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繁荣背后的反思:中国的“教育学本土化” 被引量:19
1
作者 吴黛舒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共5页
20多年来外来教育学在中国纷纷“入土”并纷呈精彩,但“西方中心”、“二元对立”和“线性发展”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纠缠在其中,教育学本土化过程中以“移植”代研究、以“西方”为标尺随意裁割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惯习绵延不绝。中... 20多年来外来教育学在中国纷纷“入土”并纷呈精彩,但“西方中心”、“二元对立”和“线性发展”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纠缠在其中,教育学本土化过程中以“移植”代研究、以“西方”为标尺随意裁割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惯习绵延不绝。中国教育学本土化研究需要更多的理论智慧进行方法论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本土化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学和教育学中的“文化”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黛舒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7,共8页
文化学对“文化是什么”、“文化怎么样”(发展)、“如何研究文化”等问题的认识,影响了教育学中的文化研究。教育学中的文化研究拓展了教育学的研究视野,改写了一些教育基本理论和命题、为解决教育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困境尝试了文化学的... 文化学对“文化是什么”、“文化怎么样”(发展)、“如何研究文化”等问题的认识,影响了教育学中的文化研究。教育学中的文化研究拓展了教育学的研究视野,改写了一些教育基本理论和命题、为解决教育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困境尝试了文化学的出路,也增强了教育学研究中对民族文化特殊性和教育文化特殊性的认识。但是,教育学在借鉴和引进文化学时,也存在诸如想当然的理论演绎、“引进”的兴趣大于研究教育问题的兴趣等现象,因此说,学科借鉴不能代替教育学自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文化学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歌化育以文化成——共生教育视域下中国民歌育人价值的文化解析
3
作者 闫若婻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6,共10页
共生教育在我国作为民族文化与教育的理论范式,旨在探讨教育中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等共生融合的图景。中国民歌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活态基因,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美育资源。共生教育理论视域下中国民歌具有历史性、地域性、艺术性与民族性... 共生教育在我国作为民族文化与教育的理论范式,旨在探讨教育中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等共生融合的图景。中国民歌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活态基因,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美育资源。共生教育理论视域下中国民歌具有历史性、地域性、艺术性与民族性的文化特性,具有人与自然共生之维、人与文化创新之维、人与社会和谐之维、人与历史传承之维的多维育人价值与文化意蕴。对此,应通过构建民歌教学的内容体系、创设民歌审美空间、参与民俗节庆仪式、重视家庭文化传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重构中国民歌育人价值实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教育 中国民歌 育人价值 文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背景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表现吗?——基于国内外41项定量研究的元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童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59,共11页
大学生的学业表现是否受家庭背景影响一直存在争议。对此,论文采用元分析的方法,纳入41项国内外定量研究,包含44个独立效应量,总共59644名大学生样本。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业表现有中等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家庭社会资本的正向... 大学生的学业表现是否受家庭背景影响一直存在争议。对此,论文采用元分析的方法,纳入41项国内外定量研究,包含44个独立效应量,总共59644名大学生样本。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业表现有中等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家庭社会资本的正向作用最明显,其次是文化资本,影响最小的是经济资本。同时,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业表现的作用存在调节效应,在不同的国别、学业评价工具、出版类型、大一新生比例上二者关系存在差异。研究得到三点结论启示:家庭背景是大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预测变量,“绩效选择”和“社会选择”难以抹去高等教育过程中的阶层差异;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业表现的正向影响在我国更加明显,高等教育过程公平亟待更多的关注和重视;需要多方协作加大对弱势阶层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特形态文化资本的正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背景 大学生 学业表现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边缘走向中心:日本大学国际化战略的历史演进与基本逻辑 被引量:2
5
作者 丁建洋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50,共6页
