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咪达唑仑不同给药方法对牙科畏惧症患儿镇静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越 常秋芳 +3 位作者 叶阳 高静 梁宏雁 鲁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4-508,共5页
目的对于牙科畏惧症患儿拒绝口服药物,鼻部给药是否有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文中旨在比较咪达唑仑的口服剂型和鼻内喷雾剂型影响牙科畏惧症患儿生理行为的差异,评估2种剂型给药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内蒙古科技大... 目的对于牙科畏惧症患儿拒绝口服药物,鼻部给药是否有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文中旨在比较咪达唑仑的口服剂型和鼻内喷雾剂型影响牙科畏惧症患儿生理行为的差异,评估2种剂型给药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12例患儿。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成2组:口服组(口服咪达唑仑)、鼻用组(用鼻内喷雾器将咪达唑仑药物喷入鼻中),每组56例。分别记录给予咪达唑仑、局麻0 min,治疗开始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时患儿的睡眠状况、哭闹状况、运动状况及整体行为评分。比较2组Ramsay量表评分及行为评分。结果口服组患儿睡眠评分[(2.01±0.11)分]与鼻用组[(1.98±0.2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用组患儿治疗开始5 min时哭闹评分[(2.0±0.3)分]、运动评分[(2.1±0.1)分]、整体情况评分[(2.0±0.5)分]明显高于口服组[(1.3±0.1)分、(1.3±0.3)分、(1.4±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0 min上述评分亦明显高于口服组(P<0.05)。2组患儿Ramsay镇静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咪达唑仑和鼻部用药镇静效果相似,可有效缓解儿童焦虑,但口服咪达唑仑的患儿镇静起效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牙科畏惧症 生理行为 口服 鼻内喷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