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与后现代之间——读路易斯·康的设计和装饰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许建春 《室内设计与装修》 1997年第6期14-15,共2页
两年前结束的,由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美术博物馆(MOCA)组织发起的“建筑王国里的路易斯·康(Louis I.KHan:In the Realm of Architecture)国际巡回回顾展,历时三年,引起了建筑界和艺术界的关注。该展览采用了最新的观念展示设计手法:... 两年前结束的,由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美术博物馆(MOCA)组织发起的“建筑王国里的路易斯·康(Louis I.KHan:In the Realm of Architecture)国际巡回回顾展,历时三年,引起了建筑界和艺术界的关注。该展览采用了最新的观念展示设计手法:如废墟式低矮的弧形墙,迷宫式的长廊和圆柱式的塔楼空间(基于康1961-1972年间设计的费城密克维犹太教堂(The Mikveh Israel Synagogue)的平面图,该项目未建),试图将这位“沉默和光”(Silence and light)的建筑大师复杂而又神秘的色彩具体化。展览侧重探讨了康的贵族艺术(Beaux—Arts)思想根源,把这位美国极富影响的晚期现代派建筑大师与后现代主义联系起来。 本世纪前60年美国人心目中最了不起的建筑师只有两人:F.L.赖特和路易斯·康,而后者真正的辉煌是在50岁之后的20年。1932年由建筑评论和历史学家希契柯克和菲利浦·约翰逊以“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为标题的,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国际建筑艺术》展览,使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美国这个传统力量不强的国度里失宠。现代主义的简洁通透的空间,抽象的几何形平面及新型的工业化材质也使路易斯·康感到惊讶,然而他没有简单地皈依到现代运动的大旗下,象许多与他同辈的建筑师一样在方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装饰设计 设计手法 现代 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我笔画我心──姜西的花鸟画艺术
2
作者 左庄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7-128,共2页
姜西是位著名的中国花鸟画家。同时精研山水画和人物画。现任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南京慈善总会东慈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先后十次于南京、北京、武汉、新加坡、吉隆坡和澳大利亚举办个人画展。画家... 姜西是位著名的中国花鸟画家。同时精研山水画和人物画。现任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南京慈善总会东慈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先后十次于南京、北京、武汉、新加坡、吉隆坡和澳大利亚举办个人画展。画家博览群书,求访国内外名家大师,取众长以补其短,逐步形成其入古出新,雄健苍润,意境深邃,赋有鲜明时代气息的独特风格。特别是大泼墨、大泼彩,感悟出东西姊妹文化的协合点,由写实到写心,开拓一个崭新的艺术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西 花鸟画 以情入画 由写实到写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环境艺术氛围的创造
3
作者 许建春 《室内设计与装修》 1997年第5期15-19,共5页
氛围就是内部环境给人的总印象,艺术氛围就是内部环境通过艺术作品或其它物件的设置给人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的艺术感受。它的内涵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室内环境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主要由空间的用途和性质所决定。在住宅之类的建筑中... 氛围就是内部环境给人的总印象,艺术氛围就是内部环境通过艺术作品或其它物件的设置给人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的艺术感受。它的内涵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室内环境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主要由空间的用途和性质所决定。在住宅之类的建筑中,还与主人的职业、身份、性别、兴趣爱好等有关。换句话说,用途、性质和使用对象不同的空间,应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艺术氛围的创造一定要与空间的用途和性质相一致,而要做到这一点,绝不能只从概念出发,靠挂一二张画来表现。那是要作认真思考和分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环境 艺术作品装饰 装饰艺术 艺术氛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浩《笔法记》对中国山水画理论发展的贡献 被引量:2
4
作者 顾平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127-130,共4页
荆浩《笔法记》是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时期的重要绘画理论著作。“图真论”的提出,第一次把“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统一为“度物象而取其真”,发展了中国画的“形神论”;“气韵论”赋予传统“气韵”新内涵;“思景论”为绘画创作... 荆浩《笔法记》是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时期的重要绘画理论著作。“图真论”的提出,第一次把“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统一为“度物象而取其真”,发展了中国画的“形神论”;“气韵论”赋予传统“气韵”新内涵;“思景论”为绘画创作提供了新的思维观;“笔墨论”确立了中国独特的造型语言。《笔法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浩 《笔法记》 图真 气韵 思景 笔墨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的选择——林风眠与徐悲鸿艺术思想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涛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3年第1期81-86,共6页
