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哌唑嗪/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敏 任勇 +1 位作者 马学琴 董祥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研究盐酸哌唑嗪/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寻找改善盐酸哌唑嗪制剂性能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光谱法和相溶解度法研究盐酸哌唑嗪/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作用。研磨法制备盐酸哌唑嗪/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差示热分析验证包合物,紫... 目的:研究盐酸哌唑嗪/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寻找改善盐酸哌唑嗪制剂性能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光谱法和相溶解度法研究盐酸哌唑嗪/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作用。研磨法制备盐酸哌唑嗪/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差示热分析验证包合物,紫外光谱法测定包合物的含量,并考察了包合物的稳定性。结果:盐酸哌唑嗪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比为1∶1,包合常数为773 M-1。5%和10%羟丙基-β-环糊精可使盐酸哌唑嗪的溶解度分别增加16.9倍和23.6倍。3批包合物的平均含量为8.65%,盐酸哌唑嗪被包合后光稳定性增加。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可提高盐酸哌唑嗪的溶解度和光稳定性,该技术可用于改进盐酸哌唑嗪药物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哌唑嗪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包合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醇/β-环糊精包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亚娜 任勇 +4 位作者 陆亚鹏 杨星昊 涂荣华 周灿 付毅刚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 :研究苯丙醇与 β- 环糊精包合作用 ,探讨乙醇和硬脂酸镁对其包合作用的影响 ,为改进苯丙醇药物剂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丙醇 / β- 环糊精包合常数及乙醇、硬脂酸镁对其包合常数的影响 ;沉淀法制备包合物 ;1... 目的 :研究苯丙醇与 β- 环糊精包合作用 ,探讨乙醇和硬脂酸镁对其包合作用的影响 ,为改进苯丙醇药物剂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丙醇 / β- 环糊精包合常数及乙醇、硬脂酸镁对其包合常数的影响 ;沉淀法制备包合物 ;1HNMR法验证包合物以及乙醇、硬脂酸镁对包合的影响。结果 :中性条件下 ,苯丙醇 / β- 环糊精的包合常数为 1772M-1(2 5 1nm) ,加入微量乙醇或硬脂酸镁后 ,其包合常数分别降为 791M-1,12 2 5M-1(2 5 1nm) ;增加乙醇和硬脂酸镁浓度后 ,包合常数又分别降为 377M-1、774M-1(2 5 1nm) ;1HNMR图谱显示苯丙醇与 β- 环糊精形成了 1∶1二元包合物 ,乙醇、硬脂酸镁分别与苯丙醇 / β- 环糊精形成了三元包合物。 结论 :β- 环糊精技术可改进苯丙醇药物的剂型 ;乙醇和硬脂酸镁可降低 β 环糊精对苯丙醇的包合作用 ,故制备包合物时不宜用乙醇助溶或添加硬脂酸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醇 环糊精 平衡常数 三元包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四逆散活性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春成 杨星昊 +2 位作者 崔敬浩 王燕飞 朱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应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四逆散的水煎液,以期得到与活性部位成分组成相似的纯化产物。方法从主要成分含量、指纹图谱、总固形物得率、除杂试验等多角度不同层次比较分析不同纯化产物与活性部位成分群的相似度和纯化效果。结果HP20大... 目的应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四逆散的水煎液,以期得到与活性部位成分组成相似的纯化产物。方法从主要成分含量、指纹图谱、总固形物得率、除杂试验等多角度不同层次比较分析不同纯化产物与活性部位成分群的相似度和纯化效果。结果HP20大孔吸附树脂的乙醇洗脱液具有与活性部位相似的成分组成。结论HP20大孔吸附树脂对该复方的活性成分分离效果好,吸附容量大,易洗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部位 分离纯化 大孔吸附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苜蓿不同部位皂苷含量的测定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琅 宋晓峰 龚祝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15566-15567,共2页
[目的]研究3种苜蓿不同部位中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了江苏地区苜蓿属3种植物紫花苜蓿(包括5种栽培品种)、天蓝苜蓿和南苜蓿不同部位的总皂苷含量。[结果]紫花苜蓿根中皂苷含量(1.39%)明显高于其他2种苜蓿根中皂苷含量;... [目的]研究3种苜蓿不同部位中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了江苏地区苜蓿属3种植物紫花苜蓿(包括5种栽培品种)、天蓝苜蓿和南苜蓿不同部位的总皂苷含量。[结果]紫花苜蓿根中皂苷含量(1.39%)明显高于其他2种苜蓿根中皂苷含量;天蓝苜蓿和南苜蓿茎中皂苷含量差异不明显(RSD=2.4%),略低于紫花苜蓿茎中皂苷含量(0.583%);天蓝苜蓿叶中皂苷含量最低(0.623%)。综合3种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根中皂苷的平均含量达到1.335%,明显大于茎(0.596%)和叶(0.655%)中皂苷含量。[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苜蓿属植物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天蓝苜蓿 南苜蓿 皂苷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粉湿法破壁工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玲 陈新建 +2 位作者 张列峰 安翠翠 任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3-215,共3页
