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界面高级氧化处理煤化工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英宇 杨国强 +2 位作者 彭璟 孙海宁 张志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3-291,共9页
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含有的各种各样有机污染物,提高煤化工废水的回用率,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但有些污染物浓度很高,传统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无法去除并且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依据微界面强化反应器构建了煤化工污水... 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含有的各种各样有机污染物,提高煤化工废水的回用率,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但有些污染物浓度很高,传统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无法去除并且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依据微界面强化反应器构建了煤化工污水微界面高级氧化反应体系的构效调控数学模型,明确了微界面强化技术对臭氧高级氧化的强化机制和强化效能。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气泡尺寸从10.0 mm减至0.1 mm,废水COD去除率从70.02%增至90.02%;相同的气量下,COD去除率达到70%时,微界面反应器较普通鼓泡反应器,其废水处理量可提高66.50%。为微界面高级氧化处理煤化工废水的放大和设计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界面积 气液两相流 传递过程 模拟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界面强化柴油加氢脱硫过程的模拟计算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梦思 田洪舟 +3 位作者 丁方园 张宇杰 李磊 张志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6-712,共7页
出于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与提高国六柴油等产品质量的要求,降低油品中硫含量一直以来广受关注.目前应用广泛的柴油脱硫技术主要是固定床催化加氢技术,为达到深度脱硫要求,传统工艺常采用升温加压、增大氢油比或油品循环等操作方式,导... 出于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与提高国六柴油等产品质量的要求,降低油品中硫含量一直以来广受关注.目前应用广泛的柴油脱硫技术主要是固定床催化加氢技术,为达到深度脱硫要求,传统工艺常采用升温加压、增大氢油比或油品循环等操作方式,导致设备投资高昂、工艺要求严苛和运行费用偏高.为了探究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对柴油加氢脱硫过程的强化效果,以固定床鼓泡反应器为例,构建微界面体系的构效数学调控模型,模拟计算并分析气泡尺度对柴油加氢脱硫效率的影响.理论计算表明,在工况条件(温度为350℃,压力为3.6 MPa,液时空速为3.0 h^(-1),氢油比为260 Nm^(3)·m^(-3))下,当气泡Sauter平均直径由5.0 mm减小至0.50 mm时,气-液-固微界面体系的体积传质系数增加约29倍,产品硫浓度从17.57μg·g^(-1)降至2.18μg·g^(-1),脱硫效果大幅度提高.这样的微界面加氢技术更容易实现国六柴油对硫含量不大于10μg·g^(-1)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 柴油加氢脱硫精制 上行式固定床反应器 构效调控模型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界面强化蒽醌法制双氧水的氧化工段的模拟计算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宇杰 吕权 +1 位作者 李夏冰 李磊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4-502,共9页
双氧水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绿色氧化剂,在许多领域有重要作用,但国内的双氧水生产技术能耗高,工艺技术水平亟待提升.目前,工业上主要使用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氧化工段采用的多塔氧化流程存在设备投资高、尾氧含量高、氧化效率偏低等问题.为... 双氧水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绿色氧化剂,在许多领域有重要作用,但国内的双氧水生产技术能耗高,工艺技术水平亟待提升.目前,工业上主要使用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氧化工段采用的多塔氧化流程存在设备投资高、尾氧含量高、氧化效率偏低等问题.为了探究微界面反应对氢蒽醌氧化工段的强化效果,基于传统三塔氧化流程,构建微界面体系的构效调控数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研究气泡尺寸和操作条件等因素对氧化工段的传质和反应的强化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在工况条件下(空气压力为0.4 MPa,操作温度为50℃,空气流量减少10%),当气泡Sauter平均直径由5.0 mm减小至0.50 mm时,氧化效率从93%增大到99%,尾氧含量从6%减少到1%;此外,在保证反应效果的前提下,可以降低4~6℃的反应温度.本研究成果为推进微界面强化蒽醌法制双氧水的氧化工段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蒽醌氧化 微界面反应强化 理论计算 过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X液相氧化制TA微界面强化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令通 田洪舟 +2 位作者 吕权 李夏冰 李磊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8-653,共6页
通过构建对二甲苯(PX)空气液相氧化制对苯二甲酸(PTA)微界面体系构效调控数学模型,探讨体系气泡大小对气泡运动、氧气传质和PX宏观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体系气泡尺度的减小,气液相界面积和体积传质系数均大幅上升,PX宏... 通过构建对二甲苯(PX)空气液相氧化制对苯二甲酸(PTA)微界面体系构效调控数学模型,探讨体系气泡大小对气泡运动、氧气传质和PX宏观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体系气泡尺度的减小,气液相界面积和体积传质系数均大幅上升,PX宏观反应速率亦有较大增加.在操作温度和操作压力分别为186.3℃和1.2 MPa时,若体系气泡Sauter平均直径d_(32)由5.0 mm减小至0.50 mm,气液相界面积、体积传质系数和PX宏观反应速率分别增大16倍、30倍和1.6倍.此外,冷模试验表明,模拟体系可形成典型的微界面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氧化 微界面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