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环境实验室送风风道结构的计算、验证及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戚新秋 张忠斌 +1 位作者 黄虎 史敏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0-108,共9页
人工环境实验室可为空调制冷设备提供国家标准规定的各种实验工况,其流场越均匀稳定,被试样机周围工况的变化梯度越小,性能测试的不确定度越低,而人工环境实验室的内部流场与送风风道各风口出风量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理论计算得到了人工... 人工环境实验室可为空调制冷设备提供国家标准规定的各种实验工况,其流场越均匀稳定,被试样机周围工况的变化梯度越小,性能测试的不确定度越低,而人工环境实验室的内部流场与送风风道各风口出风量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理论计算得到了人工环境实验室6种风道(方形送风风道(对照组),30°/45°/60°斜坡送风风道,等高度/等风量连续斜坡送风风道)在同一送风条件下各风口截面的风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测与计算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6.35%,表明该计算方法具有推广价值,且可推荐的送风速度范围为2~6 m/s。本文提出以综合指标(送风效率(压降)指标/均匀性指标)评价送风风道热力性能,结果显示60°斜坡送风风道的综合指标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环境实验室 送风风道 近似计算 实验验证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电极直接碳燃料电池实验研究
2
作者 张居兵 朴桂林 +1 位作者 谢浩 杨宏旻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97-902,共6页
将流化床电极应用到直接碳燃料电池(DCFC)中,得到一种新型的流化床电极直接碳燃料电池(FBEDCFC).为研究该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搭建了环形FBEDCFC实验装置,分析了反应温度、阴极气体流速、阳极气体流速、镍催化剂添加量和炭颗粒粒径对燃... 将流化床电极应用到直接碳燃料电池(DCFC)中,得到一种新型的流化床电极直接碳燃料电池(FBEDCFC).为研究该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搭建了环形FBEDCFC实验装置,分析了反应温度、阴极气体流速、阳极气体流速、镍催化剂添加量和炭颗粒粒径对燃料电池放电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923K、阳极气体流速为18.59mm/s、阴极气体流速为19.57mm/s、镍催化剂添加量为45g、炭颗粒粒径为2.5~3.5mm时,可得到FBEDCFC的开路电压和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分别为0.896V和28.70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流化床电极 开路电压 输出功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道结构对地板下送风型数据中心气流组织的影响(2)实验验证 被引量:5
3
作者 胡雨 耿云 +5 位作者 张忠斌 张萌 姚喻晨 黄虎 黄毅 蒋赟昱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1,共9页
为研究数据中心合理的气流组织,使服务器运行环境更加安全可靠,本文在数值设计的基础上,以数据中心奇数列子模块为实测对象,通过对比机柜前门送风速度及温度两个关键参数,改变地板穿孔率和挡板角度,验证了包含最优模型在内的6组模型。... 为研究数据中心合理的气流组织,使服务器运行环境更加安全可靠,本文在数值设计的基础上,以数据中心奇数列子模块为实测对象,通过对比机柜前门送风速度及温度两个关键参数,改变地板穿孔率和挡板角度,验证了包含最优模型在内的6组模型。实测与模拟速度相对误差最大为17%,温度相对误差最大为5%,实测与模拟的速度场、温度场吻合。结合该数据中心热流密度与能耗水平,改变机房冷却系统送风温度工况条件,对比分析各送风温度工况下的实测温度场,并采用回风温度指数(RTI)评价指标加以评析,得出合理送风温度范围为16~19℃,为地板下送风型数据中心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风道结构 实验验证 送风温度 回风温度指数(RT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吸附剂喷射脱汞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周强 段钰锋 卢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60-4467,共8页
