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临床骨科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强 赵建宁 施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放射性核素显像广泛应用于骨骼系统的诊断和治疗 ,对转移性骨肿瘤、骨髓炎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能够早期判断移植骨是否成活 ,同时对原发性骨肿瘤和转移性骨肿瘤引起的骨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骨显像 应用 骨肿瘤 骨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医疗在骨科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9
2
作者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9-452,共4页
近年来,智慧医疗成为医疗体系发展必不可少的配置。由于人口老龄化、运动损伤和创伤等因素,骨科是智慧医疗发展的高地,汇集了人工智能、3D打印和机器人等众多前沿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文章从骨科诊疗服务的智慧化变... 近年来,智慧医疗成为医疗体系发展必不可少的配置。由于人口老龄化、运动损伤和创伤等因素,骨科是智慧医疗发展的高地,汇集了人工智能、3D打印和机器人等众多前沿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文章从骨科诊疗服务的智慧化变革、骨科内植物的智慧化设计、骨组织工程的智慧化应用、骨科手术模式与设备的智慧化升级、骨科术后的智慧化康复方面出发,从临床诊疗到基础研究,探讨智慧医疗对骨科学发展变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医疗 骨科 5G 人工智能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指骨骨折3种不同治疗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徐海栋 陈勇 +2 位作者 陆萌 卢俊浩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45-1047,共3页
目的掌指骨骨折是手外科常见创伤性疾病,掌指骨参与腕掌、掌指、指间关节的构成,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手的功能。文中探讨微型钢板、穿髓克氏针固定、牵引位石膏托3种不同治疗方法在掌指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掌指骨骨... 目的掌指骨骨折是手外科常见创伤性疾病,掌指骨参与腕掌、掌指、指间关节的构成,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手的功能。文中探讨微型钢板、穿髓克氏针固定、牵引位石膏托3种不同治疗方法在掌指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掌指骨骨折患者60例共95个部位,分别平均进入微型钢板内固定、穿髓克氏针固定及牵引位石膏托3种不同治疗方法组,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8.1±1.5)个月,按照总主动屈曲度系统(total active flexion system,TAFS)评分评估3组临床疗效。结果微型钢板组内固定优良率为90.9%,穿髓克氏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71.4%,牵引位石膏保守治疗组优良率为55.6%,3组结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微型钢板组较其他2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感染率微型钢板内固定组为0.0%,穿髓克氏针组为15.4%(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在术后关节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感染预防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指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微型钢板 穿髓克氏针 牵引位石膏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和重建股骨距的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32
4
作者 赵建宁 包倪荣 +4 位作者 王北岳 郭亭 曾晓蜂 程秀红 周利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目的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有一定治疗难度的疾病,文中旨在评价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对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距或小粗隆移位的高龄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采... 目的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有一定治疗难度的疾病,文中旨在评价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对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距或小粗隆移位的高龄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采用保留或重塑股骨距和小粗隆的方式,回复股骨粗隆部内侧稳定结构,通过Harris评分等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X线片,与术后比较未见差异。Harris评分:优12例,良19例,中3例,差2例。结论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对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距或小粗隆移位的高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要求同时重建股骨距和小粗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粗隆间骨折 股骨距 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28
5
