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及生物地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沙莎 张光富 邵丽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4-200,共7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根据PPG I(Pteridophyte Phylogeny Group I)分类系统建立江苏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名录,江苏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有30科66属184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其中野生植物27科61属176种,栽培植物6科7属8种。该区的蕨类...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根据PPG I(Pteridophyte Phylogeny Group I)分类系统建立江苏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名录,江苏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有30科66属184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其中野生植物27科61属176种,栽培植物6科7属8种。该区的蕨类植物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41种)、凤尾蕨科(Pteridaceae)(17种)、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17种)和蹄盖蕨科(Athyriaceae)(16种);优势属为鳞毛蕨属(Dryopteris)(26种)、铁角蕨属(Asplenium)(15种)、卷柏属(Selaginella)(8种)和耳蕨属(Polystichum)(8种)。科和属的地理成分分别有6和10种类型,均以泛热带分布为主;种的地理分布有11种类型,以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该区的蕨类植物生态类型有5类,以土生为主。与邻近省份(浙江、安徽和山东)科、属、种的相似性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与安徽的区系关系最近,其余依次为浙江和山东。江苏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较为丰富,优势科属明显,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区系属于温带性质。建议加强对该区分布的濒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多样性 生物地理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绒螯蟹属的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唐伯平 周开亚 宋大祥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304-308,共5页
就绒螯蟹的亚种、种及属的划分和界定进行了讨论 ,介绍了绒螯蟹属的研究简史 ,以及近几年在绒螯蟹可持续利用研究和该属通过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在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
关键词 绒螯蟹 绒螯蟹属 甲壳纲 可持续利用 生物多样性 人工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桔梗ISSR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与品种遗传多样性检测 被引量:7
3
作者 马文晔 陈崇顺 +3 位作者 曹伟杰 张娟 王转梅 岳敏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6,共4页
利用正交设计,对影响洋桔梗ISSR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洋桔梗ISSR的最佳反应体系。在25μL的PCR反应体系中,含2.5μL 10×PCR buffer、1.5 mmol/L Mg2+、0.3 mmol/L dNTPs、0.2μmol/L引物、30 ng/μL洋桔梗基因组DNA模板... 利用正交设计,对影响洋桔梗ISSR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洋桔梗ISSR的最佳反应体系。在25μL的PCR反应体系中,含2.5μL 10×PCR buffer、1.5 mmol/L Mg2+、0.3 mmol/L dNTPs、0.2μmol/L引物、30 ng/μL洋桔梗基因组DNA模板及2.0 U的TaqDNA聚合酶。试验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通用性。8个不同基因型洋桔梗材料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该ISSR分子标记可有效地检测出其中4个不同品种之间、同一品种F1代及F2代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但未能检测出同1个品种F1代2个株系之间或2个转基因株系之间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桔梗 ISSR分子标记 最佳反应体系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生维管植物的多样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悦恬 张光富 +2 位作者 李跃 李玲 俞立鹏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8-249,共12页
根据野外调查及相关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生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地理成分以及濒危现状。该区现有水生维管植物39科90属185种,其生活型以挺水植物为主(占64.32%),主要分布于田边沟渠、农田以及池塘等不同水体。属、种等级的地理... 根据野外调查及相关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生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地理成分以及濒危现状。该区现有水生维管植物39科90属185种,其生活型以挺水植物为主(占64.32%),主要分布于田边沟渠、农田以及池塘等不同水体。属、种等级的地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区系性质主要为温带性质。根据水生植物的濒危现状,参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的等级和标准(3.1版本),将该区的植物分为9大类,其中地区性灭绝1种,极危种3种,濒危种8种,易危种10种,并简要讨论了该区水生植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区系组成 分布区类型 受威胁种 长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川沙塘鳢3个不同地理群体杂交F_1代生长性能及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佩佩 丁严冬 +5 位作者 于兴达 贾秀琪 张国松 尹绍武 陈树桥 周国勤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8-534,共7页
