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X_3型钙钛矿光伏材料的结构与性质调控 被引量:14
1
作者 陆新荣 赵颖 +2 位作者 刘建 李承辉 游效曾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78-1686,共9页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其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工艺简单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目前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无机-有机杂化ABX3材料非常重要。它既作为光吸收材料,同时又作为载流子传输材料,因此它的光...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其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工艺简单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目前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无机-有机杂化ABX3材料非常重要。它既作为光吸收材料,同时又作为载流子传输材料,因此它的光电性质直接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本文综述了调控无机有机金属卤化物ABX3型钙钛矿光伏材料结构和性质的几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 光谱 晶体结构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荧光性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静 季长春 +1 位作者 王作为 郑和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83-2089,共7页
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镉的2个配合物[CdCl(pybma)·H2O]n(1)和[Cd2(pybma)2(OH-BDC)]n(2)(Hpybma=2-(2-吡啶基)苯并咪唑基乙酸,OH-H2BDC=5-羟基-1,3-苯二酸),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RD,热重,荧光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 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镉的2个配合物[CdCl(pybma)·H2O]n(1)和[Cd2(pybma)2(OH-BDC)]n(2)(Hpybma=2-(2-吡啶基)苯并咪唑基乙酸,OH-H2BDC=5-羟基-1,3-苯二酸),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RD,热重,荧光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配位聚合物1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位聚合物2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2个配合物都是二维层状结构,其中配合物1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实验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都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可以作为潜在的荧光光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配合物 晶体结构 氢键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含5-甲基吡嗪-2-羧酸主族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基贵 潘兆瑞 郑和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51-1556,共6页
本文以5-甲基吡嗪-2-羧酸(Hmpca)同Pb(NO3)2和Sr(NO3)2水热反应得到了2个配合物{[Pb2(mpca)4]·H2O}n(1)和{[Sr2(mpca)4(H2O)2]·H2O}n(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 本文以5-甲基吡嗪-2-羧酸(Hmpca)同Pb(NO3)2和Sr(NO3)2水热反应得到了2个配合物{[Pb2(mpca)4]·H2O}n(1)和{[Sr2(mpca)4(H2O)2]·H2O}n(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是P21/n和P21。在配合物1中,Pb(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四方锥构型;在配合物2中,每个Sr(Ⅱ)与5个羧基氧,1个水分子和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八配位的多面体构型,配合物1和2均是一维链状结构的化合物。在配合物1中游离的水分子与羧基氧之间的氢键作用将相邻的2条链连接成双链结构。配合物2中配位水和游离水分子与未配位的羧基氧以及配体中的氮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链连接成二维平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族 配合物 5-甲基吡嗪-2-羧酸 晶体结构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连续结构Li_4Ti_5O_(1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和其锂离子电池超长循环性能(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林子夏 王刚 +4 位作者 郑明波 赵斌 李念武 濮林 施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65-1470,共6页