日本大学的国际化战略主题经历了欧洲化、美国化以及建设自我国际学术中心的历史进程。其国际化战略形成了相对严整的逻辑体系,战略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的科学创新能力,战略路径采取从追赶国际学术中心到谋求建立自我国际学术中心的路径,... 日本大学的国际化战略主题经历了欧洲化、美国化以及建设自我国际学术中心的历史进程。其国际化战略形成了相对严整的逻辑体系,战略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的科学创新能力,战略路径采取从追赶国际学术中心到谋求建立自我国际学术中心的路径,以政府、大学、学会为主要构成的战略主体之间形成了三重螺旋型关系,战略文化表现为以嫁接与自主为核心特征的大学文化自觉。日本大学国际化战略的演化过程和基本逻辑对中国大学国际化战略的发展与转型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大学 国际化战略 自我国际学术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对大学去行政化的消极心态:批判与匡正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爱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大学去行政化不仅是制度的变革,也是文化的重塑,不仅是政治层面的权力重组,也是道德层面的人心洗礼,不仅是外在利益的重新分配,也是内在人格的自我修炼。对大学去行政化,大学教师既是利益相关者,也是责任相关者,既不能置身事外,也并非... 大学去行政化不仅是制度的变革,也是文化的重塑,不仅是政治层面的权力重组,也是道德层面的人心洗礼,不仅是外在利益的重新分配,也是内在人格的自我修炼。对大学去行政化,大学教师既是利益相关者,也是责任相关者,既不能置身事外,也并非无所作为,应自觉以自我的去行政化推动大学去行政化。倘若大学教师保持对世俗功利的适当距离,葆有对学术的真诚与执着,坚持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就是大学最深层次和最根本意义上的去行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去行政化 大学教师 消极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王的宠臣:中世纪英格兰王权与大学关系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冯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4-164,共11页
与中世纪多数欧洲大陆的大学在王权与教权的夹缝中艰难发展不同,同时代的牛津和剑桥相当于国王的宠臣,基本是在英格兰王权的扶持与保护下茁壮成长起来的,而且两所大学拥有高度自治的空间。中世纪英格兰王权与大学的特定关系主要缘于英... 与中世纪多数欧洲大陆的大学在王权与教权的夹缝中艰难发展不同,同时代的牛津和剑桥相当于国王的宠臣,基本是在英格兰王权的扶持与保护下茁壮成长起来的,而且两所大学拥有高度自治的空间。中世纪英格兰王权与大学的特定关系主要缘于英格兰王权与教会的同盟关系、日耳曼封建制度的约束和要求以及大学对王权的特殊功用,这种关系也为之后英国政府与大学关系设定了基调,开启了英国大学高度自治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自治 中世纪 王权 大学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子间”里的梦想:当代青年迈入共享自习室的文化逻辑
8
作者 张智林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7-94,共8页
共享自习室作为新时代非正式自主学习空间,以一种新型社会空间形态呈现着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与生存环境。基于民族志方法,借鉴社会学与现象学的相关理论,发现当代青年洞悉“生存焦虑”与“内卷文化”后,怀揣对未来的期待,主动进入自习... 共享自习室作为新时代非正式自主学习空间,以一种新型社会空间形态呈现着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与生存环境。基于民族志方法,借鉴社会学与现象学的相关理论,发现当代青年洞悉“生存焦虑”与“内卷文化”后,怀揣对未来的期待,主动进入自习室“充电”,依靠社会空间的再生产,享受同伴效应带来的学习规训,依靠精致的市场投资逻辑,在非正式学习“场域”生成良好“惯习”。作为应对职业发展困境和“躺平”“摆烂”等青年亚文化的“空间路径”,共享自习室对青年群体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应关注青年群体的生存发展窘境,预防教育市场化对共享自习室“异化”,用政策规范和引导其正规化发展,助力青年梦想实现和学习型大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群体 非正式学习 共享自习室 空间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学文化主体的心理需求与关系建构--基于文化心理学视野的考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龚孟伟 李如密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9-156,共8页
教学是一种心灵的注入,是一种文化的理解,属于一种文化心理现象,它离不开教学文化的滋养。从文化心理学来考察,教学文化具有心理品格,它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和师生的心理差异上。教学文化主体的心理需求体现在三个方面... 教学是一种心灵的注入,是一种文化的理解,属于一种文化心理现象,它离不开教学文化的滋养。从文化心理学来考察,教学文化具有心理品格,它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和师生的心理差异上。教学文化主体的心理需求体现在三个方面:对和谐包容的教学文化环境的心理需要;对健全人格和自我价值彰显的心理需要;对探究兴趣和成就动机满足的心理需要。教学文化主体之间的关系也是通过教学实践和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它包含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建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构和特殊的代际文化关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理学范式 教学文化主体 心理需求 主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描述心理学的理论形态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申连 郭本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6,共6页