作者 丛宇 曾晓峰 +5 位作者 包倪荣 晏林妮 郭亭 程秀红 周利武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存在隐性失血,隐性失血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恢复影响很大。文中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 目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存在隐性失血,隐性失血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恢复影响很大。文中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32例为TKA组;同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54例为THA组。THA组中26例使用骨水泥假体(骨水泥组),28例使用生物型假体(非骨水泥组)。根据患者身高、体重、术前和术后的红细胞比容,通过Gross方程计算出隐性失血量。结果 TKA组的隐性失血量为694 ml,THA组隐性失血量为463 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水泥组与非骨水泥组隐性失血量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KA组的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浓度平均为2365μmol/L,THA组的FFA浓度为1626μmol/L,隐性失血量与FFA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TKA和THA术后均存在隐性失血,失血量的大小可能与FFA值的高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隐性失血 血清游离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诱导原代培养的成骨样细胞凋亡的分子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建宁 包倪荣 +4 位作者 王与荣 吴苏稼 周利武 曾晓峰 王骏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通过干扰体外培养的成骨样细胞 ,探索糖皮质激素所致成骨样细胞凋亡的分子细胞机制。 方法 :地塞米松诱导原代培养并传代的小鼠成骨样细胞 ,应用噻唑蓝 (MTT)法检测细胞生存能力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比色法检测半胱天冬酶C... 目的 :通过干扰体外培养的成骨样细胞 ,探索糖皮质激素所致成骨样细胞凋亡的分子细胞机制。 方法 :地塞米松诱导原代培养并传代的小鼠成骨样细胞 ,应用噻唑蓝 (MTT)法检测细胞生存能力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比色法检测半胱天冬酶Caspase 3的活性以及EMSA检测核因子KappaB(NF κB)活性。  结果 :地塞米松使成骨样细胞存活数量下降 ,Caspase 3活性升高 ,NF κB活性下降。  结论 :地塞米松对原代未转化的成骨细胞有诱导凋亡的作用 ,并且是Caspase 3依赖性的 ,但NF κB似乎不参与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成骨样细胞 Caspases-3 肿瘤坏死因子Α 体外培养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创后Ⅰ期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慢性骨髓炎 被引量:16
7
作者 陆维举 李斌 +5 位作者 包倪荣 钱宏波 曾晓峰 许斌 陈勇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避免Ⅱ期自体松质骨移植的缺点,探讨Ⅰ期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慢性骨髓炎清创术后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999年2月至2004年4月,3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8例骨不连)在我院接受清创后Ⅰ期同种异体骨移植方法治疗。结果:35例患者中... 目的:避免Ⅱ期自体松质骨移植的缺点,探讨Ⅰ期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慢性骨髓炎清创术后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999年2月至2004年4月,3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8例骨不连)在我院接受清创后Ⅰ期同种异体骨移植方法治疗。结果:35例患者中平均随访28个月(13~55个月),32例(91.4%)获得感染控制。8例骨不连患者,其中4例骨愈合;1例因感染复发接受再次清创自体骨移植获得感染控制、骨连接;3例再不连患者,2例自体骨移植获得连接,1例再不连及另2例感染复发患者未接受再次治疗。结论:清创后Ⅰ期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四肢慢性骨髓炎可以获得较高的感染控制率,但是骨不连伴节段性骨缺损患者应用该方法治疗,骨再不连的发生率高。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清创 骨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例经关节镜诊治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丛宇 周利武 +2 位作者 赵建宁 郭亭 包倪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随着关节镜的广泛应用,滑膜皱襞综合征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中探讨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诊断为膝关节髌内侧... 目的:随着关节镜的广泛应用,滑膜皱襞综合征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中探讨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诊断为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髌软骨软化症的膝关节紊乱患者198例。入院前均给予常规体检和MRI检查,住院期间均行膝关节镜手术,术前及术后的膝关节功能根据Lysholm评分系统进行评定,并随访疗效。结果46例经关节镜诊断为单纯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病理性滑膜皱襞均彻底清除。术后4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个月(6~32个月),治疗结果优良率为95.5%。结论膝关节紊乱患者中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占较大比例。关节镜技术仍可作为诊断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金标准”,采取镜下彻底切除滑膜皱襞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内侧滑膜皱襞 关节镜 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线锚钉Krackow缝合法修复急性跟腱断裂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徐海栋 陈勇 +1 位作者 卢俊浩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急性跟腱断裂是常见的肌腱损伤,带线锚钉较传统修复方法具有简化手术操作、生物力学性能较优的特点。评估带线锚钉Krackow缝合法修复急性跟腱断裂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急性新鲜跟腱断裂患者30例,断裂平面距... 目的急性跟腱断裂是常见的肌腱损伤,带线锚钉较传统修复方法具有简化手术操作、生物力学性能较优的特点。评估带线锚钉Krackow缝合法修复急性跟腱断裂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急性新鲜跟腱断裂患者30例,断裂平面距离止点平均3.0 cm,随机分为带线锚钉Krackow缝合法修复手术组和单纯Krackow缝合法修复手术组。术后小腿石膏固定6周,后期进行功能训练,进行临床疗效随访对比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术后6个月内美国足踝外科功能评分带线锚钉Krackow缝合法修复手术组较单纯Krackow缝合法修复手术组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术后1年)患者满意率前者也较优(P<0.05)。