利用具有三维连续纳米孔结构的热剥离石墨烯为骨架制备Li4Ti5O1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通过乙醇挥发法在热剥离石墨烯的纳米孔道内引入前驱物,进一步高温热处理,在热剥离石墨烯的孔道内原位形成Li4Ti5O12纳米粒子。利用复合材料作为锂... 利用具有三维连续纳米孔结构的热剥离石墨烯为骨架制备Li4Ti5O1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通过乙醇挥发法在热剥离石墨烯的纳米孔道内引入前驱物,进一步高温热处理,在热剥离石墨烯的孔道内原位形成Li4Ti5O12纳米粒子。利用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热剥离石墨烯的三维连续结构确保了Li4Ti5O12纳米粒子与石墨烯在长循环过程中的有效接触。因此,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5C下,5 0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高达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4TI5O12 石墨烯 纳米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四氟苯甲酸根及联吡啶为配体的铜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量子化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石智强 季宁宁 +1 位作者 何国芳 郑和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79-1285,共7页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单核铜(Ⅱ)配合物[Cu(TFBA)(2,2′-bipy)(H2O)2](TFBA)(HTFBA=2,3,4,5-四氟苯甲酸,2,2′-bipy=2,2′-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铜(Ⅱ)分别与来自1个2,2′-b...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单核铜(Ⅱ)配合物[Cu(TFBA)(2,2′-bipy)(H2O)2](TFBA)(HTFBA=2,3,4,5-四氟苯甲酸,2,2′-bipy=2,2′-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铜(Ⅱ)分别与来自1个2,2′-bipy的2个氮原子、1个2,3,4,5-四氟苯甲酸根的1个氧原子和2个水分子中的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方锥的配位构型。配合物通过强的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二聚体结构,该二聚体又通过分子间弱的C-H…O氢键和C-H…π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对配合物中[Cu(TFBA)(2,2′-bipy)(H2O)2]+进行了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 4 5-四氟苯甲酸 2 2'-联吡啶 铜(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从头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吡啶二甲酸和1,4-二咪唑基丁烷构筑的Cd(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可 李书静 +2 位作者 张小朋 曲波涛 郑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47-1652,共6页
合成了一个配位聚合物{[Cd(pdc)(bbi)]·2H2O}n(H2pdc=2,3-吡啶二甲酸,bbi=1,4-二咪唑基丁烷),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考察了配合物的结构。配合物中,Cd(Ⅱ)的配位数为5,每个Cd(Ⅱ)与1个吡啶二甲酸离子的1个羧基氧... 合成了一个配位聚合物{[Cd(pdc)(bbi)]·2H2O}n(H2pdc=2,3-吡啶二甲酸,bbi=1,4-二咪唑基丁烷),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考察了配合物的结构。配合物中,Cd(Ⅱ)的配位数为5,每个Cd(Ⅱ)与1个吡啶二甲酸离子的1个羧基氧原子和吡啶氮原子,另1个吡啶二甲酸离子的1个羧基氧原子,以及2个1,4-二咪唑基丁烷的2个氮原子配位。吡啶二甲酸离子的配位方式可以表示为μ-(κ3N,O2∶O3),Cd(Ⅱ)与之连接形成一维骨架链[Cd(pdc)]∞。配体1,4-二咪唑基丁烷采用了"Ω"和"S"两种构型,它们进一步与中心原子配位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为三重穿插的金刚石型网络结构,拓扑学符号为66。受光激发,该配合物在426 nm处有一个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吡啶二甲酸 1 4-二咪唑基丁烷 镉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二噻吩和3,8-二甲基噻吩-1,10-菲啰啉的锰(Ⅱ)和钴(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顺反异构及取代基效应研究(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斌 颜流水 +1 位作者 张爱琴 黄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40-2547,共8页