选取来自浙江建德、安徽当涂、江苏太湖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河川沙塘鳢,采用3×3完全双列杂交方式进行配组,对9个组合F1子代的生长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2月龄和4月龄F1子代的生长性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建德(♂)... 选取来自浙江建德、安徽当涂、江苏太湖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河川沙塘鳢,采用3×3完全双列杂交方式进行配组,对9个组合F1子代的生长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2月龄和4月龄F1子代的生长性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建德(♂)×当涂(♀)杂交组合的全长增加率、质量增加率分别为42.58%、190.79%,建德×当涂(正反交)组合的全长杂交优势率、体质量杂交优势率分别为17.88%、66.75%,均高于其他组合。不同地理群体间的杂交F1子代的全长增加率、质量增加率、杂交优势率均高于同一地理群体间的自繁F1子代。采用8个微卫星引物分析获得9个组合F1子代的遗传分化指数平均值为0.195,表明9个组合子代间存在遗传差异与分化,其期望杂合度为0.1493~0.7971,观测杂合度为0.1562~1.0000。双列杂交子代的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高于自繁子代,其中建德(♂)×当涂(♀)组合的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值分别为3.9和0.486,均高于其他组合。综合生长性能和遗传多样性,初步选择建德(♂)×当涂(♀)为最佳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地理群体 双列杂交 杂交优势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属(Pelteobagrus)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国松 侯新远 +5 位作者 尹绍武 贾一何 祝斐 胡亚丽 周国勤 茆建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4-179,共6页
分别从表型、染色体、蛋白质、DNA等4个层次简要概述黄颡鱼属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开展黄颡鱼属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颡鱼属鱼类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RAP分子标记研究河川沙塘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
7
作者 侯新远 张洪伟 +2 位作者 尹绍武 张丽娟 胡亚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7-40,共4页
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对3个河川沙塘鳢( Odontobutis potamophila)自然群体[安徽省当涂( DT)群体、浙江省余姚( YY)群体、江苏省太湖东西山( DXS)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9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1对扩增条... 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对3个河川沙塘鳢( Odontobutis potamophila)自然群体[安徽省当涂( DT)群体、浙江省余姚( YY)群体、江苏省太湖东西山( DXS)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9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1对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引物组合对3个群体进行扩增,共获得71个位点;3个群体内多态位点占比为6.90%∽24.14%,其中DT群体多态位点占比为6.90%,YY群体多态位点占比为24.14%、DXS群体多态位点占比为24.14%;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0330∽0.0939[DT(0.0330)〈YY(0.0784)〈DXS(0.0939)],群体Shannon’s 多样性指数(I)为0.0463∽0.1368[DT(0.0463〈YY(0.1206)〈DXS(0.1368)]。可见DXS群体、YY群体的多态位点占比、Nei’s基因多样性、Shannon’s多样性指数均稍高于DT群体。研究还发现,3个群体间的Nei’s无偏遗传距离为0.0363∽0.2867,遗传相似度为0.7507∽0.9644,DXS群体与YY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0.0363),遗传相似度最大(0.9644),亲缘关系最近。采用 UPGMA 法对3个群体进行聚类分析显示,YY群体和DXS群体聚为1支,DT群体聚为单独的1支。综合试验结果表明,3个河川沙塘鳢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江鲈鱼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8
作者 祝斐 张志勇 +3 位作者 尹绍武 张国松 吴建平 徐献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1-214,共4页
松江鲈鱼(Trachidermis fasciatus)作为我国一种降海洄游经济性鱼类,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捕捞和栖息环境遭到破坏,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本文从松江鲈鱼表型、染色体、蛋白质(酶)和DNA 4个层面概述其遗传多样性,并分析当前资源现状。为松... 松江鲈鱼(Trachidermis fasciatus)作为我国一种降海洄游经济性鱼类,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捕捞和栖息环境遭到破坏,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本文从松江鲈鱼表型、染色体、蛋白质(酶)和DNA 4个层面概述其遗传多样性,并分析当前资源现状。为松江鲈鱼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江鲈鱼 群体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表型 染色体 蛋白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黄颡鱼(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及其双亲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佳佳 李杰 +5 位作者 张国松 王涛 尹绍武 唐忠林 茆健强 王若然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2-621,共10页
