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栖霞山地区岩溶地面塌陷成因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晓燕 袁仁茂 陈锁忠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39-844,共6页
近年来 ,南京栖霞山地区岩溶地面塌陷频繁发生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岩溶地面塌陷的产生 ,除了地质地貌基础外 ,更主要原因在于矿山开采改变了水动力条件、地应力场及岩 (土 )体结构 ,尤其是矿坑疏干对水动力条件的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 南京栖霞山 岩溶地面塌陷 成因 矿山开采 水动力条件 地应力场 岩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直立人的U/Th和U/Pa年代 被引量:3
2
作者 程海 艾思本 汪永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67-677,共11页
中国直立人化石的准确定年对于研究人类演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993~1994年在南京汤山葫芦洞发现的两个直立人头盖骨化石和一枚牙化石被称为“南京直立人”。其中1号头盖骨化石之上的方解石钙板的U/Th年龄为53.3_(-1.2)^(+1.5)万年;... 中国直立人化石的准确定年对于研究人类演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993~1994年在南京汤山葫芦洞发现的两个直立人头盖骨化石和一枚牙化石被称为“南京直立人”。其中1号头盖骨化石之上的方解石钙板的U/Th年龄为53.3_(-1.2)^(+1.5)万年;但考虑到定年的准确性,则为53.3_(-3.0)^(+3.5)万年。其^(231)Pa/^(235)U活度比值为0.998±0.006。这表明“南京直立人”的年代应该大于50万年。与”南京直立人”伴生的动物牙化石U/Th年代为18.5~29.0万年;U/Pa年代为13.7~17.2万年。此外,对于同一颗牙化石,牙釉的年龄小于牙本质的年龄。同一样品的U/Pa年龄也显著小于其U/Th年龄。因此,牙化石的U摄取过程并不符合U早期摄取模式。多数牙化石分析点在^(234)U/^(238)U-^(230)Th/^(238)U图上落在位于U早期摄取和线性摄取模式曲线之间,指示牙化石的U摄取过程很可能介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牙化石的U/Th和U/Pa线性摄取模式年龄则为其年代的上限。因为不受U摄取过程^(234)U/^(238)U变化的影响,U/Pa线性摄取模式年龄比U/Th较为可靠。最小的U/Pa线性摄取模式年龄为1Ma,这是”南京直立人”上限年龄的估计。从定年结果看,”南京直立人”可能生活在海洋同位素(MIS)16阶段,但这不是最终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h和U/Pa年代 直立人 南京人 U摄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名胜区国内客源市场动态分析及其意义——以南京钟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邹军 张岚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74-177,共4页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行业的风景名胜区,要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风景名胜区国内旅游者的构成现状、旅游流强度、空间分布进行动态分析,这样才能为开拓客源市场、调控旅游超载、旅游客流预测等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国内客源市场 空间流动 南京钟山风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高考命题角度谈地理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7
4
作者 陆芹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4-85,共2页
一、新课程背景下地理高考命题的特点 1.阅读能力与研究性学习的考察是当前高考命题的最大特色 新高考的命题依据是:不再寻求记忆具体知识和方法,而是给材料、给工具(图表内含方法),通过图文阅读,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如判断... 一、新课程背景下地理高考命题的特点 1.阅读能力与研究性学习的考察是当前高考命题的最大特色 新高考的命题依据是:不再寻求记忆具体知识和方法,而是给材料、给工具(图表内含方法),通过图文阅读,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如判断推理、体系综合分析、主要成份分析、区域情景比较等。近几年地理高考中,材料分析题一般涉及的图表、名词、概念较多,信息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命题 阅读能力 能力的培养 语言表达 地理 命题角度 材料分析题 新课程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水体净化能力控制湖泊富营养化 被引量:37
5
作者 濮培民 李正魁 王国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757-2763,共7页
建立了湖泊污染物质动力学方程,根据我国湖泊和美国Okeechobee湖资料,确定了控制藻类暴发的总磷阈值为0.035mg/L,总氮阈值为0.350mg/L(滇池)和1.050mg/L(太湖);用实测资料,计算得到需要削减的外污染源滇池为总磷、总氮各78%,太湖为总磷... 建立了湖泊污染物质动力学方程,根据我国湖泊和美国Okeechobee湖资料,确定了控制藻类暴发的总磷阈值为0.035mg/L,总氮阈值为0.350mg/L(滇池)和1.050mg/L(太湖);用实测资料,计算得到需要削减的外污染源滇池为总磷、总氮各78%,太湖为总磷69%、总氮56%.提出通过提高水体净化能力可以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理论依据和如下技术路线:提高湖泊净化率,使其超过输入的污染率,在湖内实现浓度低于控制藻类水华暴发所需要的磷、氮阈值;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到太湖、巢湖、滇池等一类大、中型湖泊,加强管理,就可以在占湖泊7%(滇池)和4%(太湖)的湖面上,依托科学布设控制其生长的凤眼莲,将其规模化地加工为有益产品,从而有效地去除湖泊中的营养盐,将水体综合净化率比现有净化率在滇池提高4.6倍,在太湖提高2.1倍,实现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目标,并同步地在约3~4倍相应面积上修复健康水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生态工程 固定化氮循环细菌 水体净化能力 修复健康水生态系统 太湖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气溶胶性质及其卫星遥感反演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耀庭 王桥 +2 位作者 王艳姣 闾国年 黄丙湖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7-33,共7页