本文报道了1个基于3,8-二噻吩-1,10-菲哕啉(dtphen)的双核锰(Ⅱ)配合物1[trans—Mn2Cl4(dtphen)2]和2个基于3,8-二甲基噻吩-1,10.菲哕啉(dmtphen)的单核锰(Ⅱ)和单核钴(Ⅱ)配合物2和3(分子式分别为[cis-MnCl:(dmtp... 本文报道了1个基于3,8-二噻吩-1,10-菲哕啉(dtphen)的双核锰(Ⅱ)配合物1[trans—Mn2Cl4(dtphen)2]和2个基于3,8-二甲基噻吩-1,10.菲哕啉(dmtphen)的单核锰(Ⅱ)和单核钴(Ⅱ)配合物2和3(分子式分别为[cis-MnCl:(dmtphen)2]和[cis-CoCl2(dmtphen)2])的合成、波谱和晶体结构表征。其中。2个锰(Ⅱ)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呈现不同的配位模式,由于噻吩环上甲基引入所产生的位阻效应.导致单核配合物2和3中,两配体中的噻吩环相对于1,10-菲哆啉环呈现相同的反式/反式分子构型,其二面角分布在14.1(1)°51.5(1)°。而对于双核配合物1,由于没有甲基位阻的影响,其相应芳环之间二面角减少至2.0(1)°~20.2(1)°,且配体呈现顺式/反式分子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Ⅱ)配合物 钴(Ⅱ)配合物 取代基效应 顺反异构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表面波声子晶体中的能带结构及带隙类型 被引量:3
8
作者 余思远 张恒 卢明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7-1113,共7页
声表面波声子晶体对于实现声表面波的精确操控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两大类最为主要的声表面波声子晶体的结构类型,即:"凹陷"孔洞阵列型和"凸起"柱体阵列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数值计算并获得了基于压电铌... 声表面波声子晶体对于实现声表面波的精确操控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两大类最为主要的声表面波声子晶体的结构类型,即:"凹陷"孔洞阵列型和"凸起"柱体阵列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数值计算并获得了基于压电铌酸锂基底的声表面波声子晶体的能带结构,同时验证了声子晶体中所具有的声表面波带隙,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两大类声表面波声子晶体中的各种本征模式所呈现的特征.结果表明,在这两大类声表面波声子晶体中,均可以存在由于带边布拉格散射导致的声表面波的部分(方向)带隙甚至全(方向)带隙;在"凸起"型声表面波声子晶体中,更是存在由于"凸起"结构中的局域共振而导致的局域共振带隙.局域共振带隙的频率可以远小于布拉格带隙所具有的频率,同时,其频率范围仅由局域共振体本身的几何形貌及声学参数决定,而与声子晶体整体的晶格常数或对称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 声子晶体 声学超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手性Salen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波谱与结构(英文)
9
作者 钱惠芬 储昭莲 黄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5-200,共6页
本文报道了2个手性Salen型过渡金属配合物[(N,N′-bis(3-t-butyl-5-methylsalicylidene)-1S,2S-cyclohexanediamine-N,N′,O,O′)nickel(Ⅱ)](1)和[(N,N′-bis(3-t-butyl-5-methylsalicylidene)-1S,2S-cyclohexanediamine-N,N′,O,O′)c... 本文报道了2个手性Salen型过渡金属配合物[(N,N′-bis(3-t-butyl-5-methylsalicylidene)-1S,2S-cyclohexanediamine-N,N′,O,O′)nickel(Ⅱ)](1)和[(N,N′-bis(3-t-butyl-5-methylsalicylidene)-1S,2S-cyclohexanediamine-N,N′,O,O′)copper(Ⅱ)](2)的合成、波谱与结构表征。它们由(1S,2S)-环己烷-1,2-二胺和3-叔丁基-5-甲基-2-羟基苯甲醛发生席夫碱缩合反应制得的配体分别与Cu(Ⅱ)和Ni(Ⅱ)盐反应而得到。产品经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紫外和圆二色光谱等方法表征,并测定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中的中心金属离子Cu(Ⅱ)和Ni(Ⅱ)均为四配位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而且在其晶体堆积中观察到一种通过芳环之间弱π-π相互作用形成的二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en型配合物 席夫碱缩合反应 晶体结构 圆二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噻吩咪唑[4,5-f][1,10]菲啰啉及其衍生物的顺式镉(Ⅱ)、锰(Ⅱ)和镍(Ⅱ)配合物的结构和波谱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银歌 刘前前 +2 位作者 翟立新 钱惠芬 黄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87-1695,共9页