加入固体添加剂进行松花粉湿法破壁;数码显微成像系统观察破壁前后显微形态差异,紫外光谱法分析营养成分的增溶倍数,抗霉变实验考察稳定性,小鼠抗疲劳实验验证活性。结果表明,本工艺得到高破壁率的粉末状松花粉产品,增溶效果明显,抗霉... 加入固体添加剂进行松花粉湿法破壁;数码显微成像系统观察破壁前后显微形态差异,紫外光谱法分析营养成分的增溶倍数,抗霉变实验考察稳定性,小鼠抗疲劳实验验证活性。结果表明,本工艺得到高破壁率的粉末状松花粉产品,增溶效果明显,抗霉变及稳定性强,活性效果显著提高,易应用于制备各种口服保健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粉 破壁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油树脂混合环糊精包合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海松 韩彬彬 +2 位作者 任勇 高剑锋 董祥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815-4816,4834,共3页
[目的]研究混合环糊精(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对番茄红素油树脂的包合性能并验证其实用性。[方法]紫外法测定番茄红素与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混合环糊精的包合常数;采用研磨法制备包合物并测定溶解度,考察其稳定性。... [目的]研究混合环糊精(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对番茄红素油树脂的包合性能并验证其实用性。[方法]紫外法测定番茄红素与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混合环糊精的包合常数;采用研磨法制备包合物并测定溶解度,考察其稳定性。[结果]番茄红素油树脂与混合环糊精包合常数为758-1 247 L/mol,大于与β-环糊精的416-608 L/mol;高性价比混合环糊精的包合物,其溶解度提高近70倍且稳定性提高。[结论]番茄红素油树脂/混合环糊精包合物实用性大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混合环糊精 包合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选择性提取虎杖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坤芳 王德旺 任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46-1550,共5页
目的:研究β-环糊精选择性提取虎杖中化学成分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水溶液中β-环糊精与客体分子包合法选择提取虎杖中的化学成分,RP-HPLC梯度分析脱包物成分。结果:HPLC图谱显示选择提取部位有6个主成分峰,半制备液相色谱及重结晶分离出... 目的:研究β-环糊精选择性提取虎杖中化学成分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水溶液中β-环糊精与客体分子包合法选择提取虎杖中的化学成分,RP-HPLC梯度分析脱包物成分。结果:HPLC图谱显示选择提取部位有6个主成分峰,半制备液相色谱及重结晶分离出6个化合物;经波谱法确证其中5个化合物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白藜芦醇、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白藜芦醇苷。结论:β-环糊精可选择性提取纯化虎杖中的化学成分,为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给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虎杖 化学成分 选择性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血红素-环糊精的包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端 吴秋燕 +2 位作者 陈新建 于嘉鑫 任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6825-6826,6834,共3页
[目的]研究β环糊精氯化血红素的包合作用。[方法]UV法测定包合常数Ka,中性条件研磨制备包合物;HPIE测定包合物中氯化血红素含量及水中溶解度,以考察包舍过程及包合产物的氯化血红素稳定性。[结果]Kn显示β环糊精能够包合氯化血红素... [目的]研究β环糊精氯化血红素的包合作用。[方法]UV法测定包合常数Ka,中性条件研磨制备包合物;HPIE测定包合物中氯化血红素含量及水中溶解度,以考察包舍过程及包合产物的氯化血红素稳定性。[结果]Kn显示β环糊精能够包合氯化血红素,随β环糊精包合比的增加,增溶效果明显,达73.4~119.6倍,稳定性也明显提高,但包合物中氯化血红素含量明显低于计算量。[结论]过量环糊精能够明显提高氯化血红素的溶解度,增强稳定性,但是包合会导致氯化血红素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量环糊精 氯化血红素 包合物 包合常数 溶解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黄素浸膏的环糊精包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秋燕 陈新建 +1 位作者 裴会娜 任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目的:研究环糊精包合对叶黄素浸膏性能的改进效果。方法:HSCCC及HPLC分析浸膏成分,紫外法测定表观包合常数,研磨法制备包合物,以溶解性及稳定性指标考察包合效果。结果:色谱分析表明,叶黄素浸膏为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叶黄素浸膏与环糊精... 目的:研究环糊精包合对叶黄素浸膏性能的改进效果。方法:HSCCC及HPLC分析浸膏成分,紫外法测定表观包合常数,研磨法制备包合物,以溶解性及稳定性指标考察包合效果。结果:色谱分析表明,叶黄素浸膏为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叶黄素浸膏与环糊精存在较强的包合作用,且混合环糊精优于单一环糊精;单一环糊精的包合改进效果各异,β-环糊精的增溶效果较差,但稳定性好于羟丙基-β-环糊精;混合环糊精包合的改进效果明显,尤以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9:1的混合包合性能效果最佳。结论:混合环糊精包合成分复杂的叶黄素浸膏可弥补单一环糊精的不足,包合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浸膏 混合环糊精 Β-环糊精 羟丙基-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醇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灿 刘子列 +1 位作者 任勇 张亚雄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274-275,282,共3页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丙醇的含量,采用C18反相色谱分析柱(4.6×250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H2O(46:54),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57 nm.苯丙醇在10~1 00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9.5%.