先从瓦氏黄颡鱼转录组EST序列筛选获得53个微卫星多态性位点,然后筛选出42对能在黄颡鱼和杂交黄颡鱼(黄颡鱼♀×瓦氏黄颡鱼♂)中稳定扩增的微卫星引物,最终选用9对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引物对3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先从瓦氏黄颡鱼转录组EST序列筛选获得53个微卫星多态性位点,然后筛选出42对能在黄颡鱼和杂交黄颡鱼(黄颡鱼♀×瓦氏黄颡鱼♂)中稳定扩增的微卫星引物,最终选用9对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引物对3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试验结果显示,3个群体(黄颡鱼、瓦氏黄颡鱼、杂交黄颡鱼)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5300、3.7697、3.0640;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2970、0.7292、0.4492;3个群体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803、0.6746、0.5696。杂交黄颡鱼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有一定的杂交优势和良种选育潜力。其中杂交子代与母本黄颡鱼、父本瓦氏黄颡鱼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9006和1.8195,表明杂交子代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对等,偏向母本一方,这与系统进化树的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瓦氏黄颡鱼 杂交黄颡鱼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桔梗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瑞鑫 韦银凤 +3 位作者 李琳 付晓佳 李爽 陈崇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25-1330,共6页
该研究以洋桔梗(Eustoma grandi florum)2个品种‘玛丽艾基粉色’和‘圣剑白底紫边’为试材,提取叶片DNA,经过EcoRI /Mse Ⅰ双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建立了洋桔梗的AFLP最佳反应体系;并以64个常用引物组合进行扩增,得到154... 该研究以洋桔梗(Eustoma grandi florum)2个品种‘玛丽艾基粉色’和‘圣剑白底紫边’为试材,提取叶片DNA,经过EcoRI /Mse Ⅰ双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建立了洋桔梗的AFLP最佳反应体系;并以64个常用引物组合进行扩增,得到154个多态性条带,从中筛选出扩增条带较多且多态性较好的4个引物组合(E-ACA/M-CTC,E-ACC/M-CAC,E-AGC/M-CTT,E-ACT/M-CAG),其多态位点百分率均值为24.36%.利用上述4个引物组合,以最佳反应体系为基础,构建了7个常见洋桔梗品种的AFLP指纹图谱,统计7个品种各4个引物组合在1 000~300 bp区间7个区段的扩增条带,并将各个品种的AFLP指纹图谱转换成各品种4组7位数构成的28位特异数字指纹,极大地方便了种质比较及鉴定;7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83 5~0.860 8之间,平均值为0.774 6.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进行洋桔梗的种质研究及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桔梗 AFLP 最佳反应体系 引物筛选 指纹图谱 特异数字指纹 遗传相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与时空格局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君琼 刘其则 +5 位作者 陈忠荫 马文汉 陈奕武 杜宇 林炽贤 计翔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1-627,共7页
两栖动物因为其独特的习性和生活史,可作为评判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为了解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现状和时空格局,共设置11条涵盖小溪、河流和农田3种生境类型的观测样线,于2018年4、6和8月分别进行调查,共记录两栖... 两栖动物因为其独特的习性和生活史,可作为评判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为了解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现状和时空格局,共设置11条涵盖小溪、河流和农田3种生境类型的观测样线,于2018年4、6和8月分别进行调查,共记录两栖动物9种535只,隶属于1目5科7属,其中,记录到的海南特有种脆皮大头蛙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濒危(EN)等级,泽陆蛙为优势物种;各调查月份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但4月和6月两栖动物个体数量明显高于8月;不同生境类型物种多样性间存在显著差异,农田生境两栖动物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通过此次调查对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现状和分布格局有了一定了解,并结合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当地两栖动物多样性保护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时空格局 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山区5个斑块香果树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彭仙丽 李莉 +5 位作者 张光富 任小杰 李倩 吴文霞 邱岚 王志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100,共8页
采用样方法对苏南山区分布的处于濒危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群落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5个斑块面积合计1 600 m2的样方中共有维管植物45科65属72种,其中,人为干扰较轻的Q1、Q5和Q4斑... 采用样方法对苏南山区分布的处于濒危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群落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5个斑块面积合计1 600 m2的样方中共有维管植物45科65属72种,其中,人为干扰较轻的Q1、Q5和Q4斑块中分别有26科32属33种、21科25属25种、19科21属22种,人为干扰较强的Q2和Q3斑块中分别有20科25属26种、18科21属21种。总体上看,香果树群落的物种组成较为丰富,但不同斑块间存在一定差异。根据重要值,在Q1、Q4和Q5斑块中香果树为乔木层优势种,而在Q2和Q3斑块中为亚优势种。不同斑块香果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其物种数量从大到小依次为Q1斑块、Q2斑块、Q5斑块、Q4斑块、Q3斑块。不同群落层次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和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总体呈现为草本层最高,灌木层次之,乔木层最低。研究结果认为:人为干扰降低了部分斑块香果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但对其群落结构影响较小,建议进行人为森林抚育和砍伐部分缠绕香果树的木质藤本植物以保护香果树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果树 物种组成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川沙塘鳢五个家系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严冬 王佩佩 +3 位作者 贾秀琪 于兴达 张国松 尹绍武 《水产科技情报》 2016年第3期113-118,共6页
