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骆马湖翘嘴鲌种群生长特征及遗传多样性
1
作者 李大命 杨子萍 +2 位作者 刘燕山 唐晟凯 杨家新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5,共7页
翘嘴鲌是骆马湖重要的渔业资源,为了解其生长规律及遗传资源状况,通过鉴定鳞片年龄掌握翘嘴鲌种群的年龄结构,并构建其生长方程,同时利用线粒体Cytb和D-loop基因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翘嘴鲌种群由1~6龄个体构成,其中1... 翘嘴鲌是骆马湖重要的渔业资源,为了解其生长规律及遗传资源状况,通过鉴定鳞片年龄掌握翘嘴鲌种群的年龄结构,并构建其生长方程,同时利用线粒体Cytb和D-loop基因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翘嘴鲌种群由1~6龄个体构成,其中1龄个体占比最大.体长和体质量之间关系式为W=0.0065L^(3.1175)(n=102,R^(2)=0.9924),表明翘嘴鲌为匀速生长模式.体长生长方程为L t=99.69[1-e^(-0.2121(t-0.1964))],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 t=11058.84[1-e^(-0.2121(t-0.1964))]3.1175.生长拐点年龄t_(i)=5.56龄,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67.7 cm和3314.4 g.Cytb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 diversity,h)和核苷酸多样性(Nucleotide diversity,π)分别为0.272±0.087和0.00072±0.00024,相应地,D-loop基因遗传多样性参数为h:0.497±0.090和π:0.00189±0.00056.翘嘴鲌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呈现出低h和低π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骆马湖翘嘴鲌种群组成以低龄、小型个体为主,且遗传多样性也较低,必须加强骆马湖渔业资源保护,采取措施恢复翘嘴鲌资源量和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 年龄结构 生长特征 遗传多样性 骆马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Ф值表达的粒度与分选系数的单位问题
2
作者 陈奇 唐雯雯 +4 位作者 薛成凤 杨阳 高文华 杨建英 贾建军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9,共11页
【目的】粒度参数是表征碎屑沉积物和沉积岩基本特征的重要指标,也是判别沉积环境的重要参考依据。长期以来,基于等比制和负对数转换的粒度Ф值及粒度参数在地质学和海洋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甚至成为国家标准。其中,分选系数的数学内... 【目的】粒度参数是表征碎屑沉积物和沉积岩基本特征的重要指标,也是判别沉积环境的重要参考依据。长期以来,基于等比制和负对数转换的粒度Ф值及粒度参数在地质学和海洋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甚至成为国家标准。其中,分选系数的数学内涵与标准偏差有密切关系,因而分选系数是否与粒度一样具有量纲、用什么单位,就成为有争议的问题。【方法】为了澄清这一问题,文章回顾了Ф值的由来以及分选系数等粒度参数计算公式的演变过程,统计了国内学者近期的使用习惯。【结果】(1)Ф值的计算公式已经将其修正为无量纲参数,使得Ф值成为表达粒度大小的一个便利性指标,但是它不具有计量单位的内在属性,不能作为一个长度量纲(即粒度)的单位来使用;(2)虽然分选系数源于统计学的标准偏差,但是已经独立发展为描述碎屑沉积物分选性的重要参数,与偏度系数、峰度系数等并列,建议使用时不必添加单位,并参考McManus去量纲的做法对分选系数的公式进行了改进;(3)国内多数学者倾向于使用沉积学术语“分选系数”而不是统计学术语“标准偏差”,且在描述分选结果时不使用单位;(4)现行国家标准GB/T 12763.8—2007规定分选系数的单位为Ф,且关于粒度参数计算公式的说明文字存在打印校对错误,建议在修订标准时加以改正。【结论】上述工作,可以为海洋调查规范的修订与改善建言献策,为推进术语统一与标准化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Ф 粒度参数 分选系数 GB/T 12763.8—200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DNA技术在两栖动物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靖雯 毛致伟 +2 位作者 杨江华 金小伟 张效伟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2-1174,共13页
两栖动物是全球受威胁最严重的脊椎动物类群,其种群衰退主要源于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入侵物种及病菌感染等多重压力。为提升两栖动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建立高效精准的监测技术以科学评估其生存现状和动态变化至关重要。传统... 两栖动物是全球受威胁最严重的脊椎动物类群,其种群衰退主要源于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入侵物种及病菌感染等多重压力。为提升两栖动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建立高效精准的监测技术以科学评估其生存现状和动态变化至关重要。传统形态学和声学监测方法虽然应用广泛,但存在监测成本高、鉴定难度大、难以发现隐蔽稀有物种等局限。环境DNA(eDNA)技术以其高效、快速、无创的优势,为两栖动物多样性监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简要介绍了eDNA生物监测的两种主要方法,综述了eDNA技术在两栖动物“靶向”(入侵物种、珍稀/濒危物种)监测、生物多样性调查、物种丰度估测以及致病菌监测方面的应用进展,重点探讨了样品采集与eDNA捕获、引物选择与PCR扩增、生物信息学分析、假阴性与假阳性的控制等关键技术环节对监测准确性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建议。此外,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两栖动物多样性监测、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环境DNA 生物监测 宏条形码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肝肠胞虫Septin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增殖中的潜在作用