林风眠与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 ,林风眠与徐悲鸿无疑并称双璧。林风眠侧重于表现主义 ,徐悲鸿倾向于写实主义。徐悲鸿将西方写实主义精神融进中国画的传统 ,志在复兴中国画 ;林风眠把西方现代理念与中国传... 林风眠与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 ,林风眠与徐悲鸿无疑并称双璧。林风眠侧重于表现主义 ,徐悲鸿倾向于写实主义。徐悲鸿将西方写实主义精神融进中国画的传统 ,志在复兴中国画 ;林风眠把西方现代理念与中国传统相互调和 ,开创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风眠 徐悲鸿 艺术思想 中国画 现代绘画 中国美术史 写实主义 表现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博纳尔与他的风景画创作
6
作者 刘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4-155,共2页
博纳尔一生的艺术,始终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实践精神,同时更具摆脱陈规陋习之个性,在西方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其风景创作角度出发,对他的部分作品进行解读,最终总结其艺术“掌控并凌越物体色彩和法则,其有自己的色彩,自... 博纳尔一生的艺术,始终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实践精神,同时更具摆脱陈规陋习之个性,在西方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其风景创作角度出发,对他的部分作品进行解读,最终总结其艺术“掌控并凌越物体色彩和法则,其有自己的色彩,自己的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纳尔 风景 色彩 象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宗秦汉”辨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士达 《书画艺术》 2004年第1期30-33,共4页
“印宗秦汉”这一印学术语,对篆刻艺术的发展影响巨大,自这一理论的提出至今,绝大多数的印人都视之为“四字箴言”,它几乎成了篆刻艺术的一条定则。
关键词 “印宗秦汉” 辨析 印学术语 篆刻艺术 艺术思想 艺术形式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书法雅文化的异化
8
作者 陈仲明 《书画世界》 1996年第5期4-5,共2页
十年浩劫后,中国传统书法走向复苏。在复苏进程中,书法热潮的兴起得益于人们在书坛沉寂数十年后的觉醒,加上书协的成立、操作以及各类书展、大赛的频频出台。但整个中国在这世纪更迭之际,面临着历史性的转型。转型首先是经济的,由计划... 十年浩劫后,中国传统书法走向复苏。在复苏进程中,书法热潮的兴起得益于人们在书坛沉寂数十年后的觉醒,加上书协的成立、操作以及各类书展、大赛的频频出台。但整个中国在这世纪更迭之际,面临着历史性的转型。转型首先是经济的,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而文化转型则由一元性文化转向多元性文化,由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如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传统书法 雅文化 大众文化 文化转向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计划体制 经济的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议“印之道”
9
作者 马士达 《书法艺术》 1998年第1期18-19,共2页
“业是技以游于道”以及明清印论中强调的“变化合道”,都是明清人的论印粹语。如此把篆刻由“小技”提升到“道”的品位,诚为灼见。“道”是什么?若就篆刻作浅显揣度,它当是指其艺术本质、原理及规律。以古代哲学意义上的“道德”观来... “业是技以游于道”以及明清印论中强调的“变化合道”,都是明清人的论印粹语。如此把篆刻由“小技”提升到“道”的品位,诚为灼见。“道”是什么?若就篆刻作浅显揣度,它当是指其艺术本质、原理及规律。以古代哲学意义上的“道德”观来说,探其本质即“体道”,循其原理及规律而行便是“德用”。这些均属形而上思辨的性质。对之鉴察和深谙,可谓之“悟道”与“明理”。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 篆刻 艺术本质 哲学意义 原理 明清 规律 体道 形而下 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画画幅的探索与实践
10
作者 李云飞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年第1期71-72,共2页
在当今艺术市场形式多样及审美标准多元化的情况下,存在者诸多影响国画画幅形式发展的因素,如外来艺术的影响、国画题材的拓宽、建筑环境的变化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等,必然要求国画画幅的形式进行创新。但和历史上逐渐沉淀出的传... 在当今艺术市场形式多样及审美标准多元化的情况下,存在者诸多影响国画画幅形式发展的因素,如外来艺术的影响、国画题材的拓宽、建筑环境的变化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等,必然要求国画画幅的形式进行创新。但和历史上逐渐沉淀出的传统画幅形式一样,创新画幅形式没有固定的方向,也没有现成的套路可以走,必须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画幅形式的创新绝不能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出奇,而忽略对画面本身的经营和对线条、构图、笔墨、意蕴等方面的推敲和修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实践 中国画 画幅 外来艺术 审美标准 市场形式 建筑环境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