关键词 苯丙醇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杂质测定 精密度 稳定性 回收率 苯基醇类利胆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制方法对四逆散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海 杨星昊 +2 位作者 訾鹏 刘飞 匡惠芬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5-78,共4页
采用醇沉、陶瓷膜超滤、大孔树脂吸附3种方法精制四逆散水提液,以4种有效成分保留率等为指标,对各方法精制效果进行对比.超滤法对柴胡皂苷a(87.29%)保留效果较好,醇沉法保留芍药苷(85.04%)和柚皮苷(93.52%)优势明显,大孔树脂吸附法则能... 采用醇沉、陶瓷膜超滤、大孔树脂吸附3种方法精制四逆散水提液,以4种有效成分保留率等为指标,对各方法精制效果进行对比.超滤法对柴胡皂苷a(87.29%)保留效果较好,醇沉法保留芍药苷(85.04%)和柚皮苷(93.52%)优势明显,大孔树脂吸附法则能很好地保留柴胡皂苷a(88.14%)和柚皮苷(85.57%),同时此法可以显著降低固形物得率,各有效成分在精制物中含量较高.在四逆散精制方法研究过程中应该全面考虑各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醇沉法 陶瓷膜超滤法 大孔树脂吸附法 柴胡皂苷A 芍药苷 柚皮苷 甘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环糊精包合片剂的研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安翠翠 朱文杰 +3 位作者 孙海松 任勇 韩彬彬 董祥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研制新型番茄红素制剂产品。方法:β-环糊精与羟丙基-β-环糊精混合包合番茄红素,紫外法测定表观包合常数;研磨法制备包合物并测定溶解度,以包合片稳定性、崩解时间及溶出度优化筛选片剂处方和制备方法。结果:不同比例混合的环糊... 目的:研制新型番茄红素制剂产品。方法:β-环糊精与羟丙基-β-环糊精混合包合番茄红素,紫外法测定表观包合常数;研磨法制备包合物并测定溶解度,以包合片稳定性、崩解时间及溶出度优化筛选片剂处方和制备方法。结果:不同比例混合的环糊精与番茄红素的表观包合常数为522~932L.mol-1,对番茄红素增溶47.6~116.7倍;包合片稳定性好,崩解溶出快,活性好。结论:混合环糊精改进番茄红素效果明显,其性能优于环糊精的简单加和,具有很高的经济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混合环糊精 包合物 稳定性 表观包合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对尼莫地平/羟丙基-β-环糊精超分子体系溶解与溶出的影响
13
作者 刘飞 杨星昊 +2 位作者 訾鹏 刘海 涂昌兵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95,共5页
应用相溶解度法比较了高分子(PVP、PEG、HPMC)对HP-β-CD体系稳定性和药物溶解性的影响.采用冷冻干燥和物理混合法,制备了药物/羟丙基-β-环糊精二元体系及三元高分子固体体系,测定了各体系的溶出曲线,采用差示热分析考察了各体系的热性... 应用相溶解度法比较了高分子(PVP、PEG、HPMC)对HP-β-CD体系稳定性和药物溶解性的影响.采用冷冻干燥和物理混合法,制备了药物/羟丙基-β-环糊精二元体系及三元高分子固体体系,测定了各体系的溶出曲线,采用差示热分析考察了各体系的热性质.研究了常见高分子药用辅料对尼莫地平/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和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元体系表观稳定常数KS提高后尼莫地平溶解度较两元体系上升,但溶出速率均有所降低.可见,高分子的加入可以改善HP-β-CD增溶尼莫地平的效果,高分子对尼莫地平/羟丙基-β-环糊精体系的溶出速率的影响较为复杂,与高分子种类及体系中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奠地平 羟丙基-Β-环糊精 高分子 DSC 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