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医学影像传输归档系统升级方案的设计——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郭辉 沈君姝 +2 位作者 李昂 潘永泉 曹新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4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针对医院医学影像存储和通讯系统/放射医学信息系统(PACS/RIS)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PACS/RIS升级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日后医院科室的业务发展需要。方法采用双回路架构,由2台F5BIGIP硬件负载交换机,2台IMS独立PACS数据库服务... 目的针对医院医学影像存储和通讯系统/放射医学信息系统(PACS/RIS)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PACS/RIS升级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日后医院科室的业务发展需要。方法采用双回路架构,由2台F5BIGIP硬件负载交换机,2台IMS独立PACS数据库服务器,2套复制服务器组成双机双核系统。结果系统的运行效率有了极大的提升,而且在影像科室流程管理方面做了功能增强和扩展,大大提高了影像数据归档和历史图像调阅速度,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结论对PACS/RIS适时升级,可以进一步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助于提高科室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其为临床服务的作用,给临床提供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存储和通讯系统 放射医学信息系统(PACS RIS) 服务器 近线存储 在线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医学影像传输归档系统容灾方案的设计——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新志 郭辉 +1 位作者 李昂 尹赛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314-316,321,共4页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传输归档系统容灾方案的设计,建立灾备中心,在医院医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放射信息系统(PACS/RIS)出现运行故障时容灾机房的应急备份系统可以立即接管医院的PACS/RIS整体系统的运行。方法通过增加1台高端型号的独立备...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传输归档系统容灾方案的设计,建立灾备中心,在医院医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放射信息系统(PACS/RIS)出现运行故障时容灾机房的应急备份系统可以立即接管医院的PACS/RIS整体系统的运行。方法通过增加1台高端型号的独立备机,安装部署在容灾机房中,作为RIS容灾备份服务器,现有的所有客户端增加异地容灾备份服务器数据库指针文件,用于指定RIS容灾备份服务器的路径。结果 PACS中的诊断报告数据库和病人图像文件通过Mirror View软件将主机房存储阵列里面的数据通过同步的方式镜像复制到容灾机房的备份阵列中,从而实现了异地容灾备份。结论对PACS/RIS适时地进行容灾方案的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进一步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助于提高科室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其为临床服务的作用,给临床提供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 放射信息系统(RIS) MIRROR VIEW 服务器 容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AAPMTG18标准在医用显示器性能评价方面的探讨——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医学影像科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长松 郭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对当前医学成像系统显示器性能进行测定,评价其所显示的图像是否能够正确反映患者影像检查的真实情况,为医生能够调阅稳定的和一致性的医学图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AAPM TG18提出的关于医学成像系统显示性能测试的指导标准,在2015年... 目的对当前医学成像系统显示器性能进行测定,评价其所显示的图像是否能够正确反映患者影像检查的真实情况,为医生能够调阅稳定的和一致性的医学图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AAPM TG18提出的关于医学成像系统显示性能测试的指导标准,在2015年1月至7月,对笔者所在医院医学影像科中用于医学图像调阅的医用显示器进行3次性能测试。结果被检测的医用显示器的图像稳定性和一致性较好,其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AAPM TG18标准。结论医用显示器在数字医疗系统中是医学影像的最终呈现者,其图像显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在医生进行软阅读中有重要作用,AAPM TG18标准能够对医用显示器性能的各个性能进行系统的评价,适合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成像系统 显示器 AAPM TG18标准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医学影像 被引量:36
4
作者 卢光明 张志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83-687,共5页
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是以深度学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高性能计算能力及医学影像大数据共同促进出现的时代产物,同时也是当今医学发展重要的需求方向。文章从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的意义目标、研发流程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其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放射学 医学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出版物中的应用
5
作者 许健 陈君坤 +3 位作者 卢光明 张宗军 黄伟 陈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62-63,共2页