结论带线锚钉Krackow缝合法修复急性跟腱断裂临床疗效肯定,具有肌腱修复可靠、操作简单、踝关节功能保护好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线锚钉 跟腱断裂 KRACKOW缝合法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侧入路斜T钢板结合克氏针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徐海栋 赵建宁 +2 位作者 陆萌 赏后来 陈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入路斜T钢板结合克氏针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40~63岁,平均年龄51岁。采用掌侧入路结合桡骨远端背侧克氏针技术斜T板内固定手...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入路斜T钢板结合克氏针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40~63岁,平均年龄51岁。采用掌侧入路结合桡骨远端背侧克氏针技术斜T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采用影像学再次改良Stewart-Sarmiento评分和Fernandez评分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影像学指标手术前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腕关节功能指标术后优良率为90.24%。结论采用斜T钢板结合克氏针技术能有效固定桡骨远端骨折,使得患者获得较好的解剖复位,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腕部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T钢板 克氏针 桡骨远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学习曲线的探讨 被引量:19
11
作者 许斌 刘刚 +1 位作者 赵建宁 王与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16-818,共3页
目的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文中探讨初学者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手术由先前无椎间盘镜... 目的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文中探讨初学者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手术由先前无椎间盘镜手术经验的同一医师完成,按手术先后分为A-E 5组,每组10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放手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D、E各组间无明显差异。A组发生2例硬脊膜损伤,其中1例伴马尾神经损伤,4例中转为开放手术,B组发生1例神经根损伤。结论经过30例左右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经验积累,医师的操作水平即可达到稳定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镜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捷 石群立 +4 位作者 周晓军 吴苏稼 姜少军 张宗军 周航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2例发生于儿童长骨的KHE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和电镜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儿临床以肢体持续性隐痛为主,1例伴局部... 目的探讨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2例发生于儿童长骨的KHE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和电镜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儿临床以肢体持续性隐痛为主,1例伴局部皮温升高,病程较长(发病1年余就诊),影像学示局限性骨密度减低或蜂窝状骨质破坏。临床未见血小板减少及低纤维蛋白血症(Kabasach-Merritt syndrome,卡梅综合征)。光镜下肿瘤呈多结节状或小叶状分布,浸润性生长,见特征性的肾小球样结构。部分瘤细胞梭形,呈束状排列并形成裂隙状血管腔,肾小球样结构区瘤细胞多为上皮样,见空泡形成及胞质内脂褐素沉积,部分区域见明显的毛细血管瘤样结构。免疫表型:瘤细胞呈CD31、CD34和Fli-1强阳性表达、SMA灶性阳性,GLUT1、CKpan和FⅧRAg均为阴性,Ki-67有少量散在阳性表达。结论KHE是一种罕见的好发于儿童的潜在恶性肿瘤,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确诊,须与幼年性毛细血管瘤、卡波西肉瘤、丛状血管瘤、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等鉴别,病变切除干净是治疗KHE的最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 诊断 鉴别诊断 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期组合肌瓣加骨移植治疗小腿中上段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8
13
作者 陆维举 李斌 +6 位作者 钱宏波 曾晓峰 许斌 陈勇 包倪荣 刘刚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56-259,I0004,共5页
目的:避免分期、多次手术治疗的缺点,探讨Ⅰ期组合肌瓣加骨移植修复小腿中上段大块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7例小腿中上段骨软组织缺损采用组合肌瓣加颗粒状骨移植治疗,其中3例组合肌瓣是腓肠肌内侧头、胫前肌和比目鱼肌,3例是腓肠... 目的:避免分期、多次手术治疗的缺点,探讨Ⅰ期组合肌瓣加骨移植修复小腿中上段大块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7例小腿中上段骨软组织缺损采用组合肌瓣加颗粒状骨移植治疗,其中3例组合肌瓣是腓肠肌内侧头、胫前肌和比目鱼肌,3例是腓肠肌内侧头和胫前肌,1例是腓肠肌内侧头和比目鱼肌。结果:7例随访11~44个月,平均为28.4个月。5例获得骨愈合、Ⅰ期修复软组织缺损。1例术后出现胫前肌瓣部分坏死,再次行局部皮瓣转移覆盖,获得成功。另1例松开外固定支架锻炼时发生再骨折,闭合复位后重新拧紧支架,获得骨愈合。结论:小腿中上段大块骨软组织缺损采用Ⅰ期组合肌瓣加颗粒状骨移植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切取胫前肌瓣时,应注意保留近端部完整的肌腹,以防发生缺血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外科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后路减压手术后轴性疼痛及其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晓伟 赵建宁 许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7-570,共4页