燃煤汞污染已引起广泛关注。燃煤电厂控制汞排放最成熟可行的技术是烟道活性炭喷射技术,但该技术在我国燃煤电厂的广泛应用还存在较多的科学问题,因为活性炭对烟气汞的脱除是包含吸附、扩散、传质及化学反应在内的多元化过程,因此,针对... 燃煤汞污染已引起广泛关注。燃煤电厂控制汞排放最成熟可行的技术是烟道活性炭喷射技术,但该技术在我国燃煤电厂的广泛应用还存在较多的科学问题,因为活性炭对烟气汞的脱除是包含吸附、扩散、传质及化学反应在内的多元化过程,因此,针对燃煤电厂吸附剂喷射脱汞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点课题。本文从吸附剂喷射脱汞技术原理、脱汞吸附剂的评价方法、汞吸附机理研究以及吸附剂喷射脱汞数学模型方面评述了燃煤电厂吸附剂喷射脱汞技术近些年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廉价高效、可再生的脱汞吸附剂,全面深入研究吸附剂的脱汞机理以及开发简单、精确的吸附剂喷射脱汞数学模型等后续研究方向,可为我国燃煤电厂吸附剂喷射脱汞技术的开发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 吸附剂 烟道气 脱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融霜演化行为及排液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帅 钱晨露 +1 位作者 李栋 赵孝保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5,共8页
及时脱除热力除霜后冷表面残留液滴,可以延缓二次结霜。本文对室温环境下超疏水表面融霜演化行为进行了微观可视化观测,对比分析了表面倾角对裸铝表面(接触角88. 0°)及超疏水表面(接触角151. 1°)融霜排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及时脱除热力除霜后冷表面残留液滴,可以延缓二次结霜。本文对室温环境下超疏水表面融霜演化行为进行了微观可视化观测,对比分析了表面倾角对裸铝表面(接触角88. 0°)及超疏水表面(接触角151. 1°)融霜排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平超疏水表面融霜过程存在单液膜卷曲收缩及多液滴合并两种行为,较大的静态接触角及较小的接触角滞后是促使多液滴合并的主要原因。与倾斜裸表面融霜过程存在大量残留液滴不同,超疏水表面融霜液可实现自排除;当表面倾角>30°时,超疏水表面排液率可达90%以上。结合表面润湿特性及表面倾角推导出表面液滴临界脱落半径,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融霜特性 排液率 表面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释剂对合成气燃烧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席剑飞 顾中铸 +1 位作者 袁也 张先鹏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4-399,共6页
在自建的气体燃烧实验台上进行了合成气的扩散燃烧实验,研究了H_2/CO体积比对火焰形貌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分析了在3种稀释剂(CO_2、N_2、Ar)作用下合成气火焰中NO和CO排放指数的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当H_2/CO体积比为10∶0(纯H_2)... 在自建的气体燃烧实验台上进行了合成气的扩散燃烧实验,研究了H_2/CO体积比对火焰形貌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分析了在3种稀释剂(CO_2、N_2、Ar)作用下合成气火焰中NO和CO排放指数的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当H_2/CO体积比为10∶0(纯H_2)和9∶1时,火焰呈淡黄色,当H_2/CO体积比为8∶2时,开始出现蓝色火焰;随着合成气中CO体积分数的增大,火焰由淡蓝色逐渐变为亮蓝色,火焰清晰度逐步提高;随着H_2/CO体积比的增大,NO的排放指数提高,而CO的排放指数逐渐降低;3种稀释剂均可降低NO的排放指数,其中CO_2的效果最好,N_2和Ar的效果相差不大;稀释剂会提高CO的排放指数,且随着稀释比的增大,CO排放量急剧增大;随着H_2/CO体积比的增大,稀释剂对NO和CO排放指数的影响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燃烧 稀释剂 污染物排放 NO C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截面热泵干燥舱热环境性能实验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蔡丹丹 姚喻晨 +2 位作者 张忠斌 陈智明 黄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4,共6页
本文针对无静压层无变截面、有静压层无变截面、有静压层有变截面(角度分别为arctan (3/40)、arctan (1/10)、arctan (1/8))5种热泵干燥舱结构,改变入口风速(1.50、2.00、2.50和3.00 m/s),对热质交换区内的速度场进行对比实验,得出最优... 本文针对无静压层无变截面、有静压层无变截面、有静压层有变截面(角度分别为arctan (3/40)、arctan (1/10)、arctan (1/8))5种热泵干燥舱结构,改变入口风速(1.50、2.00、2.50和3.00 m/s),对热质交换区内的速度场进行对比实验,得出最优结构。对于该最优结构,改变送风温度(40、50和60℃),分析其温度场,校核最优结构的适宜温度范围。结果表明:有静压层且变截面角度为arctan (1/10)的结构最优,推荐入口风速为2.50 m/s,适宜送风温度范围较宽,可根据被干燥物料设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干燥舱 实验分析 速度场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尿素/NaClO_2溶液湿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鲍静静 王健行 +3 位作者 刘杭 杨林军 杨宏旻 彭飞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59-965,共7页