0引言医学影像的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不仅为医学影像资料的数字化存档与远程会诊带来方便,而且为医学影像资料的出版带来革命性进步。本文作者通过运用计算机编辑和出版《CT诊断与鉴别诊断》一书的全过程,深深体会到计算机技术在医学... 0引言医学影像的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不仅为医学影像资料的数字化存档与远程会诊带来方便,而且为医学影像资料的出版带来革命性进步。本文作者通过运用计算机编辑和出版《CT诊断与鉴别诊断》一书的全过程,深深体会到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出版物中的优势。《CT诊断与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数字化处理技术 CT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6
作者 许健 卢光明 +2 位作者 郑玲 袁彩云 陈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910-914,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 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29例,小肠16例,大肠5例,胃肠道外2例。病理分型:良性G IST 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6例,...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 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29例,小肠16例,大肠5例,胃肠道外2例。病理分型:良性G IST 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6例,未确定3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占38%(20/53),腹部不适及腹痛占36%(19/53)。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黏膜下富含血供的肿块,境界清晰光整,外生性为主,肿块内出血、坏死、囊性变明显,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结论:G I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准确定位、良恶性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计算机体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及其他影像手段对胰腺癌诊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中秋 卢光明 +4 位作者 郑玲 朱虹 常林风 吴江 秦莉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增强CT和综合手段对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和临床等综合手段证实的32例胰腺病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观察胰腺病变的CT形态、密度、强化程度、胰胆管扩张、转移以及...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增强CT和综合手段对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和临床等综合手段证实的32例胰腺病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观察胰腺病变的CT形态、密度、强化程度、胰胆管扩张、转移以及PET显像胰腺病灶感兴趣区(ROI)标准摄取最大值(SUVmax)。结合临床和病理诊断结果,分别比较分析单纯PET、单纯CT平扫、增强CT、PET/CT和综合手段对胰腺疾患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32例胰腺病变中,胰腺恶性肿瘤26例,其中20例为胰腺癌,3例为胰腺癌手术后复发,2例为胰腺转移癌,1例为交界性肿瘤(潜在恶性);良性病变为6例,其中5例为肿块性慢性胰腺炎,1例为急性胰腺炎。胰腺周围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8例,腹膜及肠系膜转移4例,肝脏转移7例,骨转移2例,其他部位转移2例。单纯PET、单纯CT、增强CT、PET/CT和综合手段对胰腺疾患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8.5%、73.1%、84.6%、92.3%、96.2%,特异性分别为66.7%、33.3%、66.7%、66.7%、83.3%,准确性分别84.4%、65.6%、81.3%、87.5%、93.8%。结论:18F-FDG PET/CT较单纯PET、单纯CT、增强CT对胰腺疾患的诊断价值高,综合手段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块 胰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朱宗明 张宗军 +6 位作者 陈宏伟 任斌 鲍健 汤群锋 吴力源 胡晓云 卢光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采用双源CT血管造影(CTA)和高分辨MRI,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成分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经颈部CTA检测出颈总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并... 目的采用双源CT血管造影(CTA)和高分辨MRI,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成分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经颈部CTA检测出颈总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并伴管腔狭窄,再接受MRI扫描;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成分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40例患者中,CTA检出斑块61个,其中混合性斑块31个;钙化性斑块18个;软斑块12个。高血压30例,检出斑块49个;无高血压10例,检出斑块12个。MRI检出斑块61个,其中Ⅲ型14个;Ⅳ~Ⅴ型23个,Ⅵ型6个;Ⅶ型18个。斑块内溃疡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同侧急性脑梗死14例,双侧颈动脉斑块造成双侧脑梗死10例,一侧颈动脉检出粥样斑块而对侧发生脑梗死2例。