4
作者 张晟 乔毅 +4 位作者 曹晓慧 张雷霆 成婕 吴海龙 沈辉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4,共9页
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是对虾养殖业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其裂殖增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克隆和分析EHP裂殖期Septin蛋白EhpSeptin的基因序列、表达及定位,初步阐释了该基因在EHP裂殖中的潜在作用.结果表... 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是对虾养殖业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其裂殖增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克隆和分析EHP裂殖期Septin蛋白EhpSeptin的基因序列、表达及定位,初步阐释了该基因在EHP裂殖中的潜在作用.结果表明,EhpSeptin基因序列编码26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约30.4 kDa,等电点4.75.构建EhpSeptin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高纯度表达蛋白.Western blotting验证了表达蛋白与天然蛋白一致.此外,本研究建立了EhpSeptin基因显色原位杂交技术(chromogenic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分析感染对虾样本中EhpSeptin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EhpSeptin的表达水平随EHP感染强度增加而升高,表明其参与了EHP的裂殖过程.本研究首次报道了EHP裂殖相关蛋白EhpSeptin的克隆、表达、定位及其在EHP感染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探究EHP裂殖分子机制和防治该病原体的感染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肝肠胞虫 SEPTIN 原核表达 显色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与大变形弹性结构物相互作用MPS-BPM耦合模型研究
5
作者 郝婕 王丽珠 +1 位作者 蒋勤 朱刘杰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5-1335,共11页
针对流体与大变形弹性结构物相互作用中流-固界面复杂、大自由液面变形和强非线性运动的特点,采用改进的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PS)模拟不可压缩流体运动,引入改进的黏结粒子模型(BPM)计算弹性结构体的变形运动,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纯拉格朗... 针对流体与大变形弹性结构物相互作用中流-固界面复杂、大自由液面变形和强非线性运动的特点,采用改进的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PS)模拟不可压缩流体运动,引入改进的黏结粒子模型(BPM)计算弹性结构体的变形运动,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纯拉格朗日法的MPS-BPM无网格粒子法流-固耦合数值模型.该模型基于压强梯度力量化弹性结构物粒子所受到的周围流体作用;通过建立流体粒子和弹性结构物粒子的压力泊松方程,对流体域和结构域进行统一的数值离散求解,实现弹性结构体对周围流体的反馈作用;利用背景网格法削弱流-固交界面处的数值压力振荡与自由液面的数值波动,增强模型的计算精度和稳定性.首先,通过对弹性悬臂梁在初始瞬时速度条件下的运动模拟,验证改进的BPM法对模拟弹性体大变形运动问题的可靠性.然后,通过对弹性闸门溃坝水流运动与闸门变形、溃坝水流对弹性结构物冲击作用的模拟,分析MPS-BPM流-固耦合模型在模拟复杂的流-固相互作用问题中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基于MPS-BPM耦合模型得到的流体速度场和压强场变化合理、弹性结构体内部应力分布平滑且流-固交界面处未出现非物理间隙,该耦合模型能够很好地再现流-固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移动粒子半隐式法 黏结粒子模型 弹性结构变形 界面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黄河三角洲水下岸坡与平台的地层结构及其对侵蚀退化过程的启示
6
作者 林冰盈 刘世昊 +3 位作者 冯威 张卓越 安世康 汪亚平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9-584,共16页