为解决河川沙塘鳢繁殖过程中种质退化的问题,为该鱼的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改良提供相关基础数据,运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河川沙塘鳢5个家系(F1、F16、F29、F35和F36)的152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9个微卫星位点在5... 为解决河川沙塘鳢繁殖过程中种质退化的问题,为该鱼的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改良提供相关基础数据,运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河川沙塘鳢5个家系(F1、F16、F29、F35和F36)的152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9个微卫星位点在5个家系中总共检测到128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检测到1~4对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00~3.87,平均观测杂合度值分别为0.625 6、0.661 5、0.537 2、0.477 7、0.613 7,平均期望杂合度值分别为0.570 7、0.512 0、0.541 9、0.380 7、0.402 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693、0.5014、0.5244、0.4198、0.4258。5个家系均表现为中度或者高度多态,多态信息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F1〉F29〉F16〉F36〉F35。家系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77 8,表明各家系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根据遗传距离采用UPGMA法对5个家系进行聚类,F16家系和F29家系遗传距离最小,并先聚为一支,F35家系和F36家系聚为另一支,F1家系则单独聚为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家系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品种Xanthi NN碱性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转梅 陈崇顺 +4 位作者 王轶 曹伟杰 邹爱兰 马文晔 张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0,31,共4页
烟草碱性β-1,3-葡聚糖酶具有较强的抗真菌病害等作用。本研究根据烟草Samsun与抗真菌作用有关的碱性β-1,3-葡聚糖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烟草(Nicotiana tabacum)品种Xanthi NN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后将扩增产物与pUC57-T载体... 烟草碱性β-1,3-葡聚糖酶具有较强的抗真菌病害等作用。本研究根据烟草Samsun与抗真菌作用有关的碱性β-1,3-葡聚糖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烟草(Nicotiana tabacum)品种Xanthi NN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后将扩增产物与pUC57-T载体重组,再以该重组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在对阳性克隆进行鉴定后测序,并对其编码酶蛋白进行了一级、二级、三级结构及蛋白质同源性比较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 868 bp,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除终止密码子外,共编码359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EU867448)。该酶分子量为28.4 kDa,pI为9.72,是一个碱性蛋白;具有多个螺旋、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卷曲等二级结构,其中α-螺旋占35.65%,β-转角占5.57%,延伸链占19.22%,无规卷曲占39.55%;三级结构同源建模预测显示,它与香蕉(Musa supientum)β-1,3-葡聚糖酶(PDB number 2cygA)具有60%的一致性;推测该酶蛋白与颠茄(Atropa belladonna)、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等茄科植物的β-1,3-葡聚糖酶编码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89%和81%。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烟草抗真菌的β-1,3-葡聚糖酶的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基因组 碱性β—1 3-葡聚糖酶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降解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中的产植酸酶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育如 刘友芬 +1 位作者 郭月霞 骆跃军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0-212,共3页
对能有效降解作物秸秆的间型脉孢菌MB、侧孢霉SCB和放线菌FZ等6种微生物的产植酸酶特性及添加植酸钙对产植酸酶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微生物在降解秸秆过程中均表现出不同的植酸酶活性,固体发酵时脉孢菌MB和侧孢霉SCB的... 对能有效降解作物秸秆的间型脉孢菌MB、侧孢霉SCB和放线菌FZ等6种微生物的产植酸酶特性及添加植酸钙对产植酸酶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微生物在降解秸秆过程中均表现出不同的植酸酶活性,固体发酵时脉孢菌MB和侧孢霉SCB的植酸酶活性分别高达5390 U/g料曲和3080 U/g料曲。在基础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侧孢霉MB的植酸酶活性为390 U/ml;在蔗糖液体培养基中活性提高到550 U/ml。加入适量的植酸钙有利于诱导菌株产酶活性的提高,使侧孢霉SCB与芽孢杆菌PD的植酸酶活性分别提高1.5倍和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降解 微生物 植酸酶 植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残体在不同利用方式红壤中的腐解及对红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林双 戴传超 +2 位作者 史央 王兴祥 赵庆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5603-5606,共4页
