.最后提出狭义与广义黑色旅游概念的区别,希望为国内黑色旅游的理论研究或实际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旅游 黑色旅游谱 不和谐遗产 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境旅游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因素——以浙江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涂玮 黄震方 +1 位作者 方叶林 丁洁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12期14-20,共7页
旅游发展效率研究是旅游业发展转型期探讨的热点问题。基于2004-2011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入境旅游投入产出相关数据,采用修正DEA模型测算了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效率,并运用变异系数、空间分析方法对浙江省入境旅游效率的时间特征、空间特... 旅游发展效率研究是旅游业发展转型期探讨的热点问题。基于2004-2011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入境旅游投入产出相关数据,采用修正DEA模型测算了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效率,并运用变异系数、空间分析方法对浙江省入境旅游效率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在浙江省入境旅游效率时空特征基础上,利用相关分析探讨入境旅游效率时空格局驱动因素,最后利用波士顿矩阵分析方法将浙江省各市入境旅游发展划分为四种类型并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 旅游发展效率 时空格局 驱动机制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曲同构视角下网师园旅游演艺体验与空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顾至欣 张青萍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116,共6页
演艺活动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造园艺术存在异质同构关系。从园曲同构视角,分别采用空间句法与PAD情绪模型对苏州网师园演艺空间和旅游演艺项目的游客体验进行定量研究,进而通过分组检验与相关性分析验证了演艺... 演艺活动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造园艺术存在异质同构关系。从园曲同构视角,分别采用空间句法与PAD情绪模型对苏州网师园演艺空间和旅游演艺项目的游客体验进行定量研究,进而通过分组检验与相关性分析验证了演艺空间与演艺体验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网师园演艺空间在园内设置广泛,其自身空间连接度和对周边空间的控制度均较好,常位于局部空间整合度较高的区域,既非全园交通中心,也不过于偏僻;(2)网师园曲艺表演节奏相对紧张,而器乐表演则较为舒缓;旅游演艺活动的唤醒度与优势度体验呈现出起承转合、欲扬先抑的节奏特征,游客观演感受愉悦度良好,起伏不大;(3)网师园演艺体验的高低潮变化与园林视域空间的收敛与开放过程同步,与园林空间的局部整合度变化相反;空间层次丰富,具有“可见而不可达”特点的园林户外空间是创造旅游演艺体验高潮的理想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园林 旅游演艺 园曲同构 网师园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旅游产品网络团购营销空间特征研究——以拉手网、窝窝团、糯米网三大团购网站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涂玮 黄震方 方叶林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6-131,共6页
旅游产品网络团购是旅游企业及旅游地网络营销的新型模式,本文以国内拉手网、窝窝团、糯米网团购产品为例研究旅游地团购产品网络营销规模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1)"十一"黄金周旅游产品团购营销规模势头较为强劲的地区为此时... 旅游产品网络团购是旅游企业及旅游地网络营销的新型模式,本文以国内拉手网、窝窝团、糯米网团购产品为例研究旅游地团购产品网络营销规模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1)"十一"黄金周旅游产品团购营销规模势头较为强劲的地区为此时段旅游资源较占优势的西南区、华南区、华东区及个别文化遗产较为丰富的省域.相比而言,此时段旅游资源不占优势的东北区及内陆网络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旅游产品团购营销规模势头较弱;(2)旅游地旅游产品网络营销规模随距离表现为幂指数和高斯多峰衰减,证实了地理距离在互联网时代的虚拟网络世界中仍然发挥着作用;(3)旅游地旅游产品团购网络营销规模在空间上具有本地集中性、临近区域集中性、均衡性三大特点;(4)旅游地网络营销的本地及周边集中性的空间特征与客源网络信息消费的本地及经济集中性空间特征不符,营销效益有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品 团购 网络营销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连绵区旅游吸引力体系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骏 卢凤萍 古风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3-179,共7页
长三角城市连绵区是当代江南的腹地,本文从江南文化的视角切入区域旅游吸引力的研究,从江南山水文化、人文文化和人居文化的角度建构起自然环境因子、人文景观因子和社会生活因子构成的旅游吸引力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山水城市、拼贴... 长三角城市连绵区是当代江南的腹地,本文从江南文化的视角切入区域旅游吸引力的研究,从江南山水文化、人文文化和人居文化的角度建构起自然环境因子、人文景观因子和社会生活因子构成的旅游吸引力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山水城市、拼贴城市、宜居城市建设的目的地旅游吸引力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文化 长三角城市 旅游吸引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岳军 张宁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4-88,共5页