本文报道了3个基于2-噻吩咪唑[4,5-f][1,10]菲哕啉(TIP)和2-(5-溴-2-噻吩)咪唑[4,5-f][1,10]菲哕啉(5-Br.TIP)的镉(Ⅱ)配合物1[cis-Cd(TIP):(NO,)2]、锰(Ⅱ)配合物2[cis.Mn(5.Br.TIP):C12]和镍(Ⅱ)配合物3... 本文报道了3个基于2-噻吩咪唑[4,5-f][1,10]菲哕啉(TIP)和2-(5-溴-2-噻吩)咪唑[4,5-f][1,10]菲哕啉(5-Br.TIP)的镉(Ⅱ)配合物1[cis-Cd(TIP):(NO,)2]、锰(Ⅱ)配合物2[cis.Mn(5.Br.TIP):C12]和镍(Ⅱ)配合物3[cis—Ni(TIP)2CI(CH,OH)]C1·CH,OH的合成、波谱和晶体结构表征。它们均为顺式1:2单核配合物,其中1为8配位,2和3为6配位,TIP和5一Br—TIP配体在不同配合物中噻吩和邻菲哕啉并咪唑环之间的二面角有所不同,但都不大,在3.9(1)°~9.2(1)°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Ⅱ)配合物 锰(Ⅱ)配合物 镍(Ⅱ)配合物 2-噻吩咪唑[4 5-f][1 10]菲啰啉 2-(5-溴-2-噻吩)咪唑[4 5-f][1 10]菲啰啉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Salen型配体及其锌(Ⅱ)和镍(Ⅱ)配合物配位前后晶体结构及波谱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游伟 姚成 黄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7-874,共8页
本文报道了一个双N,O-双齿席夫碱配体4,4′,6,6′-四溴-2,2′-(1,2-亚苯基双(次氮基次甲基))双苯酚H2L(由3,5-二溴-2-羟基苯甲醛和1,2-苯二胺通过席夫碱缩合反应制得)及其单核五配位锌(Ⅱ)和四配位镍(Ⅱ)配合物1和2(分子式分别为[ZnL(H2... 本文报道了一个双N,O-双齿席夫碱配体4,4′,6,6′-四溴-2,2′-(1,2-亚苯基双(次氮基次甲基))双苯酚H2L(由3,5-二溴-2-羟基苯甲醛和1,2-苯二胺通过席夫碱缩合反应制得)及其单核五配位锌(Ⅱ)和四配位镍(Ⅱ)配合物1和2(分子式分别为[ZnL(H2O)]和[NiL])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波谱表征。对它们在过渡金属离子配位前后的分子结构和超分子作用力、核磁共振波谱、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方面的差异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溴-2-羟基苯甲醛 1 2-苯二胺 席夫碱缩合反应 Salen型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含有叠氮根和硫氰根配位单元的3,4-双咪唑噻吩锰(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英文)
12
作者 金超 王银歌 +1 位作者 钱惠芬 黄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40-2446,共7页
制备了2个含有叠氮根和硫氰根配位单元的3,4-双咪唑噻吩(L)的锰(Ⅱ)配位聚合物[Mn(L)(N3)2(H2O)]n(1)和[Mn(L)2(SCN3)2]n(2)并报道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和2是通过3,4-双咪唑噻吩与四水醋酸锰反应,同时分别引入过量的线性三原子阴离... 制备了2个含有叠氮根和硫氰根配位单元的3,4-双咪唑噻吩(L)的锰(Ⅱ)配位聚合物[Mn(L)(N3)2(H2O)]n(1)和[Mn(L)2(SCN3)2]n(2)并报道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和2是通过3,4-双咪唑噻吩与四水醋酸锰反应,同时分别引入过量的线性三原子阴离子(N3-和SCN-)以取代醋酸根作为抗衡离子制备而得。单晶结构分析表明1和2具有相同的无限二维链状空间结构,但是由不同的44元的[Mn6(L)4(2N3)2]和36元的[Mn4L4]大环单元结构组成。此外,配位聚合物1中的叠氮根分别采用端基单齿和桥联双齿的配位方式,而配位聚合物2中的硫氰根仅以端基氮原子与Mn(Ⅱ)离子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Ⅱ)配合物 3 4-双咪唑噻吩 叠氮根 硫氰根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组件封装材料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峰 张俊 +1 位作者 李承辉 游效曾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9-436,共8页
封装材料是影响目前太阳能等光伏组件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本文从化学观点出发,综述和评论了实用的乙烯-乙烯醋酸酯共聚物(EVA)、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材料在使用过程出现的问题以及改性研究方法... 封装材料是影响目前太阳能等光伏组件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本文从化学观点出发,综述和评论了实用的乙烯-乙烯醋酸酯共聚物(EVA)、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材料在使用过程出现的问题以及改性研究方法,强调了PDMS材料在太阳能光伏组件封装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封装材料 乙烯-乙烯醋酸酯共聚物 聚乙烯醇缩丁醛 聚二甲基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红光铱配合物的合成和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松 薛莉莎 +2 位作者 吴晨 郑佑轩 左景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4-141,共8页