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laminectomy)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laminoplasty)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尽管神经功能的恢复较为理想,但术后轴性疼痛发生率为5.2%-61.5%,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对于... 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laminectomy)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laminoplasty)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尽管神经功能的恢复较为理想,但术后轴性疼痛发生率为5.2%-61.5%,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对于轴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并无统一定论,现有的预防措施亦无法显著消除疼痛。现就其相关因素和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性疼痛 手术后 预防 后路减压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徐海栋 陈勇 +1 位作者 许斌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评估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unilate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Ups)结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不同类型腰椎退行性疾病... 目的评估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unilate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Ups)结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不同类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2例,按照自愿的原则,采用Ups结合TLIF治疗24例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18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应用Kim方法评价临床效果,应用Schulte方法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临床疗效良好,无并发症的发生。VAS评分、Kim评分单侧固定优于双侧固定,Schulte方法观察植骨融合2组无显著差异。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8个月。结论 Ups结合TLIF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时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疗效明确,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 腰椎退行性疾患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同压力止血带与术后患肢疼痛肿胀的关系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永强 曹青刚 +2 位作者 赵建宁 包倪荣 陆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7-621,共5页
目的止血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文中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同止血带压力对于患肢术后疼痛肿胀的影响,并对损伤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12月于南京总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止血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文中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同止血带压力对于患肢术后疼痛肿胀的影响,并对损伤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12月于南京总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40 mm Hg(低压力)组、270 mm Hg(中压力)组和300 mm Hg(高压力)组,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2 d的疼痛及大腿周径进行测量;同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8、24 h抽取血标本检测过氧化物歧化酶1(SOD1)、前列腺素E2(PGE2)、肌红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第1天与第2天内,低压力组与中压力组患肢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压力组、中压力组与高压力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压力组更加明显(P<0.01)。术后第1天与第2天内,低压力组与中压力组患者大腿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压力组、中压力组与高压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压力与疼痛(r=0.518,P<0.01)与肿胀(r=0.345,P<0.05)均呈正相关。术后3 h内,3组在SOD1和PGE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8 h及24 h时,低压力组与中压力组在SOD1和PGE2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高压力组分别与中压力组和低压力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肌红蛋白在术后3 h时,低压力组与中压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力组分别与中压力组、低压力组肌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8 h及24 h,3组之间在肌红蛋白水平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肢术后疼痛、肿胀与术中止血带压力大小呈正相关,且肌肉坏死是损伤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带压力 全膝关节置换术 疼痛 肿胀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滋养动脉髓内行径与髓内针固定的关系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陆维举 赵建宁 +1 位作者 李斌 曾晓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 :为了减少应用髓内针对股骨髓内血供造成的损伤。方法 :观察了 2 0根尸体股骨的髓内血管行径 ,另各用 2根股骨进行扩髓与不扩髓髓内针固定 ,比较其对髓内血管的损伤程度。