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口位置大数据的高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1
作者 郝佳琦 王亚华 +2 位作者 张竞一 王云 邓宛净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文章将人口位置大数据应用到校区尺度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为合理评价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1)各校区工作日与节假日、同一天不同时点人口在不同功能区的聚集情况存在差异。(2)老校区建成区面积占比较大,... 文章将人口位置大数据应用到校区尺度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为合理评价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1)各校区工作日与节假日、同一天不同时点人口在不同功能区的聚集情况存在差异。(2)老校区建成区面积占比较大,建筑密集,但容积率较低,人员较少、分布分散,总体利用效率较低;新校区面积较大,建筑密度较低,但容积率较高,人数众多、人口分布集中,整体利用效率更高。结果表明,人口位置大数据在高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评价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程度,需将评价尺度具体到校区级,根据实际情况揭示不同校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因校区施策,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人口位置大数据 校区 南京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设施栽培养分管理中待解的科学和技术问题 被引量:69
2
作者 蔡祖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3,共8页
我国设施栽培迅速发展为保障城乡居民蔬菜和瓜果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合理施肥,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衡、氮、磷、钾、硫元素过量积累等土壤快速退化现象极为普遍,正在严重威胁设施栽培的可持续... 我国设施栽培迅速发展为保障城乡居民蔬菜和瓜果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合理施肥,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衡、氮、磷、钾、硫元素过量积累等土壤快速退化现象极为普遍,正在严重威胁设施栽培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科学研究严重滞后于生产发展水平,设施栽培养分管理中还存在诸多科学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探讨了设施栽培中确定养分合理施用量、判断土壤养分供应是否平衡、评价养分环境效应和去除土壤中过量积累的养分等方面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认为我国亟需组织力量,系统地研究在设施栽培特殊的小气候、土壤水分运移、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特点以及高复种指数下,土壤养分转化规律,水、土、气和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尽速改变科学研究滞后于生产实际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 养分施用量 养分平衡 环境效应 退化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馨 管卫华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10期45-51,共7页
本文运用EDSA、社会网络分析和OAP分析,研究江苏省13个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并对空间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江苏各城市旅游业发展程度各异,但空间分布越趋均衡。②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经历了"... 本文运用EDSA、社会网络分析和OAP分析,研究江苏省13个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并对空间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江苏各城市旅游业发展程度各异,但空间分布越趋均衡。②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经历了"地区三角形一全省多核金字塔形"的演变。③城市旅游知名度差异、交通便捷度、城市经济发展差异是驱动旅游经济联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旅游经济联系 空间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实验室视角下中国城市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特征与潜力分析
4
作者 魏宇晨 林潭晨 胡晓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6-123,共8页
在“双碳”目标下,促进新的社会—技术系统形成是我国推动可持续生产—消费模式转型的重要议题。在交通领域,无人驾驶汽车因其绿色、清洁与智能等特点成为我国“双智”试点对象。文章基于城市转型实验室的视角,分析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 在“双碳”目标下,促进新的社会—技术系统形成是我国推动可持续生产—消费模式转型的重要议题。在交通领域,无人驾驶汽车因其绿色、清洁与智能等特点成为我国“双智”试点对象。文章基于城市转型实验室的视角,分析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利基以及社会技术系统,对中国试点城市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理论层面,城市转型实验室作为开放式应用场景,通过政策试验,培育了新技术发展和社会化所需的利基空间,能够对各城市利基发展潜力进行共性挖掘,并能够对不同的城市试点构建进行评价比较。(2)在实证层面,文章对于16个“双智”城市的试点示范效果进行评测,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等级与产业规模、产学研系统完善度、试点示范规模以及消费规模。(3)城市转型实验室的视角——重视利基性、制度性和社会参与性——能够帮助理解我国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利基发展过程和未来扩散转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性转型 城市转型实验室 无人驾驶汽车 利基试验 潜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还原土壤灭菌防控作物土传病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0
5
作者 蔡祖聪 张金波 +2 位作者 黄新琦 朱同彬 温腾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9-476,共8页
随着集约化种植程度的不断提高,土传病原菌侵染、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养分平衡失调等引起的作物连作障碍发生率不断攀升,严重威胁着集约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还原土壤灭菌(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法是一种作物种植前... 随着集约化种植程度的不断提高,土传病原菌侵染、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养分平衡失调等引起的作物连作障碍发生率不断攀升,严重威胁着集约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还原土壤灭菌(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法是一种作物种植前的土壤处理方法,即:在发生土传病害的土壤上,添加大量的易分解有机物料、灌溉、薄膜覆盖或淹水阻隔与大气的气体交换,快速创造土壤强还原环境,短期内杀灭土传病原菌的方法。强还原杀灭土传病原菌的作用机理包括:1)厌气杀灭好氧病原菌;2)还原过程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杀灭土传病原菌;3)强还原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抑制土传病原菌活性。强还原土壤灭菌法还具有提高土壤p H,减轻次生盐渍化的作用,具有广谱性和环境友好性。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起源、作用机理、影响该方法效果的因素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还原土壤灭菌 连作障碍 有机废弃物再利用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农村黑臭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冀峰 王国祥 +2 位作者 韩睿明 李时银 赵艳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04-1811,共8页
