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女大学生心理求助特点的调查 被引量:13
1
作者 纪骁纹 张宁 王纯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66-770,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决策的特征,比较男女生决策时所考虑的心理咨询情境因素的异同,从性别相关视角为高校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在南京5所综合性高校,选取客观上有寻求心理帮助需要但未采取行动的学生,组成从未求助组... 目的:探索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决策的特征,比较男女生决策时所考虑的心理咨询情境因素的异同,从性别相关视角为高校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在南京5所综合性高校,选取客观上有寻求心理帮助需要但未采取行动的学生,组成从未求助组(n=352);同时在心理中心建设较健全的4所高校的咨询室中调查主动求助的学生,组成主动求助组(n=99)。采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自我污名量表(SSOSH)、自我表露的预期结果量表(DES)、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问卷修订版、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的态度问卷、心理问题的可控性归因问卷和自编间接求助经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两组被试对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的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1)。从未求助组女生的DES得分均高于男生[(13.8±2.4)vs.(12.7±2.7),(13.0±3.2)vs.(11.7±3.0),均P<0.001],但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和心理问题的可控性归因得分低于男生[(26.9±4.5)vs.(28.1±4.6),(4.2±0.8)vs.(4.5±0.8),均P<0.01]。主动求助组男生的SSOSH和DES的预期风险得分均高于女生[(12.4±4.2)vs.(10.6±3.9),(12.3±3.7)vs.(10.2±3.0)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心理问题的可控性归因与男、女生的求助行为均负相关(B=-0.86、-1.31),而间接求助经历与男、女生求助行为正相关(B=0.80,1.36)。自我表露的预期风险与女生求助行为负相关(B=-0.31),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与女生的求助行为正相关(B=0.14);自我表露的预期效用和态度与男生的求助行为正相关(B=0.18、0.10)。进入回归模型的变量可解释女生求助行为变异的37.6%,解释男生求助行为变异的23.9%。结论:男女生对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态度都较为积极,心理问题的归因越不可控,间接求助经历越丰富,他们越可能求助。女生在预期求助情境中的自我效能感越高,预期风险越低,越倾向于求助;而男生的求助行为的发生与积极的预期效用和积极的态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求助行为 性别 相似与差异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心理归因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英丽 程永佳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4,共6页
为了解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现状及其心理根源,对164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较为普遍;大学生对学术道德失范的归因偏外归因,社会大环境被认为是影响大学生学术道德素养的最重要原因;教育和社会学习因素... 为了解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现状及其心理根源,对164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较为普遍;大学生对学术道德失范的归因偏外归因,社会大环境被认为是影响大学生学术道德素养的最重要原因;教育和社会学习因素对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有一定的直接预测作用,但主要通过影响大学生的学术道德认知和态度来影响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学术道德失范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资本建设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姜永杰 白蕾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0-132,共3页
高等教育职业化改革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在这一基本形势作用下,高校资本心理建设对大学生社会心理的形成产生了积极作用。依据自我效能理论中的调节功能,调节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幸福感,促使大学生对职业化发展道路的心理认知... 高等教育职业化改革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在这一基本形势作用下,高校资本心理建设对大学生社会心理的形成产生了积极作用。依据自我效能理论中的调节功能,调节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幸福感,促使大学生对职业化发展道路的心理认知水平不断提升。从高校心理资本建设的内在价值角度出发,通过高校职业化改革总体思路的具体落实能够形成主观推动,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更为突出。研究表明,高校心理资本建设从主观角度对大学生社会心理认知产生了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两个方面,同时对教育职业化改革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资本 人际关系 主观幸福感 教育职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观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杰 郭本禹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6-119,共4页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强调人生目标和人生意义的重要性,提倡个人发展和社会环境协调一致,认为人生意义和价值在于以人生目标为指引,不断超越自我,通过相互合作的方式,为社会多做贡献。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与生命教育目标相同、内容相符、形式...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强调人生目标和人生意义的重要性,提倡个人发展和社会环境协调一致,认为人生意义和价值在于以人生目标为指引,不断超越自我,通过相互合作的方式,为社会多做贡献。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与生命教育目标相同、内容相符、形式一致。阿德勒个体心理学视野下的生命教育包括:生命教育目标为追寻人生意义,生命教育主体应实现自我超越,生命教育的价值意蕴在于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生命教育的实践方式在于家庭、个体、社会等三个层面相互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 生命教育 生活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立中央大学心理学学科发展史略 被引量:3