结合燃煤电厂实际工况条件,基于尿素/NaClO2溶液进行了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探索尿素/NaClO2湿法同时脱硫脱硝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优化工艺条件,并分析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纯尿素溶液可有效脱除烟气中的SO2,但对NO脱除效果较差,NaClO2的... 结合燃煤电厂实际工况条件,基于尿素/NaClO2溶液进行了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探索尿素/NaClO2湿法同时脱硫脱硝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优化工艺条件,并分析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纯尿素溶液可有效脱除烟气中的SO2,但对NO脱除效果较差,NaClO2的添加可有效改善NO的脱除效果;液气比和NaClO2质量分数增大有利于提高尿素/NaClO2溶液的脱硫脱硝效果,其中NaClO2质量分数对NO脱除效率的影响比对SO2脱除效率的影响明显;空塔气速和NO初始质量浓度与系统脱硫、脱硝效率成负相关关系.NaClO2的添加对尿素溶液脱硫效果影响较小,SO2被吸收后生成的SO2-3主要被烟气中溶于水的O2氧化成SO2-4;难溶于水的NO被NaClO2氧化为NO2和NO-2等,进而被尿素溶液有效吸收,NOx最终多数以N2形式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NaClO2 脱硫 脱硝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生物质定温热解炭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帅 张居兵 +3 位作者 朴桂林 谢浩 夏光璧 姜小祥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5-500,共6页
在自制大型热重实验平台上,进行了不同温度下松木颗粒的定温炭化热重实验,探讨木质生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炭化反应规律,并得到反应动力学参数.对炭化产物进行燃料特性分析,研究炭化温度对炭化产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炭化温度高于250... 在自制大型热重实验平台上,进行了不同温度下松木颗粒的定温炭化热重实验,探讨木质生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炭化反应规律,并得到反应动力学参数.对炭化产物进行燃料特性分析,研究炭化温度对炭化产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炭化温度高于250℃时,所得松木炭燃料特性接近烟煤,进一步提高炭化温度后,其燃料特性逐渐接近无烟煤;当炭化温度超过650℃后,炭化过程中会发生一部分气化反应;生物质定温炭化过程中,随着反应程度的深入,反应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表现为反应级数逐渐增大,表观活化能和相应的频率因子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生物质 定温炭化 反应动力学 燃料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功率对三角形微肋阵内流动与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邱德来 管宁 +2 位作者 张承武 赵孝保 刘志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62-2069,共8页
建立了三角形微肋阵对流换热性能测试系统,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三角形微肋阵(d=247μm,H=500μm)的流动及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并得到了去离子水流经三角形微肋阵时压力降、阻力系数f及Nusselt数(Nu)等参数在不同Reynold... 