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教育模式改革与探索——以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冯奕競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6,共4页
在教师教育模式创新与探索中,南京师范大学实行了"共同培养,双向强化"的模式。自2010年起,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等十个专业的师范生均由教师教育学院负责招生和管理。这一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打破三个隔阂,即打破教师... 在教师教育模式创新与探索中,南京师范大学实行了"共同培养,双向强化"的模式。自2010年起,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等十个专业的师范生均由教师教育学院负责招生和管理。这一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打破三个隔阂,即打破教师教育与师范生日常生活的隔阂,打破师范生培养中的学科专业隔阂,打破高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隔阂。同时,有利于实现三个转向:在教育目的上,有利于实现从注重教育知识的获得到注重提升教育实践能力的转向;在教育途径上,有利于实现从注重课堂教学到关注营造教师教育文化的转向;在教育策略上,有利于实现从注重听讲到注重教学做合一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模式 共同培养 双向强化模式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职前教师教育实习研究——基于教师学习框架的考察 被引量:8
2
作者 许立新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0-105,共16页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职前教师教育实习独树一帜、特色鲜明。以教师学习框架观之,其职前教师教育实习呈现如下特点:教育实习经验价值定位合理,教育实习愿景清晰;对实习生寄予高期望值,强化教师专业理解;秉持探究、课程与社会正义立场,...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职前教师教育实习独树一帜、特色鲜明。以教师学习框架观之,其职前教师教育实习呈现如下特点:教育实习经验价值定位合理,教育实习愿景清晰;对实习生寄予高期望值,强化教师专业理解;秉持探究、课程与社会正义立场,培养专业情意;重视教师教育理念与教育实习经验的融通,凸显专业实践与经验的价值;建立合作机制,保障实习生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重视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身份认同,充分发挥专业指导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大学 师范学院 职前教师教育 教育实习 教师学习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下教师角色与素养重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邓涵文 解凯彬 朱晨菲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8-12,共5页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领域,它已不仅仅是传统教育的补充,而且正在重新定义教育的方式和教师的角色。系统梳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深入研究教师角色的演变以及教师素养的重新定义,讨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通过这些...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领域,它已不仅仅是传统教育的补充,而且正在重新定义教育的方式和教师的角色。系统梳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深入研究教师角色的演变以及教师素养的重新定义,讨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通过这些探讨,旨在为教育者提供关于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见解和建议,同时强调教师在这一变革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数字化 教师角色重构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佛大学教师教育研究生课程的特点及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汤振纲 张丽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5,共6页
考察哈佛大学教师教育研究生课程计划,我们发现如下一些特点值得借鉴和学习:从了解学生开始;紧密结合社会问题设置课程;注重差异性教育理念和优秀教育文化的养成;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的选课体系;淡化毕业论文观念;重视教育实践。
关键词 哈佛 教师教育 研究生课程 特点及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认知目标的转向——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新分类对新旧课标内容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朱雪梅 罗嘉瑶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4,共6页
本研究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新分类学理论,对2022年版和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与“内容标准”进行文本比较分析,揭示新课标在知识类型与认知过程上的显著变化。结果显示,新课标在降低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比例的同时,... 本研究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新分类学理论,对2022年版和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与“内容标准”进行文本比较分析,揭示新课标在知识类型与认知过程上的显著变化。结果显示,新课标在降低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比例的同时,增加了程序性知识的比重;同时,新课标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高阶认知比例得到提升,内容要求更加精准。本研究建议教师在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中:突出高阶认知目标的设计,导向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在优化课程内容结构中强化程序性知识学习;通过探索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表现性评价,以引导学生提升元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 地理课程标准 知识类型 认知行为水平 目标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尔兰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探析——以利默瑞克大学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娴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3-49,共7页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本研究针对爱尔兰利默瑞克大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发现其课程设置贯穿四年,模块多样,注重实践。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发现,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课...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本研究针对爱尔兰利默瑞克大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发现其课程设置贯穿四年,模块多样,注重实践。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发现,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加强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与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反思和问题解决能力,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尔兰 职前教师 教育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教育研究,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再认识
