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课堂和谐:教育和谐的微观领域
被引量:
1
1
作者
葛春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29,共2页
追求和谐、消除冲突,这是一切社会的美好愿望。随着建构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人们开始从不同的领域和立场出发来探讨如何建构的问题,并且得出如下结论:教育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就业是和谐社会的根本;分配是和谐社会的源泉;社会保障...
追求和谐、消除冲突,这是一切社会的美好愿望。随着建构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人们开始从不同的领域和立场出发来探讨如何建构的问题,并且得出如下结论:教育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就业是和谐社会的根本;分配是和谐社会的源泉;社会保障是和谐社会的安全网等。既然教育是和谐社会的基础,那么教育自身也应该和谐。而教育的和谐在微观领域的主要体现就是课堂的和谐。一个课堂的和谐性主要体现在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性
课堂
微观
社会保障
安全网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课程改革本质的社会学思考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
5
2
作者
黄珊珊
田静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9-21,共3页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课程改革取得成就的同时,课程改革所遇到的阻力和问题引发了人们对课程改革本质的进一步思考。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课程改革的本质进行多层面地分析后可以看出,课程改革承担着主流文化价值取向的"...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课程改革取得成就的同时,课程改革所遇到的阻力和问题引发了人们对课程改革本质的进一步思考。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课程改革的本质进行多层面地分析后可以看出,课程改革承担着主流文化价值取向的"社会过滤器"的作用;表征着主流文化阶层对课程资源的文化濡化活动,并起到了类似"社会安全阀"的防护网的作用。借助于对这几个角度的层层梳理,我们可以更丰富、更全面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社会功能,从而使课程改革的规划与实施和整个社会系统联系得更紧密,衔接得更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过滤器
文化濡化
社会安全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要重视教师发展中的倦怠现象
3
作者
刘建
《教育视界》
2017年第16期1-1,共1页
最近一段时间,媒体与公共信息平台都有关于教师离职、辞职等问题的讨论,这说明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个公共话题,应当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倦怠"一词最早见于《墨子·非命下》,"彼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故不敢倦...
最近一段时间,媒体与公共信息平台都有关于教师离职、辞职等问题的讨论,这说明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个公共话题,应当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倦怠"一词最早见于《墨子·非命下》,"彼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故不敢倦怠",用以描述工作中个体所体验到的诸如身心疲劳、情感耗竭、工作投入度降低、工作成就感下降,人际关系不融洽,身体健康每况愈下等消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公共信息平台
人际关系
身体健康
入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校文化建设要回归到提升学生素养上来
4
作者
刘建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4年第10期62-63,共2页
众所周知,学校文化主要是指在学校内部形成的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独特的价值观、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提供给学生优美的环境,让学生充分接受美的熏陶,使学生自成高格;制度...
众所周知,学校文化主要是指在学校内部形成的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独特的价值观、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提供给学生优美的环境,让学生充分接受美的熏陶,使学生自成高格;制度文化是构建系列的规章制度,形塑学生形象,规范学生行为,使得学生能够在健康的组织中生活;精神文化是通过办学理念、学校风气、教育哲学等精神意识影响学生,春风化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行为。由此可见,学校文化之要义就是通过环境打造、制度建设与精神陶冶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学生永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
学生素养
学校文化建设
学生行为
高格
学校制度
校园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
学生形象
失范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Vee图知识可视化工具在地理项目式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实验”为例
被引量:
7
5
作者
张旭彦
朱雪梅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0-14,共5页
项目式教学是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教学方式。本文以"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实验"为例,借助Vee图知识可视化工具构建地理项目式教学活动的"脚手架",研制相应的评价量表,并利用其对学生在地理项目式教...
项目式教学是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教学方式。本文以"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实验"为例,借助Vee图知识可视化工具构建地理项目式教学活动的"脚手架",研制相应的评价量表,并利用其对学生在地理项目式教学中所体现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进行表现性评价,以期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e图
项目式教学
地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课堂和谐:教育和谐的微观领域
被引量:
1
1
作者
葛春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
课程
研究
中心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29,共2页
文摘
追求和谐、消除冲突,这是一切社会的美好愿望。随着建构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人们开始从不同的领域和立场出发来探讨如何建构的问题,并且得出如下结论:教育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就业是和谐社会的根本;分配是和谐社会的源泉;社会保障是和谐社会的安全网等。既然教育是和谐社会的基础,那么教育自身也应该和谐。而教育的和谐在微观领域的主要体现就是课堂的和谐。一个课堂的和谐性主要体现在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
关键词
和谐性
课堂
微观
社会保障
安全网
学生
分类号
G42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课程改革本质的社会学思考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
5
2
作者
黄珊珊
田静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
课程
研究
中心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
科学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9-21,共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反思--基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践的社会学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BHA060034)。
文摘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课程改革取得成就的同时,课程改革所遇到的阻力和问题引发了人们对课程改革本质的进一步思考。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课程改革的本质进行多层面地分析后可以看出,课程改革承担着主流文化价值取向的"社会过滤器"的作用;表征着主流文化阶层对课程资源的文化濡化活动,并起到了类似"社会安全阀"的防护网的作用。借助于对这几个角度的层层梳理,我们可以更丰富、更全面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社会功能,从而使课程改革的规划与实施和整个社会系统联系得更紧密,衔接得更协调。
关键词
社会过滤器
文化濡化
社会安全阀
分类号
G423.07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C91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要重视教师发展中的倦怠现象
3
作者
刘建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教师
教育
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江苏省
教育
学会
教育
管理专业委员会
出处
《教育视界》
2017年第16期1-1,共1页
文摘
最近一段时间,媒体与公共信息平台都有关于教师离职、辞职等问题的讨论,这说明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个公共话题,应当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倦怠"一词最早见于《墨子·非命下》,"彼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故不敢倦怠",用以描述工作中个体所体验到的诸如身心疲劳、情感耗竭、工作投入度降低、工作成就感下降,人际关系不融洽,身体健康每况愈下等消极状态。
关键词
教师
公共信息平台
人际关系
身体健康
入度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校文化建设要回归到提升学生素养上来
4
作者
刘建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4年第10期62-63,共2页
文摘
众所周知,学校文化主要是指在学校内部形成的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独特的价值观、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提供给学生优美的环境,让学生充分接受美的熏陶,使学生自成高格;制度文化是构建系列的规章制度,形塑学生形象,规范学生行为,使得学生能够在健康的组织中生活;精神文化是通过办学理念、学校风气、教育哲学等精神意识影响学生,春风化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行为。由此可见,学校文化之要义就是通过环境打造、制度建设与精神陶冶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学生永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关键词
物质文化
学生素养
学校文化建设
学生行为
高格
学校制度
校园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
学生形象
失范现象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Vee图知识可视化工具在地理项目式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实验”为例
被引量:
7
5
作者
张旭彦
朱雪梅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教师
教育
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0-14,共5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核心素养导向的科学课程课例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DHA160353)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基于智慧教室的教师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8JYD011)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项目式教学是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教学方式。本文以"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实验"为例,借助Vee图知识可视化工具构建地理项目式教学活动的"脚手架",研制相应的评价量表,并利用其对学生在地理项目式教学中所体现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进行表现性评价,以期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Vee图
项目式教学
地理实验
分类号
G63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课堂和谐:教育和谐的微观领域
葛春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课程改革本质的社会学思考及其现实意义
黄珊珊
田静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要重视教师发展中的倦怠现象
刘建
《教育视界》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学校文化建设要回归到提升学生素养上来
刘建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Vee图知识可视化工具在地理项目式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实验”为例
张旭彦
朱雪梅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