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及交互响应 ——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4
1
作者 何莎莎 方斌 +1 位作者 李欣 谢雪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87,共9页
借助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综合评价法测算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PVAR模型实证分析2005-2019年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交互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2005-2019年江苏省各地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和... 借助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综合评价法测算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PVAR模型实证分析2005-2019年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交互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2005-2019年江苏省各地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协同递增式演变,在时间尺度上具有锁定效应,空间分异格局高度相似,高值区和较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苏锡常地区和南京都市圈核心带,较低值区和低值区集中在苏中及苏北地区;2)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逐年增长,整体从2005年的0.34升至2019年的0.61,协调效应逐渐由弱转强,其中苏州市率先迈进协调发展阶段,而连云港、淮安和宿迁仍处在协调过渡阶段,协调度整体为苏南>苏中>苏北;3)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交互响应关系,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受自身系统内部结构和高质量发展系统的双重影响,而高质量发展水平受自身系统内部结构影响较大,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对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高质量发展 协调效应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村域尺度的乡村性评价及乡村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省金坛市为例 被引量:67
2
作者 李智 张小林 +1 位作者 李红波 范琳芸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94-1202,共9页
在梳理乡村性研究成果基础上,探索微观尺度乡村性评价方法,并对江苏省金坛市分村域土地利用指数、人口聚落指数、产业结构指数、城乡联系指数以及乡村性综合指数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金坛市乡村地域的土地利用、人口聚落、产业结构... 在梳理乡村性研究成果基础上,探索微观尺度乡村性评价方法,并对江苏省金坛市分村域土地利用指数、人口聚落指数、产业结构指数、城乡联系指数以及乡村性综合指数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金坛市乡村地域的土地利用、人口聚落、产业结构以及城乡联系特征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彼此差异明显;乡村性综合发展水平则呈现出显著的西部山丘地区高、东部城市周边地区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乡村性与乡村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提炼出乡村发展的3种模式:资源置换型、特色发展型、城乡融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域 乡村性 乡村发展 模式 金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4
3
作者 许昕 赵媛 +1 位作者 张新林 张秀改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59-1866,共8页
基于街镇尺度,运用2000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演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老龄化整体上呈现"E"字型分布格局;区域老龄化类型差异变化显著;"乡镇-街道逆二元结构"凸... 基于街镇尺度,运用2000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演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老龄化整体上呈现"E"字型分布格局;区域老龄化类型差异变化显著;"乡镇-街道逆二元结构"凸显。(2)空间集聚效应进一步"强化",空间总体变异程度增强,结构性因素是引起空间变异的主要原因,随机性因素影响程度在增强。(3)成长型、老年型初期与老年型中期、老年型后期、超老年型表现出相反的重心偏移轨迹,成长型、老年型中期、老年型后期在空间上出现扩散效应,老年型初期出现极化效应。形成机制主要缘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街镇尺度 空间演变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高速公路的客流空间格局与网络组团结构--基于联网收费大数据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震方 陈娱 +1 位作者 黄睿 陆玉麒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8-1008,共11页
依据江苏省2011年、2014年和2017年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大数据,选择客车通行数据,通过构建O-D流网络和县域联系网络,揭示了客流空间格局和网络组团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客流的空间分布呈现以市辖区收费站、省界收费站及跨江大桥收费站为高... 依据江苏省2011年、2014年和2017年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大数据,选择客车通行数据,通过构建O-D流网络和县域联系网络,揭示了客流空间格局和网络组团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客流的空间分布呈现以市辖区收费站、省界收费站及跨江大桥收费站为高值区域的特征,整体上苏南和苏北差异显著;O-D流网络具有明显的无标度特征,组团结构表现为沿高速公路线路分布的特征;县域联系网络节点的位序-规模呈现首位分布态势,网络可以划分为8个组团,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组团结构特征明显。基于联网收费大数据从流动性视角挖掘公路交通的客流特征与空间结构,可为动态化、精细化和定量化分析交通网络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工具,为有效揭示公路客流的时空规律、优化公路交通与相关设施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交通客流 O-D流网络 组团结构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门户性与中国门户群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毅 陈娱 +3 位作者 陆玉麒 车冰清 丁正山 余茂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1-338,共8页
