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液回输方法及其护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江方正 周洁 叶向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20期33-36,共4页
消化道瘘是腹部手术后或其他胃肠道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因腹部创伤、炎性肠道疾病、手术后肠管或吻合口破裂,导致消化液、食物残渣漏至切口或腹腔外,漏出的消化液对皮肤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关键词 消化液 胆汁 胃液 肠液 胰液 回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外科老年病人术后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的护理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月英 吴翠丽 祝青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3-384,共2页
老年病人各器官代偿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术后应激反应重,合成代谢慢,普遍存在营养不良,术后若不能及时纠正营养状况,将影响病人的预后[1]。所以,病人术后尽可能早的给予肠内营养(EN),可维护肠道细菌的生态平衡,维护肠壁结构和细... 老年病人各器官代偿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术后应激反应重,合成代谢慢,普遍存在营养不良,术后若不能及时纠正营养状况,将影响病人的预后[1]。所以,病人术后尽可能早的给予肠内营养(EN),可维护肠道细菌的生态平衡,维护肠壁结构和细胞功能的完整性,减少肠道细菌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科老年病人 空肠输注 肠内营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长度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江方正 吴莉莉 +1 位作者 叶向红 彭南海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40-43,48,共5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对肢体活动度影响小等优点,适用于中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患者。适宜的导管末端位置更是导管留...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对肢体活动度影响小等优点,适用于中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患者。适宜的导管末端位置更是导管留置关键之一,临床护理专家根据置管经验制定了多种体外测量方法,准确的长度测量可以提高PICC穿刺的到位率,减少异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长度 体外测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住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嵇武 丁凯 +5 位作者 王丹 刘兴东 范铭兴 李令堂 李宁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门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out-patien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OPLC)在国外一些医疗中心已得到应用,效果良好,但在我国大陆尚未开展。文中探讨在国内开展OPLC的可行性、安全性、优势和患者的接受程度。方法200例良性胆囊疾病患... 目的门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out-patien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OPLC)在国外一些医疗中心已得到应用,效果良好,但在我国大陆尚未开展。文中探讨在国内开展OPLC的可行性、安全性、优势和患者的接受程度。方法200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分为OPLC组100例,住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n-patien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IPLC)组100例,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留院时间和总治疗费用。术后2周随访患者满意程度。结果IPLC组手术成功率99%,平均手术时间(24.0±8.2)min,估计术中出血(16.2±7.5)ml,患者术后恢复进流质时间(10.7±1.4)h,恢复进半流饮食时间(22.0±2.6)h,术后平均留院观察时间(58.2±19.5)h,1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1例出现轻度切口感染,平均总费用(8770.5±365.6)元。术后2周均获随访,总体满意率90%。OPLC组手术成功率99%,手术时间(21.6±9.4)min,术中出血(14.7±6.8)ml,患者术后恢复进流质时间(11.3±1.9)h,恢复进半流饮食时间(20.1±4.8)h,术后平均留院观察(28.5±6.4)h,89例在术后1 d回家,11例在术后2 d回家,2例出现局部并发症,平均总费用(7235.7±415.8)元,比IPLC组组减少17.5%。术后2周均获随访,总体满意率94%。研究表明,OPLC在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总体满意度等方面与IPLC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留院时间和总治疗费用方面与IPLC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OPLC的留院时间明显缩短,治疗费用明显减少。结论OPLC在我国开展是可行的、安全的、患者可以接受的,它可显著缩短患者手术等待时间,有效提高医院的床位周转,大大减少患者住院的不适感,一定程度上降低治疗费用,但目前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门诊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功能监测预防腹部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彭南海 叶向红 陈月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在血栓弹力图指导下腹部创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接受大手术的创伤患者121例,在手术后2h内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和血栓弹力图检测。筛查出高危患者108例,中危患者13例。患者均采取主动... 目的探讨在血栓弹力图指导下腹部创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接受大手术的创伤患者121例,在手术后2h内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和血栓弹力图检测。筛查出高危患者108例,中危患者13例。患者均采取主动和被动物理干预措施,由专人负责监督完成,高危组患者使用下肢压力梯度治疗仪,中危组患者穿弹力袜,且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物理运动治疗量,包括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双下肢足泵运动,床上活动使用卧床患者功能锻炼器进行活动,同时进行适当的药物干预。结果高危组干预前后患者72h、1周、2周的血栓弹力图参数R值、M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危组患者在干预后2周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2h、1周、2周后高凝患者显著减少(均P<0.05);10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26%。