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HP的美丽乡村水体景观提升策略——以南京市江宁区钱家渡为例
1
作者 王玮 张嘉龙 刘汉成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48-259,共12页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钱家渡乡村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富。钱家渡近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美丽乡村景观优化研究提供了良好案例,在方法上采用使用后评价(POE)方法,对钱家渡乡村建设进行全面评估,构建...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钱家渡乡村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富。钱家渡近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美丽乡村景观优化研究提供了良好案例,在方法上采用使用后评价(POE)方法,对钱家渡乡村建设进行全面评估,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物质层面的空间感受、社会层面的影响、经济层面的价值以及环境层面的影响等4个维度,共计30个具体指标,并应用层次分析(AHP)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钱家渡美丽乡村景观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总目标层面,环境效果(生态宜居)的权重最高,其次是物质空间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权重相对较低,这反映了生态环境在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钱家渡整体表现较均衡。景观规划和村庄建设得分较高,反映出在这些方面的规划和执行较成功。然而,治理有效和乡风文明的得分相对较低,表明在村庄治理和文化建设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进而提出使用后评价的景观改进方案,包括优化植物景观配置、完善园区功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等策略。研究结果有助于总结南京地区和美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对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 水体景观 提升策略 层次分析 模糊评价 使用后评价 钱家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科技与文化的多元互动——以南京南部新城的公共设施设计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晨 冉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9-201,共3页
现代都市逐渐由满足人的功能需要向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转变;因此,无论是新城规划还是公共设施的设计都要坚持以人为中心,让城市或公共设施与人建立起交互关系,达到功能、形式和精神的统一。在为南京南部新城设计公共设施时,我们根据现代... 现代都市逐渐由满足人的功能需要向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转变;因此,无论是新城规划还是公共设施的设计都要坚持以人为中心,让城市或公共设施与人建立起交互关系,达到功能、形式和精神的统一。在为南京南部新城设计公共设施时,我们根据现代都市的发展趋势,结合该区域的文化特色,以交互设计为主要工作方法,把城市居民的情感体验和行动参与作为主要设计对象,并将艺术、科技与文化三个核心要素置入其中,最终让新城的公共设施达到了艺术化、科技化、人性化与认同化的高度统一,既满足了人们的功能需要,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科技 文化 交互设计 认同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江苏省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朱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0-212,共3页
近年,我国美术学研究生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研究生培养规模逐年递增,特别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蜂起,对于美术类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优劣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创意人才输... 近年,我国美术学研究生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研究生培养规模逐年递增,特别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蜂起,对于美术类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优劣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创意人才输出的高等艺术院校,在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结构与设置等方面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最终人才培养的结果和质量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进一步改进、优化和提升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和输送优质创意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责与紧迫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文化创意产业 美术学 研究生教育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店招标牌规范下的设计思考——以南京市新街口区域街巷店铺为例
4
作者 鲍海玲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02-205,共4页