建立了三角形微肋阵对流换热性能测试系统,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三角形微肋阵(d=247μm,H=500μm)的流动及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并得到了去离子水流经三角形微肋阵时压力降、阻力系数f及Nusselt数(Nu)等参数在不同Reynolds数(Re)及加热功率P下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加热功率对于三角形微肋阵流动阻力及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Re为0~250范围内,随加热功率增加三角形微肋阵阻力系数明显增大,增加幅度最高可达200%以上;当Re〉250时,不同加热功率对阻力系数的影响显著减弱;而当Re〉600时,阻力系数几乎不再随加热功率增加而发生变化。当Re〈250时,随加热功率增加三角形微肋阵Nu逐渐增大,Nu增加幅度最高可达75%以上,即加热功率增加可以强化对流换热;然而当Re〉250时,受三角形背风区旋涡演变的影响,Nu随加热功率增加而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肋群 加热功率 REYNOLDS数 摩擦阻力系数 NUSSELT数 流动 对流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道结构对地板下送风型数据中心气流组织的影响(1)数值设计 被引量:14
11
作者 耿云 胡雨 +5 位作者 张忠斌 张萌 姚喻晨 黄虎 黄毅 蒋赟昱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8,134,共10页
本文以排布奇数列机柜冷通道封闭的数据中心子模块为研究对象(3列机柜为例),采用CFD模拟将静压层高度与地板穿孔率对数据中心气流组织的联合影响进行可视化,并分析了两种参数组合的25个典型模型的温度场,选出最佳静压层高度与地板穿孔... 本文以排布奇数列机柜冷通道封闭的数据中心子模块为研究对象(3列机柜为例),采用CFD模拟将静压层高度与地板穿孔率对数据中心气流组织的联合影响进行可视化,并分析了两种参数组合的25个典型模型的温度场,选出最佳静压层高度与地板穿孔率的范围分别为600~700 mm,20%~50%。对比了最佳静压层高度与地板穿孔率组合范围内的8个数据中心气流组织模型,选出机柜内部温度分布较均匀的气流组织模型。在此基础上,在静压层内架设挡板,并在-15°~45°的挡板角度中选择最佳角度以获得最优冷却效果。结果表明:静压层高度为600 mm,穿孔地板穿孔率为20%,设置15°挡板的数据中心子模块为最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风道结构 温度场 静压层高度 地板穿孔率 挡板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截面形状超疏水微肋阵内对流换热特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祝叶 管宁 +2 位作者 李栋 赵孝保 刘志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71,共9页
通过在圆形、菱形以及椭圆形微肋阵表面固化含有微纳米颗粒涂层制备超疏水微肋阵,并对不同截面形状超疏水微肋阵内流动与对流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测量得到了超疏水处理前后各截面形状微肋阵内流动阻力系数f以及Nusselt数。此外,通过... 通过在圆形、菱形以及椭圆形微肋阵表面固化含有微纳米颗粒涂层制备超疏水微肋阵,并对不同截面形状超疏水微肋阵内流动与对流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测量得到了超疏水处理前后各截面形状微肋阵内流动阻力系数f以及Nusselt数。此外,通过计算超疏水微肋阵内的综合传热强化因子ε,定量分析了超疏水处理对不同截面形状微肋阵内流动与换热特性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疏水处理后圆形、菱形、椭圆形微肋阵内摩擦阻力系数与未处理前相比最大可降低72%、66%、70%;同时,3种截面微肋阵内Nu有所降低,且疏水前后微肋阵Nu偏差随加热功率的增加逐渐减小,高加热功率下3种微肋阵超疏水处理前后Nu偏差最大分别不超过44%、17%、47%;高加热功率下超疏水菱形微肋阵在Re<120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综合传热强化性能,ε始终高于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肋阵 超疏水性 减阻率 对流换热 综合传热强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混生物质炭对煤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夏光璧 朴桂林 +2 位作者 张居兵 谢浩 李帅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1-686,共6页
采用非等温热重分析法研究了掺混生物质炭对煤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松木炭还是稻草炭的加入,XQ煤气化时DTG峰值对应温度和气化结束温度均随着生物质炭掺混比例的增大逐渐向低温区移动;生物质炭对SH煤气化效率的影响不大,... 采用非等温热重分析法研究了掺混生物质炭对煤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松木炭还是稻草炭的加入,XQ煤气化时DTG峰值对应温度和气化结束温度均随着生物质炭掺混比例的增大逐渐向低温区移动;生物质炭对SH煤气化效率的影响不大,可以部分代替优质煤种,减少能源投入和CO2排放量;稻草炭相对松木炭更有利于XQ煤气化反应的进行,稻草炭使XQ煤具有更低的表观活化能和更高的频率因子,并使XQ煤孔隙分布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煤气化 协同作用 反应动力学 混合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4Cl改性活性炭脱除气态Hg0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强 段钰锋 +1 位作者 冒咏秋 朱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068-4073,共6页