论述了大气气溶胶的物理性质(含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光学性质,特别是黑碳气溶胶的物理、化学和光学性质及其对气候强迫作用和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同时对光化学形成的二次气溶胶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一般气溶胶具有负气候强迫效应,而... 论述了大气气溶胶的物理性质(含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光学性质,特别是黑碳气溶胶的物理、化学和光学性质及其对气候强迫作用和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同时对光化学形成的二次气溶胶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一般气溶胶具有负气候强迫效应,而黑碳气溶胶具有较强的正气候强迫效应。在分析影响气溶胶性质的各种因素时发现,气溶胶性质除受外在环境因素影响外,也受内在的自身因素的相互影响。对卫星遥感气溶胶的原理及其在卫星遥感反演中气溶胶多种性质间复杂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并针对未来气溶胶的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黑碳气溶胶 性质 相互关系 卫星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栖息地毁坏与动物物种灭绝关系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林振山 汪曙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5-540,共6页
利用多个物种共存模式模拟了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动物种群演化的动力学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 :( 1 )由于栖息地的毁坏所导致的动物物种灭绝是依赖于对物种死亡率和有关平衡态的假设的。不同的假设下 ,即使栖息地的破坏率相同 ,灭绝的物种可... 利用多个物种共存模式模拟了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动物种群演化的动力学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 :( 1 )由于栖息地的毁坏所导致的动物物种灭绝是依赖于对物种死亡率和有关平衡态的假设的。不同的假设下 ,即使栖息地的破坏率相同 ,灭绝的物种可能是竞争能力最强的若干物种 ,也可能是竞争能力相对较弱的若干物种。既不象传统的物种进化理论所认为的必是弱的物种先灭绝 ,也不象 Tilman等人所认为的一定是最强的若干物种先灭绝 ;( 2 )如果弱的物种具有较高的平均死亡率 ,则当栖息地受到一定的毁坏时 ,将有较多强的物种灭绝 ,而且物种灭绝时间将大大缩短 ;( 3)在物种死亡率不变的情形下 ,物种在未受毁坏栖息地上的平衡态的大占有率 p0i,将有利于物种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灭绝 栖息地毁坏 种群动力学 模拟研究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条件下水生植物对悬浮颗粒物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郭长城 江亭桂 +2 位作者 潘国权 王国祥 喻国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2-123,共2页
黑藻和苦草是两种长江土著沉水植物,具有不同的外貌形态,在静态条件下对黑藻和苦草两种水生植物群落对悬浮颗粒物沉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类型沉水植物对悬浮颗粒物的沉积均有较好的效果,作用以吸附为主,且以前9 h效果最好... 黑藻和苦草是两种长江土著沉水植物,具有不同的外貌形态,在静态条件下对黑藻和苦草两种水生植物群落对悬浮颗粒物沉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类型沉水植物对悬浮颗粒物的沉积均有较好的效果,作用以吸附为主,且以前9 h效果最好。两种水生植物对悬浮颗粒物的吸附作用主要发生于粒径较小的悬浮颗粒上(2.5μm),对于较大粒径的悬浮颗粒的吸附效果非常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悬浮物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开发中的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袁仁茂 陈锁忠 +1 位作者 陶芸 徐海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37-542,共6页
苏锡常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 ,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 ,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影响了该地区的城市发展和投资环境。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防止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和恶化对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 苏锡常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 ,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 ,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影响了该地区的城市发展和投资环境。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防止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和恶化对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超采 环境地质问题 可持续发展 苏锡常地区 地下水开发 地下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高等植物对水中悬浮固体去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江亭桂 王国祥 +1 位作者 郭长城 曹昀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1,共4页
文章研究了含不同浓度悬浮物的水流,在流经由长江中下游典型水生植物风车草、石菖蒲、菱、金鱼藻、轮叶黑藻、亚洲苦草所构建的水生高等植物群落时悬浮固体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群落及群落中每种水生高等植物对悬浮固体的去除效果。结... 文章研究了含不同浓度悬浮物的水流,在流经由长江中下游典型水生植物风车草、石菖蒲、菱、金鱼藻、轮叶黑藻、亚洲苦草所构建的水生高等植物群落时悬浮固体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群落及群落中每种水生高等植物对悬浮固体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水生高等植物群落能够有效地降低水体中悬浮固体的浓度,但不同种类的水生高等植物对悬浮固体浓度降低的效果相差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高等植物 悬浮固体 浓度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9大气候区降水特性及其物理成因的研究Ⅰ——基本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苗娟 林振山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7-388,共12页