以二(二苯基磷酰)胺fHtpip)作为辅助配体,与主配体2-(2,4-二氟苯基)异喹啉和2-(4-三氟甲基苯基)异喹啉合成了红光铱磷光配合物Ir(dfpiq)2tpip和Ir(tfmpiq)2tpip并得到了晶体结构。在CH2Cl2中发射光谱主要是MLCT发射,峰位... 以二(二苯基磷酰)胺fHtpip)作为辅助配体,与主配体2-(2,4-二氟苯基)异喹啉和2-(4-三氟甲基苯基)异喹啉合成了红光铱磷光配合物Ir(dfpiq)2tpip和Ir(tfmpiq)2tpip并得到了晶体结构。在CH2Cl2中发射光谱主要是MLCT发射,峰位置分别为622和600nm.量子效率分别为15%和17%,而HOMO/LUMO能级分别是-4.80/-2.58和-4.73/-2.57eV。在1150-1300(V·cm-1)1/2电场范围.Ir(dfpiq)2tpip的电子迁移率为6.61-8.49×10^-6cm2·V-1·s-1,Ir(tfmpiq)2tpip的电子迁移率为6.08~6.61×10^-6cm2·V-1·s-1。ITO/TAPC(60nm)/Ir-complex(l5wt%):CBP(50nm)/TPBi(60nm)/LiF(1nm)/Al(100nm)中基于Ir(dfpiq)2tpip的器件最大安培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为4.71cd.A-1和1.82lm.W-1,12.0V时达到的最大亮度为18195cd·m-2。基于Ir(tfmpiq)2tpip的器件最大安培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为3.47cd.A-1和1.51lm·W-1,12.4V时达到的最大亮度为14676cd·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铱配合物 2-(2 4-二氟苯基)异喹啉 2-(4-三氟甲基苯基)异喹啉 二(二苯基磷酰)胺 电子迁移率 有机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固相剥离法制备功能化石墨烯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11
15
作者 薛露平 郑明波 +4 位作者 沈辰飞 吕洪岭 李念武 潘力佳 曹洁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75-1381,共7页
通过微波固相剥离氧化石墨制备了功能化石墨烯材料。石墨烯的剥离,是由于微波加热过程中氧化石墨烯片上的官能团分解为CO2和H2O,产生的压力超过了片层间的范德华力。形貌表征显示了石墨烯的有效剥离和纳米孔结构的形成。红外光谱分析结... 通过微波固相剥离氧化石墨制备了功能化石墨烯材料。石墨烯的剥离,是由于微波加热过程中氧化石墨烯片上的官能团分解为CO2和H2O,产生的压力超过了片层间的范德华力。形貌表征显示了石墨烯的有效剥离和纳米孔结构的形成。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剥离的功能化石墨烯仍然有少量的官能团残留。N2等温吸附-脱附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具有高比表面积(412.9m2·g-1)和大孔容(1.91cm3·g-1)。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功能化石墨烯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电容行为和207.5F·g-1的比电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石墨烯 微波辐射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碳纳米纤维-硫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英文)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斌 李念武 +2 位作者 吕洪岭 林子夏 郑明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3-740,共8页
锂硫电池的商用化受到硫和多硫化锂低的电导率、多硫化锂在有机电解液中的溶解、放电过程中硫的体积膨胀等因素的制约。我们通过自模板法制备了具有石墨化孔壁结构的介孔碳纳米纤维(MCNF),并利用这种结构将硫和多硫化锂封装在碳骨架内... 锂硫电池的商用化受到硫和多硫化锂低的电导率、多硫化锂在有机电解液中的溶解、放电过程中硫的体积膨胀等因素的制约。我们通过自模板法制备了具有石墨化孔壁结构的介孔碳纳米纤维(MCNF),并利用这种结构将硫和多硫化锂封装在碳骨架内。具有石墨化孔壁结构的一维MCNF能够在循环中为硫和多硫化锂提供良好的导电网络。MCNF中小的介孔能够抑制长链多硫化锂的扩散。另外,MCNF大的孔容能够负载比较多的硫,并且能够为硫的放电膨胀提供足够的纳米空间。本工作制备的MCNF-硫纳米复合材料在0.8 A·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后仍有820 mAh·g-1的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介孔材料 电化学 能量转换 锂硫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氧化钌纳米复合材料的水热法合成及电化学电容性能(英文) 被引量:5
17
作者 沈辰飞 郑明波 +4 位作者 薛露平 李念武 吕洪岭 张松涛 曹洁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5-589,共5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石墨烯-氧化钌(G-RuO2)纳米复合材料。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量色散谱(EDS)表征。SEM结果表明氧化钌粒子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层片上。TEM结果显示氧化钌纳米粒子的平...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石墨烯-氧化钌(G-RuO2)纳米复合材料。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量色散谱(EDS)表征。SEM结果表明氧化钌粒子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层片上。TEM结果显示氧化钌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3 nm。对样品进行了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样品在H2SO4(1 mol.L-1)溶液中具有219.7 F.g-1的比电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钌 石墨烯 纳米复合材料 电化学电容器 水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梧桐皮基高比表面积碳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电容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涛 郑明波 +2 位作者 李念武 吕洪岭 曹洁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7-109,共3页
