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肽负载DC联合CIK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疗效 被引量:7
1
作者 章烨 朱寿兴 +6 位作者 申小苏 朱为民 马素娟 时宏珍 史央 朱晨瑶 李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420,共7页
目的:研究多肽负载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对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hormone refractory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HRPC)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无锡市第... 目的:研究多肽负载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对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hormone refractory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HRPC)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HLA-A2+HRPC患者26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贴壁细胞经GM-CSF、IL-4联合诱导培养为成熟DC,负载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PAP)、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三个多肽,制备成DC疫苗,经患者腹股沟皮内注射;未贴壁细胞经IFN-γ、IL-2、抗CD3单抗、IL-1体外诱导培养成CIK,经静脉回输给患者。在治疗后1周进行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检测,在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清中细胞因子和PSA检测,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短期疗效评价。结果:26例HRPC患者对DC联合CIK治疗的耐受良好。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2、IL-12、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上升幅度分别为65.07%、67.69%和125.38%,P<0.05或P<0.01),TNF-α和IL-10水平变化不大;DTH的阳性率为43.5%(10/23);7例患者的CD8+IFN-γ+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显著提高[(8.95±2.74)%vs(0.39±0.15)%,P<0.01];8/26例患者的PSA下降,降幅为13%~66%。26例患者短期疗效评价,3例PR、4例PD、19例SD,所有患者治疗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肽负载DC联合CIK治疗HRPC能激发患者的免疫应答、诱导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近期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 PSA PAP P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DC-CIK细胞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疗效 被引量:11
2
作者 谭洁 王彬 +4 位作者 何志洁 蔡俊霞 时建明 吴锦昌 时宏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1-716,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激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在晚期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采集22例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南京医...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激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在晚期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采集22例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22例RCCIV期患者[男性12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60.8岁(21~79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体外制备成DC-CIK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DC-CIK细胞中CD3^+T、CD8^+T、CD4’T、NK(CD3-CD56^+)和NKT(CD3^+CD56^+)细胞的比例,MTT法检测DC-CIK细胞对白血病K562细胞(对NK细胞敏感)和肾癌786-0细胞(对NK细胞不敏感)的杀伤活性。受试患者于常规治疗(手术+化疗+放疗/细胞因子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DC.CIK细胞治疗,每次静脉回输细胞数约(5.0±0.5)×10。个,5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分别于疗程开始前与结束后1周内监测患者外周免疫学指标(淋巴亚群、细胞因子谱),严密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DC-CIK细胞组成为CD3‘细胞占(86.92±5.32)%、CD3^+CD8^+CD56^+(NKT细胞)占(52.04±7.33)%、CD8-CD56^+(NK细胞)占(7.85±3.15)%,DC-CIK细胞对786-0细胞和K562细胞的体外杀伤率相仿(效靶比为3:1时,杀伤率分别为(16.5±1.7)%和(18.4±1.9)%,P=0.014)。患者接受DC-CIK细胞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3CD56^+NK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外周血中IL-2、IL-12和IFN-1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升(均P〈0.05),而TNF-O/_和IL-10变化不明显(均P〉0.05)。2例患者发生一过性发热,持续4~6h恢复,1例出现短期乏力。结论:DC-CIK细胞体外能有效杀伤786-0细胞和K562细胞。输注后可提升部分RCC患者免疫水平,安全l生良好,可作为晚期RCC患者辅助治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DC-CIK细胞 肾细胞癌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凋亡乳腺癌细胞负载的DC体内激发Th1型免疫反应 被引量:5
3