7
作者 郑雯静 赵媛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50,64,共5页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作为全球地理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推动地理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同时,也对地理教育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加强地理教育研究成为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本文对《2016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与《1992地理教育国际宪章》...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作为全球地理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推动地理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同时,也对地理教育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加强地理教育研究成为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本文对《2016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与《1992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地理教育研究部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前者的以下特点更加突出:重视学生个性需求、提出重要教研主题、关注地理教育未来发展、创新地理教育研究方法、加强研究成果转化运用以及推动地理教研国际合作。这些价值引领对我国地理教师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树立科学研究意识、丰富教研形式、实施教研评价、推动国际合作等有着重要的启示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育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命题的行为意愿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8
作者 魏慧敏 赵媛 陆丽云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16,共8页
地理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命题的行为意愿影响智能化教育评价的应用效能。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地理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命题的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 地理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命题的行为意愿影响智能化教育评价的应用效能。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地理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命题的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SEM结果表明,地理教师的技术自我效能、AI-TPACK与学校支持直接正向影响个体的感知易用性与有用性评价,并通过态度进而影响其行为意愿;进一步通过fsQCA分析可知,AI—TPACK、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态度是影响地理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命题行为意愿的核心条件,其影响因素共有4种不同的路径。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聚焦技术自我效能、深化AI-TPACK融合、重构学校支持体系、推动双路径模式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为人工智能与试题命制融合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对提升地理教师的智能教育评价素养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试题命制 教师行为意愿 结构方程模型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学龄人口变动与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基于对江苏省2025—2035年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
9
作者 龚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71,共15页
准确预测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合理规划教育资源配置,是推动江苏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运用构建的融入省域人口迁移特点的省域学龄人口预测模型,预估江苏省2025—2035年基础教育各学段学龄人口与在校生规模,基于此测算出相应的校... 准确预测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合理规划教育资源配置,是推动江苏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运用构建的融入省域人口迁移特点的省域学龄人口预测模型,预估江苏省2025—2035年基础教育各学段学龄人口与在校生规模,基于此测算出相应的校舍、师资和经费需求。结果显示:2025年江苏省学龄人口约1282.05万,到2028年下降至约1180.16万,到2035年进一步降至约822.98万;2035年较2022年,全省校舍中幼儿园富余963所、小学富余2261所、初中富余791所、高中富余9所,全省师资中幼儿园专任教师富余4.19万、幼儿园保育员富余1.41万、小学教师富余12.24万、初中教师富余6.34万、高中教师缺少1.41万,全省教育经费中幼儿园富余44亿元、小学富余144.01亿元、初中缺少73.83亿元、高中缺少192.88亿元。对此,应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加强前瞻布局,积极构建学前教育资源动态配置体系、推进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化管理、探索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学龄人口预测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三孩”政策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前教师的学习历程研究——基于优秀化学师范生网络日志的个案内容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凯 马宏佳 丁小婷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106,共10页