比较研究了植物残体在水田、旱地和林地3种不同红壤利用方式下的腐解和腐解过程中微生物类群和数量变化以及红壤理化性状的改变。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的红壤微生物类群和数量有明显差异,植物残体在红壤中的腐解与红壤中的微生物数量... 比较研究了植物残体在水田、旱地和林地3种不同红壤利用方式下的腐解和腐解过程中微生物类群和数量变化以及红壤理化性状的改变。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的红壤微生物类群和数量有明显差异,植物残体在红壤中的腐解与红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及类群有密切关系。植物残体的添加使水田、旱地、林地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且均出现了相似的菌群演替规律。不同时期微生物监测结果显示,植物残体的腐解对不同利用方式的红壤微生物影响不同。植物残体腐解1年后,红壤性状得到部分改善,有机质、旱地的速效磷、水田的速效钾增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残体 红壤 腐解 菌群演替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对主要蜥蜴科动物系统发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群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63,共5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GenBank中下载蜥蜴科20属32种蜥蜴和壁虎科1种壁虎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经比对后序列长度为535 bp,其中有161个变异位点,117个简约信息位点。A+T平均含量为55.1%,C+G平均含量为44.9%。Eremias przewals...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GenBank中下载蜥蜴科20属32种蜥蜴和壁虎科1种壁虎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经比对后序列长度为535 bp,其中有161个变异位点,117个简约信息位点。A+T平均含量为55.1%,C+G平均含量为44.9%。Eremias przewalskii与E.multiocellata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22,Anatololacerta anatolica与A.oertzeni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7,这可能是由于线粒体DNA的基因渗入现象所致。以壁虎科的Ebenavia inunguis为外群,用NJ、ME和MP法重建系统发生树,分子系统树显示,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和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的蜥蜴科分类体系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蜴科 动物 16S RRNA基因 分子系统发生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俗语大词典》中植物相关俗语的类型及生物学归类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光富 姚锐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8-79,共2页
植物名称或植物学名词是我国俗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俗语大词典》中的21356条俗语为例,从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3个类型分别统计分析了植物相关的俗语出现的频率,并运用现代植物学知识对与植物相关的476个俗语进行了生物学归类分析... 植物名称或植物学名词是我国俗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俗语大词典》中的21356条俗语为例,从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3个类型分别统计分析了植物相关的俗语出现的频率,并运用现代植物学知识对与植物相关的476个俗语进行了生物学归类分析,旨在推动植物相关俗语的释义考证和正确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俗语 俗语类型 生物学归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工程法构建德胺糖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表达载体
19
作者 朱蕾 谢峰 尚广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19-722,共4页
德胺糖(desosamine)是次级代谢产物来源的微生物药物中的一个重要的糖基团。为构建德胺糖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体系,本研究运用重组工程技术一步法从黏粒中克隆了德胺糖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的两个转录单元,重组效率高达100%。本方法避... 德胺糖(desosamine)是次级代谢产物来源的微生物药物中的一个重要的糖基团。为构建德胺糖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体系,本研究运用重组工程技术一步法从黏粒中克隆了德胺糖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的两个转录单元,重组效率高达100%。本方法避免了常规克隆手段的烦琐、耗时、针对长DNA片段的PCR易发生碱基突变等缺点。进一步,将两个转录单元分别置于来源于天蓝色链霉菌的pacI/pactIII双向启动子的控制下并克隆至链霉菌的游离型和整合型表达载体上。本工作为探索德胺糖生物合成基因簇在异源宿主菌中表达、德胺糖与多种糖苷底物偶联以创制新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胺糖 生物合成基因簇 重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花椒属(芸香科)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 被引量:5
20
作者 时盼 张光富 +3 位作者 常鑫 徐惠强 钟育谦 翟飞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0-212,共3页
报道江苏省花椒属地理分布新记录植物1种——椿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et Zucc.),并对该省花椒属植物进行了补充记述。椿叶花椒分布于中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台湾)至东亚和东南亚... 报道江苏省花椒属地理分布新记录植物1种——椿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et Zucc.),并对该省花椒属植物进行了补充记述。椿叶花椒分布于中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台湾)至东亚和东南亚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在江苏为新记录,且是该种分布的最北界。凭证标本存放于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标本馆(NJNU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香科 花椒属 新记录 江苏 宜兴 椿叶花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