自1855年黄河改道汇入渤海以来,位于南黄海西岸的废黄河三角洲经历了严重的侵蚀退化。尽管废黄河水下三角洲整体沉积模式和侵蚀过程已获详细研究,但从沉积产物角度,地层结构及其对侵蚀退化响应的认识仍较缺乏,对主要地貌单元(如水下岸... 自1855年黄河改道汇入渤海以来,位于南黄海西岸的废黄河三角洲经历了严重的侵蚀退化。尽管废黄河水下三角洲整体沉积模式和侵蚀过程已获详细研究,但从沉积产物角度,地层结构及其对侵蚀退化响应的认识仍较缺乏,对主要地貌单元(如水下岸坡和平台)各自退化过程的认识仍需深化。本研究通过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CHIRP)及重力柱样,结合前人历史水深和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开展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废黄河三角洲水下岸坡与平台区域可划分3个地震单元,其海底呈3种侵蚀地貌特征,即侵蚀陡坡、冲刷槽和削截面。自1947年起,废黄河水下三角洲5和10 m等深线持续向陆地推进,在波浪和潮流的共同作用下冲刷为陡坡。护岸工程虽然保护了海岸,但使堤前水深加大,进一步加剧了堤前冲刷发育侵蚀陡坡的趋势。被侵蚀沉积物随沿岸流向南输运,是该区域呈现北粗南细的表层粒度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在-16~-20 m处,三角洲退化过程形成了长达54.5 km的削截面,削顶了下伏地层,使此处成为水下平台。推测涨落潮流侵蚀沉积物并向海搬运,是塑造该区域此地貌的重要因素。上述护岸工程与水动力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塑造了废黄河三角洲水下岸坡与平台的侵蚀地貌分布格局,根据其空间分布情况及对应的控制因素,可将区域划分为Ⅰ~Ⅲ区:Ⅰ区受海堤护岸工程影响显著,废黄河水下三角洲坡积体(U3单元)被蚀退为近岸陡坎;Ⅱ区海底多为削截面,且近40年来下蚀作用增强;Ⅲ区潮流动力强劲,东侧的U3单元几乎侵蚀殆尽。研究深化了对废黄河三角洲近岸及平台侵蚀退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也可为三角洲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黄河 水下三角洲 南黄海 侵蚀退化 浅地层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功能区开发潜力评价研究--以江苏滨海县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宇 王在峰 +1 位作者 李加林 龚虹波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18,共8页
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在即,为平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开展海洋功能区开发潜力研究成为合理确定海域功能的重要依据。本文构建了海洋功能区开发潜力评价模型,从环境生态现状、资源现状、开发现状和社会经济... 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在即,为平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开展海洋功能区开发潜力研究成为合理确定海域功能的重要依据。本文构建了海洋功能区开发潜力评价模型,从环境生态现状、资源现状、开发现状和社会经济需求四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建立海洋功能区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江苏滨海县作为研究区,以滨海县各海洋功能区为评价单元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滨海县海洋功能区总体开发潜力较高,环境生态和资源现状等自然条件较好,开发潜力大,但海域开发现状和社会经济需求等社会条件较差,影响了海洋功能区开发的技术支持与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功能区 开发潜力 滨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赤道太平洋高生产力和热液活动叠加沉积环境铁组分特征及其古海洋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柏 胡镕 +5 位作者 魏广祎 曲扬 李达 殷一盛 凌洪飞 陈天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34,共15页
沉积物Fe组分是研究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的重要指标,而现代海洋不同沉积环境下的Fe组分变化特征则是限定这一指标适用范围的基础。东赤道太平洋巴拿马海盆作为高生产力和热液活动的叠加作用沉积区,代表了地质历史上大陆... 沉积物Fe组分是研究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的重要指标,而现代海洋不同沉积环境下的Fe组分变化特征则是限定这一指标适用范围的基础。东赤道太平洋巴拿马海盆作为高生产力和热液活动的叠加作用沉积区,代表了地质历史上大陆边缘海的一类典型沉积环境,但前人对这类沉积环境的Fe组分研究较为缺乏。本次研究分析了巴拿马海盆氧化底水下ODP 677钻孔(1°12.138′N, 83°44.220′W, 3461 m)约300 m长的岩心柱有机C、Fe组分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U、M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ODP 677钻孔Fe/Al值大约为0.78±0.14(n=35,σ),明显高于上部陆壳的平均值0.44,而Al/Ti值与上部陆壳接近且保持稳定在22.4±1.3(n=35,σ),可以推测,相当一部分Fe应来源于活跃热液活动和高生产力背景下有机碳颗粒对水柱中Fe氢氧化物微粒的吸附或Fe的自聚集/沉淀。高活性Fe与总Fe的比值(FeHR/FeT)大约为0.30±0.10(n=35,σ),远低于活性Fe加入通量的预期,表明一部分活性Fe可能在高生产力背景下转化为活性较差的组分。同时,部分活性Fe发生了黄铁矿化,黄铁矿Fe与高活性Fe比值(Fepy/FeHR)大约为0.39±0.14(n=35,σ),最高可达0.7左右。ODP677钻孔在1.5~2.2Ma(钻孔深度90m处)记录到强烈的有机碳通量增高现象,有机C含量可达4.61%,其高Mo和U通量指示了该时期早期成岩中孔隙水可能处于高硫化环境,但钻孔中黄铁矿埋藏通量或Fepy/FeHR的高值则出现在钻孔更深的位置,表明孔隙水中部分还原态硫和铁可能发生迁移并在更深处沉淀。