5
作者 崔光辉 郭本禹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12,共12页
国立中央大学心理学学科是民国时期历史最悠久的心理学学科。从1904年三(两)江师范学堂心理学课程的实施,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它的变迁可分为三个阶段: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心理系时期(1920—1926)的起步阶... 国立中央大学心理学学科是民国时期历史最悠久的心理学学科。从1904年三(两)江师范学堂心理学课程的实施,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它的变迁可分为三个阶段: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心理系时期(1920—1926)的起步阶段,中央大学心理学学科抗战前时期(1927—1936)的发展阶段,中央大学心理学科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1937—1949)的激化阶段。它表现出"公共课程—教育心理—应用心理"的变化轨迹,具有鲜明的应用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中央大学 心理学学科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业教育实践视域下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策略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媛媛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113,共3页
心理资本是促进创业者个体能力增长、提升创业绩效的心理资源,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应积极建构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的模式,引导具有创业心理动机的大学生立足创业实际需求,塑造积极健康的创业心态;引导创业者充分估计创业困难,在创业实践... 心理资本是促进创业者个体能力增长、提升创业绩效的心理资源,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应积极建构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的模式,引导具有创业心理动机的大学生立足创业实际需求,塑造积极健康的创业心态;引导创业者充分估计创业困难,在创业实践中树立百折不挠的执着精神;帮助创业者将创业目标进行量化,以乐观自信的状态分步骤实现目标。在高校创业教育实践中,教育者要引入心理资本开发策略到教学课程中,通过专业、高效的创业教育团队促进创业教育与心理资本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心理资本 开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职业希望自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叶芳芳 谢敏芳 +2 位作者 王礼军 王申连 李黎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职业希望自我、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职业希望自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弹性问卷、大学生职业希望自我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1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 目的:探讨大学生职业希望自我、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职业希望自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弹性问卷、大学生职业希望自我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1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职业希望自我、心理弹性均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r=0. 34-0. 48,P <0. 01);(2)职业希望自我、心理弹性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在职业希望自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χ2/df=1. 88,RMSEA=0. 067,CFI=0. 96,NFI=0. 96,TLI=0. 92)。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5. 64%。结论:职业希望自我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还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不仅有益于大学生对未来自我职业的规划,更有利于促使大学生的良好适应,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职业希望自我 心理弹性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折衷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章龙 周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86,共5页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从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出发,指出现有的干预模式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不同形式,以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呈现的理论困惑和操作困难,基于折衷模式下的高校...