店面招牌承载着商家对自身的定位,顾客对产品的认知。近年来,各地方政府为了规范店招标牌设置行为对街巷店铺招牌进行了改造,南京市按照一店一招的原则,对建筑物一层采取外框支架方式设置店招标牌。这对实体店铺的标牌设计提出了新的要... 店面招牌承载着商家对自身的定位,顾客对产品的认知。近年来,各地方政府为了规范店招标牌设置行为对街巷店铺招牌进行了改造,南京市按照一店一招的原则,对建筑物一层采取外框支架方式设置店招标牌。这对实体店铺的标牌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以南京市新街口区域街巷为例,针对这几年的改造情况展开实地调研,对于设计上发现的问题,从自己专业角度做一次设计上的思考梳理,并为个体店铺门头的设计改造给出了四点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店招标牌 南京 新街口街巷 设计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斯百美术学习与师承关系考
5
作者 郭姝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8-203,共6页
吕斯百成为国立中央大学教师前,其美术学习经历为: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阶段(1921—1926)、国立中央大学阶段(1927—1928)、里昂美术专门学校阶段(1928—1931)、巴黎朱利安学院及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阶段(1931—1934)。本文结合新曝的史料... 吕斯百成为国立中央大学教师前,其美术学习经历为: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阶段(1921—1926)、国立中央大学阶段(1927—1928)、里昂美术专门学校阶段(1928—1931)、巴黎朱利安学院及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阶段(1931—1934)。本文结合新曝的史料与学术成果,对吕斯百的学习经历与师承关系进行研究,挖掘填充该段史实的同时,甄别裁汰此前的模糊与错误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斯百 学习 美术 师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数字字体设计的秩序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艳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5,共5页
数字革命对字体设计最大的影响是重新定义字体设计的内涵。重建数字字体设计秩序的途径有二:其一,将字体设计的重心从“意义”转向“运用”;其二,数字字体设计应推动文字内容与样式的整合。
关键词 数字化 字体设计 版式设计 用户 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数字教材编制的伦理风险及治理进路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蓉菲 董艳 +2 位作者 王一凡 王秋梦 张犇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28,共7页
在以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为核心支撑的智能时代,数字教材编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与伦理风险,已成为当前影响数字教材建设的关键问题。研究从知识伦理、组织伦理、交互伦理、责任伦理四个方面,厘定智能时代数字教材编制应遵循的伦理尺度... 在以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为核心支撑的智能时代,数字教材编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与伦理风险,已成为当前影响数字教材建设的关键问题。研究从知识伦理、组织伦理、交互伦理、责任伦理四个方面,厘定智能时代数字教材编制应遵循的伦理尺度。然而,研究发现,智能时代的数字教材编制存在诱发知识侵权、组织编排系统性缺位、情境适应性欠缺、交互技术负面感知、交互信息处理不当以及循证审议责任机制欠缺等伦理风险。据此,提出智能时代数字教材编制的伦理风险治理进路:落位知识权益,架构数字教材内容编排的伦理审议与过滤机制;创新沉浸式空间场景化设计,开发基于智能感知的具身式数字教材;聚焦用户本位化诉求,建立数字教材交互体验的反馈与改进机制;关注角色建构与责任厘定,构建数字教材编制的技术责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数字教材 教材编制 伦理风险 风险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作意图、公众舆论与作为“改造社会”的美术——以徐悲鸿艺术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菡薇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共5页
在特定时期,美术作品有"改造社会"的功能,而美术作品欲"改造社会"需依赖公众舆论这一媒介;与此同时,创作者就必须试图在保留作品"形式美"的同时,设法让更多的公众理解他的作品,因而,创作意图—公众—公... 在特定时期,美术作品有"改造社会"的功能,而美术作品欲"改造社会"需依赖公众舆论这一媒介;与此同时,创作者就必须试图在保留作品"形式美"的同时,设法让更多的公众理解他的作品,因而,创作意图—公众—公众舆论—"改造社会"形成了一条有机的锁链。徐悲鸿的艺术恰好为这样的理论做了有力的注释,悲鸿先生大力倡导写实主义,是以主张科学研究精神为基础的,他的创作意图更多的是想把美术作为改造当时社会的一种工具。还需要强调的是,当我们去评判一位画家的艺术时,就必须凭借某种标准,而不能把对问题的讨论仅仅陷入玄妙而单纯的"美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意图 公众舆论 “改造社会” 美术 徐悲鸿 艺术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美术绘画教学造型理念的拓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商桦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372-373,331,共3页