作者 朱玉兰 钱科卿 +4 位作者 高海燕 许凌云 钱琦 陆晓 宁永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免疫热休克凋亡乳腺癌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后体内免疫状态的变化,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分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介素-4(rhIL-4)诱导DC;将患者自...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免疫热休克凋亡乳腺癌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后体内免疫状态的变化,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分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介素-4(rhIL-4)诱导DC;将患者自体肿瘤细胞热休克后诱导其凋亡并负载自体DC。对10例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进行1个疗程(4次)的DC免疫治疗。结果:治疗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清中IL-2、IL-12、IFN-γ和TNF-α水平治疗后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热休克凋亡乳腺癌细胞负载的DC体内可激发Th1型免疫应答,增强机体抗瘤能力,同时无明显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树突状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HER-2/neu多肽的树突状细胞激发特异性CTL反应 被引量:2
4
作者 孟东 时伟锋 +4 位作者 孙春雷 时宏珍 史央 朱晨瑶 唐金海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以HER-2/neu为靶抗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为抗原载体激发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反应的能力及研制治疗型乳腺癌疫苗的可行性。方法:采集17例HLA-A201+HER-2/neu+乳腺癌患者外周血,... 目的:探讨以HER-2/neu为靶抗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为抗原载体激发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反应的能力及研制治疗型乳腺癌疫苗的可行性。方法:采集17例HLA-A201+HER-2/neu+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与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并诱导为成熟DC(mature dendriticcell,mDC);人工合成HER-2/neu多肽[E75(KIFGSLAFL)和GP2(IISAVVGIL)2条]负载mDC后体外反复致敏PBL(3次,每周1次),检测其激发HER-2/neu特异性CTL的能力与CTL的杀伤活性。同时于患者腹股沟淋巴结富集区皮内注射负载HER-2/neu多肽的DC,每周1次,共接种4次,检测接种前后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和特异性的CTL水平变化,并进行DTH试验。结果:患者外周PBL经过负载HER-2/neu多肽DC共3轮致敏后,HER-2/neu多肽特异的CTL平均比例比对照组(未负载HER-2/neu多肽DC组)明显增高[(5.41±1.44)%vs(0.41±0.12)%,P<0.05];致敏后PBL对负载HER-2/neu多肽T2靶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负载DC诱导的CTL)[效靶比为30∶1时,(35.5±4.7)%vs(11.2±1.4)%,P<0.05]。接种负载HER-2/neu多肽的DC后,患者体内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12、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409.09±89.39)vs(148.79±28.32)ng/ml,(56.23±14.08)vs(24.49±56.23)ng/ml,(146.57±25.97)vs(67.77±39.35)ng/ml;均P<0.05],TNF-α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变化不大(P>0.05)。患者DTH试验阳性率为47%(8/17),DTH阳性患者外周血中特异性CTL比例明显上升。结论:负载HER-2/neu多肽的DC体内、外均具有激发特异性CTL反应能力,可诱导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未发生临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乳腺癌 HER-2/neu多肽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负载肺癌细胞抗原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勇 张科 +4 位作者 童继春 钱科卿 史央 陆俊欢 时宏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13-1115,共3页
目的:建立自体热休克凋亡肺癌细胞抗原制备、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以及抗原负载方法,为制备DC肿瘤疫苗提供技术基础。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手术切除的肺癌新鲜组织获得单细胞悬液,热休克后用白桦脂酸诱导其凋亡制备成细胞抗原;采用... 目的:建立自体热休克凋亡肺癌细胞抗原制备、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以及抗原负载方法,为制备DC肿瘤疫苗提供技术基础。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手术切除的肺癌新鲜组织获得单细胞悬液,热休克后用白桦脂酸诱导其凋亡制备成细胞抗原;采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经GM-CSF与IL-4体外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负载细胞抗原后制备成DC肿瘤疫苗,并对DC疫苗的形态、数量及表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肿瘤细胞抗原得率:(13.68±1.30)×106/g组织;平均凋亡率:(93.79±2.31)%;(2)imDC平均得率为(9.37±0.83)×106/(118.77±12.56)×106个PBMC,活率>95%;imDC表型分析:CD11c+CD14-、CD11c+HLA-DR+、CD11c+CD80+、CD11c+CD83+、CD11c+CD86+表达率分别为(87.45±3.42)%、(87.16±1.08)%、(2.80±1.52)%、(5.64±1.56)%、(5.11±1.09)%;(3)DC疫苗平均得率为(5.75±0.69)×106/(9.37±0.83)×106个imDC,活率>95%,DC疫苗表型:CD11c+CD14-、CD11c+HLA-DR+、CD11c+CD80+、CD11c+CD83+、CD11c+CD86+表达率分别为(92.73±1.21)%、(89.35±2.31)%、(86.80±1.23)%、(69.53±7.21)%、(94.92±1.48)%。结论:该方法稳定、安全、可靠,可制备出具有成熟DC表型的肿瘤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肺癌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