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从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出发,指出现有的干预模式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不同形式,以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呈现的理论困惑和操作困难,基于折衷模式下的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心理危机信息反馈系统;二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三是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四是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五是加大和优化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和机构建设;六是推进干预交流合作和网络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折衷模式 心理危机 危机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策略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蔡智勇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2-138,共7页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一个重要实践课题。弗洛伊德将心理危机解释为自我攻击的一种结果,相继提出了两种心理危机理论。文章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框架来解析心理危机的内部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一个重要实践课题。弗洛伊德将心理危机解释为自我攻击的一种结果,相继提出了两种心理危机理论。文章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框架来解析心理危机的内部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方法。心理危机预防策略包括加强心理危机风险评估,建设心理安全文化,明确心理咨询师角色,认真开展心理普查,签订反心理危机协议;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包括建立治疗联盟,移情-反移情的识别,反移情恨的修通,超我的分析,心理危机的合作式评估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心理危机 预防策略 干预策略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宽恕干预在恋爱受挫群体中的运用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卉 张田 傅宏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1-548,共8页
为探讨团体宽恕干预在大学生恋爱受挫群体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31名在恋爱中受到过伤害的女大学生为对象进行6次团体宽恕干预,并设立一般干预组和控制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前测中,三个组在恋爱宽恕问卷的四个维度、抑郁量表、... 为探讨团体宽恕干预在大学生恋爱受挫群体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31名在恋爱中受到过伤害的女大学生为对象进行6次团体宽恕干预,并设立一般干预组和控制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前测中,三个组在恋爱宽恕问卷的四个维度、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和幸福感量表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后测中,在恋爱宽恕问卷的四个维度上,宽恕干预组均优于控制组,而一般干预组和控制组没有显著差异;在抑郁、焦虑和幸福感三个量表上,宽恕干预组和一般干预组都要优于控制组,但两个干预组之间差异并不显著;(3)前后测比较显示,宽恕干预组在各个指标上均有了显著变化;一般干预组在抑郁、焦虑和幸福感量表的得分上有了显著变化,但在恋爱宽恕的各个维度上(除报复维度)变化不显著;控制组则在各个指标上都没有显著变化。研究表明,面对恋爱受挫群体,宽恕干预的针对性更强,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爱受挫 大学生 宽恕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突发事件下大学生心理危机状况及干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艳 朱达清 +3 位作者 冯程 贲驰 肖丹 夏明星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4-192,共9页
新冠疫情、地震、飞机坠落、甲型流感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极容易引发民众的心理危机。研究聚焦大学生人群,通过访谈法,编制了《重大突发事件下大学生心理危机调查问卷》,并进行预测验,发现其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水平。以11434名大... 新冠疫情、地震、飞机坠落、甲型流感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极容易引发民众的心理危机。研究聚焦大学生人群,通过访谈法,编制了《重大突发事件下大学生心理危机调查问卷》,并进行预测验,发现其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水平。以1143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正式施测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危机中的情绪表现最重,行为表现最轻;女生的心理危机程度要高于男生;研究生的心理危机程度要高于本科生;独生子女的心理危机程度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性别、学历、是否为独生子女均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心理危机。由此提出了重大突发事件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对策,旨在引导大学生度过心理危机,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突发事件 大学生 心理危机 干预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庄子心理学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6,共11页
作为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子在被魏晋人士重新发现后,其影响至今持久不衰。庄子思想中表现出强烈的“道”的体验工夫,其思想表达的诗性化、隐喻性以及语言的具象性等特征,意味着可以对庄子思想展开心理学的诠释。庄子心理学本质上就... 作为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子在被魏晋人士重新发现后,其影响至今持久不衰。庄子思想中表现出强烈的“道”的体验工夫,其思想表达的诗性化、隐喻性以及语言的具象性等特征,意味着可以对庄子思想展开心理学的诠释。庄子心理学本质上就是“自由的体验心理学”。它以精神自由为内容,并认为通过“心斋”“坐忘”等忘我的生命体验可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达到一种拥有智慧和至情的心身状态。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庄子心理学以建立在具象概念基础上的具象思维为重要特征,它是体验心理学的典型代表,并将对未来心理学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自由 自由的体验 庄子心理学 体验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合理信念维护心理健康:缓和作用与拓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荣华 丁毅 +1 位作者 张跃 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6-397,共12页
