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机盐体系卷式纳滤膜真实截留率的求取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显球 杜明霞 +2 位作者 王志良 张勇 贾国正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96,共4页
在表征纳滤膜分离性能时通常采用真实截留率(R),然而R不能直接测定,一般借助传质系数通过浓差极化模型求得,因实验条件的差别导致文献报道的计算传质系数的经验方程各异,对卷式膜的有效性也难以确定.文章基于浓差极化理论模型和卷式膜... 在表征纳滤膜分离性能时通常采用真实截留率(R),然而R不能直接测定,一般借助传质系数通过浓差极化模型求得,因实验条件的差别导致文献报道的计算传质系数的经验方程各异,对卷式膜的有效性也难以确定.文章基于浓差极化理论模型和卷式膜元件的流道结构,结合NF90-2540型卷式纳滤膜元件对NaCl溶液的纳滤实验结果,建立了膜真实截留率的计算公式,为卷式纳滤膜R的求取提供了一种直接方法.同时,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浓差极化程度主要受渗透通量和料液在流道中平均流速的影响:流速较低时,浓差极化程度随渗透通量增加也明显增加,表观截留率(Robs)与R相差明显;随着流速增加,浓差极化程度下降,当流速达到0.2 m/s以上时,渗透通量对浓差极化的影响较小,Robs与R可不超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膜 真实截留率 浓差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稳态溶解氧环境下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娇 李冰 +1 位作者 张勇 许睿骁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共4页
重点分析了非稳态DO环境下废水生物处理效果,并对其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非稳态DO环境营造了良好的硝化/反硝化条件,不仅能显著提高系统去除有机物和脱氮的效率,而且能降低曝气能耗,减少剩余污泥产量,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降低污... 重点分析了非稳态DO环境下废水生物处理效果,并对其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非稳态DO环境营造了良好的硝化/反硝化条件,不仅能显著提高系统去除有机物和脱氮的效率,而且能降低曝气能耗,减少剩余污泥产量,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降低污水处理费用。但非稳态DO环境下如何确定合适的运行周期和DO浓度,以减少生物处理过程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和温室气体N_2O的产生量,将是未来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态DO环境 脱氮 曝气能耗 剩余污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漆酶真菌筛选及其对PAHs污染土壤修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潘澄 茆婷 +2 位作者 吴宇澄 申卫收 钟文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53-1259,共7页
真菌漆酶可以高效转化多环芳烃(PAHs),因此,产漆酶真菌在PAHs污染土壤修复中极具应用前景。根据漆酶可将愈创木酚氧化为红色物质的特性,成功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够分泌漆酶的真菌菌株F-1,初步鉴定该菌为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 真菌漆酶可以高效转化多环芳烃(PAHs),因此,产漆酶真菌在PAHs污染土壤修复中极具应用前景。根据漆酶可将愈创木酚氧化为红色物质的特性,成功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够分泌漆酶的真菌菌株F-1,初步鉴定该菌为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对菌株F-1的产酶能力进行了分析,发现特定培养条件组合可将其酶活提高近300倍,达5628 U L-1,表明F-1的漆酶活性受到环境条件的显著影响。应用菌株F-1对PAHs污染土壤进行了初步修复研究,结果表明,接种F-1对菲、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茚苯(1,2,3-cd)芘等11种PAHs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提示产漆酶真菌在PAHs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土壤污染 真菌修复 漆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捕集剂XMT处理电镀废水中Cu^(2+)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风贺 王国祥 +3 位作者 王志良 李时银 陆继来 张利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0-102,共3页
以XMT作为重金属离子捕集剂,进行了电镀废水Cu2+的捕集研究,探讨了XMT加入量、pH、絮凝剂加入量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u2+捕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0%的XMT加入量2.0 mL、pH=3~12、质量分数为0.01%的PAM絮凝剂加入量1.0 mL... 以XMT作为重金属离子捕集剂,进行了电镀废水Cu2+的捕集研究,探讨了XMT加入量、pH、絮凝剂加入量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u2+捕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0%的XMT加入量2.0 mL、pH=3~12、质量分数为0.01%的PAM絮凝剂加入量1.0 mL、反应时间10~30 min等优化工艺条件下,Cu2+去除率在99%以上,残余Cu2+质量浓度小于0.05 mg.L-1,出水满足GB 21900-2008一级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废水 重金属捕集剂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GA对重金属污染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稳定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帆 王风贺 +4 位作者 郝昊天 邹丽娜 纪营雪 段伦超 顾中铸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66,72,共6页