交通是沟通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桥梁,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对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者目的地的选择、旅游资源的空间整合、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的运... 交通是沟通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桥梁,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对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者目的地的选择、旅游资源的空间整合、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的运行,分析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影响过程和作用机制,并为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加大特色专项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努力打造高速铁路旅游品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沿线城市旅游 影响效应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状况研究——基于对10所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爱春 许晓静 +2 位作者 沈佳 何晓岩 张军华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0-43,共4页
为探究当前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状况,编制了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状况问卷,并对10所旅游类高职院校的1824名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水平不高;男生的学习状况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女生;... 为探究当前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状况,编制了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状况问卷,并对10所旅游类高职院校的1824名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水平不高;男生的学习状况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女生;城市高职生的学习状况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农村高职生;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有无兼职经历上没有显著差异。针对该调查结果进行详细探讨,并提出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掌握学生心理状况、提供实践平台和实践机会、做好贫困生心理和物质资助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类高职院校 高职学生 学习状况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旅游型村镇植物群落分析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存琛 陆明华 戚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4-149,共6页
结合全域旅游村镇的生态指标要求,以南京市江宁区代表性旅游村落为例,重点研究符合休闲游憩价值的环境美化绿地、滨水游憩绿地、游园绿地、街旁绿地4种类型。采用样地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植物物种构成、群落数量以及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 结合全域旅游村镇的生态指标要求,以南京市江宁区代表性旅游村落为例,重点研究符合休闲游憩价值的环境美化绿地、滨水游憩绿地、游园绿地、街旁绿地4种类型。采用样地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植物物种构成、群落数量以及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园绿地的丰富度和层次最高,环境美化绿地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最为简单,各类型绿地植物配置能够满足基本的游憩功能,但是在乡土性和特色化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通过调查研究,为全域旅游村镇的植物景观优化发展提供了科学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旅游村镇 物种结构 植物群落 植物景观 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犯罪的犯罪场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印伟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10期107-113,共7页
作为一种犯罪现象,旅游犯罪指发生在旅游过程中与旅游者、旅游活动或旅游环境有关所有犯罪现象的总和,而旅游犯罪场是犯罪场的一种具体形态,指存在于具有旅游犯罪心理的潜在犯罪人的内心体验中,促成旅游犯罪原因实现为旅游犯罪行为的特... 作为一种犯罪现象,旅游犯罪指发生在旅游过程中与旅游者、旅游活动或旅游环境有关所有犯罪现象的总和,而旅游犯罪场是犯罪场的一种具体形态,指存在于具有旅游犯罪心理的潜在犯罪人的内心体验中,促成旅游犯罪原因实现为旅游犯罪行为的特定背景。鉴于旅游犯罪场是旅游犯罪原因与旅游犯罪行为之间的衔接点,所以相比旅游犯罪原因,旅游犯罪场离旅游犯罪行为更近,也更容易控制,这就在形式上弥补了旅游犯罪原因与旅游犯罪控制之间的结构缺损,并且为旅游犯罪的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因而,控制旅游犯罪场是控制旅游犯罪的一个有效途径,而控制旅游犯罪场就是要基于破坏旅游犯罪场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切断潜在犯罪人与旅游犯罪场背景因素之间的激发性链条,减弱或消除旅游犯罪场对潜在犯罪人的吸引力,最终促使旅游犯罪场结构解体,以求达到控制旅游犯罪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犯罪 犯罪场 分析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