首先利用旱涝Z指数对全国9大气候区的旱涝进行了评定,并给出我国9大气候区旱涝Z指数的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1950年代我国除新疆地区处于偏早期外,其它几个区都处于多雨量期,1960年代由多雨向少雨转变的时期,1970年代——1980年代... 首先利用旱涝Z指数对全国9大气候区的旱涝进行了评定,并给出我国9大气候区旱涝Z指数的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1950年代我国除新疆地区处于偏早期外,其它几个区都处于多雨量期,1960年代由多雨向少雨转变的时期,1970年代——1980年代中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雨量偏少期;1990年之后我国各个区的雨量都有所增加。此外,还应用Morlet小波变化对我国9大气候区降水的旱涝周期变化、旱涝分型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6年、32年层次变化上,各气候区在不同时间段上,8年层次上降水的变化出现了一定的规律:东北、华北在1980年之后存在1年位相差;而长江中下游、江南及华南三者之间在1951~1970年时段上依次有着2年的位相差;长江中下游、内蒙及新疆之间依次存在着3年位相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指数 气候区 旱涝 小波 多尺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芋艿产量及菜地土壤中氮素迁移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田琳琳 庄舜尧 杨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53-1859,共7页
以太湖流域的临安市太湖源镇具有代表性的大田蔬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9种不同施肥量模式的田间试验,探讨芋艿Colocasia esculenta L.Schoot季蔬菜地速效氮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剖面垂直分布及累积,了解施肥措施对蔬菜种植的生态及环境影... 以太湖流域的临安市太湖源镇具有代表性的大田蔬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9种不同施肥量模式的田间试验,探讨芋艿Colocasia esculenta L.Schoot季蔬菜地速效氮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剖面垂直分布及累积,了解施肥措施对蔬菜种植的生态及环境影响。各施肥处理均能提高芋艿产量,但增加幅度因施肥措施不同而不同,适量施肥已满足芋艿生长对养分的需求,继续增施对边际产量的增效不明显。在芋艿生长过程中,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中的铵态氮、硝态氮、速效氮质量分数动态变化的趋势不同;芋艿收获后,硝态氮、铵态氮、速效氮在土壤剖面中质量分数的垂直分布因氮肥投入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土壤剖面中速效氮的累积量与氮肥投入密切相关;综合评价来看,低量控释肥+低量化肥是各施肥模式中比较具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合理施肥模式;因而,在实际蔬菜生产中,要适量施用氮肥,适当采用混合施肥模式如低量控释肥+低量化肥,防止因过量施用氮肥而导致硝态氮的过量累积及其带来的水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地 铵态氮 硝态氮 速效氮 动态变化 累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九大气候区降水特性及其物理成因的研究Ⅱ——我国各区降水与环流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2
13
作者 苗娟 林振山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4-72,共9页
选取了74个环流特征资料中的18个因子,分析了这些因子与我国九大气候区在不同尺度上的降水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地区、不同尺度上的降水变化受不同的环流特征因子的影响。
关键词 环流特征因子 降水 尺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垂直人文带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邓祖涛 陆玉麒 尹贻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4,共4页
山地垂直人文带是叠加在山地垂直自然带上的一种现象。它包括文化、民族、宗教、语言、人口、聚落等人文事象和人类的一切活动。文章首先回顾了目前国内关于山地垂直人文带在土地利用方式、农业模式、人口、聚落、民族等方面的研究,并... 山地垂直人文带是叠加在山地垂直自然带上的一种现象。它包括文化、民族、宗教、语言、人口、聚落等人文事象和人类的一切活动。文章首先回顾了目前国内关于山地垂直人文带在土地利用方式、农业模式、人口、聚落、民族等方面的研究,并对山地垂直人文带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最后论述了研究山地垂直人文带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人文事象 垂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旅游市场分析及战略规划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俞金国 王丽华 李悦铮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7-62,共6页
文章为旅游地市场研究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并以大连国内旅游市场为例,详细分析该市国内旅游市场的结构状况、时空分布特征、供需状况,探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相应提出旅游资源空间整合、产品深化、产业信息化等战略规划策略,以促进... 文章为旅游地市场研究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并以大连国内旅游市场为例,详细分析该市国内旅游市场的结构状况、时空分布特征、供需状况,探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相应提出旅游资源空间整合、产品深化、产业信息化等战略规划策略,以促进大连市旅游经济发展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旅游市场 战略规划 大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山地垂直人文带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6