本文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美术系科近年来绘画造型教学状况的分析,结合基础美术教育的新要求以及高等艺术院校教学改革的新目标,指出当前高师美术绘画造型教学中的缺憾。同时,笔者联系自身对绘画造型理念的拓展认识与教学探索,阐述了造型... 本文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美术系科近年来绘画造型教学状况的分析,结合基础美术教育的新要求以及高等艺术院校教学改革的新目标,指出当前高师美术绘画造型教学中的缺憾。同时,笔者联系自身对绘画造型理念的拓展认识与教学探索,阐述了造型理念拓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绘画教学中造型理念的拓展研究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绘画教学 造型理念 拓展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文学与美术中“意象”关联与分离的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6,236,共3页
"意象"概念在文艺领域不断更新,从"意"与"象"的关系中逐渐延展、泛化。中国传统文论画论中的交互引证导致美术与文学中对意象概念的模糊并分解成相关的概念群。但是在概念的深化过程中,文学、艺术等符号... "意象"概念在文艺领域不断更新,从"意"与"象"的关系中逐渐延展、泛化。中国传统文论画论中的交互引证导致美术与文学中对意象概念的模糊并分解成相关的概念群。但是在概念的深化过程中,文学、艺术等符号载体在文学中,则需要实现"像化"的解读,在美术中,则需要实现"意化"的分析,这样的理解,对意象概念在美术与文学中的关系理解具有一定的"澄清"意义,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美术中"意象"内涵的发展并助宜美术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意化 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大学时期(1927-1937)吕凤子绘画观及其发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菡薇 夏梦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93,共5页
中央大学时期成为吕凤子绘画观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吕凤子在这一阶段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画史画论,其书画风格与理论得以确立。吕凤子在之前"为‘艺术欲’而学艺术"的较为宽泛的观念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中国画中"线即表白... 中央大学时期成为吕凤子绘画观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吕凤子在这一阶段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画史画论,其书画风格与理论得以确立。吕凤子在之前"为‘艺术欲’而学艺术"的较为宽泛的观念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中国画中"线即表白"的本体论观点,并尽力理清中国画的外来因素尤其是中国画与佛教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大学时期 吕凤子 绘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艺术院校教师在江苏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职责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7-258,共2页
高等艺术院校教师应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职责,充分利用身处高校背景下的文化资源优势,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为艺术院校在推动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向支柱产业迈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更加积极稳定的作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高等艺术院校 艺术教育 江苏 文化产业 职责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象与新知——《点石斋画报》与美术大众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18,共2页
随着晚清以来西学知识的涌入和传播媒介的增扩,精英文化需要开拓新的接受渠道,大众文化也需要增加新的消费时尚。开启民智和娱乐民生,成为当时文化界的使命,时事新闻画、画报插图、照相布景画、月份牌广告画等便以大众化的文化行为... 随着晚清以来西学知识的涌入和传播媒介的增扩,精英文化需要开拓新的接受渠道,大众文化也需要增加新的消费时尚。开启民智和娱乐民生,成为当时文化界的使命,时事新闻画、画报插图、照相布景画、月份牌广告画等便以大众化的文化行为时尚,分散地渗透于社会的物质生活之中,担负起传播新知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象 新知 点石斋画报 美术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与写作:美术作品中的写作图像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菡薇 景滋本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0-133,177,共5页
文章以美术作品为例来窥探古人的"写作"世界:第一部分围绕传为王维的《伏生授经图》再现了古代文献传承的场景;第二部分以西晋时期的青瓷对书俑、南唐王齐翰《勘书图》和后世摹本《北齐校书图卷》为例构建古人校雠活动;第三... 文章以美术作品为例来窥探古人的"写作"世界:第一部分围绕传为王维的《伏生授经图》再现了古代文献传承的场景;第二部分以西晋时期的青瓷对书俑、南唐王齐翰《勘书图》和后世摹本《北齐校书图卷》为例构建古人校雠活动;第三部分则通过对传五代周文矩《文苑图》、宋代李公麟《西园雅集图》的解析呈现古人写作的情形。这些雕塑与绘画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古人传授、校雠、读书与写作的场景。人能弘道,文以载道,这是古人对写作著文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艺术史 艺术活动 写作 美术作品 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早期中国美术史研究方法的转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菡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201,共5页