为了解优秀师范生在职前学习历程中的学习内容、学习对象、学习行为和学习影响因素,该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优秀化学师范生个案Y的网络日志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职前教师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学习证据。研究发现:研究对象主要关注学科知识和... 为了解优秀师范生在职前学习历程中的学习内容、学习对象、学习行为和学习影响因素,该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优秀化学师范生个案Y的网络日志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职前教师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学习证据。研究发现:研究对象主要关注学科知识和课堂教学技能的学习,并注重在教学实践中获取经验;研究对象最倾向于向优秀一线教师、听课学生、大学导师学习,并习惯通过阅读向文献作者学习;研究对象不仅能通过应用观摩与知识转化策略、信息管理策略获得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储备,更擅长运用实践探索策略和反思策略,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实践性学习特质;网络日志中表现出影响职前学习的因素主要在于内部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动机目标和主动性人格三方面;此外研究对象基于博客的互动体现出其互动学习大多处于浅层学习阶段,深层学习途径则主要依靠导师和中学化学专家对于日志的评论和提问。由此得到启示:职前教师学习内容和学习行为呈现多元化特征,需要丰富学习环境建设;职前教师教育需要提供深度学习机会以及专家型思维指引,加强基于共同体的合作建构;也由此可获得教师教育研究的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教师学习 网络日志 博客反思 内容分析 化学师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史:一种重要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跃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4-88,93,共6页
课程理念的“体验”转换、课程内容的“生活”转向和教师教育课程目标的“经验”转型、教师知识的“实践”走向等一系列课程概念重构,凸显了“生活史”成为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价值。生活史故事的讲述者与聆听者,在叙说、交流与反思中... 课程理念的“体验”转换、课程内容的“生活”转向和教师教育课程目标的“经验”转型、教师知识的“实践”走向等一系列课程概念重构,凸显了“生活史”成为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价值。生活史故事的讲述者与聆听者,在叙说、交流与反思中,体味教育意蕴、建构教育理解。教师教育者应细心发现、用心体验、潜心研究教育生活和各类师生的生活史,充分发挥生活史的课程潜能,彰显“体验课程”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史 概念重构 教师教育 课程资源 生活体验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育实践取向辨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学农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82,共7页
进入21世纪以来,教师教育实践取向问题引起了教师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论者从不同视角对教师教育实践取向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教师教育实践取向问题有发生论的前提,因此需要循着发生论视角来把握。教师教育实践取向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教师教育实践取向问题引起了教师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论者从不同视角对教师教育实践取向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教师教育实践取向问题有发生论的前提,因此需要循着发生论视角来把握。教师教育实践取向问题植根于教师专业教育的悖论中,在教师教育"学术漂移"的过程中凸显,教师专业学术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的统一是问题解决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实践取向 悖论 学术漂移 专业学术教育 专业实践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困境及其突围——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跃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2,共7页
在委托—代理理论视野中,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管理涉及多层级委托—代理关系链,各级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目标不一致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直接危及课程质量,课程改革也因此陷入困境之中。教师教育课程治理的关键在于构建... 在委托—代理理论视野中,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管理涉及多层级委托—代理关系链,各级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目标不一致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直接危及课程质量,课程改革也因此陷入困境之中。教师教育课程治理的关键在于构建有效激励机制,包括优化政府对高校教师教育的激励、强化高校对二级学院教师教育的激励、完善校院两级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激励以及积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及公众对政府、高校的监督与约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委托-代理关系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权力冲突——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跃 张婷婷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30-32,共3页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在高师院校层面,面临着行政与学术、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以及高师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权力较量、冲突与失衡。清醒认识课程改革中的权力纷争、防止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滥用、赋予基础教育机构相应的课程决策权以及加强...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在高师院校层面,面临着行政与学术、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以及高师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权力较量、冲突与失衡。清醒认识课程改革中的权力纷争、防止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滥用、赋予基础教育机构相应的课程决策权以及加强课程领导与评鉴,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谋求超越的可能之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权力困境 学科专业 教育专业 课程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专业化实践的困境与教师教育学科理论的生长 被引量:36
