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错流萃取分离二乙氧基甲烷与乙醇的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春梅 顾正桂 王延儒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53,共4页
设计了二乙氧基甲烷和乙醇水溶液的错流萃取分离工艺,实验确定了以多元醇和水为复合萃取溶剂分离二乙氧基甲烷-乙醇体系适宜的比例。采用相分配系数法对该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及萃取实验。实验及模拟结果表明:当原料与2种溶剂进料体积比... 设计了二乙氧基甲烷和乙醇水溶液的错流萃取分离工艺,实验确定了以多元醇和水为复合萃取溶剂分离二乙氧基甲烷-乙醇体系适宜的比例。采用相分配系数法对该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及萃取实验。实验及模拟结果表明:当原料与2种溶剂进料体积比为1∶1∶1时,经过3级错流萃取分离后,萃余相中二乙氧基甲烷质量分数可达99.9%,收率达99.0%以上。萃取相中所含溶剂和乙醇水溶液经再生塔处理后可分离出乙醇,其他馏分可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氧基甲烷 乙醇 错流萃取 复合萃取 模拟及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萃取分离乙酸甲酯与甲醇水溶液的模拟计算 被引量:5
2
作者 曹宇锋 顾正桂 +2 位作者 施磊 李建华 苏广均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7-59,74,共4页
设计了乙酸甲酯和甲醇水溶液错流萃取分离工艺,通过实验确定了以甘油和水的复合溶液作为分离乙酸甲酯和甲醇水溶液的最佳萃取溶剂。以UNIQUAC方程为计算活度系数的模型,采用色谱法测定了甲醇在甘油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并利用单参数法... 设计了乙酸甲酯和甲醇水溶液错流萃取分离工艺,通过实验确定了以甘油和水的复合溶液作为分离乙酸甲酯和甲醇水溶液的最佳萃取溶剂。以UNIQUAC方程为计算活度系数的模型,采用色谱法测定了甲醇在甘油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并利用单参数法计算UNIQUAC方程中的模型参数。采用相分配系数和物料守恒方程模拟错流萃取分离过程,建立了模拟计算程序框图。将模拟值和实验值进行比较,相对误差仅为0.01%。模拟结果表明:在理论级数N=3时,经过一次萃取乙酸甲酯质量分数可达99.7%以上,收率达97.0%,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甲酯 甲醇 甘油 液液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精馏提取高纯度三甲苯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曹宇锋 顾正桂 +1 位作者 詹其伟 陈远新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17,共5页
采用单级汽液平衡釜测定加氢裂解C9芳烃与溶剂之间的汽液平衡数据,计算各组分与茚满的相对挥发度,筛选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最佳溶剂。采用Aspen P lus流程模拟软件模拟加氢裂解C9芳烃萃取分离结果,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对误差小... 采用单级汽液平衡釜测定加氢裂解C9芳烃与溶剂之间的汽液平衡数据,计算各组分与茚满的相对挥发度,筛选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最佳溶剂。采用Aspen P lus流程模拟软件模拟加氢裂解C9芳烃萃取分离结果,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对误差小于1%。考察了萃取段理论板数、溶剂比(原料与溶剂的质量比)、回流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萃取精馏塔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段理论塔板数35,溶剂比0.5,回流比5。此时,三甲苯质量分数和收率分别达到99.87%和96.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解C9芳烃 三甲苯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萃取精馏 正交试验 AspenPlus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精馏提取高纯度丙醛的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宋浩 顾正桂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共3页
提出了采用连续复合萃取精馏法提取高纯度的丙醛,建立连续复合萃取精馏装置,精馏段采用θ环填料结构,研究了塔板数变化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分析实验结果。在优化条件下,可以将丙醛的质量分数由原料中的90.83%提高至99.73%,... 提出了采用连续复合萃取精馏法提取高纯度的丙醛,建立连续复合萃取精馏装置,精馏段采用θ环填料结构,研究了塔板数变化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分析实验结果。在优化条件下,可以将丙醛的质量分数由原料中的90.83%提高至99.73%,收率为91.50%,同时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实验进行模拟,实验值与模拟值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放大实验及萃取精馏提取高纯度丙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醛 萃取精馏 ASPEN Plus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抽提C_(10)重芳烃中均四甲苯的萃取剂筛选 被引量:9
5
作者 黄杰军 程莹莹 +1 位作者 顾正桂 周永兵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1-405,共5页