作者 邓祖涛 陆玉麒 尹贻梅 《热带地理》 2004年第3期242-245,250,共5页
山地垂直人文带是叠加在山地垂直自然带上的一种人文现象,包括文化、民族、宗教、语言、人口、聚落等人文事象和人类的一切活动。我国山地垂直人文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科研工作相对滞后,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山地土地利用、山地农业、... 山地垂直人文带是叠加在山地垂直自然带上的一种人文现象,包括文化、民族、宗教、语言、人口、聚落等人文事象和人类的一切活动。我国山地垂直人文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科研工作相对滞后,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山地土地利用、山地农业、山地人口、山地聚落、山地民族等方面。今后对山地人文带的研究应加强理论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新技术、跨学科知识的应用。研究方向也应作适当调整,山地聚落类型的机理与模式研究、山地文化在垂直方向上的研究应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人文现象 垂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底泥中氮素空间分布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戎静 庄舜尧 杨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5,20,共7页
采用传统统计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滇池底泥0—5,5—10,10—20cm中的全氮、有机氮、铵态氮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层底泥中不同形态氮的空间变异性均较大。结构性因素对0—5cm底泥中全氮影响比较大,而随机性因素和结... 采用传统统计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滇池底泥0—5,5—10,10—20cm中的全氮、有机氮、铵态氮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层底泥中不同形态氮的空间变异性均较大。结构性因素对0—5cm底泥中全氮影响比较大,而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对0—5cm和10—20cm这两层底泥中的铵态氮以及10—20cm中的3种形态氮的影响相近。从整个滇池来看,3层底泥中3种形态氮的含量均呈现自北向南递减,各种形态氮均在湖泊中心出现较深颜色的斑块,说明底泥氮有向湖泊中间沉积的趋势。同时随着深度的增加,3种形态氮在空间分布的颜色深浅是0—5cm>5—10cm>10—20cm,可见底泥中氮的累积逐年增加,滇池污染有加重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底泥 氮素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溪王家崴洞10500~5000aBP石笋记录及区域气候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进国 张富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基于典型东亚季风区辽宁省本溪市2支石笋样品(W6与W4),通过9个230 Th年龄和386个氧同位素数据,重建了10 500~5 000aBP期间平均分辨率为12~34a的氧同位素时间变化序列。研究时段石笋δ18 O相对振幅为2.0‰,在平均值约-8.5‰上下波动,... 基于典型东亚季风区辽宁省本溪市2支石笋样品(W6与W4),通过9个230 Th年龄和386个氧同位素数据,重建了10 500~5 000aBP期间平均分辨率为12~34a的氧同位素时间变化序列。研究时段石笋δ18 O相对振幅为2.0‰,在平均值约-8.5‰上下波动,指示了早全新世东亚季风强度的长期趋势变化和百年尺度振荡信息。相同时段本溪王家崴洞、湖北三宝洞、贵州董哥洞石笋δ18 O记录对比结果表明,全新世石笋δ18 O长期增加趋势类似于北半球太阳辐射能量变化曲线,但东北地区石笋δ18 O大约在10 500a已达到最大值,早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约1 000a,这可能表明全新世亚洲季风降水并不同步变化,可能与热带、亚热带季风系统差异响应于区域大气环流有关。功率谱分析W6石笋δ18 O时间序列发现其存在显著的225和91a的周期,与树轮Δ14 C周期(208和88a)基本一致,揭示了中全新世百年尺度东亚季风变化可能主要响应于太阳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东亚季风 太阳活动 中全新世 本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用地审批电子政务系统模型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洪云 孙在宏 刘信陶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1-204,共4页
对建设用地审批电子政务系统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以及OfficeGIS应用模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软件模型设计,以期能为我国建设用地审批电子政务系统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电子政务系统 模型分析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与可再生资源关系的动力学方法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林振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本文建立了人类活动与可再生资源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 :①所有导致减小可再生资源承载力的人类活动都将导致人口—可再生资源系统作较快的非周期运动 ;②当可再生资源的承载力较大时 ,平衡态的可再生资源总量可以维持在一... 本文建立了人类活动与可再生资源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 :①所有导致减小可再生资源承载力的人类活动都将导致人口—可再生资源系统作较快的非周期运动 ;②当可再生资源的承载力较大时 ,平衡态的可再生资源总量可以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③平衡态的人口总量与平衡态可再生资源总量成正比 ;④平衡态人口总量、可再生资源总量将随人类富裕程度、科技水平的提高而快速减小 ;⑤环境对人类的惩罚具有滞后性 ;⑥具有高增长率的可再生资源可以承载较大的平衡态人口总量 ,所以 ,保护环境、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增长率对人类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可再生资源 动力学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