对铅锌矿区周边土壤中Pb、Cd、As等重金属分别进行了总量及其形态研究.重点考察重金属固化剂六硫代胍基甲酸(SGA)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SDD)对不同形态重金属的稳定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集的土壤样品受Pb、Cd、As等重金属污染较... 对铅锌矿区周边土壤中Pb、Cd、As等重金属分别进行了总量及其形态研究.重点考察重金属固化剂六硫代胍基甲酸(SGA)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SDD)对不同形态重金属的稳定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集的土壤样品受Pb、Cd、As等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样品S1中As、Pb含量分别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10.17倍、3.29倍,Cd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28.7倍.SGA对弱酸态As、Cd和Pb的综合稳定化性能优良,对3种重金属的稳定化率最高达到92.73%、82.35%和81.48%;SDD对可氧化态Cd稳定化性能优于SGA,最高稳定化率为88.89%.SGA作为一种新型重金属螯合捕集剂,可以应用于重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控制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捕集剂 土壤 重金属 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漆酶土壤真菌F-5的分离及土壤修复潜力 被引量:5
6
作者 茆婷 潘澄 +2 位作者 徐婷婷 吴宇澄 钟文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8-206,共9页
漆酶因可氧化许多种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污染修复方面的应用潜力受到广泛重视。筛选具有较高漆酶活性的土壤真菌,可以为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生物资源。通过培养基中愈创木酚颜色反应,从土壤中筛选获得1株真菌菌株F-5。18S rRNA基因序列显示... 漆酶因可氧化许多种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污染修复方面的应用潜力受到广泛重视。筛选具有较高漆酶活性的土壤真菌,可以为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生物资源。通过培养基中愈创木酚颜色反应,从土壤中筛选获得1株真菌菌株F-5。18S rRNA基因序列显示该菌株属于巨座壳科(Family Magnaporthaceae)。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蔗糖和蛋白胨分别是最有利于该菌产漆酶的碳源和氮源。在适当培养条件下,真菌F-5培养液酶活性可达4033U/L,表现出该菌具有较强的产漆酶能力。在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中,真菌F-5可使土壤中苯并(a)芘、二苯并(a,h)蒽等高环、高毒性多环芳烃降解,并使土壤多环芳烃毒性当量大幅降低。因此,真菌F-5适合修复PAHs污染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活性 真菌F-5 土壤修复 降解 PA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菹草在低浓度含铜尾水净化过程中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段伦超 王风贺 +4 位作者 张帆 纪营雪 李卉 韩睿明 王国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8-233,共6页
将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种植于不同浓度的含游离态(CuSO4)和螯合态(EDTA-Cu)铜离子模拟尾水中,定期观测菹草在不同浓度、不同形态含铜尾水中的生长状况,并用水下饱和脉冲叶绿素荧光仪测定菹草光合作用PSⅡ有效荧光产量(Fv/Fm)、光... 将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种植于不同浓度的含游离态(CuSO4)和螯合态(EDTA-Cu)铜离子模拟尾水中,定期观测菹草在不同浓度、不同形态含铜尾水中的生长状况,并用水下饱和脉冲叶绿素荧光仪测定菹草光合作用PSⅡ有效荧光产量(Fv/Fm)、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N)等指标,以研究菹草在低浓度含铜尾水净化过程中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菹草对铜离子有吸附或富集作用,且对CuSO4的吸附或富集能力大于EDTA-Cu。CuSO4对菹草的毒性作用小,且对菹草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铜离子浓度(0.01、0.3、0.5和1.0 mg·L-1)的递增,CuSO4各试验组菹草叶片数增加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92.5%、390.0%、155.0%和45.0%。而EDTA-Cu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菹草的生长影响较小,毒性作用不明显。随游离态和螯合态铜离子浓度的提高,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ET)、Fv/Fm、qP和qN变化明显,表明一定浓度的铜离子增强了菹草的光电子传递速率和份额,铜离子对PSⅡ反应中心的毒性作用较小,可以促进其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叶绿素荧光特性参数 CUSO4 EDTACu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Ce/活性焦低温脱硝催化剂热再生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柳 谭月 +3 位作者 盛重义 周爱奕 胡宇峰 单云霞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38-1444,共7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Mn-Ce/活性焦催化剂,通过在固定床中分两阶段模拟移动床反应器脱硫脱硝过程,制得吸附SO2饱和的Mn-Ce/活性焦催化剂。采用氮气+水蒸汽的方法对催化剂进行再生,发现热再生后催化剂脱硝效率不理想,再生后脱硝效率低于...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Mn-Ce/活性焦催化剂,通过在固定床中分两阶段模拟移动床反应器脱硫脱硝过程,制得吸附SO2饱和的Mn-Ce/活性焦催化剂。采用氮气+水蒸汽的方法对催化剂进行再生,发现热再生后催化剂脱硝效率不理想,再生后脱硝效率低于50%。通过BET、XRD、XPS、TPD等表征手段研究发现,催化剂再生后比表面积、孔容都有所减小,Ce3+的含量和Lewis的量酸性位没有恢复,推测催化剂热再生时,吸附在孔道中的SO2与活性物质Ce O2发生反应生成Ce2(SO4)3或是Ce(SO4)2,减少了活性中心Ce的含量,阻塞了催化剂孔隙,使得催化剂再生后脱硝效率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活性焦 催化剂 再生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上黄瓜根际微生物群落差异 被引量:3
9
作者 申卫收 林先贵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4-658,共5页
蔬菜塑料大棚是一种高度集约化利用的设施农业类型,在太湖地区一般由原来的稻麦(或油菜)轮作或露地蔬菜改变而来。稻麦(或油菜)轮作或露地蔬菜改为蔬菜塑料大棚后,土壤养分高度累积,出现了次生盐渍化和酸化的现象。可能受土壤酸化... 蔬菜塑料大棚是一种高度集约化利用的设施农业类型,在太湖地区一般由原来的稻麦(或油菜)轮作或露地蔬菜改变而来。稻麦(或油菜)轮作或露地蔬菜改为蔬菜塑料大棚后,土壤养分高度累积,出现了次生盐渍化和酸化的现象。可能受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的影响,蔬菜塑料大棚土壤脱氢酶活性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相对于稻麦(或油菜)轮作或露地蔬菜土壤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土地利用集约化 假单胞菌 尖孢镰刀菌 塑料大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载O_3有机溶剂两相臭氧氧化法降解水体中氯霉素
