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国中小学英汉双语教育反思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董晓波
徐黎明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6,共4页
-
文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国际交往日趋频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和日常交流的重要媒介,其地位和作用愈显重要。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与效益,已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上升为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实践和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
关键词
教育反思
英汉双语
中小学
英语教学质量
国际通用语言
信息化社会
经济全球化
国际交往
-
分类号
G633.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谈中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负迁移现象及对策
被引量:4
- 2
-
-
作者
董晓波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52-153,共2页
-
基金
南京师范大学新世纪教改工程四期项目成果之一。
-
文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根深蒂固,对英语的学习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负迁移作用。本文对如何逐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增强文化差异意识、克服中国文化的负迁移现象这一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题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中华文化
英语教学
负迁移现象
对策
文化差异
高校
教学内容
-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谈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纠错策略与艺术
被引量:7
- 3
-
-
作者
董晓波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56,共3页
-
文摘
中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语言错误,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对目的语的理解和消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对待这些错误,如何纠正这些错误,同时又能使学生在纠错过程中不断地确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每个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衡量一个英语教师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
-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纠错策略
艺术
教师综合素质
学习英语
中小学生
语言错误
学习过程
-
分类号
G633.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关于翻译单位问题讨论的思考——与彭长江先生商榷
被引量:10
- 4
-
-
作者
吕俊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外语研究》
2001年第2期65-67,共3页
-
文摘
本文对彭长江先生在《也谈翻译单位》一文中关于翻译单位问题的一些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作者认为翻译研究应摆脱科学主义的精神 ,指出翻译单位应是多元的 ,描写性的 ,而不是一元的和规约性的 ,同时指出 ,彭先生所谓的“本位”问题实际上仍是“基本单位”问题 ,而且他对“本位”
-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单位
学术争鸣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略论美国民主制度建立过程中的文化因素
被引量:2
- 5
-
-
作者
魏燕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4-77,共4页
-
基金
2001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指导性计划项目(01SJD750.11-440013)资助。
-
文摘
美国的民主制度自建立以来,历经两百多年的历史考验,其中的一些基本原则依然不变,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其追根溯源——清教主义中的民主成分、启蒙思想家们的政治学说以及殖民地时期的政治实践,以期管窥美国文化的一角。
-
关键词
美国
民主制度
清教主义
启蒙思想
权力分立制度
-
分类号
D771.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21世纪批评方法的重建
被引量:2
- 6
-
-
作者
张杰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5-179,共5页
-
-
关键词
21世纪
文学批评
批评方法
现象学
对话批评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被引量:5
- 7
-
-
作者
董晓波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24,共2页
-
基金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教育公平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教育不公平在城乡差别、区域差别、阶层差别、性别差别、民族差别五个方面的表现,最后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与对策。
-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和谐社会
-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普遍语法”对语言输入量的作用
被引量:4
- 8
-
-
作者
王文琴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外语研究》
2003年第6期52-56,61,共6页
-
文摘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从UG、社会和认知三个关联视角检索有关文献,鉴别儿童与成人二语习得中存在的异同,探讨和评价理论解释,从而推断二语习得是深层内部因子“普遍语法”作用于外部因子语言输入量的结果。
-
关键词
二语习得
年龄
“普遍语法”
社会
认知
-
分类号
H353
[语言文字—俄语]
-
-
题名日本人的语言意识与表达方式
被引量:3
- 9
-
-
作者
吴立新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38,共3页
-
文摘
日语学习者在学习基础语法的同时,必须对日本民族的价值取向、语言意识等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日语能力与水平。本文按照日语语法学习的渐进顺序,举出具有代表性的语法现象逐一分析,旨在使学习者对日语的表达方式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
关键词
说话者
语言意识
纵坐标
“待遇表达”
-
分类号
H36
[语言文字—日语]
-
-
题名语言系统的人类属性
被引量:4
- 10
-
-
作者
程琪龙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外语研究》
2004年第2期1-4,共4页
-
基金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项目 (K3- 0 30 )资助
-
文摘
语言是语言系统和语言现象的对立统一。其中语言系统较直接地反映人类属性 :生理性、社会文化性和思维性。但语言系统并非这三个属性的简单叠加 ,它们同时反映在语言系统中。在该系统中 ,它们既是对立的 ,又是统一的。
-
关键词
语言系统
人类属性
-
分类号
H0-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自然乌托邦的破灭——戈尔丁《蝇王》新论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李霞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外语研究》
2004年第3期70-72,共3页
-
文摘
戈尔丁的《蝇王》通过一群孩童落难荒岛的故事表征了一个象征寓言世界 ,表达了对人类文化中“自然乌托邦”的反面思索。在“文明”与“自然”的对立及人性“善”与“恶”的探讨中可见作者的理念更侧重于对“野蛮”的批判 ,对“文明”的肯定。然而面对文明的极度发展 ,人性遭到扭曲乃至异化的情境 。
-
关键词
神话
自然乌托邦
人性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浅谈新闻英语的语言特征
被引量:7
- 12
-
-
作者
董晓燕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7-60,共4页
-
文摘
作为一种应用在新闻报导中的语言 ,新闻英语具有一些显著的语言特征。在措辞方面 ,一些非动词性的词常被作为动词使用 ;被动语态的高频率运用提高了报导的客观性 ,突出了报导的重点。
-
关键词
新闻英语
双重属性词汇
非动词性动词
被动语态
对比和比较
-
分类号
H314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略论跨文化交际与外来语教学
被引量:4
- 13
-
-
作者
丁小玲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179-181,共3页
-
文摘
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向来就为外语教育学界所关注。对于外语教学来说. 如何自觉地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而将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于有效地搞 好外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拟从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入手,以期对文化因 素.以及对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一些粗浅评估。
-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外来语
教学
-
分类号
H0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臆想”的魅力——谈《二十九条臆想》的艺术尝试
- 14
-
-
作者
朱蓝星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外国语文》
1999年第1期40-42,共3页
-
文摘
本文着重解析奥茨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型时期一篇小说的写作技巧,认为她用“意识流”作为载体,通过表现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臆想来反映美国现代社会的混乱恐怖与人们的精神危机。同时,该小说也是奥茨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上所作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验。
-
关键词
奥茨
臆想
意识流
技巧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