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以混合性斑块为主,双侧好发;高血压患者斑块发生率高于无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同侧脑梗死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颈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18)F-脱氧葡萄糖PET/CT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中秋 卢光明 +5 位作者 朱虹 常林风 吴江 郑玲 王俊鹏 秦莉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59-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的影像表现及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6例胰腺恶性病变和6例胰腺炎患者均经病理和临床等综合手段证实,并均行18FFDG全身PET/CT显像,观察胰腺癌的PET/CT表现,结合手术病理和临床结... 目的:探讨胰腺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的影像表现及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6例胰腺恶性病变和6例胰腺炎患者均经病理和临床等综合手段证实,并均行18FFDG全身PET/CT显像,观察胰腺癌的PET/CT表现,结合手术病理和临床结果,分析PET/CT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胰腺恶性病变26例,其中20例为胰腺癌,3例为胰腺癌手术后复发,2例为胰腺转移癌,1例为交界性肿瘤(潜在恶性);胰周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8例,腹膜腔及肠系膜转移4例,肝脏转移7例,脊椎等其他骨转移2例,其他部位转移2例。胰腺恶性病变的PET/CT表现为Ⅰ型21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0例。PET/CT对胰腺疾患诊断的敏感性为96.2%,特异性为66.7%,准确性为87.5%。结论:胰腺癌18FFDGPET/CT的影像表现可多种形式,其中Ⅰ型占80.8%,为典型表现;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高,但仍存在少部分假阳性和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阳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计算机X线断层照像术 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对双源CT冠状动脉影像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郑玲 张龙江 +4 位作者 卢光明 黄伟 周长圣 李林 蔡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评价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对双源CT冠状动脉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患者进行了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原始数据经多期相重建优选出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影像,以4分法评定系统进行影像质量评价。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 目的:评价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对双源CT冠状动脉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患者进行了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原始数据经多期相重建优选出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影像,以4分法评定系统进行影像质量评价。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对冠状动脉的影像质量的影响,对有相关性者行进一步分析。结果:100例患者,共纳入分析的血管为299支,296支血管可满足影像评价(99%)。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对总的冠状动脉影像质量没有影响,仅平均心率对舒张期冠状动脉影像质量有负影响(P>0.05),尤其对右冠状动脉的影响更明显,70bpm以上时影像质量即下降,80bpm以上时影像质量甚至难以满足评价。结论: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对双源CT冠状动脉总的影像质量没有影响,但平均心率对舒张期冠状动脉的影像质量有负影响,对右冠状动脉的影响更大,当心率大于80bpm时,利用舒张期的数据难以获得RCA满意的影像质量,应该利用最佳收缩期的数据进行影像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宗军 王秀玲 +2 位作者 朱宗明 季学满 卢光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2期1350-1353,共4页
目的:分析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CT、MRI和DSA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17例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患者中15例行MRI检查、CT检查6例、DSA检查4例。对DVA在不同影像检查的表现进行分析,对DVA的部位、分型、引流方式以及合并的其它异常... 目的:分析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CT、MRI和DSA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17例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患者中15例行MRI检查、CT检查6例、DSA检查4例。对DVA在不同影像检查的表现进行分析,对DVA的部位、分型、引流方式以及合并的其它异常进行探讨。结果:17例患者有21个DVA,其中3例多发,4例患者合并有海绵状血管瘤。21个DVA中幕上7个,幕下14个,根据其位置分为浅型(皮层和皮层下区)12个和深型9个,其引流静脉中单支引流14例,多支引流3例。增强CT、增强MRI和DSA静脉期均能清晰显示其特征性表现既"水母头"状扩张的髓静脉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干。结论:增强CT、MRI以及DSA检查均能正确诊断和评价DVA,DSA是诊断DVA并与其它血管畸形鉴别的金标准;多种序列组合使MRI能更全面的评价DVA及其合并的其它脑实质异常,是DVA检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静脉异常 血管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刁强 郑玲 梁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影像资料。9例均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包括肾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其中1例同时行MRI检查,1例行IVP检查。结果:C... 目的:探讨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影像资料。