制备了原始活性炭与NH_4Cl改性活性炭,对其进行了物化特性表征,在固定床汞吸附实验台上考察了N2气氛下颗粒粒径、NH_4Cl溶液浓度、SO_2、CO_2等因素对活性炭脱除Hg^0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H_4Cl浸渍改性没有造成活性炭孔隙结构的... 制备了原始活性炭与NH_4Cl改性活性炭,对其进行了物化特性表征,在固定床汞吸附实验台上考察了N2气氛下颗粒粒径、NH_4Cl溶液浓度、SO_2、CO_2等因素对活性炭脱除Hg^0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H_4Cl浸渍改性没有造成活性炭孔隙结构的明显变化,但使得Cl元素成功担载到活性炭表面;随着颗粒粒径增大,活性炭吸附Hg^0的外部传质速率、内部扩散速率均降低,较小的颗粒粒径有利于活性炭脱汞;由NH_4Cl改性在活性炭表面所产生的卤素官能团(AC-Cl)能够有效地氧化烟气中的Hg^0,增强了活性炭对于Hg^0的氧化吸附作用;SO_2能有限地促进原始活性炭的脱汞性能,对NH_4Cl改性活性炭脱汞性能则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并主要体现抑制作用的现象,并且抑制作用随SO_2浓度的增大而增加;CO_2由于能在活性炭表面极化,且能与氨基官能团反应生成有利于吸附汞的羰基,促进了活性炭的脱汞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铵 活性炭 固定床 烟道气 脱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硫介孔炭的制备及其汞脱除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狄冠丞 周强 +4 位作者 陶信 尚瑜 宋涛 卢平 徐贵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61-2769,共9页
采用模板法,以MCM-41为模板剂,2-噻吩乙醇和百里香酚蓝为前体,制备了掺硫介孔炭吸附剂,在固定床汞吸附实验装置上研究了其脱汞性能,考察了前体质量比、煅烧温度、烟气温度与烟气组分(O_(2)、SO_(2))等因素对其脱汞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 采用模板法,以MCM-41为模板剂,2-噻吩乙醇和百里香酚蓝为前体,制备了掺硫介孔炭吸附剂,在固定床汞吸附实验装置上研究了其脱汞性能,考察了前体质量比、煅烧温度、烟气温度与烟气组分(O_(2)、SO_(2))等因素对其脱汞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剂的物化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其脱汞特性。结果表明:在前体(2-噻吩乙醇∶百里香酚蓝)质量比为6∶1、煅烧温度为900℃时制备获得的掺硫介孔炭MCM-900-1∶6的脱汞效率最高,其比表面积达932m^(2)/g,C质量分数为81.12%,S质量分数为10.24%;MCM-900-1∶6脱汞温度区间较广,在50~150℃下脱汞效率高达90%;MCM-900-1∶6有着良好的抗SO_(2)干扰能力,O_(2)对其脱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煅烧温度上升,掺硫介孔炭的分层现象消失且变得更加规整;FTIR表明900℃煅烧后,掺硫介孔炭的C=S取代O―H成为数量最多的官能团;XPS分析表明,掺硫介孔炭表面主要为噻吩硫与单质硫,它们对脱汞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 烟道气 介孔炭 脱汞 二氧化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道结构对自提冷冻冷藏柜空气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智明 张忠斌 +2 位作者 徐冠依 黄虎 汪庆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62,共11页