采用萃取精馏法分离C10重芳烃中的关键组分,根据萃取剂选择条件,初步确定选用环丁砜、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甘油和二苯胺为萃取剂;建立了汽液相平衡测定装置,测定了关键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确定邻苯... 采用萃取精馏法分离C10重芳烃中的关键组分,根据萃取剂选择条件,初步确定选用环丁砜、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甘油和二苯胺为萃取剂;建立了汽液相平衡测定装置,测定了关键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确定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为萃取剂;用AspenPlu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在较佳模拟条件(T1塔板数为50块、原料进料位置为第18块塔板、回流比为5;T2塔板数为40块、侧线进料位置为第20块塔板、萃取剂进料位置为第10块塔板、萃取比(萃取剂与进料的体积比)为3.0、回流比为5;原料进料量为0.1L/h)下,可分别获得质量分数为60.3%和37.4%的均四甲苯和偏四甲苯,为均四甲苯结晶和偏四甲苯异构化提供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十重芳烃 萃取精馏 萃取剂 ASPEN PLUS软件 均四甲苯 偏四甲苯 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精馏分离乙酸乙酯与丙酮体系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振叶 吴如军 顾正桂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37,共4页
对制备超细高氯酸铵产生的废液即乙酸乙酯-丙酮混合液的分离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采用Aspen P lus化工模拟软件中的RadFrac模块进行连续精馏模拟,分别考察了塔板数、进料位置、回流比及塔顶出料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处理流... 对制备超细高氯酸铵产生的废液即乙酸乙酯-丙酮混合液的分离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采用Aspen P lus化工模拟软件中的RadFrac模块进行连续精馏模拟,分别考察了塔板数、进料位置、回流比及塔顶出料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处理流量3 kg/h乙酸乙酯-丙酮的混合液,精馏塔在塔板数40,进料位置第16块塔板,回流比(体积比)5,塔顶出料量0.28 kg/h的优化条件下,可以将塔釜乙酸乙酯质量分数提高到99.67%,收率为99.40%。同时塔顶丙酮的质量分数提高到94.25%,收率为96.66%。模拟结果对实验研究及工业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 乙酸乙酯 连续精馏 分离 模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侧线精馏分离甲醇-二甲基苯胺-三甲基苯胺-水的方案设计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曹晓艳 顾正桂 +1 位作者 冯微 蔡其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7-169,共3页
建立精制N,N-二甲基苯胺和提取甲醇的方法,采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连续侧线精馏精制N,N-二甲基苯胺和提取甲醇的工艺进行模拟计算,考察塔板数、原料进料位置、侧线出料位置、回流比及出料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优化分离过程条件... 建立精制N,N-二甲基苯胺和提取甲醇的方法,采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连续侧线精馏精制N,N-二甲基苯胺和提取甲醇的工艺进行模拟计算,考察塔板数、原料进料位置、侧线出料位置、回流比及出料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优化分离过程条件,确定最佳操作参数。在优化条件下,侧线出料中二甲基苯胺的质量分数达到98.70%,收率达到96.56%;侧线精馏塔顶出料混合液经精馏提取甲醇,甲醇质量分数达到99.80%、收率达到9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侧线精馏 ASPEN Plus 精制和提取 N N-二甲基苯胺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层析法提取油酸的过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玲玉 顾正桂 顾黄宗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8,共4页
针对油酸提纯,设计薄层色谱展开剂比例的正交试验,优化了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酸的体积比,采用相对标准偏差检验了薄层色谱法分离工业油酸的精密度。将展开剂的比例用作柱层析洗脱液,考察了硅胶装填高度、上样量对柱层析法分离油酸质量分... 针对油酸提纯,设计薄层色谱展开剂比例的正交试验,优化了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酸的体积比,采用相对标准偏差检验了薄层色谱法分离工业油酸的精密度。将展开剂的比例用作柱层析洗脱液,考察了硅胶装填高度、上样量对柱层析法分离油酸质量分数和收率的影响,确定柱层析分离过程条件。测试了层析柱循环使用的效果,为油酸提纯的工业化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洗脱液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酸的最佳体积比为85∶15∶8,方法稳定可靠;在硅胶的装填高度为40 cm,工业油酸的上样量为1.1 m L时,油酸的分离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油酸的质量分数达到88.74%,收率达到82.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油酸 柱层析 展开剂 装填高度 上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C_(13)~C_(16)正构烷烃体系的模拟与试验研究