结论采用检测血栓弹力图对腹部创伤术后患者筛查具有积极指导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和药物干预方法,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和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手术后 深静脉血栓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监测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OTSC吻合夹闭合消化道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娟娟 汪志明 +2 位作者 刁艳青 张永良 王革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消化道瘘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而OTSC吻合夹能闭合消化道全层,有效治疗消化道瘘。文中旨在观察经内镜OTSC吻合夹闭合消化道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内镜中心进行内镜下O... 目的消化道瘘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而OTSC吻合夹能闭合消化道全层,有效治疗消化道瘘。文中旨在观察经内镜OTSC吻合夹闭合消化道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内镜中心进行内镜下OTSC吻合夹闭合治疗的28例术后消化道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病程、消化道瘘的部位、瘘口直径等及OTSC夹闭后疗效。OTSC治疗成功者出院后门诊随诊半年,观察有无消化道瘘。结果 28患者OTSC吻合夹均夹闭成功,无脱落、出血等并发症。OTSC夹闭后1~2周行窦道或者消化道造影检查,23例(82.14%)消化道瘘愈合。23例治疗成功患者出院后随访半年,其中4例患者失访,19例患者随访期间未再出现消化道瘘。结论 OTSC吻合夹治疗消化道瘘安全有效,避免再次手术,减少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SC吻合夹 内镜治疗 消化道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手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顾军 于泽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有部分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内分泌治疗无效。部分患者起初对内分泌治疗药物有效,随着疗程的延长疗效下降等。文中就内分泌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应用、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有部分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内分泌治疗无效。部分患者起初对内分泌治疗药物有效,随着疗程的延长疗效下降等。文中就内分泌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应用、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和内分泌治疗耐药逆转等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雌激素受体 芳香化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治疗在伴口腔颌面外伤的全身多发伤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曹罡 郭婷 +5 位作者 杨震 董震 张森林 孟昭业 毛钊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在伴有口腔颌面部创伤的多发伤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在救治32例伴口腔颌面部创伤的多发伤患者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结果:在救治的32例病例中,应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进行多发伤的序列治疗,31例好...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在伴有口腔颌面部创伤的多发伤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在救治32例伴口腔颌面部创伤的多发伤患者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结果:在救治的32例病例中,应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进行多发伤的序列治疗,31例好转,多发伤得到有序治疗,1例死亡。结论:应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有利于提高伴口腔颌面部创伤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对于这类患者早期颌面部治疗应以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口腔颌面部创伤 损伤控制性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途径溶栓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余超 吴性江 韩建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0期3166-3168,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兔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研究不同途径抗凝、溶栓治疗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同时动态观察D二聚体(DD)变化对溶栓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结扎法建立深静脉血栓模型,将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A组经患侧腘静脉置管抗凝溶... 目的:通过建立兔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研究不同途径抗凝、溶栓治疗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同时动态观察D二聚体(DD)变化对溶栓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结扎法建立深静脉血栓模型,将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A组经患侧腘静脉置管抗凝溶栓,B组经患侧股动脉置管抗凝溶栓,C组经外周静脉系统抗凝溶栓。给予尿激酶500U/(kg·h),肝素钠10U/(kg·h),微量泵持续24h,分别于给药前,给药4、8、12、16、20、24h测定血浆DD值。24h后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结果:A、B、C组在给药后DD水平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A组在12h达到高峰,24h后恢复至溶栓前水平,B、C组均在20h时达到高峰,随后出现下降,24h后仍明显高于溶栓前水平。3组在治疗前DD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4、8、12、20、24h与B、C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B、C两组在各相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造影,A组在24h后造影全部通畅,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为50%,C组有效率为58%,A组与B组或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腘静脉导管直接抗凝、溶栓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治疗效果优于经外周静脉系统抗凝溶栓及经股动脉置管溶栓;动态观察DD变化可以作为抗凝、溶栓的给药指导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溶栓 抗凝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元新 李宁 +1 位作者 吴波 黎介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6-59,共4页