与目前已发表的氧化性底水环境下沉积物的Fe组分相比,ODP677钻孔部分样品具有较高程度的Fepy/FeHR和FeHR/FeT值同时升高的现象,与典型的“铁化海洋”沉积特征吻合。本次研究进一步证实在利用Fe组分解释古深水的氧化还原环境时,需可靠分析沉积环境并排除高生产力和热液活动叠加作用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组分 孔隙水硫化 热液活动 高生产力 东赤道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产品政策的经济效应:提升供给效率与实现共同富裕——基于中国沿海省份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贺义雄 阮佳航 +3 位作者 谢素美 徐敏 陈翔宇 刘佰琼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4-87,共14页
为探讨海洋生态产品政策工具的经济效应,尤其是对提升其供给效率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叠加影响,本文在设计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基于中国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2009—2019年的数据分析,利用计量方法研究了共同富裕、海洋生态产品供给效率... 为探讨海洋生态产品政策工具的经济效应,尤其是对提升其供给效率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叠加影响,本文在设计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基于中国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2009—2019年的数据分析,利用计量方法研究了共同富裕、海洋生态产品供给效率、海洋生态产品政策之间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机理。结果显示:海洋生态产品政策可显著提升中国海洋生态产品供给效率,促进共同富裕;海洋生态产品政策在各区域的经济效应显著度呈东海-环渤海-南海依次递减的情况;产业结构、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口总数、人均存款、人均贷款、人均财政支出、人均财政收入、少数民族地区情况等因素均会对海洋生态产品政策的经济效应产生影响。提出建议:明确优化提升海洋生态产品供给效率和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目标;研究有利于优化提升海洋生态产品供给效率和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工具;做好区域海洋生态产品政策的构建与完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产品 经济效应 供给效率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碳汇对碳排放信息披露的激励效应——博弈视角下考虑购买价格的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风轩 贺义雄 +3 位作者 王燕炜 谢素美 柳润滋 徐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75-4987,共13页
为充分发挥海洋碳汇的抵消效应,提升高碳排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质量,实现海洋碳汇的价值,先运用演化博弈对比论证政府监管、媒体监督、以及海洋碳汇所带来的净效益对高碳排企业披露真实信息的实际作用与价值,再基于微分博弈探究海洋碳汇... 为充分发挥海洋碳汇的抵消效应,提升高碳排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质量,实现海洋碳汇的价值,先运用演化博弈对比论证政府监管、媒体监督、以及海洋碳汇所带来的净效益对高碳排企业披露真实信息的实际作用与价值,再基于微分博弈探究海洋碳汇的价格形成.结果表明:严格的政府监管与媒体监督易使企业的选择陷入不稳定状态,相较之下,海洋碳汇带来的较高的净效益效果更佳,能够使企业处于稳定的披露真实信息的状态;海洋碳汇在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上均具有巨大的潜力,在充分尊重市场的前提下,可通过政府协调、议价努力等方式形成合理的均衡价格;适度的监管、监督与合理的海洋碳汇价格是提升高碳排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汇 碳信息披露 微分博弈 演化博弈 价格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江苏省绿色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炼 刘佰琼 +2 位作者 徐敏 顾云娟 钱林峰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54,共9页
随着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评估绿色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对促进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意义深远。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将海洋经济系统内可... 随着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评估绿色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对促进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意义深远。