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评价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罗剑明 张宇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年第A05期18-21,共4页
当我们着手对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评价进行具体研究的时候,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谁在评价?评价什么?即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评价的主体和客体是什么?如果我们把一个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评价过程看作是一个活动和功能的动态结构的话,... 当我们着手对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评价进行具体研究的时候,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谁在评价?评价什么?即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评价的主体和客体是什么?如果我们把一个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评价过程看作是一个活动和功能的动态结构的话,那么,主体和客体就是构成这个结构的两极,缺少其中的任何一极,都不可能构成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评价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价值评价 结构分析 主体和客体 动态结构 评价过程 工作价值 首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孙龙哲学的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曾祥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7-30,共4页
在我国先秦诸子哲学中,公孙龙哲学具有与其他诸子思想迥异的个性特征和独特风格,这就是研究内容上的"专决于名",立论方式上的超越常识,论说方法上的"假物取譬"。准确把握公孙龙哲学的这三个特征,对于深入研究和客... 在我国先秦诸子哲学中,公孙龙哲学具有与其他诸子思想迥异的个性特征和独特风格,这就是研究内容上的"专决于名",立论方式上的超越常识,论说方法上的"假物取譬"。准确把握公孙龙哲学的这三个特征,对于深入研究和客观评价公孙龙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哲学 特征 先秦 诸子哲学 语言哲学 中国 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世纪之辩:名辩与逻辑——当代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检视与反思 被引量:3
3
作者 曾祥云 刘志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7-202,共6页
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末而延续至今的中国逻辑史研究对象和方法之争 ,是我国逻辑学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场争论的核心和主题 ,是中国古代有无“名辩学”以及“名辩逻辑”是否存在的问题 ,而强化对原本意义上的有关名、辩的理论研究 ,则... 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末而延续至今的中国逻辑史研究对象和方法之争 ,是我国逻辑学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场争论的核心和主题 ,是中国古代有无“名辩学”以及“名辩逻辑”是否存在的问题 ,而强化对原本意义上的有关名、辩的理论研究 ,则是解决这场纷争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辩 逻辑 当代 中国 逻辑史研究 名辩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中的“信”德意蕴及其现代价值
4
作者 雷雅丞 《理论月刊》 2003年第3期96-98,共3页
在孔子构建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中,“信”是重要的伦理范畴,《论语》中“信”德的论释样式并非线性或孤立,而是与为政、“仁本”、践行、和人等多种社会向度紧密相系的。认真解读和探究其间的道德意蕴,批判地继承和汲取“信... 在孔子构建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中,“信”是重要的伦理范畴,《论语》中“信”德的论释样式并非线性或孤立,而是与为政、“仁本”、践行、和人等多种社会向度紧密相系的。认真解读和探究其间的道德意蕴,批判地继承和汲取“信”德的核心精神,时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有序运行以及社会稳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信"德 现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