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综论(2003—2017)——以CSSCI来源期刊发表成果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89
1
作者 潘艳艳 李战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59,168-169,共13页
本文在简要讨论多模态话语的定义、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源起、发展以及研究路径的基础上,以国内2003年10月至2017年2月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上的相关论文为观察对象,对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归纳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发现... 本文在简要讨论多模态话语的定义、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源起、发展以及研究路径的基础上,以国内2003年10月至2017年2月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上的相关论文为观察对象,对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归纳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多模态话语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讨论其发展趋势。希望本文能为今后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 研究路径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解析方法的形成过程及其学术背景--揭开“结构主义语义学”的第二个谜 被引量:3
2
作者 邱雪玫 李葆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73,共9页
欧美词汇语义解析方法的形成,存在不同学术领域(哲学、逻辑学、欧洲汉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的背景。(1)语义解析方法,无论是"成分分析",还是"义素分析",其哲学基础都是西方哲学史上源远流长的原子论—基元观... 欧美词汇语义解析方法的形成,存在不同学术领域(哲学、逻辑学、欧洲汉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的背景。(1)语义解析方法,无论是"成分分析",还是"义素分析",其哲学基础都是西方哲学史上源远流长的原子论—基元观。(2)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斯(1936)率先采用"基元要素"和矩阵图解析亲属称谓,其背景主要是美国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3)法国语义学家(1960)的"义素分析",其背景主要是欧洲语言学的结构—功能主义。(4)美国流派的驱动是"要想获得亲属系统的知识,就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手段的帮助";法国流派的需求是"词汇场理论要用词汇语义的区别性对立功能来补充"。从而前者强调词汇语义的"成分/构成性",而后者强调词汇语义的"要素/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解析 基元观 结构-功能主义 元语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日运动事件动词的句法-语义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建伟 潘艳艳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62,共6页
根据运动事件的语义成分的句法表征特点,特别是"路径"语义和"方式"语义的句法表征特点,语言可被归入不同的类型。本文基于Talmy的双分法和Slobin的三分法,考察了英、汉、日三种语言之间的相对类型关系。语义上,一... 根据运动事件的语义成分的句法表征特点,特别是"路径"语义和"方式"语义的句法表征特点,语言可被归入不同的类型。本文基于Talmy的双分法和Slobin的三分法,考察了英、汉、日三种语言之间的相对类型关系。语义上,一方面三种语言都具有丰富的语言资源用于表达"路径"和"方式";另一方面三种语言在运用资源时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句法-语义关系上,在三种语言里习惯上占据"主要动词"或者"动词"句法位置的语义成分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语义精细度。本文的比较研究把汉语置于两种具有运动事件典型类型特征的语言之间,使得每一种语言都更好的成为另外两种语言的参照。这种比较所揭示出来的特征,呈现的是一个类型连续统,而不是三种语言的非此即彼的类型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事件 动词 路径 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转喻思维与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5
4
作者 潘艳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1,共5页
针对中国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缺席症"和外语界学者们关于探索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的呼吁。将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对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机制,转... 针对中国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缺席症"和外语界学者们关于探索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的呼吁。将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对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机制,转喻在人类的概念系统、思维和推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论文结合认知语言学有关转喻的理论,以英语专业的精读课为例,讨论在日常教学中,如何通过凸显转喻思维的课程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能力 转喻 转喻推理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视阈下的国家安全话语分析——以中美警察形象宣传片的对比分析为例 被引量:42
5
作者 潘艳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8-87,共10页
警察形象话语是国家安全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警察形象危机频发,迫切需要进行有关警察形象的话语研究为提升警察形象提供借鉴,从而更有效地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本文主要运用社会符号学的视觉语法理论,同时借鉴电影理论和传... 警察形象话语是国家安全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警察形象危机频发,迫切需要进行有关警察形象的话语研究为提升警察形象提供借鉴,从而更有效地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本文主要运用社会符号学的视觉语法理论,同时借鉴电影理论和传播学相关理论,建构动态(视频类)多模态话语的分析框架,并将这一框架运用到中美警察形象宣传片的对比分析中。分析揭示了中美警察形象宣传片在叙事特征、互动意义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不同,并就此类宣传片的制作提出了一些建议。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是尝试说明视频分析必须结合电影理论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观点,针对不同的语类特征采取不同的视角来建立分析框架;二是尝试探讨建构正面、积极的警察形象的有效途径,为国家安全话语的研究贡献微薄之力,为今后该类话语的社会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话语 警察形象 叙事特征 互动意义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防话语的多模态认知批评视角--以中美征兵宣传片的对比分析为例 被引量:34
6
作者 潘艳艳 郑志恒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8,共8页
征兵宣传片是国防话语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一国的军力和军队形象。本文拟运用认知-功能分析法,对中美征兵宣传片进行多模态认知批评分析,在隐喻和转喻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中美征兵宣传片在叙事模式和话语策略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为探索... 征兵宣传片是国防话语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一国的军力和军队形象。本文拟运用认知-功能分析法,对中美征兵宣传片进行多模态认知批评分析,在隐喻和转喻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中美征兵宣传片在叙事模式和话语策略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为探索适合于中国国防话语的叙事模式和话语策略以及中国国防话语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话语 多模态 隐喻 转喻 认知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话语分析到多模态认知批评分析的发展综述 被引量:20
7
作者 潘艳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42,共8页
本研究主要梳理多模态话语分析向多模态认知批评分析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展现多模态研究的发展轨迹和方向。一方面,多模态研究经历了功能语言学传统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向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另一方面,认知语言学在向批... 本研究主要梳理多模态话语分析向多模态认知批评分析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展现多模态研究的发展轨迹和方向。一方面,多模态研究经历了功能语言学传统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向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另一方面,认知语言学在向批评话语分析和多模态发展,为后两者提供更多的研究路径。本研究认为,这两方面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为基础的多模态认知批评分析这一综合分析视角,为多模态研究开启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批评 认知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