基于职能与区位二元视角,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14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门户性、门户等级体系、门户群以及门户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意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门户性在地带性尺度上呈"东中西"三级递减空间格局,东部地... 基于职能与区位二元视角,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14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门户性、门户等级体系、门户群以及门户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意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门户性在地带性尺度上呈"东中西"三级递减空间格局,东部地区门户城市空间集群趋势明显,中部、西部地区缺乏明显的高值集群。2中国门户城市划分为4个等级,高等级门户沿海、沿江、沿边指向性明显,低等级门户广泛分布于中、西部内陆地区。3中国门户城市可划分为辽东半岛、京津秦唐、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和珠江三角洲六大门户群,六大门户群的腹地范围差异较大且区域分工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门户性 等级体系 门户群 门户结构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在军 张雅倩 +2 位作者 胡美娟 马志飞 吴启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34-1140,共7页
针对1998~2013年中国2 303个县域经济增长格局与变迁研究表明:县域经济空间关联格局相对较稳定,高高区呈团块式集中于东部沿海,带状式分布于内蒙地区,低低区散布中西部地区;县域增长时空关联特征及变化大体相一致,经济增长潜力或活力... 针对1998~2013年中国2 303个县域经济增长格局与变迁研究表明:县域经济空间关联格局相对较稳定,高高区呈团块式集中于东部沿海,带状式分布于内蒙地区,低低区散布中西部地区;县域增长时空关联特征及变化大体相一致,经济增长潜力或活力的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内蒙古地区的县域单元LISA时间路径移动长度变化较大;中西部地区县域LISA时间路径长度较短,经济增长缺乏活力,而时间路径弯曲度最大的地区主要分布于缺乏稳定空间依赖方向的京九沿线、110°E附近及西藏部分县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空间格局 时空动态性 时空跃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貌形态类型的自动分类方法综述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彦文 秦承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21,共6页
地貌形态分类对于地貌研究、土壤制图、滑坡防治等诸多地学研究及应用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数字地形分析领域的研究者将地貌形态分类知识与地理计算相结合,已开发出许多地貌形态自动分类方法。该文将现有的地貌形态自动分类方法分为3类... 地貌形态分类对于地貌研究、土壤制图、滑坡防治等诸多地学研究及应用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数字地形分析领域的研究者将地貌形态分类知识与地理计算相结合,已开发出许多地貌形态自动分类方法。该文将现有的地貌形态自动分类方法分为3类进行讨论:基于聚类的方法、基于规则知识的自动分类方法和基于典型样点的自动分类方法。基于聚类的方法对地貌形态分类专家知识缺乏考虑,聚类结果常难以明确对应到目标地貌形态类型;基于规则知识的方法常需要显式给出分类规则,应用难度较大,扩展性较差;基于典型样点的方法具有较好发展前景,但还有待改善对隐含专家知识的利用程度。各类方法目前对复合形态类型均难以有效提取。对于可能的方法改进方向,该文从空间结构特征信息、隐性专家分类知识的来源两方面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形分析 地貌形态类型 地貌形态分类 数字高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家政服务业发展与需求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鄢继尧 赵媛 +2 位作者 许昕 熊筱燕 王琪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78,共8页
基于中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在营家政服务企业、家政服务网络关注度等数据,构建家政服务业发展与需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决策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中国城市家政服务业发展与需求空间分异特征及耦合协调程度... 基于中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在营家政服务企业、家政服务网络关注度等数据,构建家政服务业发展与需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决策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中国城市家政服务业发展与需求空间分异特征及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家政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偏低,区域差异较大,“东—中—西”阶梯式递减态势凸显,呈现出城市群核心城市突出的点状格局;家政服务业需求程度区域差异相对较小,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海峡西岸四大高值集聚区。2)中国城市家政服务业发展与需求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中度协调水平,东西方向空间分异最为明显,形成城市群核心—外围和省区中心—边缘的典型集聚区。3)伴随城市等级的下降,耦合协调度等级从极度协调转向低度协调,家政服务业发展滞后型城市占比逐渐增大,企业数量较低、质量和规模程度更低是导致耦合协调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最后基于耦合协调度类型提出具体对策建议,为实现家政服务供需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政服务业 发展与需求 空间分异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县域高龄人口地域分异特征及环境成因 被引量:12
9
作者 许昕 赵媛 +2 位作者 张新林 曾通刚 夏四友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49-1457,共9页
以全国分县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依据高龄化系数将中国不同区域划分为未高龄化、浅度高龄化、中度高龄化和深度高龄化4个类型区,并探讨其空间上的地域分异规律。并选取5个自然环境指标,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 以全国分县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依据高龄化系数将中国不同区域划分为未高龄化、浅度高龄化、中度高龄化和深度高龄化4个类型区,并探讨其空间上的地域分异规律。并选取5个自然环境指标,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高龄化水平区域差异的环境成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全国县域高龄化水平呈现"西疏东密"分布格局;高龄化系数三级阶梯状分布明显,平原、丘陵、盆地普遍高于山地及高原地区;由"凹"字型向"东西隆升、北端塌缩"格局演变。(2)高龄人口空间集聚不断增强,区域间差异逐渐增大。(3)水文指数、气候指数是影响全国县域高龄人口集聚的主要因素;地形起伏度、空气质量指数对高龄人口分布影响不显著,对不同类型区影响差异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指数对高龄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趋强;社会经济因素对高龄人口分布具有扰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人口 县域尺度 地域分异 环境成因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国家乡村空间转型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55