系统合理信念是指个体对社会系统公正性与合理性的感知。理论与研究表明,系统合理信念具有防御威胁的缓和作用。它通过缓解意识形态失调、补偿个人控制感缺失以及否认或淡化威胁这3类心理机制维护心理健康,并受到情境、个体与时间边界... 系统合理信念是指个体对社会系统公正性与合理性的感知。理论与研究表明,系统合理信念具有防御威胁的缓和作用。它通过缓解意识形态失调、补偿个人控制感缺失以及否认或淡化威胁这3类心理机制维护心理健康,并受到情境、个体与时间边界的影响。然而,心理防御的解释忽视了系统合理信念通过“应对”威胁的路径以维护心理健康。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检验与发展防御-应对整合模型,重视缓和作用的消极后果,并完善相关测量和拓展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合理信念 心理健康 缓和作用 防御-应对整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区心理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莉萍 朱政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9,共8页
中国社区心理学起步较晚,近几年开始快速发展。首本教材《社区心理学导论》以儒家“五德”为理论基础,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社区心理学的话语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讨论,如传统文化如此丰富,仅以儒家“五德”作为理论构建的基础是否... 中国社区心理学起步较晚,近几年开始快速发展。首本教材《社区心理学导论》以儒家“五德”为理论基础,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社区心理学的话语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讨论,如传统文化如此丰富,仅以儒家“五德”作为理论构建的基础是否有疏漏;儒家“五德”究竟具有哪些内涵;如何将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心理学化”,以便进行有效心理评估等。中国特色社区心理实践的两条路径,其一是通过社区心理服务,在基层社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其二是通过提升居民社区感,凝聚社区共同体意识,助力基层社区建设和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区心理学 理论建构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研究中预注册的现状、挑战与建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加伟 夏涛 胡传鹏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5-727,共13页
心理学研究者采用预注册的新型研究实践以应对出版偏倚等问题,包括未经同行评审的预注册、经过同行评审的注册报告和注册重复报告。诸多主流国际期刊采纳了注册报告,预注册平台和模板也趋于成熟。但预注册和注册报告也存在争议,为检验... 心理学研究者采用预注册的新型研究实践以应对出版偏倚等问题,包括未经同行评审的预注册、经过同行评审的注册报告和注册重复报告。诸多主流国际期刊采纳了注册报告,预注册平台和模板也趋于成熟。但预注册和注册报告也存在争议,为检验其效果,研究者对预注册与注册报告进行了元研究,结果发现注册报告有助于解决出版偏倚和提升研究整体质量;而未经同行评审的预注册则达不到类似的效果。采纳预注册与注册报告,提高研究的可重复性、开放性与严谨性,需要研究人员、学术机构与出版机构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注册 注册报告 注册重复报告 可重复性 开放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排斥能否加剧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
16
作者 王继瑛 蒋京川 宋志璐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2-67,145,共7页
社交焦虑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普遍性和危害性,是个体在交际过程中产生负性情绪或逃避的一种现象。社交焦虑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社会排斥或为其中之一。研究以交往焦虑量表(IAS)、社会排斥问卷、沉浸(反刍)-反思问卷(RRQ)为研究工具,对山... 社交焦虑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普遍性和危害性,是个体在交际过程中产生负性情绪或逃避的一种现象。社交焦虑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社会排斥或为其中之一。研究以交往焦虑量表(IAS)、社会排斥问卷、沉浸(反刍)-反思问卷(RRQ)为研究工具,对山东、江苏部分高校的408名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社会排斥可正向预测社交焦虑。(2)社会排斥可正向预测反刍思维。(3)反刍思维可正向预测社交焦虑,反刍思维在社会排斥和社交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为有效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的负性影响,高校可以从社会排斥和反刍思维的影响因素着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社交焦虑的干预策略带来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排斥 反刍思维 社交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精神生活的内涵、构念及测量
17
作者 王益富 徐前 殷培豪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1-288,共8页
对80位老年人进行开放式访谈形成问卷框架和测量模型,对314位老年人的初测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521位老年人的正式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最终形成包括外向型精神生活与内向型精神生活两个二阶因子,娱乐... 对80位老年人进行开放式访谈形成问卷框架和测量模型,对314位老年人的初测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521位老年人的正式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最终形成包括外向型精神生活与内向型精神生活两个二阶因子,娱乐与休闲、学习与适应、审美与创造、价值与意义、道德与信念五个一阶因子32个项目的老年精神生活评估问卷。其中,审美与创造、学习与适应、娱乐与休闲属于外向型精神生活,价值与意义、道德与信念属于内向型精神生活。经检验,总量表及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值介于0.81至0.95之间,组合信度CR值介于0.85至0.96之间。结构效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以及效标关联效度的各项指标值良好,达到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评估中国老年人精神生活水平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精神生活 灵性 评估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孤独感在人际适应性和手机互联网依赖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53