为揭示太湖流域农村黑臭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以及各形态磷之间的相关性,以宜兴市周铁镇掌下浜(北段)为例,沿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河口共采集了13个表层沉积物样,应用欧洲标准测试委员会框架下发展的SMT分离方法对沉积物中磷形... 为揭示太湖流域农村黑臭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以及各形态磷之间的相关性,以宜兴市周铁镇掌下浜(北段)为例,沿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河口共采集了13个表层沉积物样,应用欧洲标准测试委员会框架下发展的SMT分离方法对沉积物中磷形态进行分析,揭示了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并对表层沉积物中磷的生物有效性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磷(TP)含量极高,平均含量为2 598.30 mg·kg-1;无机磷(IP)是各采样点沉积物中磷的主要成分,占TP的72.95%~85.32%;钙磷(Ca-P)是沉积物中主要的无机磷形态,占IP的69.63%~84.03%。TP与Ca-P含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n=13),钙磷(Ca-P)和铁铝结合态磷(Fe/Al-P)含量分别与有机磷(OP)和无机磷(IP)含量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两两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n=13),TP与Fe/Al-P+O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n=13)。表层沉积物中高含量的TP除受外源性污染物影响较大外,与逐渐严重的内源磷负荷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分布特征 表层沉积物 黑臭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城市居民通勤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以扬州市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崔继昌 方斌 任亚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115-122,共8页
通勤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调查分析影响居民通勤满意度的因素能为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可借鉴路径。本研究以扬州市城市居民通勤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居民通勤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 通勤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调查分析影响居民通勤满意度的因素能为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可借鉴路径。本研究以扬州市城市居民通勤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居民通勤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扬州市城市居民通勤满意度影响因素可分为个人属性、工作特征感知、环境感知三个维度,而其中工作特征感知、环境感知对通勤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提高工作稳定性、工资水平,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保护良好环境是提高通勤满意度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 影响因素 扬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腐酸钾对植烟土壤氮素转化及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李青山 王德权 +4 位作者 高政绪 杜传印 管恩森 程谊 王慎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0-1139,共10页
为了探究黄腐酸钾对植烟土壤氮素转化以及N2O排放的影响,采用实验室静态培养的方法,通过氮肥配施不同量黄腐酸钾来探究黄腐酸钾对植烟土壤氮转化以及N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CK,硝酸铵(200 mg N·kg^-1,下同);T1,硝酸铵+2.5... 为了探究黄腐酸钾对植烟土壤氮素转化以及N2O排放的影响,采用实验室静态培养的方法,通过氮肥配施不同量黄腐酸钾来探究黄腐酸钾对植烟土壤氮转化以及N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CK,硝酸铵(200 mg N·kg^-1,下同);T1,硝酸铵+2.5 g·kg^-1黄腐酸钾;T2,硝酸铵+5 g·kg^-1黄腐酸钾;T3,硝酸铵+10 g·kg^-1黄腐酸钾;T4,硝酸铵+15 g·kg^-1黄腐酸钾。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添加黄腐酸钾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的无机氮含量;当黄腐酸钾添加量≥10 g·kg^-1时,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显著增加;T1、T2、T3、T4处理的净矿化和硝化速率随黄腐酸钾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且均显著小于CK处理(P<0.05);添加黄腐酸钾显著提高了N2O和CO2的排放速率和累积排放量(P<0.05),N2O和CO2累积排放量随黄腐酸钾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另外,N2O累积排放量与CO2累积排放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97,P<0.001)。分析表明,添加黄腐酸钾促进了微生物对氮素的净同化作用,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的无机氮含量。另外,添加黄腐酸钾也刺激了反硝化作用,提高了N2O累积排放量。CO2累积排放量可作为量化N2O累积排放量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酸钾 植烟土壤 氮素转化 N2O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土壤-作物之间氮形态契合在氮肥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被引量:41
9
作者 程谊 张金波 蔡祖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7-515,共9页
采用合理的作物养分管理措施对粮食安全保障、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正确的养分管理策略应是针对某一特定气候-土壤-作物条件选择特定的肥料品种、用量、施用时间和施用位置。然而,当前的氮肥管理措施大多未考... 采用合理的作物养分管理措施对粮食安全保障、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正确的养分管理策略应是针对某一特定气候-土壤-作物条件选择特定的肥料品种、用量、施用时间和施用位置。然而,当前的氮肥管理措施大多未考虑作物氮形态喜好特性、土壤氮素转化特点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致在实际生产中效果欠佳。本文提出最大化满足作物氮形态喜好,氮肥形态、土壤氮素转化特点以及气候条件高度契合才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同时降低施氮量、减少活性氮向环境的扩散;气候-土壤-作物之间氮形态契合程度也是引进新的作物或者实施新的施肥措施的重要依据。本文为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减氮增效措施指出了另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氮形态喜好 氮肥形态 气候条件 土壤氮素转化特点 氮肥管理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