结果 :①60 %股骨有上、下 2条滋养动脉 ,40 %仅有 1条上滋... 目的 :为了减少应用髓内针对股骨髓内血供造成的损伤。方法 :观察了 2 0根尸体股骨的髓内血管行径 ,另各用 2根股骨进行扩髓与不扩髓髓内针固定 ,比较其对髓内血管的损伤程度。结果 :①60 %股骨有上、下 2条滋养动脉 ,40 %仅有 1条上滋养动脉 ,其中上滋养动脉为主要动脉。上、下滋养动脉的髓腔进入点 ,分别位于股骨中、上 1/3交界处及中点附近。②滋养动脉进入骨髓腔分成升、降两支髓内动脉 ,其主干均位于髓腔后方并紧贴髓腔壁行走 (仅上滋养动脉的部分远侧分支位于侧壁及前壁 )。③扩大髓腔后 ,髓内血管均被破坏 ,不扩髓腔可保存髓内血管主干。结论 :①应用髓内针时 ,只要能获得可靠的固定 ,不扩大髓腔可以避免损伤髓内血管主干 ;②股骨髓内针开口应指向后侧 ( 175°~ 182°) ;③股骨中、上段骨折手术时 ,应避免剥离近粗线的骨膜 ,以免损伤上滋养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动脉髓内血管 股骨骨折 髓内针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下肢严重短缩的延长和平衡处理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建宁 郭亭 +4 位作者 周利武 吴苏稼 曾晓峰 施鑫 陆维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57-59,62,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下肢严重短缩的延长和平衡处理。方法:选择患肢短缩>4 cm的患者,在软组织松解的基础上,维持肢体的延长、假体的稳定性以及髋部肌力之间的平衡。术后评估肢体长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后平均延长...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下肢严重短缩的延长和平衡处理。方法:选择患肢短缩>4 cm的患者,在软组织松解的基础上,维持肢体的延长、假体的稳定性以及髋部肌力之间的平衡。术后评估肢体长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后平均延长肢体长度为4.7 cm,Harris评分平均提高39.4分。结论:通过术中重建髋臼、适当松解或截骨以及选择合适的假体,能较好地解决患肢严重短缩现象,获得下肢肢体的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重建髋臼 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部骨折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单中心2859例分析 被引量:65
19
作者 翁蔚宗 李密 +9 位作者 周启荣 曹烈虎 王尧 陈晓 张军 汪琳 纪方 张建政 徐海栋 苏佳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5-420,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 859例髋部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完善老年髋部骨折的防治手段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入院的所有髋部骨折患者病例资料,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机制、骨折类型... 目的回顾性分析2 859例髋部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完善老年髋部骨折的防治手段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入院的所有髋部骨折患者病例资料,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机制、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方法等信息,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结果 (1)本院的髋部骨折收治总数逐年增加,其中股骨颈骨折的占比最高(1 602/2 859,56.03%),股骨粗隆间骨折次之。(2)髋部骨折患者年龄52~104岁,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1~80岁组最多,占37.39%(1 069/2 859)。(3)髋部骨折病例中女性所占比例(1 916/2 859,67.02%)高于男性(943/2 859,32.98%)。(4)受伤机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走中自行摔伤导致骨折最多,占87.65%(2 506/2 859)。(5)骨折类型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股骨颈骨折较多,男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比例较高。(6)所有患者中合并有糖尿病(765/2 859,26.76%)或心脑血管疾病(739/2 859,25.85%)的病例数最多。结论老年髋部骨折以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其在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合并症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这为进一步改善髋部骨折的防治策略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老年人 流行病学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化疗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2
20
作者 商银娟 陈小云 +3 位作者 曾丽娟 楼燕凤 流小舟 王蔚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55-757,共3页
目的在骨肉瘤的治疗中,化疗逐渐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而化疗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文中旨在观察骨肉瘤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接受化疗即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的50例患者,采用调... 目的在骨肉瘤的治疗中,化疗逐渐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而化疗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文中旨在观察骨肉瘤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接受化疗即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的50例患者,采用调节饮食、加强心理护理、合理选择静脉等方法,并密切观察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5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18例患者出现静脉炎;无皮肤坏死及心脏毒性反应等发生;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选择及保护好静脉,并做好用药后的护理,是顺利完成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化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