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将海洋经济系统内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货币流、废物流等各类要素,通过能值转换率转换为统一标准的太阳能值,采用海域能值-货币比率、人均海域能值使用量、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绿色海洋生产总值(绿色GOP)等指标,测度了2011—2015 年江苏省绿色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旨在推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的应用,为江苏省海洋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2011—2015 年,江苏省绿色GOP 持续增长,占传统GOP 的比重从74.8%升至77.8%,表明江苏省在海洋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没有忽视对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2)江苏省绿色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2011 年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2.77, 2012—2015 年可持续发展指数在6.87~9.70 之间波动,表明江苏省海洋经济系统从经济不发达以及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足,逐步过渡到海洋经济富有活力,发展效益好,可持续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海洋经济 可持续发展 能值分析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enier的内涵分析和译名建议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谦 王宏 +4 位作者 贾建军 王韫玮 王福 高建华 高抒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370,共7页
名词术语规范化是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创建科技话语体系、争取国际科技话语权等工作的基础性工作。Chenier(及与之相关的Chenier Plain)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海岸沉积地貌类型,但是其译名并未统一。自1970年来以来,Chenier的中文译名先后... 名词术语规范化是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创建科技话语体系、争取国际科技话语权等工作的基础性工作。Chenier(及与之相关的Chenier Plain)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海岸沉积地貌类型,但是其译名并未统一。自1970年来以来,Chenier的中文译名先后出现了4大类、8种,以贝壳堤相对常见,这种情况不利于中文语境下术语的统一表达和高效传播。本文首先详细说明了Chenier的内涵,即位于高潮滩、沿岸、蚀余、粗颗粒天然堤。然后对上述译名进行分析和评述。虽然“贝壳堤”的使用相对最为广泛,但是Chenier既可能主要由贝壳物质组成,也可能以硅质砂砾为主,从而引发矛盾。基于内涵和术语的翻译定名特点,本文建议将Chenier翻译成潮滩堤,Chenier Plain即为潮滩堤平原。考虑到物质组成,潮滩堤(Chenier)可以分两种,一为砂质潮滩堤(SandyChenier),一为贝壳潮滩堤(ShellyChenier),后者可以简称为贝壳堤,以及对应的贝壳堤平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nier 贝壳堤 潮滩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的江淮下游6个湖泊翘嘴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大命 杨子萍 +3 位作者 刘燕山 唐晟凯 谷先坤 殷稼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20,共8页
以线粒体Cyt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长江、淮河下游6个湖泊翘嘴鲌群体共262尾个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历史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翘嘴鲌Cytb基因序列全长为1141 bp,碱基A+T的含量(55.9%)高于G+C含量(44.1%)。262条Cytb基因序列检出4... 以线粒体Cyt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长江、淮河下游6个湖泊翘嘴鲌群体共262尾个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历史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翘嘴鲌Cytb基因序列全长为1141 bp,碱基A+T的含量(55.9%)高于G+C含量(44.1%)。262条Cytb基因序列检出42个变异位点,定义46个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16±0.010和0.00256±0.00008;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798±0.059)~(0.927±0.019),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04±0.00027)~(0.00285±0.00018),表明翘嘴鲌遗传多样性属于高Hd和低Pi模式。基于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进化网络图显示,6个群体的单倍型未形成明显的地理格局。