10
作者 袁源 张小林 +1 位作者 李红波 胡晓亮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19-1227,共9页
西方国家对乡村空间的认识经历物质、意象再到三元综合体的深化,后者作为西方学界理解乡村空间的系统性理论框架,为研究从生产主义到后生产主义的转型过程提供全新视角。西方国家的乡村分化表明,乡村空间转型的功能与价值重塑,在全球乡... 西方国家对乡村空间的认识经历物质、意象再到三元综合体的深化,后者作为西方学界理解乡村空间的系统性理论框架,为研究从生产主义到后生产主义的转型过程提供全新视角。西方国家的乡村分化表明,乡村空间转型的功能与价值重塑,在全球乡村视角下有一般规律性,对中国乡村空间转型研究有重要启示。当前中国正处于城乡空间加速重构的关键时期,加强乡村空间及其转型在多维度认知、多功能趋势和多主体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地理学研究范式,响应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 转型 三元综合体模型 后生产主义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异及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鄢继尧 赵媛 +1 位作者 郭宇 朱星雨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95,共10页
以全国361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非遗的类型结构和空间分异特征,采用空间关系模型分析全国及各城市非遗与A级旅游景区、传统村落、博物馆等有形空间载体的空间关系,并运用K-means聚类法划分出具有相... 以全国361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非遗的类型结构和空间分异特征,采用空间关系模型分析全国及各城市非遗与A级旅游景区、传统村落、博物馆等有形空间载体的空间关系,并运用K-means聚类法划分出具有相似优势的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类型区。研究发现:(1)类型结构上,传统技艺、民俗类非遗数量较多,传统技艺、传统美术、民俗、传统医药等非遗占比有所提升,更加融入国家战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2)空间分布上,呈现“南多北少,东西部多、中部少”及连片状分布特征,拥有2个高密度区、3个次高密度区。近年来,拥有非遗的城市数量逐渐增多,但仍主要集中在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口岸和少数民族集聚地。非遗与A级旅游景区、传统村落、博物馆的空间分布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与旅游融合发展潜力分别为中等、较低、较高。(3)全国可分为四大类型区,A级旅游景区—博物馆优势区包括北京、上海、重庆等10个城市,主要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传统村落优势区包括黔东南、晋城、黄山等20个城市,主要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少数民族集聚地;次级优势区包括嘉兴、潍坊、济宁等51个城市,山东、浙江、江苏数量较多;低优势区遍布全国。最后,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针对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异 有形空间载体 融合发展 类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中国涉贸的“一带一路”主要国家原油出口力评估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逸 赵媛 +1 位作者 鄢继尧 王珂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32-1743,共12页
以“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中国涉贸的20个主要原油出口国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5、2020年截面数据,从原油供应能力、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国际关系、与中国的关系和运输可达性5个维度构建原油出口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估... 以“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中国涉贸的20个主要原油出口国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5、2020年截面数据,从原油供应能力、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国际关系、与中国的关系和运输可达性5个维度构建原油出口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估样本国家原油出口力,并运用障碍度模型进行主要障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20年20个样本国家的原油出口力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2)样本国原油出口力时空格局演变整体相对稳定,但仍存在差异。从地区层面看,独联体地区原油出口力整体水平较高,非洲地区较低,美洲、中东和东南亚地区处于中间水平。从国家层面看,原油出口力排序变幅较小,马来西亚、文莱等10个国家排名未变化,印尼、伊拉克等4国排名上升,伊朗、阿联酋等6国排名下降。(3)不同国家在各维度中各具优劣势。委内瑞拉、沙特原油供应能力得分较高,俄罗斯、阿联酋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得分较高,沙特、阿联酋国际关系得分较高,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关系及运输可达性得分较高。(4)影响原油出口力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地理区位关系、运输方式多样化、贸易开放程度等,各国原油出口力障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应针对各自的主要障碍因素,因地制宜采取措施降低障碍影响,提升原油出口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出口力评估 指标体系构建 熵权TOPSIS模型 障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和落基山脉对ENSO影响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温琴 何国瑞 杨海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09-1224,共16页
本文利用耦合气候模式研究了“有/无”青藏高原和落基山脉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影响,并从温度变率方程的角度详细分析了ENSO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移除青藏高原或落基山脉均会造成ENSO变率增强;ENSO变率在无青藏高原试验中增强... 本文利用耦合气候模式研究了“有/无”青藏高原和落基山脉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影响,并从温度变率方程的角度详细分析了ENSO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移除青藏高原或落基山脉均会造成ENSO变率增强;ENSO变率在无青藏高原试验中增强的幅度比在无落基山脉试验中更大。ENSO变率在地形敏感性试验中的变化与热带太平洋平均气候态的改变密切相关。移除青藏高原后热带太平洋信风减弱,大气对流中心东移,混合层变浅,温跃层变平,呈现出El Ni?o型海温分布,这些平均态的变化使海表风应力敏感性,Ekman抽吸敏感性以及温跃层敏感性幅度增强,最终导致ENSO振幅增大60%。然而,在移除落基山脉的情景下,热带太平洋信风变化更加复杂,大气对流中心稍有东移,混合层加深,温跃层变平,呈现出类La Ni?a型海温分布。这些变化增强了风应力敏感性和温跃层敏感性,最终导致ENSO振幅仅增大15%左右。本文研究表明,在地质时间尺度上青藏高原和落基山脉的抬升均抑制了ENSO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落基山脉 ENSO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