18
作者 张岩 周炎根 裴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74-779,共6页
目的:探索大学生孤独感在人际适应性和手机互联网依赖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368名大学生(男176人,女192人),运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SAI)、孤独量表(UCLA)和大学生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进行调查,使用AMOS 18.0软件在人际适应性... 目的:探索大学生孤独感在人际适应性和手机互联网依赖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368名大学生(男176人,女192人),运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SAI)、孤独量表(UCLA)和大学生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进行调查,使用AMOS 18.0软件在人际适应性、孤独感和手机互联网依赖之间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孤独感在大学生人际适应性和手机互联网依赖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低人际适应性者(CSAI总分<21分)的MPAI得分高于高人际适应性者(CSAI总分>32分)(P<0.001)。大学生CSAI的人际适应性得分与UCLA、MPAI得分均呈负相关(r=-0.71、-0.25,均P﹤0.01);大学生UCLA得分与MPAI得分呈正相关(r=0.32,P<0.01)。人际适应性对手机互联网依赖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8,P<0.001),引入孤独感中介变量后,人际适应性对手机互联网依赖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8,P>0.05);人际适应性对孤独感有负向预测作用(β=﹣0.71,P<0.001),孤独感对手机互联网依赖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9,P<0.001)。结论:大学生孤独感在人际适应性和手机互联网依赖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适应性 手机依赖 孤独感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顿悟体验的心理与神经机制 被引量:8
19
作者 袁媛 沈汪兵 +3 位作者 施春华 刘畅 刘取芝 刘昌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29-1338,共10页
顿悟体验研究是揭示顿悟本质的重要途径。先前研究从认知角度对顿悟问题解决中的"旧而无效解题思路如何抛弃"与"新而有效解题思路如何形成"过程进行了颇多探讨,但较少探讨顿悟体验本身。顿悟体验研究对理清创造性... 顿悟体验研究是揭示顿悟本质的重要途径。先前研究从认知角度对顿悟问题解决中的"旧而无效解题思路如何抛弃"与"新而有效解题思路如何形成"过程进行了颇多探讨,但较少探讨顿悟体验本身。顿悟体验研究对理清创造性顿悟中关键过程间的关系及阐明顿悟的科学规律均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创造性顿悟的"新旧交替"的动态视角,本项目拟借助多元方法来对言语类和视图类问题解决过程中尝试解题阶段和答案闪现阶段的顿悟体验的心理实质与脑机制进行研究。本项目成果不仅可以丰富和优化顿悟问题研究的方法学体系,而且能从知情转化层面深化对创造性顿悟脑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顿悟体验 多维标量法 顿悟问题解决 啊哈体验 情绪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问卷的编制 被引量:73
20
作者 赵小云 谭顶良 郭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3-469,共7页
目的:编制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问卷(CSCAQ),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Savickas对生涯适应力的理论建构为依据,结合136名大学生的开放式问卷调查,构建CSCAQ的理论维度,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初始问卷。选取6所高校的935名大学生(样本1)进行... 目的:编制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问卷(CSCAQ),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Savickas对生涯适应力的理论建构为依据,结合136名大学生的开放式问卷调查,构建CSCAQ的理论维度,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初始问卷。选取6所高校的935名大学生(样本1)进行预测试,用于条目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8所高校的1273名大学生(样本2)进行正式问卷调查,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及内部一致性检验。在样本2中选取437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职业适应性问卷(CSOAQ)进行效标效度检验。在样本1中选取110名大学生间隔4周进行重测以检验问卷的重测效度。结果:CSCAQ共有35个条目,包含生涯控制、生涯好奇、生涯关注、生涯自信、生涯调适和生涯人际6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47.89%;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χ2/df=3.24,GFI=0.92,NFI=0.85,CFI=0.89,IFI=0.89,TLI=0.88,RM SEA=0.04);CSCAQ总分及6个因子分与CSOAQ总分均呈正相关(r=0.29-0.85,均P〈0.01)。总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90,6个因子的系数为0.64-0.79;总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92,6个因子的重测信度为0.74-0.82。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问卷的因子结构清晰,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评估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涯适应力 大学生 效度 信度 心理测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