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部(91.64%),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08362(P<0.01);6个群体间的F_(st)为-0.00427~0.15529,其中,长江群体和淮河群体间均具有显著中度或高度遗传分化(P<0.05)。中性检验结果显示,Tajima’s D和Fu’s F_(s)均为负值(P<0.05),核苷酸不配对分布曲线呈现单峰型,表明翘嘴鲌群体在历史上经历过显著的种群扩张。整体来看,江淮下游湖泊的翘嘴鲌野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低,长江水系群体和淮河水系群体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应采取措施恢复翘嘴鲌资源量及提高其遗传多样性,并将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湖泊群体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单元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 CYT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种群历史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9—2019年大汶河流域湿地时空演变与分异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振芳 牟婷婷 +3 位作者 郭庆春 梁天全 雒新萍 段艺芳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选取1979—2019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提取黄河下游大汶河流域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利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大汶河流域湿地时空演变、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79—2019年大汶河流域湿地面积具有增加的趋势,... 选取1979—2019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提取黄河下游大汶河流域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利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大汶河流域湿地时空演变、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79—2019年大汶河流域湿地面积具有增加的趋势,标准椭圆重心大幅向西北迁移;流域湿地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聚集特性,全局平均莫兰指数为0.67;湖泊、河流等自然湿地局部莫兰指数呈现“高-高”型空间聚集分布特点,在空间上更易聚集,而库塘人工湿地局部莫兰指数呈现“高-低”和“低-高”型空间聚集分布特点,具有空间分散规律,空间异质性较强;大汶河流域湿地在未受到强烈自然或人为因素干扰的状态下,湿地空间分布聚集程度越高,相关性越显著;1989年大汶河流域干旱事件、2019年东平湖南水北调工程启动等极端灾害与人类活动均导致流域湿地面积、标准椭圆重心、空间聚集性与异质性发生极大波动;东平湖湖泊湿地生态功能的保护与修复对保障南水北调工程水质起着重要作用,是大汶河流域湿地生态功能保障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湿地 空间自相关分析 标准椭圆法 大汶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功能微生物及其协同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焦凯瑞 邓波 +1 位作者 宋萍 连宾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共9页
浓香型白酒因其窖香浓郁、香味协调,在中国白酒市场最为畅销.它是以谷物为原料,采用中温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经过固态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发酵食品.在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涉及大曲、窖泥和酒醅中多种类型微生物的参与,不同的... 浓香型白酒因其窖香浓郁、香味协调,在中国白酒市场最为畅销.它是以谷物为原料,采用中温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经过固态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发酵食品.在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涉及大曲、窖泥和酒醅中多种类型微生物的参与,不同的酿酒微生物在不同的发酵阶段协同驱动发酵原料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转化,并最终影响白酒的风味特征和品质.基于现有的研究报道,本文从浓香型白酒大曲、酒醅和窖泥中的优势微生物类群、优势微生物功能、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及其对白酒风味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浓香型白酒功能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白酒微生物的未来研究方向,为浓香型白酒的品质提升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泥 酒醅 大曲 微生物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岸潮间带沙坝概查:地貌特征与形成条件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洁颖 王韫玮 +2 位作者 郭一栋 王玺诏 于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6-1418,共13页