9
作者 温国贤 曹晓艳 顾正桂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7-230,共4页
为分离得到高纯度正构烷烃单体,在6 kPa条件下设计交叉精馏工艺流程。采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交叉精馏过程初设条件进行模拟,建立实验装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实验。分别考察交叉精馏过程中塔理论塔板数(N)、原料进料位置(Nf)、侧线出... 为分离得到高纯度正构烷烃单体,在6 kPa条件下设计交叉精馏工艺流程。采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交叉精馏过程初设条件进行模拟,建立实验装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实验。分别考察交叉精馏过程中塔理论塔板数(N)、原料进料位置(Nf)、侧线出料位置(Nc)、侧线出料量(Dc)、塔顶馏出量(D)及回流比(R)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得到最佳操作参数及分离结果。通过实验验证,模拟值与实验值相对误差较小且均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说明分离方案可行且模拟结果较为准确,通过后续模拟得到最优操作参数及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精馏 C13~C16正构烷烃 ASPEN Plus模拟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复合精馏提取裂解C9芳烃中三甲苯 被引量:4
10
作者 詹其伟 顾正桂 +2 位作者 姚小利 刘波 曹宇锋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共4页
对乙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裂解C9芳烃的用途简要概括;提出采用连续复合精馏法提取裂解C9芳烃中的三甲苯馏分,为生产二甲苯歧化反应提供原料,建立连续复合精馏装置,精馏段采用θ环填料结构,提馏段采用泡罩板式结构,研究进料体积流量... 对乙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裂解C9芳烃的用途简要概括;提出采用连续复合精馏法提取裂解C9芳烃中的三甲苯馏分,为生产二甲苯歧化反应提供原料,建立连续复合精馏装置,精馏段采用θ环填料结构,提馏段采用泡罩板式结构,研究进料体积流量、塔板数、出料体积流量及回流体积比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并采用气质联用色谱分析实验结果。在优化条件下,可以将三甲苯的质量分数由原料中的8.28%提高至22.33%,收率94.37%。同时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实验进行模拟,实验值与模拟值最大相对平均误差为-0.46%。为进一步放大实验及萃取精馏提取高纯度三甲苯馏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C9芳烃 连续复合精馏 三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馏集成技术在C_9芳烃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正桂 詹其伟 +3 位作者 林军 马振叶 刘俊华 曹宇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5-20,共6页
对乙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C9芳烃资源的开发前景进行了简要概括,系统总结了C9芳烃资源的生产现状、C9芳烃资源的用途及C9芳烃资源的深加工工艺,进一步展望了C9芳烃资源的开发前景及经济价值;提出采用精馏集成技术、通过多股连续侧... 对乙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C9芳烃资源的开发前景进行了简要概括,系统总结了C9芳烃资源的生产现状、C9芳烃资源的用途及C9芳烃资源的深加工工艺,进一步展望了C9芳烃资源的开发前景及经济价值;提出采用精馏集成技术、通过多股连续侧线出料精馏和萃取精馏相结合的方法提取C9芳烃资源中的三甲苯馏分,为歧化反应生产二甲苯提供原料;建立多股连续侧线出料精馏装置,考察各种因素对分离结果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可以将加氢C9芳烃资源中的三甲苯含量提高到90.88%,收率为76.49%;建立萃取精馏装置,采用单级循环气液平衡装置测定气液平衡数据,筛选出最佳的萃取溶剂,考察各种因素对分离结果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可以将加氢C9芳烃资源中的三甲苯含量提高到98.63%,收率为92.64%,萃取溶剂可再生、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9芳烃 三甲苯 连续侧线精馏 萃取精馏 二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解C_9催化加氢工艺及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锬 顾正桂 +1 位作者 曹宇锋 詹其伟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97,102,共5页
概述了裂解C9利用现状,提出以裂解C9为原料,Ni-Cu系催化剂,采用2次深度加氢工艺,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催化加氢。考察了不同压力、温度和空速对裂解C9加氢效果的影响,优化加氢过程条件,为进一步放大研究提供依据。实验表明,在反应... 概述了裂解C9利用现状,提出以裂解C9为原料,Ni-Cu系催化剂,采用2次深度加氢工艺,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催化加氢。考察了不同压力、温度和空速对裂解C9加氢效果的影响,优化加氢过程条件,为进一步放大研究提供依据。实验表明,在反应压力为5.0 MPa、温度为150℃,空速为0.75 h-1条件下,不饱和组分的转化率达到90%以上;然后以一次加氢产物为原料,在一次加氢优化条件下进行二次加氢反应,最终不饱和组分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C9 固定床反应器 催化剂 加氢工艺 催化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解碳九芳烃中苯乙烯的抽提方案设计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蓓 顾正桂 +2 位作者 顾黄宗 汪洋 陈韶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8-121,共4页