作为融合了中国与欧美两种复杂知识传统的特殊体系,欧美中国美术史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新的发展,并深刻地受到自60年代起流行于欧美的各种学术思潮的影响,这些学术思潮潜移默化地促使欧美中国美术史重新审视自身研究传统。然而,... 作为融合了中国与欧美两种复杂知识传统的特殊体系,欧美中国美术史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新的发展,并深刻地受到自60年代起流行于欧美的各种学术思潮的影响,这些学术思潮潜移默化地促使欧美中国美术史重新审视自身研究传统。然而,回望早期欧美中国美术史,不免有筚路蓝缕之感,大体经历了从寻找灵感到对中国艺术的重新发现、从理解中国画本身到美术史社会历史学方法的建立、结构主义等思潮影响下的书画史研究及书画史社会历史学方法向视觉文化研究方法的转化三个阶段。本文则聚焦第一个阶段,尽量爬梳相关资料,得到早期欧美学者在从中国寻找灵感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中国画中的含蓄、自然、空寂、空间感和活力,也在通史撰写之余敏锐地将视角投向《芥子园画传》、敦煌艺术等专题研究中来。在此过程中,欧美中国美术史研究逐渐生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与中国本土美术史研究形成了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早期中国美术史研究 研究方法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求"真"角度透析西方美术发展史及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韶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99-200,共2页
长期以来,我们艺术界误认为,求真是科学的任务,求善是宗教的任务,求美才是艺术的本职。因而在真善美统一的审美理念中,忽略了"真"的重要性。"真"是客观世界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在绘画中"... 长期以来,我们艺术界误认为,求真是科学的任务,求善是宗教的任务,求美才是艺术的本职。因而在真善美统一的审美理念中,忽略了"真"的重要性。"真"是客观世界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在绘画中"真"可包括客观再现、主观表现和情感的。本文试从求"真"的角度透析西方美术发展史,探索求"真"对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真” 西方美术发展史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美术创造教育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昌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4年第1期20-23,共4页
“创造力”的培养在人的教育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创造教育首先应注意的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创造思维又是以思维的发散性为主要特征的。本文从美术的学科角度分析了影响美术创造教育的相关因素以及显示美术创造教育的四大特点与原... “创造力”的培养在人的教育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创造教育首先应注意的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创造思维又是以思维的发散性为主要特征的。本文从美术的学科角度分析了影响美术创造教育的相关因素以及显示美术创造教育的四大特点与原则,为我们寻求在教学中贯彻与运用这一教育理念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创造教育 创造力 创造思维能力 教育理念 教育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罗马神话风景画中的连续叙事与非连续视角
18
作者 陈初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7,I0002,共10页
在古罗马艺术中,罗马人运用连续叙事法创作了大量第三风格的单板神话风景画作为室内装饰,这既传达了故事信息,也展现了罗马人对希腊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这种叙事法在遵循古代艺术家固有构图模式的情况下,使画面出现了非连续视角,这种叙... 在古罗马艺术中,罗马人运用连续叙事法创作了大量第三风格的单板神话风景画作为室内装饰,这既传达了故事信息,也展现了罗马人对希腊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这种叙事法在遵循古代艺术家固有构图模式的情况下,使画面出现了非连续视角,这种叙事晦涩归因于一种有意的不完整,与艺术家在创作中的主观性以及让观众参与读解画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罗马 神话 风景画 连续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美术史脉络中探求弗洛伊德绘画风格的演变
19
作者 王旭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4-206,共3页
本文以欧洲美术史发展脉络为起点,探讨了伦敦画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对塞尚素描传统的延续,以具体作品入手展开以美学符号而存在的塞尚与弗洛伊德绘画间相关性讨论,并分析塞尚、弗洛伊德及伦敦画派艺术风格与欧洲绘画思想脉络的连接。
关键词 塞尚 弗洛伊德 伦敦画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拂去尘封的历史——吕斯百美术教育活动事略择要
20
作者 关红实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0-72,共3页
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中有许多被模糊的人物。吕斯百是一个不事张扬的从教之人和艺术家。由于种种原因,他对中国美术教育的贡献和艺术创作成就在历史中缺乏真实的记载和表述。本文从一手的史料中择其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主要事件作了概述之。
关键词 吕斯百 徐悲鸿 美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