描述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产生之初由布伦塔诺和狄尔泰共同创建的一门人文科学心理学,它主张通过现象学的描述或解释学的理解如实呈现人类心理生活的全貌。描述心理学沿循严格科学和浪漫主义两种传统发展,并各自贯穿着三种独具特色的理论... 描述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产生之初由布伦塔诺和狄尔泰共同创建的一门人文科学心理学,它主张通过现象学的描述或解释学的理解如实呈现人类心理生活的全貌。描述心理学沿循严格科学和浪漫主义两种传统发展,并各自贯穿着三种独具特色的理论形态,前者包括布伦塔诺的意动描述心理学、斯顿夫的机能描述心理学和胡塞尔的本质描述心理学,后者包括狄尔泰的体验描述心理学、斯普兰格的结构描述心理学和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每种理论形态都有自己独特的基本主张、理论焦点和方法侧重点。不同理论形态在描述心理学框架体系下结成了反对心理学自然科学化的"强力同盟",共同反对冯特等以自然科学为模板的发生心理学或说明心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述心理学 人文科学 描述 理解 理论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教学文化内涵之盘点与重构 被引量:18
11
作者 龚孟伟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0-73,共4页
教学文化内涵的界定面临困境,充满分歧与矛盾,根源在于教学文化丰富复杂、研究者存在认识上的局限、缺乏跨学科整合的理论视角和教学文化自身的动态发展。详细分析当前八种教学文化内涵界定的利弊得失,可以启迪我们从教学文化的主体与... 教学文化内涵的界定面临困境,充满分歧与矛盾,根源在于教学文化丰富复杂、研究者存在认识上的局限、缺乏跨学科整合的理论视角和教学文化自身的动态发展。详细分析当前八种教学文化内涵界定的利弊得失,可以启迪我们从教学文化的主体与目的、方式与中介、过程与结果方面重构教学文化内涵,阐明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文化 内涵 困境 利弊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话语”一词的含义 被引量:16
12
作者 谭斌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7,共8页
“话语”一词在人文社会学科中有诸多不同的含义和用法。我们不能给“话语”下一 个属加种差的定义,然而我们可以从语用学的角度梳理“话语”一词的各种用法,并在福柯 知识考古学与权力系谱学的基础上对这个词作出概念性的说明。
关键词 话语 语用学 考古学 系谱学 福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中心教学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局限 被引量:2
13
作者 龚孟伟 南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3-56,共4页
教学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历史审视与批判继承,儿童中心教学文化在教学实践中或隐或显,绵延不绝,它彰显着独特的价值,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其主要价值在于,它贴近儿童的真实生活,把儿童从成人世界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能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 教学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历史审视与批判继承,儿童中心教学文化在教学实践中或隐或显,绵延不绝,它彰显着独特的价值,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其主要价值在于,它贴近儿童的真实生活,把儿童从成人世界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能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重视儿童的体验和理解,有利于儿童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实现。其局限在于,它片面追求解放理性和实践理性,严重忽视工具理性,存在追求儿童自由与儿童实质性依附的悖论,有滑向自由主义的危险,也存在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及其在实践中造成教学质量滑坡的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中心 教学文化 价值 局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验到本质:胡塞尔对布伦塔诺描述心理学的理论推进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申连 郭本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0-176,共7页
德国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胡塞尔早期继承布伦塔诺的经验描述心理学,将之拓展和应用到了算术领域中。经过数年反思后,他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意向结构模型,把意识内容与意识对象作了明确区分,并把意识活动与意识内容归为心理... 德国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胡塞尔早期继承布伦塔诺的经验描述心理学,将之拓展和应用到了算术领域中。经过数年反思后,他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意向结构模型,把意识内容与意识对象作了明确区分,并把意识活动与意识内容归为心理现象,把意识对象归为物理现象。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质描述心理学,站在人文科学立场上确立了描述心理学的基础地位;主张运用本质直观的描述方法研究具体心理经验之外的普遍观念之物,以把描述心理学打造成一门严格精密的本质科学。他的本质描述心理学与布伦塔诺的经验描述心理学总体上一脉相承,但在基本主张和具体观念上突破和超越了后者,继承和发展了严格科学传统的描述心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伦塔诺 胡塞尔 描述心理学 经验 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申连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5-113,共9页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斯特恩所提出的人格描述心理学,是对狄尔泰浪漫主义描述心理学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他受狄尔泰和艾宾浩斯的双重影响,坚持人文主义与实验主义、描述心理学与说明心理学、理解方法与说明方法的融合统一,主张从多元综合视...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斯特恩所提出的人格描述心理学,是对狄尔泰浪漫主义描述心理学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他受狄尔泰和艾宾浩斯的双重影响,坚持人文主义与实验主义、描述心理学与说明心理学、理解方法与说明方法的融合统一,主张从多元综合视角来研究心理现象。他的描述心理学以人格主义为哲学基础,主张在心理学人文科学观指导下,通过描述、理解或解释来如实把握具有独特性、目的性、价值性和意义性的完整人格及其内部结构。他的描述心理学与狄尔泰的描述心理学一脉相承,并在具体内容和观点上发展和超越了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恩 描述心理学 人格主义 整体论 人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多元教学文化的反哺、容纳与互动——基于文化社会学视野的考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龚孟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7-142,共6页