提出了以减压萃取精馏法从裂解碳九芳烃中提取苯乙烯的工艺路线,测定了裂解碳九芳烃各组分在不同萃取溶剂中的相对挥发度,确定了合适的萃取精馏溶剂;采用Aspen-Plus软件模拟苯乙烯粗品的萃取分离结果,考察了理论板数、溶剂比、回流比等... 提出了以减压萃取精馏法从裂解碳九芳烃中提取苯乙烯的工艺路线,测定了裂解碳九芳烃各组分在不同萃取溶剂中的相对挥发度,确定了合适的萃取精馏溶剂;采用Aspen-Plus软件模拟苯乙烯粗品的萃取分离结果,考察了理论板数、溶剂比、回流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萃取精馏工艺条件,为进一步试验研究及工业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萃取精馏 Aspen-Plus模拟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减压双塔精馏法提取裂解C_9芳烃中的茚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昊 顾正桂 韩仲强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26,共4页
概述了裂解C9芳烃中茚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出采用连续减压双塔精馏法初步浓缩裂解C9芳烃中茚的方法。采用Aspen Plus软件考察压力、塔板数、回流比、进料位置、进出料比等参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并优化过程条件;根据模拟优化条件,建立... 概述了裂解C9芳烃中茚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出采用连续减压双塔精馏法初步浓缩裂解C9芳烃中茚的方法。采用Aspen Plus软件考察压力、塔板数、回流比、进料位置、进出料比等参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并优化过程条件;根据模拟优化条件,建立连续减压精馏装置,减压塔采用弹簧填料式结构,进行2次减压精馏实验研究,考察回流比及进出料比等参数对茚质量分数及收率影响,比较模拟和实验结果,确定分离过程最佳条件,为进一步研究提纯茚的含量以及工业上放大实验连续减压精馏法提取茚提供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C9芳烃 连续减压精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精馏法对加氢裂解C_9芳烃预处理的研究
15
作者 詹其伟 顾正桂 许锬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24,共4页
对乙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加氢裂解C9芳烃的用途简要概括;提出采用连续精馏法预处理加氢裂解C9芳烃,切除重组分,提取其中的C9芳烃馏分。实验中探讨塔釜温度、进料量、出料量、提馏段高度及精馏段高度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并采用最小方... 对乙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加氢裂解C9芳烃的用途简要概括;提出采用连续精馏法预处理加氢裂解C9芳烃,切除重组分,提取其中的C9芳烃馏分。实验中探讨塔釜温度、进料量、出料量、提馏段高度及精馏段高度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并采用最小方差法关联实验数据、牛顿迭代法迭代,实验值和关联值相差较小,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在优化条件下,可以将C9芳烃馏分的质量分数由原料中的29.701 0%提高至86.784 6%,收率73.048 6%。为进一步的放大实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解C9芳烃 连续精馏 实验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叔丁醇-异丙醇-水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及关联 被引量:6
16
作者 冯微 顾正桂 曹晓艳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45,共4页
采用单级循环汽液平衡釜测定常压下叔丁醇、异丙醇和水体系中的二元和三元的汽液平衡数据,并对其进行微分检验法热力学一致性校验;分别以WILSON,NRTL,UNIQUAC方程为相平衡模型,采用最小方差法对二元体系数据进行关联,确定模型参数;采用... 采用单级循环汽液平衡釜测定常压下叔丁醇、异丙醇和水体系中的二元和三元的汽液平衡数据,并对其进行微分检验法热力学一致性校验;分别以WILSON,NRTL,UNIQUAC方程为相平衡模型,采用最小方差法对二元体系数据进行关联,确定模型参数;采用3对二元体系模型参数对三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进行关联,比较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值与计算值,确定适宜的相平衡模型。文中为萃取精馏分离叔丁醇、异丙醇和水的混合液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平衡 WILSON NRTL UNIQUAC 测定与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甲烷-甲醇-丙酮-水体系汽液平衡测定和关联 被引量:5
17
作者 邵少花 顾正桂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0-43,共4页