9例均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包括肾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其中1例同时行MRI检查,1例行IVP检查。结果:CT平扫示9例病灶均为单发;7例位于左肾,2例位于右肾,最大径2.0~10.0cm,平均5.1cm,<3.0cm者2例,2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肾皮质期示9例病灶明显强化,肾髓质期示6例病灶持续强化,6例病灶内可见"星芒"状瘢痕,5例有相对完整假包膜。1例病灶于MRI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可见清晰包膜。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同肾癌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胡裕效 朱虹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9-633,共5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罕见的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无论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或在免疫功能缺陷人群中,其发病率都在逐年上升。文中主要综述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罕见的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无论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或在免疫功能缺陷人群中,其发病率都在逐年上升。文中主要综述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的PCNSL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及医学影像学特征。PCNSL具有某些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将传统医学影像手段(如CT、MRI)与新兴医学影像学技术相结合,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及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等,能大大提高PCNSL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计算机体层扫描仪 磁共振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像学评价及新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丽 许健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02-1108,共7页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继外科手术、放化疗之后肿瘤治疗的新的有效手段。许多临床前抗血管生成治疗动物试验显示出很好的前景,但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却不够满意,其原因有待深入探讨。如何在活体上无创评...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继外科手术、放化疗之后肿瘤治疗的新的有效手段。许多临床前抗血管生成治疗动物试验显示出很好的前景,但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却不够满意,其原因有待深入探讨。如何在活体上无创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效果是目前肿瘤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介绍利用显微光学成像、超声成像、CT、MRI、核医学、分子影像、多模式成像等成像方法对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抗血管生成治疗 肿瘤血管生成成像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华斌 李苏建 +1 位作者 王中秋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胰腺实性-假乳状瘤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妇女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Frantz于1959年首先报道了本病,其组织发生来源尚未确定。文中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 目的:胰腺实性-假乳状瘤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妇女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Frantz于1959年首先报道了本病,其组织发生来源尚未确定。文中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表现为胰腺区巨大囊实性肿块,包膜大多完整,增强后强化明显,与胰腺分界清晰。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在T1WI、T2WI上呈混杂信号,肿块体积均较大,邻近结构受压移位。造影增强后肿瘤实质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呈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增强前后均呈低密度。1例肿块内伴有条状钙化;1例伴有胰管轻度扩张;5例均未见肝内外胆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特征,可与其它有类似影像学表现的胰腺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囊腺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正参 王中秋 +2 位作者 吴江 王正阁 刘珍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947-950,共4页