潮间带沙坝是指在砂质潮间带发育的脊槽组成的海岸沉积地貌形态,可以分为低振幅沙脊和潮间带沙波两种类型,在全球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的海岸防护和生态价值。基于2017~2023年的Google Earth和Sentinel-2的遥感影像,结合实地地形观测,对中... 潮间带沙坝是指在砂质潮间带发育的脊槽组成的海岸沉积地貌形态,可以分为低振幅沙脊和潮间带沙波两种类型,在全球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的海岸防护和生态价值。基于2017~2023年的Google Earth和Sentinel-2的遥感影像,结合实地地形观测,对中国海岸上潮间带沙坝的空间分布及其地形特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分析了其发育的沉积物和水动力条件。中国海岸有47处潮间带沙坝,确定其中24处为低振幅沙脊,23处为潮间带沙波,主要分布在中小河口附近等砂质沉积物丰富而泥质沉积物又无法存留的地区。在跨岸方向上,低振幅沙脊通常由2~6道沙坝组成,沙坝多为新月型,平均沙坝间距主要介于65~142 m,脊线不连续且位置变化明显。而潮间带沙波则发育有6~20道沙坝,平均沙坝间距介于67~101.5 m,空间上呈现出完整、连续、分离且平行的特征,时间上位置稳定。水动力分析结果显示,低振幅沙脊主要发育在中低波能(有效波高介于0.45~1.82 m)和平均大潮潮差介于1.02~6.45 m的条件下。潮间带沙波在低波能(有效波高介于0.36~0.72 m)和平均大潮潮差介于1.01~4.34 m的环境下形成。中国海岸的潮间带沙坝发育广泛、种类多样、空间跨度大,是重要的海岸沉积地貌单元,有必要对其开展系统性的全面研究,从而为海岸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沙坝 地貌特征 沉积动力环境 中国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PcCRCN-L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在低氧胁迫下的表达响应
17
作者 韩一鸣 鲁苏皖 +5 位作者 许志强 徐宇 林海 潘建林 杨家新 李旭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虾青蛋白(Crustacyanin,CRCN)在甲壳动物脂类代谢及低氧胁迫应激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为获取虾青蛋白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性腺发育和低氧胁迫应答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组织中鉴定出1个类虾青蛋白PcCRC... 虾青蛋白(Crustacyanin,CRCN)在甲壳动物脂类代谢及低氧胁迫应激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为获取虾青蛋白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性腺发育和低氧胁迫应答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组织中鉴定出1个类虾青蛋白PcCRCN-L基因的c DNA序列,分析了PcCRCN-L基因的结构特征和进化模式,研究了PcCRCN-L基因在不同组织与性腺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征,探讨了Pc CRCN-L在低氧–复氧胁迫下的表达响应模式。结果显示,PcCRCN-L基因c DNA序列长2700 bp,其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587 bp,编码528个氨基酸残基;DNA序列长6130 bp,位于克氏原螯虾基因组的第12号染色体,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内含子/外显子剪接方式符合GT-AG规则。Pc CRCN-L具有1个完整的lipocalin结构域,包含典型的序列保守区Ⅰ(SCR1)序列G-X-W、保守区Ⅱ(SCR2)序列T-D-Y和保守区Ⅲ(SCR3)序列精氨酸R。多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cCRCN-L独立于传统虾青蛋白A和C亚族,单独聚为一支。Pc CRCN-L在克氏原螯虾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在性腺不同发育时期,肝胰腺以及卵巢组织中的Pc CRCN-L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低氧胁迫下,肝胰腺组织中Pc CRCN-L表达量显著降低,复氧后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PcCRCN-L与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密切相关,并参与了克氏原螯虾的低氧–复氧胁迫应激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类虾青蛋白 组织表达 性腺不同发育时期 低氧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铜山岭铜铅锌矿床闪锌矿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18
作者 黄旭栋 陆建军 +4 位作者 高剑峰 章荣清 SIZARET Stanislas 马东升 王汝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7-402,共16页