15
作者 李学农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6,共4页
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引入我国以来,已为人们广泛接受,但是实现教师专业化还是一个理想。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有赖于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有赖于高等教育中教师教育专业成为一个合法性的专业,现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还没有这样一个... 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引入我国以来,已为人们广泛接受,但是实现教师专业化还是一个理想。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有赖于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有赖于高等教育中教师教育专业成为一个合法性的专业,现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还没有这样一个专业。因此教师专业化的实践,在目前的中国还有困难。教师教育专业的建立要以一定的学科为基础,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就是教师教育学科。目前教师专业化实践的困境,恰恰是教师教育学科理论生长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 实践 教师教育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育课程衔接:不容忽视的改革视域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杨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98,共6页
课程衔接是教师职前教育课程建设的关键,也是当前课程改革亟待破解的"瓶颈"。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切实加强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教育通识类课程与学科教育类课程、教育学类课程与心理学类课程以及教育理论性课... 课程衔接是教师职前教育课程建设的关键,也是当前课程改革亟待破解的"瓶颈"。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切实加强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教育通识类课程与学科教育类课程、教育学类课程与心理学类课程以及教育理论性课程与教育实践性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贯通,重视引导并指导师范生在不同课程所激发和产生的学习经验之间加强深层次关联。唯此,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才可能真正促进师范生在职前专业教育阶段的学习效果最优化,进而达成教师教育的整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衔接 教师教育课程 课程改革与建设 理论与实践互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育学”刍议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5-82,共8页
作为独立学科的"教师教育学"是关于"教师教育"的价值立场、规律、原理与方法、政策与法规以及制度建设等的学问,兼有规范理论、科学理论和实用理论的性质,其知识体系包含"本体论(教师教育是什么)"、"... 作为独立学科的"教师教育学"是关于"教师教育"的价值立场、规律、原理与方法、政策与法规以及制度建设等的学问,兼有规范理论、科学理论和实用理论的性质,其知识体系包含"本体论(教师教育是什么)"、"价值论(教师教育为什么)"和"方法论(教师教育怎么做)"等层面。"教师教育学"是教师教育学科群中的一门支撑学科,最直接地服务于培养合格的教师教育者,间接地服务于培养从事各级各类教育工作的高素质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学 学科性质 教师教育者 教师教育学科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育者的多元角色分析——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加强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5-49,共5页
教师教育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介于轻重之间。两者在时间、内容和途径方面的不平衡蕴藏了教师教育者的影响之轻。教师教育的性质、机构与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性又蕴藏了教师教育者的影响之重。基于这种格局,教师教育者需要扮演示范者、... 教师教育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介于轻重之间。两者在时间、内容和途径方面的不平衡蕴藏了教师教育者的影响之轻。教师教育的性质、机构与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性又蕴藏了教师教育者的影响之重。基于这种格局,教师教育者需要扮演示范者、激发者和联络者角色。深入分析每种角色的内涵、依据和实现方式才能更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者 教师专业发展 示范者 激发者 联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可教吗?——教师教育理论前提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加强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43,共7页
"教"不可教,表现为:有些教师无需受教而会"教",甚至比受教的教师更会"教";大多数受教的教师确实会"教",但难说是受教的结果。"教"不可教,理由是:"教"是实践智慧,而能教的... "教"不可教,表现为:有些教师无需受教而会"教",甚至比受教的教师更会"教";大多数受教的教师确实会"教",但难说是受教的结果。"教"不可教,理由是:"教"是实践智慧,而能教的是理论知识;"教"基于"教育观念",而能教的是"关于教育的观念";"教"是"能力之知",而能教的是"命题性知识";"教"内含缄默知识,而能教的是显性知识;"教"是反思性实践,而能教的是技术性实践;"教"需要机智,而能教的是知识。"教"虽不可教,但却受其影响,可间接教育。"教"不可教,启示是:应采用广义的课程概念;应强化实践课程;应重建理论课程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课程 教师教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主体间性教育视域下的学生提问与教师理答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燕 冯建军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9-32,共4页
主体间性教育把教育过程看作是主体间的交往实践过程,它把师生间的交流、对话、感染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发生发展的基本形式。学生提问与教师理答是教育对话中的关键,有效实施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学生提问与教师理答,才能真正提高教育对话的... 主体间性教育把教育过程看作是主体间的交往实践过程,它把师生间的交流、对话、感染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发生发展的基本形式。学生提问与教师理答是教育对话中的关键,有效实施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学生提问与教师理答,才能真正提高教育对话的质量。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更好地发挥教育过程中的主体间性,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使师生共享教学,实现精神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教育 学生提问 教师理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