关键词 小肠移植 移植物排斥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菌易位发生部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晓旭 全竹富 +2 位作者 朱文强 李秋荣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不同肠段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假手术)和肠道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于再灌注后1、6和24 h取材)。检测空肠、回肠和结肠的细菌、内毒素易位情况,各段肠系膜静脉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 目的:探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不同肠段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假手术)和肠道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于再灌注后1、6和24 h取材)。检测空肠、回肠和结肠的细菌、内毒素易位情况,各段肠系膜静脉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对照组和肠道缺血-再灌注1 h组各肠段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均阴性,再灌注后24 h组空肠、回肠系膜淋巴结细菌易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结肠系膜淋巴结(P<0.05);两组大鼠各段肠系膜静脉血培养、内毒素测定均为阴性;肠道缺血-再灌注后1 h和6 h组大鼠TNF-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段肠系膜静脉血IL-6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后6 h组,空肠、回肠的肠系膜静脉血IL-6浓度明显高于结肠(P<0.05)。结论: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造成肠道细菌易位,空、回肠更易遭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打击,从而发生细菌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菌易位 炎症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病人静息能量消耗与营养状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文强 全竹富 +2 位作者 王新颖 李秋荣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1-224,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胰腺癌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REE),评估病人代谢变化的情况,探讨其与营养状态的关系。方法:用间接能量测定法检测34例诊断为胰腺癌的病人(试验组)和同期30例腹股沟疝病人(对照组)的REE。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机体组成[体... 目的:通过检测胰腺癌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REE),评估病人代谢变化的情况,探讨其与营养状态的关系。方法:用间接能量测定法检测34例诊断为胰腺癌的病人(试验组)和同期30例腹股沟疝病人(对照组)的REE。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机体组成[体质指数(BMI)、肌肉重、去脂体重、脂肪重、细胞内液量(ICF)、细胞外液量(ECF)等],将REE与营养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病人的REE非常显著高于地对照组(P<0.01)。呼吸商(RQ)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试验组病人的BMI、体重、肌肉群、去脂体重、脂肪、细胞内液量等与对照组比显著减少(P<0.05);细胞外液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胰腺癌病人的REE与肌肉重、去脂体重、细胞内液均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与脂肪重无显著相关性(P>0.05)。胰腺癌各病人REE的变化并不相同,其中REE升高者为55.88%,REE正常者为29.41%,REE降低者为14.71%。结论:胰腺癌病人REE显著增加,营养状况显著低下。REE的升高与营养不良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能量消耗 机体组成 营养状态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受体亚型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长生 全竹富 +3 位作者 张新华 孙桂勤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3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亚型(SSTR1~5)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为临床生长抑素治疗胰腺肿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法检测50例胰腺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SSTR)5种亚型的表达。结果:SSTR1~...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亚型(SSTR1~5)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为临床生长抑素治疗胰腺肿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法检测50例胰腺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SSTR)5种亚型的表达。结果:SSTR1~5亚型在胰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强弱有明显差异。SSTR1表达阳性率为50%,SSTR2为94%,SSTR3为82%,SSTR4为90%,SSTR5为96%。胰腺癌SSTR表达优势是SSTR5〉SSTR2〉SSTR4〉SSTR3〉SSTR1(P〈0.01)。胰腺癌SSTR各亚型表达阳性率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大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有SSTR1~5表达,可为将来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胰腺癌提供理论依据。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胰腺癌组织中SSTR各亚型表达,可作为病理学分析肿瘤组织中SSTR亚型表达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生长抑素受体 胰腺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55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兴伟 嵇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0-473,共4页
microRNAs是新发现的一类内源性短链非编码RNA分子,成熟的microRNAs规范针对30,50 UTR区,通过与靶基因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来降解mRNA或者抑制靶基因的翻译。