当代教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它以其特有的"文化品格"依托与反哺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以其宏大的气魄、胸襟和智慧在社会文化中容纳与生成、互动与交流,而这一切均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教学对话和交往实践来实现。教学... 当代教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它以其特有的"文化品格"依托与反哺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以其宏大的气魄、胸襟和智慧在社会文化中容纳与生成、互动与交流,而这一切均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教学对话和交往实践来实现。教学文化依托与反哺社会文化不仅为教学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动力,而且释放了教学文化潜能,净化、创新和丰富了社会文化。教学文化的容纳与互动是教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社会实践之间交流创生的过程,也是教学文化之间以及教学文化与教学实践之间相互敞亮、相互阐释、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容纳与生成、互动与交流是通过协调、适应和相互建构的机制来实现的,它具有无穷的活力,引导着教学文化生活走进光明澄净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社会学 教学文化 社会文化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当代教学文化的弊病、根源与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龚孟伟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66,共4页
极端功利化的教学文化迷失在技术理性主义的"围城",难逃"市场主义"的价值取向,导致教学的人文精神式微。它的弊病主要表现在教学文化蕴藏着知性傲慢与偏见、单一化教学价值观泯灭了教学文化自觉与批判精神、教学主... 极端功利化的教学文化迷失在技术理性主义的"围城",难逃"市场主义"的价值取向,导致教学的人文精神式微。它的弊病主要表现在教学文化蕴藏着知性傲慢与偏见、单一化教学价值观泯灭了教学文化自觉与批判精神、教学主体对立造成人文关怀失落、教学功能失调造成精英选拔取代全面发展、教学成为脱离师生生活的单向线性活动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绝对工具理性价值的张狂,忽视了全人发展的教学目标;"工场型"的教学机制泯灭了师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机械的教学认识和主智主义的评价标准裁减了教学的人文精神,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祛除当代教学文化的弊病,已成为教学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应该担当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教学文化 教学价值观 教学主体 教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变革的制度环境分析
18
作者 刘国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6,共4页
制度环境是影响学校变革活动最为重要的外部因素。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形塑了学校发展的生存方式,政治上由控制转向放权改变了学校发展的权利基础,文化上的传统和惯性始终影响着学校的深度变革。对于近三十多年来制... 制度环境是影响学校变革活动最为重要的外部因素。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形塑了学校发展的生存方式,政治上由控制转向放权改变了学校发展的权利基础,文化上的传统和惯性始终影响着学校的深度变革。对于近三十多年来制度环境的发展变化,我们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清楚地认识到其中的进步和积极作用,又要深刻反思其中所包含的问题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变革 制度环境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生共融:过程公平视域下教师行动的结构性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61,共10页
教师能否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践行公平取向的行动是教育过程公平能否有效推进的关键所在。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基础,教师行动始终处于学校结构的弥散之下并表征出“结构性特征”,结构对行动兼具使动性与制约性。通过田野研究发现,公平... 教师能否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践行公平取向的行动是教育过程公平能否有效推进的关键所在。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基础,教师行动始终处于学校结构的弥散之下并表征出“结构性特征”,结构对行动兼具使动性与制约性。通过田野研究发现,公平取向的教师行动体现在教师信念、现实行动与反思实践三个环节中。从规则与资源两方面对结构进行解构与分析,对教师行动与学校结构之间的张力进行考察,探寻教师如何在结构的促进与约束的双向辩证作用下实施行动。最后,要从加强宏观教育政策引领、发挥中观学校结构导向、提升微观教师专业发展三方面促进教师公平行动,给学生提供更加公平的学习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过程公平 教师行动 结构化理论 结构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