二氯甲烷-甲醇-丙酮-水四元体系常见于化工、医药等行业生产的废液中,该体系分离回收的前提是进行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现利用单级循环汽液平衡釜测定了二氯甲烷、甲醇、丙酮、水混合液中的6组二元体系在常压下的汽液平衡数据,同时对其... 二氯甲烷-甲醇-丙酮-水四元体系常见于化工、医药等行业生产的废液中,该体系分离回收的前提是进行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现利用单级循环汽液平衡釜测定了二氯甲烷、甲醇、丙酮、水混合液中的6组二元体系在常压下的汽液平衡数据,同时对其进行了点对点法热力学一致性校验。实验中采用SP-6800型气相色谱仪分析汽液相组成,并运用Matlab中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分别关联6组二元体系的汽液相组成,从而得到6对Wilson模型参数,并计算出相应的汽相组成。此外,还测定了二氯甲烷-甲醇-丙酮-水四元体系在100 kPa下的汽液平衡数据,并用关联出的6对模型参数计算该四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实验值与计算值间的绝对偏差均小于0.05。实验结果表明Wilson模型的拟合精度高,适合于关联二氯甲烷、甲醇、丙酮、水体系。实验和计算结果为萃取精馏分离二氯甲烷、甲醇、丙酮、水混合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平衡 测定和关联 WILSON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条件下C_(13)—C_(16)正构烷烃体系汽液平衡测定与关联 被引量:2
18
作者 温国贤 曹晓艳 +1 位作者 苏复 顾正桂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46,共5页
为确定连续精馏分离正构烷烃过程中的相平衡模型,在5 kPa条件下以C_(13)—C_(16)正构烷烃混合液为原料,采用单级循环汽液平衡装置分别测定C_(13)-C_(14),C_(13)-C_(15),C_(13)-C_(16),C_(14)-C_(15),C_(14)-C_(16),C_(15)-C_(16)二元体... 为确定连续精馏分离正构烷烃过程中的相平衡模型,在5 kPa条件下以C_(13)—C_(16)正构烷烃混合液为原料,采用单级循环汽液平衡装置分别测定C_(13)-C_(14),C_(13)-C_(15),C_(13)-C_(16),C_(14)-C_(15),C_(14)-C_(16),C_(15)-C_(16)二元体系及C_(13)-C_(14)-C_(15)-C_(16)四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并通过Herington面积检验法对实验数据的热力学一致性进行检验,最后以Wilson和NRTL方程为相平衡模型,采用化工辅助软件分别对6组二元及1组四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实验数据符合热力学一致性且Wilson模型误差较小,四元体系中实验值与计算值相对偏差均<2%,说明实验值与计算值一致。研究结果为后续正构烷烃体系精馏分离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汽液平衡 C13-C16正构烷烃 测定与关联 热力学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呋喃-甲苯-氟苯-水体系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和关联!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格 顾正桂 曹晓艳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29,73,共6页
采用单级循环汽液平衡釜测定了常压下四氢呋喃-甲苯、四氢呋喃-氟苯、四氢呋喃-水、甲苯-氟苯、四氢呋喃-甲苯-水、四氢呋喃-氟苯-水和四氢呋喃-甲苯-氟苯-水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采用Herington方法对二元汽液平衡数据进行热力学一致性校... 采用单级循环汽液平衡釜测定了常压下四氢呋喃-甲苯、四氢呋喃-氟苯、四氢呋喃-水、甲苯-氟苯、四氢呋喃-甲苯-水、四氢呋喃-氟苯-水和四氢呋喃-甲苯-氟苯-水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采用Herington方法对二元汽液平衡数据进行热力学一致性校验;分别以NRTL和UNIQUAC方程为相平衡模型,通过化工辅助软件分别对二元、三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进行关联,确定模型参数和相平衡模型;采用6对二元模型参数关联出四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值与计算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5%,说明实验与计算值一致。研究结果为四氢呋喃、甲苯、氟苯和水混合液的分离提供了一定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平衡 NRTL UNIQUAC 测定与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下正丁醇-异丁醇-醋酸丁酯-水体系汽液平衡测定与关联 被引量:2
20
作者 戴蓉蓉 顾正桂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5-48,共4页
文章采用单级循环汽液平衡釜测定了常压条件下正丁醇-异丁醇-醋酸丁酯-水混合液中的二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运用试差法关联Wilson方程中六对二元体系的模型参数,并计算出相应的汽相组成;测定了常压条件下正丁醇-异丁醇-醋酸丁酯-水四... 文章采用单级循环汽液平衡釜测定了常压条件下正丁醇-异丁醇-醋酸丁酯-水混合液中的二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运用试差法关联Wilson方程中六对二元体系的模型参数,并计算出相应的汽相组成;测定了常压条件下正丁醇-异丁醇-醋酸丁酯-水四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并由六对二元体系模型参数关联出四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比较实验和计算值,结果表明:实验值与计算值的相对偏差均≤5%,说明实验值与计算值一致。文章研究结果为正丁醇、异丁醇、醋酸丁酯及水混合液的分离提供了一定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平衡 测定与关联 WILSON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