关键词 MICRORNAS RNA分子 MRNA 相互作用 靶基因 内源性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结直肠癌细胞融合疫苗的制备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正 许哲 +4 位作者 祁小平 李刚 吴晓宇 陈彻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与结直肠癌(Lovo)细胞融合疫苗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①应用PEG融合技术融合树突状细胞和Lovo细胞,制备融合疫苗。②通过描记细胞生长曲线、倒置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细胞生物学...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与结直肠癌(Lovo)细胞融合疫苗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①应用PEG融合技术融合树突状细胞和Lovo细胞,制备融合疫苗。②通过描记细胞生长曲线、倒置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③通过检测疫苗的克隆形成率、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疫苗的成瘤活性来观察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学效应。结果:融合疫苗呈悬浮生长,具有两种亲代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CD80、CD83、CD86等在融合细胞表面的表达较单纯DC显著丰富;融合细胞不出现明显的细胞倍增;融合疫苗在软琼脂上培养21 d,未见明显的细胞克隆形成;通过3H-TdR掺入法检测融合细胞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发现融合疫苗可强烈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融合疫苗接种于裸鼠体内观察30 d,未见肿瘤组织生长。结论:融合细胞具有作为抗肿瘤疫苗应具备的低增殖能力和不成瘤的安全性;融合疫苗可明显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说明将其作为抗结直肠癌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疫苗 树突状细胞 细胞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ICU老年患者实施分类监护实践与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月英 叶向红 +1 位作者 虞文魁 黎介寿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研究在外科ICU老年患者中应用分类监护的护理管理方法,对ICU感染控制情况、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相关情况。方法:将手术后入住普外科ICU的老年患者进行分类,采用危重感染老年患者A区监护,危重非感染的老年患者B区监护的管理方法... 目的:研究在外科ICU老年患者中应用分类监护的护理管理方法,对ICU感染控制情况、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相关情况。方法:将手术后入住普外科ICU的老年患者进行分类,采用危重感染老年患者A区监护,危重非感染的老年患者B区监护的管理方法。选择入住B区监护986人作为观察组,与分类监护前入住监护病房的危重老年患者998人相比较。结果:分类监护后感染控制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相关情况有显著差异。结论:分类监护的管理方法具有适应患者病种和病情需要、有效控制感染,保证外科ICU患者监护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ICU 老年患者 分类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立体(3D)腹腔镜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8
17
作者 嵇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1-484,共4页
高难度、复杂的腹腔镜手术除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提高之外,对腹腔镜手术的设备和器械也提出新的需要。三维立体(3D)腹腔镜克服传统腹腔镜显示图像景深感缺失的不足,最大限度地还原腹腔镜下的真实视野,为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提... 高难度、复杂的腹腔镜手术除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提高之外,对腹腔镜手术的设备和器械也提出新的需要。三维立体(3D)腹腔镜克服传统腹腔镜显示图像景深感缺失的不足,最大限度地还原腹腔镜下的真实视野,为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提供很大的方便。前期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证实3D腹腔镜具有缩短腹腔镜手术时间、降低腹腔镜操作难度等诸多优势。相信今后3D腹腔镜将不断普及,并有可能成为新的技术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三维立体 手术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回输的时效性护理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孙锦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4期17-18,共2页
目的 探讨胆汁回输的有效时间和方法。方法 选择无胆道感染、择期行“T”管引流的胆道手术患者 12例 ,分别于术后第 1天胆汁引流后的 0 ,6 ,12 ,2 4和 30h留取胆汁做胆酸浓度测定和细菌培养。结果 胆汁引流 12~ 2 4h后胆酸浓度明显... 目的 探讨胆汁回输的有效时间和方法。方法 选择无胆道感染、择期行“T”管引流的胆道手术患者 12例 ,分别于术后第 1天胆汁引流后的 0 ,6 ,12 ,2 4和 30h留取胆汁做胆酸浓度测定和细菌培养。结果 胆汁引流 12~ 2 4h后胆酸浓度明显降低 ,且胆汁引流的时间越长 ,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回输 时效性 护理 细菌培养 胆道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治疗:快通道外科需重新认识的问题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璟 李幼生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1-184,共4页
快通道外科是普通外科学中一项新理念,而液体治疗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是快通道外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液体治疗包括术前短时间禁食、不行肠道准备、术后适量液体治疗、新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等。此项新技术对减轻术后并发症有一定... 快通道外科是普通外科学中一项新理念,而液体治疗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是快通道外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液体治疗包括术前短时间禁食、不行肠道准备、术后适量液体治疗、新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等。此项新技术对减轻术后并发症有一定益处。但在目前,此项理念仍需要不断临床实践的检验。将来快通道外科液体治疗的重点在于特殊程序的探索、直接目标液体治疗、晶胶体的组合使用、术中和术后合理检测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通道外科 液体治疗 加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护士长在专科护理发展中的作用与必要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彭南海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11期76-77,共2页
目的 探讨总护士长在专科护理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垂直与横向管理 ,形成护理部、总护士长、病区护士长协同管理合力 ,推动专科护理的深入发展。结果 实现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的转变 ,形成了规范的专科特色护理 ,体现医疗、护理的... 目的 探讨总护士长在专科护理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垂直与横向管理 ,形成护理部、总护士长、病区护士长协同管理合力 ,推动专科护理的深入发展。结果 实现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的转变 ,形成了规范的专科特色护理 ,体现医疗、护理的同步发展。结论 明确总护士长在专科护理中的作用和任务 ,对完善专科护理管理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理 总护士长 护理管理 岗位职能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