10
作者 李时银 史震宇 +2 位作者 陆继来 邹敏 张利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6-230,共5页
以水/载O3有机溶剂(全氟萘烷)为新型两相臭氧氧化体系,研究了臭氧在全氟萘烷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并考察了pH、NaHCO3和叔丁醇对两相体系中臭氧稳定性的影响;以水体中氯霉素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初始pH值和自由基抑制剂对两相臭氧氧化体系... 以水/载O3有机溶剂(全氟萘烷)为新型两相臭氧氧化体系,研究了臭氧在全氟萘烷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并考察了pH、NaHCO3和叔丁醇对两相体系中臭氧稳定性的影响;以水体中氯霉素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初始pH值和自由基抑制剂对两相臭氧氧化体系降解氯霉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水相pH增大有利于氯霉素的降解;自由基抑制剂对两相体系氧化降解氯霉素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全氟萘烷 两相臭氧化 降解 氯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罗丹明类荧光分子探针及其对Fe(Ⅲ)的选择性识别 被引量:10
11
作者 成春文 王风贺 +3 位作者 段伦超 雷武 夏明珠 王风云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以罗丹明B、乙二胺和乙二醛为反应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荧光增强型识别Fe3+的分子探针(fluorescent probe,FP).用核磁和质谱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FP对A13+、pb2、Ca2+、Cd2+、Mn2+、Hg2、Mg2+、Ca2、K+、Na+等... 以罗丹明B、乙二胺和乙二醛为反应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荧光增强型识别Fe3+的分子探针(fluorescent probe,FP).用核磁和质谱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FP对A13+、pb2、Ca2+、Cd2+、Mn2+、Hg2、Mg2+、Ca2、K+、Na+等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纯甲醇溶剂中,探针FP对Fe3+的识别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且基本不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通过Job's曲线可知,探针FP与Fe3+的络合比为1∶3;Fe3+浓度在4×10-4~5×10-3 mol/L范围内时,探针FP的荧光强度与Fe3+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罗丹明B 乙二醛 希夫碱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捕集剂TBA的合成及其对含铜废水的捕集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郝昊天 王风贺 +3 位作者 张帆 雷武 夏明珠 王风云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5-48,共4页
以无机水合肼与二硫化碳作反应物,环己醇与丙酮的混合溶液作溶剂,合成了一种新型重金属捕集剂四硫代联氨基甲酸(TBA)。重点考察了水合肼与二硫化碳的物质的量比、混合有机溶剂的用量、混合溶剂的配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得率的影响,... 以无机水合肼与二硫化碳作反应物,环己醇与丙酮的混合溶液作溶剂,合成了一种新型重金属捕集剂四硫代联氨基甲酸(TBA)。重点考察了水合肼与二硫化碳的物质的量比、混合有机溶剂的用量、混合溶剂的配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得率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IR、NMR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水合肼与二硫化碳的物质的量比为1:1、有机溶剂(环己醇和丙酮混合物)与二硫化碳的体积比为2∶3、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 h时,二硫化碳的转化率最高可达92.96%。将合成的重金属捕集剂四硫代联氨基甲酸用于含铜模拟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其对于含铜废水具有优良的捕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捕集剂 四硫代联氨基甲酸 含铜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复合材料及其吸油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谷军军 姜炜 +2 位作者 王风贺 陈牡丹 毛剑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3-868,共6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并借助乳液体系中苯乙烯单体(St)和二乙烯基苯单体(DVB)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发生共聚,最终制得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St-DVB共聚物)包覆的Fe3O4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 通过水热法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并借助乳液体系中苯乙烯单体(St)和二乙烯基苯单体(DVB)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发生共聚,最终制得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St-DVB共聚物)包覆的Fe3O4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接触角测量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形貌、结构、成分、疏水及吸油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磁性St-DVB共聚物表面粗糙并且具有核壳结构,经TG分析发现复合材料中高分子组分的质量分数高达50.51%;制得的材料密度为0.6kg/m3并且水滴接触角为136°,使得粒子能够浮于水面;磁性StDVB共聚物可以吸附相当于自身重量2.4倍的柴油,并且由于Fe3O4组分的存在可经外加磁场迅速回收复合材料,因此这种材料有望应用于水面浮油净化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苯乙烯 二乙烯基苯 吸附 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