目的:胰腺囊腺瘤属于胰腺囊性病变,在临床上属于少见的胰腺肿瘤,文中探讨胰腺囊腺瘤的CT及MR 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胰腺囊腺瘤患者的CT及MR I(CT 9例,MR I 3例),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果:胰腺囊... 目的:胰腺囊腺瘤属于胰腺囊性病变,在临床上属于少见的胰腺肿瘤,文中探讨胰腺囊腺瘤的CT及MR 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胰腺囊腺瘤患者的CT及MR I(CT 9例,MR I 3例),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果:胰腺囊腺瘤多发于中年女性,12例患者均呈单个或多发囊状改变,囊大小不等,囊内有分隔的9例,囊壁有结节的5例,囊壁点状或蛋壳状钙化3例。结论:胰腺囊腺瘤在CT及MR I检查中有一定的特异性,大多可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囊腺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影像诊断与临床病理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峰 陈桂玲 +1 位作者 盛会雪 张宗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5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36例(94.7%)位于幕上,累及额叶、颞叶者29例(76.3%),1例位于小脑半球,另见... 目的探讨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36例(94.7%)位于幕上,累及额叶、颞叶者29例(76.3%),1例位于小脑半球,另见有2例累及胼胝体;病灶位于单个脑叶者31例(81.6%),两个以上脑叶7例(18.4%)。肿瘤呈边界不清的异常信号或密度影,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轻,36例增强检查中20例无明显强化,另16例表现为小斑片状、结节样、不规则环状强化。结论 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建瑞 王朋 +3 位作者 张军 程晓青 黄伟 卢光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6期943-947,共5页
目的:探讨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gemistocytic astrocytoma ,GemA)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 GemA 的临床及影像资料。2例行 CT 平扫,8例行 MR 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影像特征... 目的:探讨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gemistocytic astrocytoma ,GemA)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 GemA 的临床及影像资料。2例行 CT 平扫,8例行 MR 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共10例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10~64岁。全部位于幕上,发生在额叶7例;9例单发,1例多发;8例表现为边界不清、弥漫性生长;6例累及多个脑叶,其中5例通过胼胝体侵犯对侧大脑半球;6例肿瘤实性成分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的囊变区;1例还表现为大囊小结节型,实性结节位于脑膜面侧。 MRI 肿瘤的实性成分在 T1 WI 呈等或稍低信号,在 T2 WI 呈稍高或高信号,在 DWI 呈稍高或高信号,ADC 图呈低或稍低信号;增强后2例无明显强化;6例肿瘤的实性成分呈明显强化,强化大多不均匀。 CT 表现肿瘤呈低密度,伴有轻度水肿,1例瘤内伴有点状钙化。肿瘤最大径约3.0~8.1cm ;瘤周轻度水肿9例,中度水肿1例。结论 GemA 的 MRI 表现具备一定的特点,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对该病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细胞 星形细胞瘤 病理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瘘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价值评估 被引量:7
19
作者 刁强 郑玲 李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瘘的影像学特征及支架置入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5月间12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食管瘘患者,其中放疗、保守治疗后出现食管-胸腔瘘及食管-纵隔瘘各1例,食管癌术后出现瘘患者10例。12例均行口服碘水造... 目的:探讨食管瘘的影像学特征及支架置入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5月间12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食管瘘患者,其中放疗、保守治疗后出现食管-胸腔瘘及食管-纵隔瘘各1例,食管癌术后出现瘘患者10例。12例均行口服碘水造影及螺旋CT检查,并于透视引导下置入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结果:口服碘水造影,检查显示,造影剂溢入胸腔8例;溢入气管3例;溢入纵隔部位1例。12例行螺旋CT检查,其中8例显示瘘口与胸腔相通,2例直接显示食管残胃-气管瘘的瘘口和瘘管,2例因瘘口小而未能显示。12例患者均顺利置入覆膜内支架,既完全封堵了瘘口,又解决了进食、呛咳问题,有效控制肺部、纵隔等感染问题,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结论:根据口服碘水造影和螺旋CT征象可以诊断食管瘘,置入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明显,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瘘 碘水造影 CT 支架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神经根疾病MR脊髓造影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施鑫 朱锡旭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443-445,449,共4页
目的 :观察和评价核磁共振 (MR)脊髓造影术对腰骶神经根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MR为SiemensMag netonImpact 1.0T超导扫描机 ,所采用的扫描序列为脂肪抑制重T2 SE序列 ,重建方法为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的MR脊髓造影技术 ,检查 75... 目的 :观察和评价核磁共振 (MR)脊髓造影术对腰骶神经根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MR为SiemensMag netonImpact 1.0T超导扫描机 ,所采用的扫描序列为脂肪抑制重T2 SE序列 ,重建方法为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的MR脊髓造影技术 ,检查 75例慢性腰腿痛患者。 结果 :MR脊髓造影能清晰地显示腰骶硬脊膜外腔、神经根及其神经根鞘的形态与结构。 75例MR脊髓造影中 ,11例为腰骶部神经根病变。其中神经根变异 6例 ,占8.0 % ;神经根囊肿 2例 ,占 2 .6 % ;神经根纤维瘤 3例 ,占 4 .0 %。在MR脊髓造影图像上表现各有其特点。 结论 :神经根疾病在MR脊髓造影的影像上有其特征性的表现 ,能为临床诊断椎管内神经根病变提供满意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神经根疾病 影像学评价 核磁共振 脊髓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