为探讨湘南铜山岭铜铅锌矿床的形成过程,本文对不同类型矿石中的闪锌矿开展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Fe主要通过直接置换Zn的方式进入闪锌矿,Cd可能通过与Fe耦合置换Zn的方式(Cd^(2+)+Fe^(2+)←→2Zn^(2+))进入闪锌矿,含铜矿石的... 为探讨湘南铜山岭铜铅锌矿床的形成过程,本文对不同类型矿石中的闪锌矿开展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Fe主要通过直接置换Zn的方式进入闪锌矿,Cd可能通过与Fe耦合置换Zn的方式(Cd^(2+)+Fe^(2+)←→2Zn^(2+))进入闪锌矿,含铜矿石的闪锌矿中可能含有亚显微级黄铜矿包裹体。闪锌矿的Fe、Cd含量和Fe/Zn、Zn/Cd值的变化指示近端内矽卡岩、近端外矽卡岩和远端矽卡岩矿体依次形成,铜硫化物-石英脉、铜铅锌硫化物-石英脉和铅锌硫化物-石英脉矿体依次形成,碳酸盐交代型矿体形成较晚。结合矿床地质和闪锌矿矿物学特征,本文认为铜山岭铜铅锌矿床可能存在两期流体出溶,早期出溶温度较高的含Cu、Pb、Zn流体,引起近端内矽卡岩、近端外矽卡岩、远端矽卡岩、铜硫化物-石英脉和铜铅锌硫化物-石英脉矿化;晚期出溶温度较低的含Pb、Zn流体,导致铅锌硫化物-石英脉型和碳酸盐交代型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电子探针 矿物化学 矽卡岩铜铅锌矿床 成矿过程 铜山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河蚬种群组成及生长特征研究
19
作者 刘洋 李大命 +4 位作者 陆建明 刘燕山 唐晟凯 杨家新 张彤晴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为掌握太湖河蚬种群的大小组成、年龄结构及其生长特征,在太湖设置6个采样点,通过采集太湖河蚬样品,测量河蚬的壳长、壳宽、壳高和体重,判定河蚬的年龄,建立河蚬壳长、体重的生长方程。研究结果表明:(1)河蚬壳长、壳宽、壳高及体重范围... 为掌握太湖河蚬种群的大小组成、年龄结构及其生长特征,在太湖设置6个采样点,通过采集太湖河蚬样品,测量河蚬的壳长、壳宽、壳高和体重,判定河蚬的年龄,建立河蚬壳长、体重的生长方程。研究结果表明:(1)河蚬壳长、壳宽、壳高及体重范围分别为5.45—40.34 mm、6.68—24.89 mm、7.15—37.41 mm、0.15-19.27 g,其均值分别为(20.17±0.60)mm、(13.57±0.33)mm、(19.13±0.53)mm和(4.09±0.32)g。(2)河蚬种群由0^(+)至4^(+)龄共5个年龄组组成,其中0^(+)至2^(+)龄的个体数量占比91.85%.3^(+)至4^(+)龄的个体数量占比8.15%。(3)河蚬的壳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2.0×10^(-3)L2.477(R^(2)=0.954),表明河蚬呈异速生长。(4)河蚬的壳长生长方程Lt=41.99×[1-e^(-0.27(t^(+)1.47))],体重生长方程为Wt=19.28×[1-e^(-0.27(t^(+)1.47))]^(2.477),拐点年龄为2.22龄,对应的壳长和体重分别为26.48 mm和6.16 g。基于研究结果得出,太湖河蚬种群个体的小型化、低龄化明显,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偏大,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太湖河蚬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蚬 种群组成 年龄结构 生长方程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大数据云平台的盐城盐沼植被精细分类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林 易文彬 +3 位作者 崔丹丹 王楠 张东 谢正磊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6,共13页
江苏省自1982年开始引种互花米草以来,滨海盐沼植被景观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芦苇和互花米草面积不断增长,挤占了碱蓬生态位,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滨海盐沼湿地是三大蓝碳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高固碳和缓解温室效应的生态功能。利用遥感云... 江苏省自1982年开始引种互花米草以来,滨海盐沼植被景观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芦苇和互花米草面积不断增长,挤占了碱蓬生态位,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滨海盐沼湿地是三大蓝碳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高固碳和缓解温室效应的生态功能。利用遥感云平台手段监测滨海盐沼植被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可为滨海盐沼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以及修复提供科学支撑。本文选取植被类型丰富的江苏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选取2000-2020年的Landsat 5、Landsat 7、Landsat 8以及Sentinel-2影像,提出了一种湿地植被提取方法。首先,构建盐城盐沼湿地地表覆盖分类体系,选取样本点,计算特征指数,进行地物分类;然后,利用时间谐波分析法对盐沼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三类盐沼植被的物候差异;最后,基于物候特征,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法提取盐城滨海湿地盐沼植被地表覆盖信息。结果表明:(1)相较传统监测方法,本文所构建的滨海盐沼植被精细化提取方法能够对滨海盐沼植被进行有效细分和监测;(2)2000-2020年,芦苇和互花米草面积呈扩张趋势,碱蓬面积不断缩减;(3)盐城三种典型盐沼植被NDVI值呈现不同变化特征;(4)降水对盐沼植被生长的影响较为显著,气温对盐沼植被生长的直接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盐城盐沼湿地自然遗产保护以及湿地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Engine 盐沼植被 特征提取 随机森林分类法 时间谐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