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下游地区崧泽文化时期农业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黎海明 郑铎 +1 位作者 刘真 贾鑫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07-1817,共11页
全新世的气候、环境变化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长江下游地区崧泽文化时期(6000—5300 a B.P.)是文明起源的关键阶段,该时期稻作农业经济社会是否已建立及其影响机制依然不清楚。通过对常州地区青城墩遗... 全新世的气候、环境变化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长江下游地区崧泽文化时期(6000—5300 a B.P.)是文明起源的关键阶段,该时期稻作农业经济社会是否已建立及其影响机制依然不清楚。通过对常州地区青城墩遗址的植物大遗存研究,在24份浮选样品中共发现了131粒炭化水稻(Oryza sativa)种子和2262粒炭化水稻基盘,该结果表明青城墩遗址先民在崧泽文化时期的农业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稻作农业。结合前人研究工作发现,长江下游地区崧泽文化时期人类主要的生业经济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稻作农业经济,辅之以采集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芡实(Euryale ferox)、桃(Prunus persica)、甜瓜(Cucumis melo)等野生植物资源为主的采集经济。7000 a B.P.后海平面上升速率减缓和海岸线的东撤为开展水稻农业生产的古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栖居环境,该时期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为水稻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6000 a B.P.后的人口压力是长江下游地区古人类选择以稳定和高产的稻作农业为主体生业经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崧泽文化 生业经济 稻作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