风道结构的改变可有效改善自提冷冻柜内部气流组织和优化热环境性能。本文在自提冷冻冷藏柜有负载状态下,针对上送上回的送回风方式,改变风道结构,即轴流挡板角度(30°、45°、60°、90°)、背部送风孔板开孔方式(上疏... 风道结构的改变可有效改善自提冷冻柜内部气流组织和优化热环境性能。本文在自提冷冻冷藏柜有负载状态下,针对上送上回的送回风方式,改变风道结构,即轴流挡板角度(30°、45°、60°、90°)、背部送风孔板开孔方式(上疏下密的非均匀式开孔、下部集中式开孔、等间距式开孔)以及送风板开孔率(6%、8%、10%),建立10种模型并对比分析,选取最优结构模型。并将原始结构(挡板角度45°、集中开孔方式、开孔率6%)模拟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回风板角度60°时相比于原对照组45°的均匀性提高了23.0%,非均匀开孔方式相比于集中式开孔速度均匀性提高了4.8%,且开孔率为8%时比原6%的整体均匀性提高了5.1%,因此在回风板角度α=60°,送风板非均匀式开孔、开孔率φ=8%时冷冻柜气流组织合理,热环境性能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提冷冻冷藏柜 风道结构 风机挡板角度 送风孔板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动流化床传热特性的CFD-DEM模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卜昌盛 王昕晔 +1 位作者 张居兵 朴桂林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03-911,共9页
基于颗粒-颗粒、颗粒-流体间的传热机制建立了颗粒尺度下的传热模型,并将其与计算流体力学-离散颗粒模型(CFD-DEM)耦合,建立了CFD-DEM传热模型,在传热计算中采用真实的颗粒接触刚度修正了颗粒-颗粒间的传热。采用典型喷动流化床内的颗... 基于颗粒-颗粒、颗粒-流体间的传热机制建立了颗粒尺度下的传热模型,并将其与计算流体力学-离散颗粒模型(CFD-DEM)耦合,建立了CFD-DEM传热模型,在传热计算中采用真实的颗粒接触刚度修正了颗粒-颗粒间的传热。采用典型喷动流化床内的颗粒传热实验数据验证了CFDDEM传热模型的准确性,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喷动流化床内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喷动流化床内颗粒的传热系数受其运动状态的影响,颗粒在环隙区域外循环的传热系数比内循环传热系数大;喷动流化床内平均传热系数呈对称分布,流化区域内的平均传热系数大于非流化区域,床体底部两侧及气体入口处的平均传热系数最大,床层中央区域的平均传热系数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动流化床 传热特性 传热模型 CFD-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改性Fe-Mn磁性吸附剂脱汞及再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陶信 周强 +3 位作者 尚瑜 狄冠丞 卢平 周佳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4-152,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e改性Fe-Mn磁性吸附剂(Fe6Mn1-xCex),在固定床实验系统进行Fe6Mn1-xCex吸附剂的汞吸附及热再生实验,考察Ce添加量、烟气温度、SO2质量浓度和再生次数等因素对脱汞的影响,利用N2吸附/脱附、振动磁强计(VSM)、X射线衍射...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e改性Fe-Mn磁性吸附剂(Fe6Mn1-xCex),在固定床实验系统进行Fe6Mn1-xCex吸附剂的汞吸附及热再生实验,考察Ce添加量、烟气温度、SO2质量浓度和再生次数等因素对脱汞的影响,利用N2吸附/脱附、振动磁强计(VSM)、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物化特性表征,分析其脱汞与再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Fe6Mn0.8Ce0.2在150℃时吸附剂拥有最强的脱汞能力,Ce的掺入可优化吸附剂的孔隙结构,但过量的Ce添加会降低脱汞活性组分Mn的含量,导致Fe6Mn1-xCex脱汞性能降低;Ce的掺入提高了Fe6Mn0.8Ce0.2的抗SO2性能,在SO2与O2同时存在时,Fe6Mn0.8Ce0.2的抗SO2能力得到显著增强;Fe6Mn0.8Ce0.2具有良好的磁性与再生性能,再生后物化特性变化较小,5次再生循环脱汞均获得较高脱汞效率,脱汞产物为H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吸附剂 固定床 烟道气 脱汞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驱动氨水吸收式动力/制冷复合循环参数优化分析
19
作者 王云山 华君叶 +1 位作者 李贵 邵英澍 《新能源进展》 2016年第6期455-461,共7页
针对中低品位地热驱动的氨水吸收式动力/制冷复合循环的热力学性能展开分析与优化,在Kalina循环的基础上利用氨水变温蒸发的特性,将正向动力子过程与逆向制冷子过程耦合,对外实现动力与冷量的联供。本文对影响复合循环热力性能的工质对... 针对中低品位地热驱动的氨水吸收式动力/制冷复合循环的热力学性能展开分析与优化,在Kalina循环的基础上利用氨水变温蒸发的特性,将正向动力子过程与逆向制冷子过程耦合,对外实现动力与冷量的联供。本文对影响复合循环热力性能的工质对浓度xw/xb、氨水发生温度(露点温度)t14、循环倍率K以及分流比n四个重要参数展开了分析优化。研究表明,在xw/xb=0.50/0.32、t14=180℃、K=2.80和n=0.505的优化工况下,复合循环的热效率和?效率分别可达19.38%和59.77%,较氨水动力循环分别高出3.71%和4.74%,较水蒸气朗肯循环分别高出8.54%和35.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性能 最优工况 氨水 变温蒸发 复合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