以废弃的梧桐皮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二次活化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碳材料,对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和氮气吸脱附表征,并利用循环伏安以及恒电流充放电研究了样品的超电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活化剂与梧桐皮的质量比为3:1时,样品... 以废弃的梧桐皮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二次活化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碳材料,对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和氮气吸脱附表征,并利用循环伏安以及恒电流充放电研究了样品的超电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活化剂与梧桐皮的质量比为3:1时,样品的比表面积达到最大(2141m2·g-1),电化学性能最佳。当电流密度为1A·g-1时,其最大比电容可达344F·g-1,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梧桐皮 高比表面积 超电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式-三(2-(4-三氟甲基苯基)吡啶)合铱配合物为发光中心的高效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滕明瑜 王铖铖 +2 位作者 荆一铭 郑佑轩 林晨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90-1496,共7页
用经典的方法合成了面式-三(2-(4-三氟甲基苯基)吡啶)合铱配合物(fac-Ir(tfmppy)3),并得到了其晶体结构。在CH2Cl2溶液中Ir(tfmppy)3的发射光谱显示出了峰值位于525 nm的π→π*跃迁吸收以及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MLCT)吸收,色坐标(CIE)为... 用经典的方法合成了面式-三(2-(4-三氟甲基苯基)吡啶)合铱配合物(fac-Ir(tfmppy)3),并得到了其晶体结构。在CH2Cl2溶液中Ir(tfmppy)3的发射光谱显示出了峰值位于525 nm的π→π*跃迁吸收以及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MLCT)吸收,色坐标(CIE)为(0.31,0.62),量子效率计算为4.59%(以Ru(bpy)3]Cl2为参照)。以Ir(tfmppy)3为发光中心,制备并研究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ITO/TAPC(60 nm)/Ir(tfmppy)3(x%)∶mCP(30 nm)/TPBi(60 nm)/LiF(1 nm)/Al(100 nm)。4%掺杂浓度的器件在4 197 cd·m-2的亮度下显示的最大电流效率为33.95 cd·A-1,在12.7 V时的最大亮度为43 612 cd·m-2,色坐标(CIE)为(0.31,0.61)。利用瞬态电致发光法(transient electroluminescence(TEL))、在1 300(V·cm-1)1/2的电场强度下Ir(tfmppy)3配合物的电子迁移率测定为4.24×10-6cm2·(V·s)-1。非常接近于常用的电子传输材料八羟基喹啉铝(Alq3)的电子迁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配合物 4-三氟甲基苯联吡啶 电致磷光 有机电致发光 电子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空穴传输基团三联吡啶(2,2′∶6′,2″-terpyridine)衍生物铕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永慧 李俊 +7 位作者 王正梅 王铖铖 李天一 张松 于明波 孙鹏 王丽丽 郑佑轩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1-708,共8页
以2,2':6',2”.三联吡啶(L1)为基础,通过引入不同的空穴传输基团合成了4’-咔唑基-2,2’:6’,2”一三联吡啶(L2),4'-二苯基胺基.2,2’:6‘,2”-三联吡啶(L3),4’-二(4-叔丁基苯基)胺基-2,2’:6’,2”-三联... 以2,2':6',2”.三联吡啶(L1)为基础,通过引入不同的空穴传输基团合成了4’-咔唑基-2,2’:6’,2”一三联吡啶(L2),4'-二苯基胺基.2,2’:6‘,2”-三联吡啶(L3),4’-二(4-叔丁基苯基)胺基-2,2’:6’,2”-三联吡啶(L4),4’-(N-苯基-1-萘基)胺基-2,2’:6’,2”-三联吡啶(L5),4'-(N-苯基-2-萘基)胺基-2,2':6',2”-三联吡啶(L6)5个N,N,N-三齿中性配体,然后以三氟乙酰噻吩丙酮(HTTA)作为第一配体合成了6种铕配合物。在369~373nm激发条件下,配合物都表现出铕离子5^Do^-7Fj(J=O,1,2,3,4)的特征发射。引入不同的空穴传输基团后。在铕离子的周围形成了“光吸收天线”(1ight-harvesting antenna),不仅扩大了配合物吸收光能的范围、增强了配合物的吸收强度.而且提高了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其中含有咔唑基团的配合物具有最强的发光强度和最长的激发态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配合物 空穴传输基团 荧光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